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个寻找剧作家的角色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0.25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版权页
版权专有 侵权必究
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
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15)第072227号
六个寻找剧作家的角色 /(意)皮兰德娄著;吴喆译. -- 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5.7
(诺贝尔文学奖大系)
ISBN 978-7-5682-0449-1
Ⅰ. ①六… Ⅱ. ①皮… ②吴… Ⅲ. ①多幕剧-剧本-意大利-现代 Ⅳ. ①I546.35
出版发行/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
社  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5号
邮  编/100081
∕(010)68914775(总编室)82562903(教材售后服务热线) 68948351(其他图书服务热线)
网  址/http://www.bitpress.com.cn
字  数/131千字
版  次/2015年7月第1版/
Luigi Pirandello
1934
“因为他果敢而巧妙地复兴了戏剧艺术与舞台艺术。”
颁奖辞
瑞典学院常务秘书 霍尔斯陶穆
路易吉·皮兰德娄的创作包罗万象。从一个短篇作家的角度来看,他的作品量之大是史无前例的;尽管是在这个文学盛行的国度也无人能及。薄伽丘的作品以《十日谈》最为知名,其中有一百则短篇小说,可以说涵盖了众生万象,是世界文坛中的旷世之作。它包含了一百则短篇小说,而皮兰德娄的《一年的故事》(1922—1937)在365天中每一天都有一篇故事。他这些短篇小说主题各异,文风也各有特色:刻画人生的题材,有些是单纯的写实,有的却饱含了深刻的道理或者一些奇特的观点,不过风格却是风趣和嘲讽。他的创作富含诗情,充满想象力,当中用想象和创造性的观点代替了对现实的渴求。
这些短篇创作皆是作者信手拈来的成果,这样的创作习惯给予作品的只会是富有情感、不矫揉造作和充满活力。短篇小说之所以叫短篇,是因为作者必须在有限的字数内赋予文章严谨的构造,这估计是随性而发的小缺憾。在作者匆忙的下笔中,他很难掌控笔锋的走向,没有照顾到全文的布局。因此,他的短篇作品尽管满溢着无边的创造性,但是这些并不能成为泰斗级文学大师的成名作。我们不难发现,这些主题在他日后的创作中很大一部分都被引用到他的剧作中。
他的小说并不是他在文坛中扬名的主要领域,虽然他在之后的戏剧创作中所要表达的对现代剧坛有相当深刻影响且具启迪作用的思想在小说的字里行间已有体现,但这仍然为他的戏剧创作奠定了一定的方向和基础。
在这儿,我们会提到在他众多小说里的一部比较能够体现他的整体创作意识的小说,他对于我们存在的这个刻板的唯物主义世界的鄙夷和惧怕毫不遮掩地表露出来——正是《开拍》(1916)这部小说。书名来自《初次拍摄》中的电影专用名词。这个词用在一幕戏准备正式摄影的时候,用来提醒演员。讲述的对象是一个摄影师,来自一个大电影公司。他在工作的同时有了非凡的感触,他认为:人生不论悲与喜,皆是物质存在,皆是为了打发用模子印刻出来的以物质为基础的生活,除了能够虚度光阴,没有其他作用。照相的机器成了通过胶卷和影片猎食万象、展示万象的妖怪,它令所有事物显现出真实的形态,这种形态只具有虚无的外表而缺失了灵魂。现代社会的人们仿佛流水线上生产出来的零件一般,呆板且千篇一律地前行着,灵魂早已消失殆尽。作者明确地表达出自己的看法和观点,竭尽所能地刻画嘲讽现实的生活。
探讨单纯的内心思想问题是皮兰德娄戏剧的基石。尽管作者潜意识中偏向悲观理论,但是毫无疑问的是,这个年代里的困苦与遭难对他戏剧里的悲伤情怀的潜移默化的作用是巨大的。
皮兰德娄用《赤裸的面具》(1918—1921)作为他戏剧集的名字,因为它所蕴含的深意是很难以用正确的语言翻译的。从字面上来看,它只是“赤裸的面具”,但是“面具”常常用来比喻光鲜的外表。而这里它所表示的含义是人们自欺欺人和欺骗他人的现象,这正是皮兰德想要表达的“自我”——光鲜的外表之下蕴藏着难以窥探的内心。再加以深刻的研究和分析,这个词可以衍生为“隐藏的面具”:这是作者对于戏剧中人物的刻画——人们的脸上皆蒙覆着一个隐形的面具,只有透过现象才能看到本质。这也正是这个词所要表达的寓意。
皮兰德娄的写作手法中最出彩的便是他拥有可以将人们内心所要表达的想法变成戏剧在舞台上展示出来的能力,戏剧创作的题材来自普通人,他的创作中,灵魂始终存在,一个疑问还没解答,另一个又出现,让人没办法分清当中的重点在哪里。最终,即使他耗费大量心血也没办法知悉,因为它其实本无重点。世上万物皆有与之对立的“象”,我们无法完全地控制其中任何一个,可是这些作品却能掌控万众的呼吸。这样的结果相当违背预想,作者对待这个现象是这么认为的:他的创作“取之于民,赋予作品以灵魂,众多素材经过深思熟虑后征服了我的思维。”这是一个根本的意象,而不是像很多人认为的那样——被意象伪装成的抽象概念。
人们都认为皮兰德娄只拥有“唯一”的思维,个体灵魂的幻象,也就是“我”的幻象。这个可能性十分轻易地被肯定了。没错,作者完全陷入这样的思维中。但是,如果将这种思维延伸,将人们肯定他的所见、所闻、所思的一切都包揽其中,这样的指责对他来说相当不公。
皮兰德娄开始写戏剧时,也借鉴过通俗文学。他从社会以及道德素养,血亲之间和社会阶层中对待荣誉、礼仪的万年不变的矛盾,和人们的“性本善”在捍卫自己对于抵抗缺点时的遭遇作为主题,从伦理和逻辑方面繁杂的、节奏紧凑的场景中体现出来,用成功或者失败作为结局。这些问题在剖析角色里的“本我”时有它们本就具备的相对体,而且角色之间就如同想法与其思维斗争,是紧密相连的。
在他的一些作品里,他人的想法——因为他们的性格导致,使得他们品读到结局的想法成为主旨。他人认识我们就如同我们认识他人一样无法全面,可是我们却对别人妄下论断。在这样盲目论断的影响下, 一个人的内心意识也会因此发生变化。作者在《一切皆佳》(1920)中全文都贯穿着对这方面心路历程的刻画。在《给裸体者穿上衣服》(1923)中对这一理念有着极大的转变:他设定了一个纯悲剧的人物,一个惨淡的个体,一个“本我”,认为生命平淡无奇,只求一死。之后,他开阔自己的视野 ............

书籍插图:
书籍《六个寻找剧作家的角色》 - 插图1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版权声明:书云(openelib.org)是世界上最大的在线非盈利图书馆之一,致力于让每个人都能便捷地了解我们的文明。我们尊重著作者的知识产权,如您认为书云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参考版权保护声明,通过邮件openelib@outlook.com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您的合理请求。 数研咨询 流芳阁 研报之家 AI应用导航 研报之家
书云 Open E-Library » 六个寻找剧作家的角色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