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爾霍恩文集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0.61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版權信息
圖書在版編目(CIP)數據
卡爾霍恩文集:全2冊/(美)卡爾霍恩著;林國榮 譯.—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15.6 (過去與現在文叢) ISBN 978-7-5495-5844-5
Ⅰ.1卡… Ⅱ.1卡…2林… Ⅲ.1卡爾霍恩, J.C.(1782~1850)-文集 Ⅳ.1B712.49-53
中國版本圖書館CIP數據核字(2014)第196721號
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出版發行( 廣西桂林市中華路22號 郵政編碼:541001 )
出版人:張藝兵
全國新華書店經銷
開本:889 mm × 1 240 mm 1/32
印張:22.875 字數:470千字
2015年6月第1版 2015年6月第1次印刷
印數:0 001~5 000冊 定價:79. 00元(上下冊)
目錄
版權信息
導讀:通向羅馬之路
卡爾霍恩文集(上)
論政府
美國的憲法和政府
附錄
1798年 弗吉尼亞決議案[12]
1798年 肯塔基決議案
詹姆斯·麥迪遜就弗吉尼亞決議案提交的報告
卡爾霍恩文集(下)
1842年2月28日 否決權
1847年2月19日 關於奴隸制問題決議案的演說
1847年3月9日 在查爾斯頓公民集會上的演說
1848年6月27日 俄勒岡議案演說
1850年3月4日 關於接納加利福尼亞為成員州問題的演說,兼及聯邦的普遍狀態
1811年12月12日 關於外事委員會決議案的演說
1816年4月4日 關稅議案演說
1828年12月19日 解釋與抗議
1831年7月26日 希爾堡演說:各州與聯邦政府的關係問題
1837年2月6日 關於廢奴請願書的演說
1837年11月3日 致約翰·鮑斯科特及諸友人的公開信
附錄
美國內戰及其歷史地位
論新帝國
導讀:通向羅馬之路
劉仲敬
禮失求諸野,意思就是,文明邊緣地區的演化慢於中心地區,更容易保存憲法的原始形式。日本神社之於周漢古禮、李氏朝鮮之於宋儒都是這樣的例證。我們今天如果尋訪普通法的原始形式,最適當的地方不在英格蘭或新英格蘭的名都古城,而在美國中西部的鄉鎮。莎士比亞時代的溫切斯特在內布拉斯加,懷特菲爾德時代的美國在德克薩斯。正因為如此,美國才能以英格蘭古老法統的保衛者自居。她復辟了否定主權概念的都鐸憲法,暫時擊退了威斯敏斯特危險的創新。
英格蘭經過內戰的洗蕩和列強競爭的考驗,已經發現了霍布斯主義的妙用,準備適當改造國內憲制,爭取在爪牙見血的世界上出人頭地。然而,歷史的步伐在新大陸慢了不止半拍。新誕生的美國拷貝了都鐸英國的國際地位和地緣形勢。只有列強遺忘、海洋保護的世外桃源才能安心享受沒有常備軍的自由。都鐸憲法的奧義在於:她的政府只有幾百名儀仗隊性質的軍隊,自耕農以上的階級幾乎家家自備武器;中央的強制力取決於號召各郡民兵自費勤王的聲譽;地方政權掌握在法官手中,法官由自掏腰包的鄉紳擔任;稅收由鄉紳和商人自己確定,自己徵收。有產階級如果決定餓死政府,運用國會都是多餘的。他們只要自己低估產業的價值,然後通過自己的陪審團宣佈逃稅無罪就行了。沒有人把無產階級當回事。人們不假思索地假定:他們當然會擁護本鄉本土的「天然統治者」,也就是供應下議院議員的紳商階級。在這樣的國家,政治鬥爭經常以法律訴訟的形式進行。因此,律師在國會議員中所佔的比例格外高也就不足為奇了。
只要將「都鐸」換成「美國」,前面的描述就可以一字不改地適用於南北戰爭前的美國。華盛頓將軍和弗吉尼亞紳士的世界體現了最純粹、最原始意義上的「地主資產階級統治」,遺風餘韻延及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夜。我們不難理解,為什麼薛福成一類儒生和外交官遊歷海外時會將美國稱為「唐虞三代之治」——這是一個美好、淳樸而脆弱的世界,似乎僅僅屬於歷史的黎明。他們預見到,或遲或早,人類固有的腐敗和野心終將侵入這片樂園。那時,「文武(周公)之道」將會取代「堯舜(上古)之道」。也就是說,辛辛那圖斯的羅馬內在地孕育了愷撒的羅馬。猶如熱力學第二定律,這一過程是不可逆的。
顯然,國父們和弗吉尼亞紳士並不相信這些。或者不如說,他們相信相反的天命,相信大洋比海峽更加友善,相信並希望舊大陸的命運永遠不會追上新大陸。他們畏懼權力的毒汁與美味,甘願將帝國的榮耀和負擔留給不列顛的兄弟民族,夢想為子孫留下田園牧歌寧靜而乏味的幸福。否則,他們為什麼要抗拒帝國議會的課業呢?身為喬治國王的臣民,他們已經搭上了帝國的便車,而威斯敏斯特索取的一切,都是爭雄世界的必要準備工作。
可敬的國父們贏得了戰役,卻輸掉了戰爭。美國像約拿一樣,雖然遠走大洋對岸,仍然沒有逃出天命的手掌心。華盛頓—李家族擊敗了懶散的貴族格蘭維爾和快樂的喜劇家柏高因,卻輸在陰鬱的清教徒神學家林肯手中。耶和華的長臂只給古老的英格蘭多留了七十年「美好的舊時光」,就把費爾法克斯的納斯比寶劍交給了格蘭特將軍。南北戰爭將不太情願的美國推出了原有的軌跡,緩慢而確鑿地送進了造就帝國的生產線,最終將大英帝國的負擔放在她的肩上。然而,她當初的獨立就是為了逃避這種使命。
美國的羅馬天命揭示以後,淺薄的富強愛好者才開始對新大陸產生勢利的興趣。他們在國父遺教中尋找大國的秘訣,猶如在伊麗莎白身上尋找大英帝國的藍圖。其實,這兩位典範人物恰好代表了相反的歷史路徑:酷似瑞典王國的小英格蘭、酷似瑞士聯邦的小美利堅。伊麗莎白在她有生之年,最討厭戰爭和軍費開支。大眾文化把她塑造成英雄和征服者,歷史卻發現她通常以小氣鬼、膽小鬼和戰爭受害者自居。她習慣以女性身份為擋箭牌,推卸朋友和敵人奉送的「光榮之路」。華盛頓的遺教就是珍惜隱士恬淡的幸福,堅決抵制大國政治的危險誘惑。朋友稱他為辛辛那圖斯,他卻以小加圖自居。這兩位羅馬人的寓意顯而易見:征服(更不要說被征服)乃是共和國憲制敗壞的主因,小加圖的朋友就是愷撒的敵人。然而,如果共和國能夠謹守辛辛那圖斯的淳樸傳統,則小加圖不必犧牲,愷撒也根本不會出現。弔詭之處在於,正因為伊麗莎白和華盛頓這樣的人物像母鳥呵護鳥蛋一樣,盡量推遲卻無法阻止本國踏上羅馬之路,他們的國家才能保存更加充沛的元氣,以基本盤的豐厚彌補技巧的不足。他 ............
书籍插图: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书云 Open E-Library » 卡爾霍恩文集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