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人:亨利·卢斯和他的美国世纪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0.62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出版人
——亨利·卢斯和他的美国世纪
[美] 艾伦·布林克利 著
朱向阳 丁昌建 译
中信出版社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海外游子
第二章 奋斗不息
第三章 大人物
第四章 创办“报纸”
第五章 “《时代》:每周的新闻杂志”
第六章 建立帝国
第七章 时代在前进
第八章 《生活》
第九章 环球人物
第十章 《时代》参战
第十一章 中国的解放
第十二章 “冷战”干将
第十三章 国家使命
第十四章 让他去吧
后记
前言
1966年5月,作为美国最大最有影响力的杂志帝国的共同创办人,亨利·R·卢斯生平第一次答应参加一档电视专访节目。他当时已六十八岁,并在两年之前辞去时代公司总编辑一职。但在不少美国人心中,他仍然是一个令人着迷的人物——尤其是他旗下杂志的内容,更具影响、吸引力,有时甚至激怒了许多人,但是人们却很少见到他的真容。
采访他的是普林斯顿大学历史学家埃里克·高德曼(Eric Goldman),此人之前曾为约翰逊总统主掌下的白宫效力,当时是美国广播公司(NBC)一档名为《敞开心扉》(Open Mind
)的严肃节目的主持人。高德曼是一个文质彬彬、谦恭有礼的采访者,但并非易驭之辈。面对卢斯,他在几个带有争议性的问题上步步紧逼,这些问题在卢斯一生相当长的时间里始终在他头上盘旋。卢斯创办的《时代周刊》(Time
)、《财富》(Fortune
)、《生活》(Life
)以及《体育画报》(Sports Illustrated
)都是“共和党杂志”吗?它们内在抱持的是“保守主义观”吗?他“个人的态度和信念左右着杂志的内容”吗?他特别赞赏并公开支持共和党候选人温德尔·威尔基(Wendell Willkie)和德怀特·艾森豪威尔(Dwight Eisenhower),这是否属“越界”之举呢?最重要的是,卢斯屡屡干预美国国际政策的辩论是不是“一种当代版的美帝国主义”的表现呢?
在长达一小时的节目里,卢斯大部分时间无精打采地靠坐在椅子上,他的衣服有些凌乱,领带歪向一旁,裤脚因跷着二郎腿而向上提了起来。
他看起来面容憔悴,神色警觉,又略显不安。他漫无边际地说着,常常一句话说到中途停下来,而后又从头开始,在真正回答问题之前环顾左右而言他,有时他语速飞快,似乎在竭力克服口吃的毛病。他自幼就受到口吃的困扰,在紧张时刻偶尔还会复发。对高德曼话中的讥讽,他并没有表现出敌意。“有人觉得,”高德曼说,“你持有一种美国世界使命观……认为美国应该走出去,将这些国家带入一种与我们十分相似的文明。”卢斯在1941年写的著名论文“美国世纪”(The American Century)中正是这样说的。对此,卢斯指出,他1941年的观点是受“二战”环境的影响而形成的,但他没有反驳高德曼的说法。“欧洲曾领导全世界长达几个世纪,但它没有能力再这样做了,”他说,“领导全世界的重任将越来越多地落在美国的肩上……这种重任必然要遵循我们所抱持的理想。”
随着话题转向卢斯平生念念不忘的亚洲,他长久郁积的不满变得更为明显。高德曼主张,其他国家应该“追求自己不同的道路”,美国不应该为共产党中国所困扰,而卢斯对此做出了反驳。
对亨利·卢斯的采访也可以是另一番样子——采访可以聚焦于以下问题:他的杂志所取得的非凡成功,他因此而拥有的强大权力,他为之奋斗的理念,他积聚起的巨额财富,他与构成了其世界一部分的权势人物之间不同寻常的交往,乃至他跟美国最出名的女人之一的婚姻。在几十年里,他一直身居美国最有权势的人士之列——总统们讨好他,对手们畏惧他,他既可捧人上天,亦可拉人落地。但是,他接受的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电视采访,竟然充斥着对他的批评,而这些批评一直贯穿其职业生涯之中,对此,他一定备感沮丧,因为他已是风烛残年。对他而言,最重要的是他为留名青史而付出的努力——坚守一个赋予其工作和生命以意义的使命。
与同辈的很多美国人一样,我是读着卢斯旗下的杂志长大的,但对这些杂志本身知之甚少。我的父母阅读《时代周刊》多年,兴致一直不减,又常常被激怒。《生活》是我订阅的第一本杂志。不久之后,像同龄的许多男孩子一样,我成了一名《体育画报》的热情读者。当我开始历史学家的生涯之时,我与卢斯的“美国世纪”不期而遇。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严峻的反战气氛下,这篇文章在我看来只是过时的残余,属于早先生机蓬勃而现在被人否弃的美国年代。我根本不知道,它的观点要过多久才会再度流行起来。
多年之后,因为考虑为卢斯写一本传记,我开始了阅读年轻的卢斯与在中国传教的父亲之间的一批书信。卢斯和家人聚少离多,打十岁起,卢斯便就读于寄宿学校——起初在中国,后来在美国。他的家人彼此间关系亲密,卢斯就是靠着通信维持着和家人之间的关系,通信延续了多年,这些书信也使我认识了一位卓尔不群的年轻人。卢斯少有大志,一如他成年之后依然雄心勃勃。他自幼就努力奋斗,虽然总是意识到自己天资聪颖,但从不因取得成绩而志得意满——无论是在学校就读,还是在以后的时间里,一直如此。他又常常是一个孤独的男孩子——小时候在中国一家由英国人开办的寄宿学校里,他有种被抛弃的感觉;作为霍奇基斯中学凭奖学金就读的学生,他有时受到排斥;他不善于发展深入的友谊和持续的亲密关系。但在他写的家信中,至少在年少之时,他展现出另一面的自己——他不惮于袒露自己的缺点和失败;作为年轻人,他不仅努力追求成功,而且如同他可敬的父亲一样,努力成为有德之人。这努力奋斗的一面贯穿着他的一生。我沉浸在他早年被详细记录下来的人生之中,从而得以开始理解他何以在日后成为那样的人。
在后来的人生中成为重要的公众人物的传教士子女中,卢斯并非唯一的一个。像小卢斯一样,其他许多人也受到父母光辉榜样的影响。他们的父母胸怀抱负,追求道德,为了信仰,为了改善他人的境况,他们选择做出伟大的牺牲。许多传教士子女也像卢斯一样,在外交、政治、学术、文学和其他有影响力的领域,成就了一番事业。
关于卢斯的最早的主要传记之一,W·A·斯旺伯格(W. A. Swanberg)的《卢斯与他的帝国》(Luce and His Emp ............
书籍插图: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书云 Open E-Library » 出版人:亨利·卢斯和他的美国世纪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