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闹了,我的生物钟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0.53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目录
关于本书
「一小时」电子书出版序
别闹了,我的生物钟
发现生物钟
从德梅朗和他的含羞草讲起
我国对生物钟最早的记载
谁在影响生物钟
外部的环境
不同波长的光线
人体生物钟在哪里
里克特和他的盲鼠实验
发现「视交叉上核」
视交叉上核的有序传输
基因的调控
如何调节生物钟
外源性褪黑素可行吗
如何摆脱生物钟紊乱而导致的睡眠障碍
结合光线疗法的「择时治疗」
如何按照科学的方式倒时差
作者说
关于本书
《别闹了,我的生物钟》/ 知乎 Andrew Xu 作品
出品人 周源
策划编辑 裴启航
设计 刘奕含
校对 高正哲
联系我们 publish@zhihu.com
本电子书版权为北京智者天下科技有限公司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在任何地区以任何方式反编译或节录本书内容。
ZHI-BN:8-0072-0000170118-1
DNA-BN:ECFD-N00007398-20160322
最后修订:2017 年 01 月 18 日
出版:浙江出版集团数字传媒有限公司
浙江 杭州 体育场路 347 号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浙)字 10 号
电子邮箱: cb@bookdna.cn
网址: www.bookdna.cn
本书电子版如有错讹,祈识者指正,以便新版修订。
Zhejiang Publishing United Group Media CO., LTD, 2013
No.347 Tiyuchang Road, Hangzhou 310006 P.R.C.
service@bookdna.net
www.bookdna.net
「一小时」电子书出版序
知乎创始人 周源
感谢你阅读知乎推出的「一小时」系列电子书。
「一小时」系列是什么?
这是一系列短小精炼的电子书。我们邀请了知乎各专业领域的知友在书中分享他们的知识、经验和见解。如果你足够认真,便可以在一个小时内读完一本书。
这里既有日常经济分析,也有人文历史,既有职场经验,也有生活中的科学。这些作者,都是我们精心为你寻找,在各个领域拥有独到见解的专业人士。而我们出版的每一本书,都会解释一个问题,分享一种思路,展开一个视角。
地铁上,入睡前,在这些细碎的时间里,挤出一小时的时间,静下心,读下去。
你很忙,但知识不慌张。
愿你从「一小时」开始,对这个世界,又多了一分认识。
别闹了,我的生物钟
发现生物钟
从德梅朗和他的含羞草讲起
1729 年夏天的一个傍晚,法国天文学家德梅朗(Jean-Jacques de Mairan)坐在书桌旁写论文。他失神地望着窗外,在思考一个深奥的句子。
这会房间里还没有点灯,光线已经变暗。他将目光转回房间,落在窗台上的一盆含羞草上。顿时,德梅朗的思绪回到现实,他发现这盆含羞草的叶子已经合上了,而在白天的时候它的叶子是张开着的。
含羞草似乎可以一直遵循规律准时「睡着」,而德梅朗自己却未能如愿,尤其是在写论文的时候,经常会一直工作到凌晨,直到累得抓不住笔为止,才去休息。
这天睡前,德梅朗想,绝大多数动物都会睡着,植物难道就不可以吗?为什么含羞草的叶子在日落之前就闭合了?
突然他想到了一种方法,来测试含羞草叶子的运动与太阳运动的关系。这时候已经是凌晨了,他兴奋得跳下床,打开书桌下的柜门,抽出所有的抽屉,腾出了一个空间,把这盆含羞草放了进去,然后关上柜门。
第二天醒来时,他刻意拉上了窗帘,使房间尽可能地暗。他小心地打开柜门,探进去发现:虽然含羞草完全处于黑暗之中,但已经张开了所有的叶子!
每隔大约一小时,他就进屋去看看书桌下面那盆在黑暗中的含羞草。他发现,含羞草的叶子一整天都是张开的,直到傍晚才开始闭合。
在接下来的几天里,德梅朗坚持记录着柜子里含羞草每天叶子张开与闭合的时间,他得出了结论:黑暗中的含羞草叶子一直遵循着和之前在窗台上一样的规律。
德梅朗推断:含羞草叶子的张开与闭合,不只是对光线和明暗的反应。后来,他又多次重复了这个实验,最终将自己的观察结果写成了一篇只有 350 个单词、7 个长句的论文里。
(图:德梅朗和他发表的论文)
经过证明,德梅朗发表的论文都是真实的。然而直到二百年后,科学家们才开始用现代方法研究,可能存在的体内时钟的运行机制。
我国对生物钟最早的记载
让我们把目光放得更加久远一点。
早在三千多年前,我国就有关于农作物生长、候鸟迁徙和晨昏啼鸣的描述。我国传统医学中,也有人类对生物钟现象最早的观察和记载。
例如,《黄帝内经》比较系统地叙述了,四季和时辰对人体气血运行消长的影响,以及四季和时辰与疾病的关系,提出了「生气通天」「脏气法时」「天人相应」的观点,认为「朝则人气始生,病气衰,故旦慧;日中人气长,长则胜邪,故安;夕则人气衰,邪气始生,故加;夜半人气入脏,邪气独居于身,故甚也」即人体的生理功能、疾病发生与昼夜变化关系密切。
东汉张仲景也在《伤寒杂病论》里描述了疾病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并且提出了「择时治疗」这一非常先进的观念,在后面的章节中,我会专门来谈谈疾病治疗的时间选择。
当然,这方面最为人熟知的,要属《子午流注针经》。这本书强调了人体经脉气血的流注,开合随干支配合不同的不同日时而变化。在网络上盛行的「24 小时排毒说」即脱胎于此。关于《子午流注针经》,在这里不多赘述。
无独有偶,西方早期也有类似的观察和研究。古希腊医生希波克拉底(Hippocrates 公元前 460-370 )注意到了生理过程的周期变化。盖仑(Galen,公元 130-200 年)则详细记录了疾病发作的周期性。
尽管传统文化和传统医学对生物钟的描述,以及在此基础上的疾病治疗方法,具有经验主义和朴素唯物主义的色彩。但这些理论,对生物体的生理功能具有节律性的认识,有着重要的开创性意义。
虽然很多人说,生物钟最早是由中国人提出的,但是我觉得,传统医学和现代生物钟研究不能混为一谈。
德梅朗对含羞草叶子张开闭合的观察意义在于,他揭示了生物钟可能是生物体自带属性。
尽管直到二百多年后,科学家们才在哺乳动物大脑内,发现控制生物钟的神经元,又 ............
书籍插图: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书云 Open E-Library » 别闹了,我的生物钟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