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塑意识形态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0.19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目录
序言:再塑意识形态是执政合法性和提高执政能力的关键
第一章 意识形态和中国共产党
一、党的意识形态履行的五大政治功能
二、为何党的意识形态已难以被社会广泛接受
第二章 如何理解中国意识形态的衰落
一、八十年代:政治改革的困局
二、九十年代:政治改革的遗失
三、本世纪以来的努力:对传统意识形态的修正、增量改革与创新
第三章 中国意识形态的现状:一个“百花齐放”的时代
一、左派意识形态:否定改革开放与市场经济
二、自由民主派意识形态:市场原教旨主义与民主原教旨主义
三、草根社会意识形态:“愤怒”
四、中产阶层:意识形态的消费者而非生产者
第四章 意识形态的衰落和执政党的困境
一、“去意识形态化”与重建意识形态的艰难过程
二、意识形态衰落与利益主义崛起的严重后果
第五章 意识形态与党内争论
一、中国社会意识形态的分化远超西方多党制国家
二、后毛泽东时代的三次党内争论
三、从宪政之争看意识形态领域的无意义党内争论
第六章 再塑意识形态
一、执政党意识形态不能取代国家意识形态
二、执政党意识形态:以革命为核心转型到以建设为核心
三、国家意识形态:再塑与复兴
第七章 简短的结论:执政党对国家意识形态的再塑与超越
序言:再塑意识形态是执政合法性和提高执政能力的关键
对任何政党来说,组织和意识形态是其两个不可分割的主柱,缺一不可。用现代的概念来说,组织代表的是硬力量,意识形态代表的是软力量。对中国共产党来说,其生存和发展不仅取决于其组织建设,更取决于其意识形态方面的建设。而中国共产党是唯一的执政党,意识形态的意义在很大程度上超越其作为一个组织的意义。从政治治理的角度看,如果说党的组织对象是政党及其政府,那么其意识形态的触角远远超越于党及其政府本身而深入到整个社会。也就是说,意识形态的范畴远远大于组织的范畴。没有有效的意识形态,执政党的政治治理和社会治理就会缺少合法性,至少缺乏执政效果和影响力。
各种迹象表明,意识形态已经成为中国执政党本身建设和政治治理的主要软肋或者最薄弱的环节。在毛泽东、邓小平等强人政治时代,意识形态并不是一个重要问题。改革开放前,毛泽东思想是那个时代的唯一意识形态,没有多少人会对此发生怀疑,更多的人是选择把此作为自己的信仰,这也并不难理解。毛泽东思想是长期中国革命的产物,具有天然的合法性。只有当那个时代的意识形态实践一而再、再而三地遭受挫折之后,人们才开始对此抱怀疑的态度。
在邓小平主导的改革开放年代,尽管执政党不再强调毛泽东时代的意识形态,但意识形态问题并没有凸显出来。这里有很多因素,“文革”结束之后,当时中国社会的很多人反感毛泽东时代的高度意识形态化、意识形态主导一切的状况。当时的领导层选择采用“去意识形态化”的策略。
但应当指出的是,“去意识形态化”并不是说公开全面否定毛泽东思想,而是有意识地去除那些对中国社会造成巨大灾难的成分,尤其是那一套以“阶级斗争”为核心的意识形态。邓小平还是对围绕毛泽东意识形态的一些问题做了科学分析和处理的。例如,当时的领导层把毛泽东思想和毛泽东本人区分开来。毛泽东对毛泽东思想作出了主要的贡献,但毛泽东思想也包含了毛泽东那一代其他领导人的思想。同时,也把毛泽东本人早年对中国革命的巨大贡献和其晚年所犯的一些错误区分开来。并且,在评估毛泽东晚年所犯错误的时候,邓小平把主要问题放在制度层面,而非个人层面。也就是说,毛泽东晚年所犯的一些错误和一些失误,主要是制度建设不够所造成的,而非出自其主观愿望。在对毛泽东意识形态做科学分析的基础上,当时的领导层保留了那些对执政党仍然起作用的意识形态。例如执政党党内从来就没有人否认过包含在毛泽东思想里面的很多和改革开放相关的思想,包括对社会公平正义的追求、反对官僚主义、反腐败等等。
再者,当时的领导层也采用了对一些重大意识形态问题“不争论”的实用主义做法。就是说,尽管没有全面否定毛泽东时代的意识形态,但也没有花大力气来重建执政党的意识形态。鉴于当时意识形态的负面影响过强,有效制约着改革开放的局面,领导层强调的是思想解放,不能让僵化的意识形态来指导现实和实践,同时用新的实践来修正意识形态教条。不那么强调意识形态建设的另外一个重要原因是执政党的合法性基础的变化。在改革开放前,意识形态是执政党合法性的主要来源。改革开放之后,鉴于意识形态教条所造成的贫穷社会主义已经很难为执政党提供充分的合法性基础,领导层就转向了通过发展经济来追求合法性。在当时来说,用经济发展来取代意识形态作为政治治理的合法性基础是大势所趋。
但在后邓小平时代,意识形态问题变得严峻起来。概括地说,从第三代领导层、第四代领导层到现在的第五代领导层,意识形态领域呈现出几个显著的趋势:
第一,尽管执政党仍然坚持传统的马克思主义作为其意识形态的核心,但缺少具有实质性的发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还是执政党的努力方向,并且也能根据中国的具体实践,不时有些新的提法,但这些并没有能够整合到马克思主义中去。不能说执政党忽视了对马克思主义的研究;相反,执政党一直在加大对马克思主义研究的人、财、力等各方面的投入。不过,结果并不容乐观,研究往往是学院式的,研究得越多,知道得越少,而真正能够把马克思主义作为信仰者越来越少(也应当看到,马克思主义从其产生的第一天起,并不是一种信仰,而是一种解释和改造现实世界的理论和思想。随着现实的变化和新问题的产生,这种理论和思想也应当得到发展。如果把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信仰,那么创新便是不可能的)。
第二,除了坚持传统马克思主义,执政党也放宽了意识形态的空间,主要表现为对大传统的回归。这里“大传统”指的是中国数千年的传统文化。马克思主义的传入是近代以来的事情,可以说是中国的“小传统”。这个“小传统”自近代以来一直被视为和“大传统”相悖。尽管执政党现在对大、小传统之间的关系改变了看法,也容许大传统的回归,但大、小传统之间仍然存在着巨大的鸿沟。在后面,我们会强调,这种鸿沟主要是大、小传统的不同性质所致。小传统马克思主义主要是一种革命性的意 ............
书籍插图: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书云 Open E-Library » 再塑意识形态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