同一与差异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0.37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中国现象学文库
现象学原典译丛
同一与差异
〔德〕马丁·海德格尔 著
孙周兴 陈小文 余明锋 译

2011年·北京
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

同一与差异/〔德〕马丁·海德格尔著;孙周兴,陈小文,余明锋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1
(中国现象学文库·现象学原典译丛)
ISBN 978-7-100-07103-1

Ⅰ.同… Ⅱ.①海…②孙…③陈…④余… Ⅲ.海德格尔,M.(1889~1976)—存在主义—哲学思想 Ⅳ.B086 B516.54

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10)第068010号

所有权利保留。
未经许可,不得以任何方式使用。

中国现象学文库
现象学原典译丛

同一与差异
〔德〕马丁·海德格尔 著
孙周兴 陈小文 余明锋 译
商 务 印 书 馆 出 版
(北京王府井大街36号 邮政编码 100710)
商 务 印 书 馆 发 行
北京瑞古冠中印刷厂印刷
ISBN 978-7-100-07103-1
2011年2月第1版      开本880×1230 1/32
2011年2月北京第1次印刷  印张5½      
定价:14.00元

Martin Heidegger

Identität und Differenz
Gesamtausgabe, Bd.11
©2006 Vittorio Klostermann GmbH, Frankfurt am Main
©1955,1957 J. G. Cotta'sche Buchhaudlung Nachfolger GmbH, Stuttgart
本书根据德国维多里奥·克劳斯特曼出版社和科塔出版社2006年全集版译出
中国现象学文库编辑委员会
(以姓氏笔画为序)

王庆节(香港中文大学哲学系)
邓晓芒(武汉大学哲学系)
关子尹(香港中文大学哲学系)
刘小枫(中山大学哲学系)
刘国英(香港中文大学哲学系)
孙周兴(同济大学哲学系)
张庆熊(复旦大学哲学系)
张志伟(中国人民大学哲学学院)
张志扬(海南大学社会科学研究中心)
张灿辉(香港中文大学哲学系)
张祥龙(北京大学现象学研究中心)
杜小真(北京大学哲学系)
陈小文(商务印书馆)
陈嘉映(首都师范大学哲学系)
庞学铨(浙江大学哲学系)
倪梁康(中山大学哲学系)
高宣扬(同济大学哲学系)
靳希平(北京大学现象学研究中心)
常务编委
(以姓氏笔画为序)

关子尹(香港中文大学)
孙周兴(同济大学)
倪梁康(中山大学)
《中国现象学文库》总序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现象学在汉语学术界引发了广泛的兴趣,渐成一门显学。1994年10月在南京成立中国现象学专业委员会,此后基本上保持着每年一会一刊的运作节奏。稍后香港的现象学学者们在香港独立成立学会,与设在大陆的中国现象学专业委员会常有友好合作,共同推进汉语现象学哲学事业的发展。
中国现象学学者这些年来对域外现象学著作的翻译、对现象学哲学的介绍和研究著述,无论在数量还是在质量上均值得称道,在我国当代西学研究中占据着重要地位。然而,我们也不能不看到,中国的现象学事业才刚刚起步,即便与东亚邻国日本和韩国相比,我们的译介和研究也还差了一大截。又由于缺乏统筹规划,此间出版的翻译和著述成果散见于多家出版社,选题杂乱,不成系统,致使我国现象学翻译和研究事业未显示整体推进的全部效应和影响。
有鉴于此,中国现象学专业委员会与香港中文大学现象学与当代哲学资料中心合作,编辑出版《中国现象学文库》丛书。《文库》分为“现象学原典译丛”与“现象学研究丛书”两个系列,前者收译作,包括现象学经典与国外现象学研究著作的汉译;后者收中国学者的现象学著述。《文库》初期以整理旧译和旧作为主,逐步过渡到出版首版作品,希望汉语学术界现象学方面的主要成果能以《文库》统一格式集中推出。
我们期待着学界同仁和广大读者的关心和支持,藉《文库》这个园地,共同促进中国的现象学哲学事业的发展。

《中国现象学文库》编委会
2007年1月26日
目 录
《中国现象学文库》总序

第 一 编
这是什么——哲学?(1955年)
同一与差异(1957年)
前言
同一律(1957年)
形而上学的存在—神—逻辑学机制(1956/57年)
说明
附录
补页

第 二 编

转向(1949年)
思想的原则(1957年)

第 三 编

一个序言——致理查森的信(1962年)
致小岛武彦的信(1963年)

编后记

人名对照表
译后记

第 一 编
这是什么——哲学?
1955年8月28日在瑟里西拉萨勒/诺曼底作的演讲,为一次对话会的导引

Qu'est-ce que la philosophie?
Was ist das—die Philosophie?
(1)

这个问题使我们触及一个十分宽广的、也即开阔的论题。由于该论题范围宽广,它便是不确定的。由于它是不确定的,我们就能以各种殊为不同的观点来对它进行探讨。其间,我们总是会切中某种正确的东西。但由于在探讨这样一个范围宽广的论题时,一切仅仅可能的观点相互交织在一起,故我们的讨论就会有缺乏适当集中的危险。
因此之故,我们必须努力把问题规定得更准确一些。以这种方式,我们把讨论带入某个确定的方向之中。由此,讨论便被带上一条
道路。我说:带上一条道路。借此我们承认,这条道路诚然不是唯一的道路。这条我在下面要指出的道路是否确实是一条能够使我们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道路,这一点甚至必定还是悬而未决的。
如果我们假定,我们可以找到一条更准确地规定问题的道路,那么,立刻就会出现一种针对我们讨论的论题的重大异议。当我们问“这是什么——哲学?”之际,我们是关于
(über
)哲学来谈论。以此方式来追问,我们显然是站在哲学之上,也即站在哲学之外。但我们这个问题的目标乃是进入
哲学中,逗留于哲学中,以哲学的方式来活动,也就是“进行哲思”(philosophieren)。因此,我们的讨论的道 ............

书籍插图:
书籍《同一与差异》 - 插图1
书籍《同一与差异》 - 插图2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版权声明:书云(openelib.org)是世界上最大的在线非盈利图书馆之一,致力于让每个人都能便捷地了解我们的文明。我们尊重著作者的知识产权,如您认为书云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参考版权保护声明,通过邮件openelib@outlook.com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您的合理请求。 数研咨询 流芳阁 研报之家 AI应用导航 研报之家
书云 Open E-Library » 同一与差异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