劍橋美國史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8.46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版權信息
書名:劍橋美國史
作者:【英】蘇珊—瑪麗·格蘭特
譯者:董晨宇 成思
出版社:新星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09-01
ISBN:978-7-5133-2625-4
目錄
CONTENTS
致謝
引論 一個新世界的形成
第一章 新發現的土地——想像美洲
英國內外的擴張
第二章 山巔之城——一個救世主國家的起源
種族和宗教:切薩皮克
出埃及記:聖經之國的起源
印第安人、契約與身份:創建一個白人社會
第三章 全人類的事業——從殖民地到《常識》
那麼,何謂美國人呢?
分離的時候到來了
第四章 不言而喻的真理——革命共和國的建立
生存還是毀滅
信仰的契約
第五章 地球上最後一絲最美好的希望——走向第二次美國革命
我們的聯邦,必須保存!
南北戰爭的爆發
第六章 帝國的西征——從聯盟到國家
進發裡士滿、穿越落基山脈
一個世紀的征途
第七章 應許之地——通往美國世紀的大門
回顧
進步的國度
第八章 士兵的信仰——衝突與服從
新國家主義
新自由主義
第九章 在最後的邊疆之外——美國的新政
「布魯斯藍調」
美麗新世界
第十章 變革中的疆域——原子能時代的美國
美國世紀
最後的邊界
第十一章 夜幕下的大軍——反主流文化和反革命
「垮掉的一代」
第三個世紀
參考文獻
人名、地名、術語雙語對照表
譯後記
致謝
撰寫一部國家的通史,必須參考許多其他學者的研究著作以及大量有關該國各方面發展的書籍。就美國史而言,可供參考的文獻書籍可謂數不勝數。如果說美國史在整個世界史中來說相對短暫的話,那麼研究美國史的歷史學家們則以其研究的深度、精度和熱度彌補了這一缺憾,這些研究對本書的寫作也提供了莫大的幫助。美國史研究的著述汗牛充棟,難以一一列舉,本書最後的「參考文獻」僅僅是部分呈現了這些研究著作的多樣性。在此,我想衷心地感謝那些對本書書稿提出寶貴修改意見的同事朋友,感謝助理編輯喬伊·米贊(Joy Mizan),感謝插圖編輯塞西莉亞·麥凱(Cecilia Mackay),感謝阿普瑞公司的肯·卡爾平斯基(Ken Karpinski)以及PETT福斯公司的審稿團隊。最後,我還想感謝彼得·帕裡什(Peter J. Parish),正是他促成了這本書的寫作;同時我也尤其感謝劍橋大學出版社的編輯瑪麗戈爾德·阿克蘭(Marigold Ackland),多虧了她的堅持、耐心與善意的鼓勵,這本書才最終得以問世。
引論 一個新世界的形成
最終,所有事物融為一體,一條河從中穿行而過。這條河被世界上最偉大的洪流分割成許多分支,流過古老的岩石。在一些岩石上落下了永恆的雨滴。在岩石下,則銘刻著語言,其中一些詞語是屬於岩石的。
諾曼·麥克林《大河戀》,1976年
在歐洲,研究美國史的學者都很有可能無數次地被學生、同事、朋友、家人甚至是毫不相識的陌生人評論過,說他們研究的歷史不過只有短短幾百年而已。在說這些話的時候,那些人還常常帶著詭異的笑容,其用意不言自明:研究如此短暫的一段歷史一定是很簡單的事情。而且,且不論歷史的長短,誰需要去專門研究它呢?我們誰會不知道它呢?我們難道不都是徹底地被灌輸了美國文化,或者在有些人看來,是被美國文化所感染麼?美國文化難道沒有通過電視、電影、流行文學和互聯網滲透進我們的生活中麼?我們難道不是和熟悉自己的國家一樣熟悉美國的文化和政治麼?甚至我們還可能熟悉美國多過於自己的國家。又或者說,也許在美國主導的媒體和網絡傳播背後,根本沒有什麼文化可言。我們生活在地球村,街角的商店是一家7-11(7—ELEVEN)。美國人難道不是和我們穿著一樣的衣服、吃著一樣的食物、聽著一樣的音樂、瀏覽著一樣的網站麼?美國歷史已經深深地鐫刻在世界史之中,從東海岸地區的政治圖景到南部地區經歷過諸多種族問題的社會圖景,從達科他州的印第安部落居住地到得克薩斯州、亞利桑那州和新墨西哥州的邊境之地,都刻下了美國的歷史。但美國歷史又比這些要宏大得多。它在好萊塢的電影中被曲解,在普利茅斯巖上的歷史遺跡中被發現,並且還在一系列地點被紀念——首先是在瓦利福奇、斯通斯河和葛底斯堡,之後又遍及全球,在馬恩河和貝洛森林、在諾曼底的奧馬哈海灘、越南美山。為什麼要探索美國呢?它無處不在。
然而,美國又是不存在的。美國在消失。如果我們凝望、注視足夠長的時間,它也許會從我們的眼前消失不見。它已經悄悄走開,進入到一個大西洋範式(Atlantic paradigm)之中,也就是「美洲」範式。因為美國在自己的全名裡自私地用了「美利堅」(美洲)這個名字,因此對於那些其他美洲國家而言,美國就被當成了一種潛在的威脅。對於這些國家而言,它們生活在這個帝國主義超級大國的陰影之下,而這道陰影也在邊境之地將美國和其南方鄰國分隔開來。每年都有上百人在試圖跨越致命邊境、奔赴新世界時死去。如今,這個新世界的陰影已經延伸到了舊世界中。從1945年美國向日本投射原子彈,到如今的「反恐戰爭」,我們難道不是一直生活在這個超級大國的陰影中麼?這個陰影如今穿透世貿中心上空漂浮的碎片,在恐怖襲擊暴行之後的報復行動中變得更加陰暗。
有些人擔心這個世界上最後的超級大國會繼續擴張自己的力量。對於這些人而言,也許還存有一線希望。一些人認為,只要否認美國為自己標榜的名號,就可以反擊、否定和削弱美國的文化、軍事和政治優勢。借助語言的力量,也許可以有力地削弱這個帝國的力量,迫使其承認自己既不是世界的首領,也不是美國前國務卿馬德琳·奧爾布賴特(Madeleine Albright)在1998年所說的那個「不可或缺的國家」。相反,借用社會學家邁克爾·曼(Michael Mann)的話,可以把它描述為一個「沒有凝聚力的帝國」。這是一個陰暗壓抑的帝國,人們只能慶幸其帝國和軍事野心還沒有獲得更多的凝聚力。其他一些人認為,這個世界需要歷史學家尼爾·弗格森(Niall Ferguson)所稱的「自由帝國」,需要一個被良知與商業並行驅使、維護全球穩定和安全的新的「巨人」。因此,美國缺乏凝聚力、缺乏強大帝國的動力,對於美國自身以及全世界來說都是一個問題。另外一些人對美 ............
书籍插图: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书云 Open E-Library » 劍橋美國史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