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化中的中国人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9.04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寻路中国系列

变化中的中国人
The Changing Chinese
【美】E.A.罗斯
(Edward Alsworth Ross)

李上 译
电子工业出版社
未经许可,不得以任何方式复制或抄袭本书之部分或全部内容。
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
变化中的中国人/(美)罗斯(Ross,E.A.)著;李上译.——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6.1
(寻路中国系列)
ISBN 978-7-121-27486-2
Ⅰ.①变… Ⅱ.①罗… ②李… Ⅲ.①中国历史-史料-清后期②风俗习惯-中国-清后期 Ⅳ.①K252.06②K892
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15)第262058号
策划编辑:李欣
责任编辑:李影
文字编辑:李欣
特约编辑:韩奇桅
印  刷:北京中新伟业印刷有限公司
装  订:北京中新伟业印刷有限公司
出版发行:电子工业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万寿路173信箱
邮  编:100036
开  本:880×1230 1/32
印  张:7.5
字  数:131千字
版  次:2016年1月第1版
印  次:2016年1月第1次印刷
定  价:45.00元
目录
译序
原序
第一章 中国掠影
第二章 中国人的体质
第三章 中国人的民族精神
第四章 为生存而挣扎
第五章 中国工业的未来
第六章 中国的禁烟斗争
第七章 中国的妇女解放
第八章 基督教在中国
第九章 中国的西部地区
第十章 中国的新式教育
译序
本书是美国社会学家E.A.罗斯于1911年出版的一部作品。作者曾在20世纪初游历了中国,足迹遍布中国大江南北的城市与乡村,所接触的对象亦涵盖中国社会各个阶层,因此本书涉及的范围非常广泛。罗斯以“东西方文化在中国的冲突”为观察视角,力求站在一个客观的立场去描述和记录他所看到的中国社会。透过他对大量细节的具体描绘,我们可以对百年前的中国社会有更直观的感受。
罗斯是一位社会学家,但在书中他并没有使用过多的概念或原理去进行学术性的分析和研究,而是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记述了辛亥革命之前中国的环境问题、工业的前景、新式教育的兴起、南北方的风俗人情、中国人的体格和民族精神、现代体育运动的发展,以及中国的妇女解放等方面的情况。因此,与严格的学术著作相比,本书的受众面更广,相信读者在阅读时可以找到自己感兴趣的主题。
罗斯凭借其独特的视角和卓越的洞察力,提出了一些在当时极具前瞻性的观点。例如,他在当时已经意识到中国面临着严峻的环境问题,很多地方都存在着滥伐森林及由此引发的水土流失情况。因此,中国急需“一项长期的、科学的、有助于环境恢复的方案”来避免环境问题对人们的生存造成更大的威胁。作者还指出,比滥砍滥伐更让人担忧的是清政府官员无作为甚至借机渔利的现象。他在书中举例说明,伐木工砍伐了大量优质的松木,“但人们却选择用弯曲的柳树架设电线,把这些优质木材丢弃一边任其腐烂。毫无疑问的是,官员们从砍伐这些树木中捞到了好处,然而,他们却完全不在乎这些树以后能派上什么用场。”
谈及禁烟运动,人们往往在脑海中形成这样的印象,即中国人民坚定地反对西方列强从事的罪恶的鸦片贸易。然而,真实的情境往往比单纯的想象更为复杂和多面。因此,阅读过本书的相关内容之后,读者必将对禁烟问题有更加全面、深入的了解:一方面,虽然中国人民为禁烟做了诸多努力,但仍有不少烟农为了利益不惜铤而走险。作者在书中提到,禁烟令发布之后,部分种植鸦片的农民会选择偏僻的地方继续种植,或者贿赂当地官员以请求“额外开恩”。当贿赂不管用时,他们甚至会进行武力对抗。另一方面,传教士和英国人民在反对鸦片贸易方面的努力也是不应被忽略的,例如作者在本书第六章记述的英国基督徒把《天津条约》签署生效50周年的纪念日定为国耻日来祈求鸦片贸易尽早结束这一情节,颇具价值。此外,尽管本书的每一章节均设不同的主题,但是作者十分注意各个主题之间的联系性。为了说明这一点,我们不妨仍以禁烟运动为例,这场持续的斗争引发了作者对于中国社会中存在的各种弊端和新趋势的评论。作者认为,由于政府严格限制私人团体的成立,加之中国市民社会的不发达,导致“中国社会缺少这种自我保护的机制”,当软弱腐败的政府对鸦片泛滥无能为力时,民间团体和组织不能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但同时罗斯也发现了振奋人心的新气象:通过传教士的劝解,新式学校的教育,改革者和爱国者的宣传,当时社会已经逐渐“形成了一种有利于禁烟的公共舆论氛围”,“通过禁烟,中国人中普遍存在的冷漠、自私、缺乏公共精神,以及在关键时刻不能开展有效合作的现象得到了明显改善”。罗斯还提出,如果中国妇女不是被严格限制在家庭之内的话,她们本可以像在禁酒运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的西方妇女一样,为中国的禁烟斗争做出重要贡献。
在阅读本书时,我们还可以发现,作者始终对中国社会和中国民众抱有一种同情和理解的态度,他认为黄种人和白种人具有“旗鼓相当的能力水平”,人们不应该将中国的贫穷落后归罪于文明和制度上的缺陷。在罗斯看来,中国之所以呈现这样的面貌“是因为有限的土地养活了过多的人口”;作者还对西方流行的“黄祸论”进行了批驳。在谈到迷信现象时,他把当时的中国民众与生活在14到17世纪的西方人加以对比,指明迷信的盛行只是因为中国的自然科学还不发达,并不是由于中国人的思维异常。在总结游历中国的感想时,罗斯写道:“中国人是十分可爱的,与他们相处时间越久就会越喜欢他们。而那些对中国人进行无理诽谤的大部分都是粗俗、狭隘和偏执的人。”但同时也应注意到,任何一位学者都不能做到完全的客观,罗斯也会时不时摆出一副先进文明代表的姿态,做出一些带有偏见性和歧视性的论断。所以,种族之间或者民族之间要想达到真正的相互理解和相互尊重,需要艰难的努力,否则罗斯也不会因为在公共演讲中表现出强烈的种族仇视倾向而被斯坦福大学免职。相信读者在阅读时一定会做出自己的鉴别和判断。
尽管距离本书英文版的发行已经过去了一个世纪的时间,现在读来,书中有很多地方仍然饶有趣味且引人深思。罗斯在当时做出的某些预言已经或是正在被 ............

书籍插图:
书籍《变化中的中国人》 - 插图1
书籍《变化中的中国人》 - 插图2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版权声明:书云(openelib.org)是世界上最大的在线非盈利图书馆之一,致力于让每个人都能便捷地了解我们的文明。我们尊重著作者的知识产权,如您认为书云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参考版权保护声明,通过邮件openelib@outlook.com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您的合理请求。 数研咨询 流芳阁 研报之家 AI应用导航 研报之家
书云 Open E-Library » 变化中的中国人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