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志时代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0.4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目录
自序
夜宿青江铺
战俘







吴四老倌
月兰
过河
火花亮在夜空
回声
抗旱时节
孙大圣开始行动
走资派的面相
不准牛鬼蛇神翻天
红绳子衣
竹妹的故事
掌权逸事
鱼鳞也不给一片
我恨你
大军压境
孩子与牛

西望茅草地










十一
十二
十三
十四
十五
十六
飞过蓝天
风吹唢呐声










十一
近邻
同志时代
张八斗
潘大年
吴达人
尾声
谷雨茶




远方的树










十一
后视镜里
自序
我投入文学写作已三十年。回顾身后这些零散足迹,不免常有惶愧之感。以我当年浓厚的理科兴趣和自学成果,当一个工程师或医生大概是顺理成章的人生前景。如果不是“文革”造成的命运抛掷,我是不大可能滑入写作这条路的。我自以为缺乏为文的禀赋,也不大相信文学的神力,拿起笔来不过是别无选择,应运而为,不过是心存某种积郁和隐痛,难舍某种长念和深愿,便口无遮拦地不平则鸣。我把自己的观察、经验、想像、感觉与思考录之以笔,以求叩问和接通他人的灵魂,却常常觉得力不从心,有时候甚至不知道这种纸上饶舌有何意义。人过中年的我不时羡慕工程师或医生的职业----如果以漫长三十年的光阴来架桥修路或救死扶伤,是否比当一个作家更有坚实的惠人之效?
我从事写作、编辑、翻译的这三十年,正是文学十分艰难和困惑的时期。一是数千年之未有的社会大变局,带来了经济、政治、伦理、习俗、思潮的广泛震荡和深度裂变,失序甚至无名的现实状况让人无所适从。二是以电子技术和媒体市场为要点的文化大变局,粉碎了近千年来大体恒稳的传统和常规,文学的内容、形式、功能、受众、批评标准、传播方式等各个环节,都卷入了可逆与不可逆的交织性多重变化,使一个写作者常在革新和投机、坚守和迂愚之间,不易做出是非的明察,更不易实现富有活力的选择和反应。身逢其乱,我无法回避这些变局,或者说应该庆幸自己遭遇了这样的变局,就像一个水手总算碰上了值得一搏的狂风巨浪。
积累在这个文集里的作品不过是记录了自己在风浪中的一再挣扎,岁无甚可观,却也许可谓后人审思,从中取得一些教训。
精神的彼岸还很遥远,在地平线之下的某个地方。我之所以还在写下去,是因为不愿放弃和背叛,还因为自己已无法回到三十年前,如此而已。
这套文集收入了我的主要作品,占发表总量的七八成左右。借此次结集出版机会,我对其中部分作品做了修订。
所涉及的情况,大致可分为三种:
一是恢复性的。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末期以来,中国内地的出版审查尺度有一个逐步放宽的过程,作者自主权一开始并不是很充分。有些时候,特别是在文学解初期,有些报刊编辑出于某种顾忌,经常强求作者大删大改,甚至越俎代庖的直接动手----还不包括版面不够时的偶然剪裁。这些作品发表时的七折八扣并非作者所愿,在今天看来更属历史遗憾,理应得到可能的原貌恢复。
二是解释性的。中国现实生活的快速变化,带来公共语境的频繁更易。有些时隔十年或二十年前的常用语,如“四类分子”“生产队”“公社”“工分”“家庭成分”等,现在已让很多人费解。“大哥大”“的确良”一类特定时期的俗称,如继续保留也会造成后人的阅读障碍。为了方便代际沟通,我对某些过时用语给予了适当的变更,或者在保留原文的前提下略加解释性文字。
三是修补性的。翻看自己旧作,我少有满意的时候,常有重写一遍的冲动。但真要这样做,经历与时间不允许,篡改历史轨迹是否正当和必要,也是一个疑问。因此在此次修订过程中,笔者大体保持旧作原貌,只是针对某些刺眼的缺失做一些适当修补。有时写得顺手,写的兴起,使个别旧作出现局部的较大变化,也不是不可能的。据说俄国作家老托尔斯泰把《复活》重写了好几遍,变化出短、中、长篇的不同版本。中国作家不常下这种工夫,但如遇到去芜存菁和补旧如新的良机,白白放过也许并不是一种对扶着的负责的态度。
感谢人民文学出版社热情支持这一套文集的出版,感谢文友东超、单正平等多次对拙作给予的文字勘误,还应感谢三十年来启发、感动、支持过我的各位亲人、师友以及广大人民。
韩少功
2007年7月
夜宿青江铺
夜深了,一列火车呼哧呼哧地喘着粗气,在浓重的夜色中驶进青江铺车站,给冷寂而安详的小镇带来一片喧哗。一大批身带泥土的民工下车了,卸下了行李、箢箕、锄头、锅桶、盆钵……杂七杂八的东西到处碰撞,人们争相夺路又叫叫喊喊。
镇上的人都知道,又一批民工到站了。八县民工会战洞庭湖的固堤工程结束,这个县的一万多民工马不停蹄,又要转到一个拦河坝工地上去,青江铺是他们必经的中转地。几天来,每逢到了北来的客车,都有这样一阵子混乱。
要是白天,民工们拍拍灰,清点一下行装,找个地方喝口酒什么的暖暖身,就会继续赶路的。可现在是半夜,既不见汽车也不见拖拉机,深冬的北风又很冷,雨点也洒落下来。不知是谁喊了声:“下雨啦!”人影就纷纷贴向屋檐,涌向可以暂时避雨的树下或凉棚,更大的人流则顺着铁道线往左一拐,慌慌闯入空荡荡的青江铺正街。
人们走了之后,站台上还留有一老一少。老的脚下穿着湖区常见的那种白帆布防护袜,外套黄面胶鞋,腰中扎着黑布围兜,两手戴着袖套,耳背和颈根都被湖风吹得黑黝黝的。看来他刚才好好睡了一觉,一个哈欠放出来,拿一件军用雨衣,往身上前一下,后一下,就算把灰土拍干净了。 少的上前问:“老常,我们往哪里去?”
老人说:“跟着大家走呗!”
少年说:“我先去把交通局的电话打了。”
老的随意“嗯”了一声,算是应允。
两人分手后,老人看了看候车室躺满一地的民工,也来到了正街,不一会在一栋楼房前停下来。这里挂着“青江铺旅社”牌子,也拉着“民工服务站”的横幅。值班室的灯还亮着。中厅过道里早已挤满了人。强烈的烟草味,湖区的泥腥味,还有不时钻入鼻孔的酒气,掺和着叽叽喳喳的人声,塞满了这个不太大的空间。
有人正在值班室前交涉:“请问这里还有床位没有?”
“你还要我说多少遍?”一个女声在回答。
“还有没有过道、饭堂什么的?随便什么地方,只要能躺就行。”
值班室里久久没有回应。老人探头一看, ............

书籍插图:
书籍《同志时代》 - 插图1
书籍《同志时代》 - 插图2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版权声明:书云(openelib.org)是世界上最大的在线非盈利图书馆之一,致力于让每个人都能便捷地了解我们的文明。我们尊重著作者的知识产权,如您认为书云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参考版权保护声明,通过邮件openelib@outlook.com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您的合理请求。 数研咨询 流芳阁 研报之家 AI应用导航 研报之家
书云 Open E-Library » 同志时代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