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贸易和国家利益冲突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9.03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谨以此书献给莉莉安·戈莫里-吴(Lilian Gomory-Wu)和希尔达·鲍莫尔(Hilda Baumol)(两位作者的妻子),以及我们的家人。他们的关注和支持是我们写作本书的最大动力。
莱昂纳尔·罗宾斯讲座
彼得·特明,《大萧条的启示》,1989年
保罗·克鲁格曼,《汇率的不稳定性》,1989年
杰弗里·萨克斯,《波兰向市场经济的跨越》,1993年
培德·亚斯培,《墨西哥的经济转型之路》,1993年
叶戈·盖得和卡尔·奥托·保罗,《俄罗斯改革/国际货币》,1995年
罗伯特·巴罗,《经济增长的决定因素:跨国实证研究》,1997年
艾伦·布兰德,《中央银行的理论和实践》,1998年
致莱昂纳尔·罗宾斯
1994年我应邀在伦敦经济学院做罗宾斯年度讲座。当时我和拉尔夫·戈莫里正在研究构成本书主题的相关理论,因此我决定把我们的合作定为讲座的主题内容。由于我与莱昂纳尔·罗宾斯(Lionel Robbins)(后来的劳德·罗宾斯)及其夫人艾瑞斯的长期联系具有强烈的个人色彩,因此当我接到讲座邀请时,我很自然地就想到借此宝贵的机会公开我们的研究工作。
我们伦敦讲座之行的一个精彩片段就是有机会将戈莫里夫妇介绍给莱昂纳尔·罗宾斯夫妇的后人,我和他们是50年的老朋友,这可以追溯到我在伦敦经济学院求学和执教的时候。在伦敦经济学院,莱昂纳尔·罗宾斯是我的导师,他和他性情可人的妻子成为我和希尔达的亲密朋友。我仍能够记得多年来相处中的逸闻趣事,不过那得另辟章节了。我曾在其他地方描述了我和莱昂纳尔相处的难忘经历,这里,我只想引述其中的一段:
莱昂纳尔本人就是那段经历的中心。他高大、魁伟、威严,声音洪亮,气宇轩昂。仅仅将他描述为个性鲜明是远远不够的。他的学生常常会不自觉地模仿他的风格、个人气质和讲话方式。然而他并非个性跋扈,反而有着强烈的幽默感,精彩的逸闻趣事不断。他周到和善,尤其是对年轻人和在私下的场合里更是如此。然而更引人注目的是,他卓越的语言能力、清晰的思路和难以置信的审慎态度……(伦敦经济学院罗宾斯讲座前言,收录在S.G.麦迪纳和W.J.萨缪尔斯主编的《经济思想史》,普林斯顿大学出版社,1998年。)
我们举办这些讲座有很多原因,既有个人方面的,也有职业方面的,但其中之一无疑与莱昂纳尔·罗宾斯紧密相关。他曾经在贸易领域提出许多宝贵的思想,并支持自由贸易的观点。我们也持有同样的观点。这值得一提,是因为本书有可能会被误认为有贸易保护主义的倾向,而事实并非如此。实际上在本书中,我们只考虑自由贸易。我们认为,在现代自由贸易条件下,不再只有一个,而是有多个可能的自由贸易结果,其中的某些结果可以使一国的境况得到改善。我深知莱昂纳尔·罗宾斯对于新观点和合理的争论总是持欢迎态度,我相信他不会对我们的分析或结论感到不快,相反,他将非常乐意理解我们的真实意图。因此将本书与罗宾斯讲座联系起来也许有利于澄清其目的。
我谨将本书献给我们敬爱的莱昂纳尔及其夫人。而且,我们相信他也会以同样的方式做出回应。几周前,我需要在他的几本经典政治经济学著作中查考资料。当我翻开其中一本时,一段献词映入眼帘:“献给威廉和希尔达,是他们令严冬有着夏日的热烈。”下面是他亲手写下的“莱昂纳尔谨识”。
这本书使我再次有机会表达我对莱昂纳尔·罗宾斯的热爱和崇敬,我为此深感高兴。
威廉·鲍莫尔
“比较译丛”序
2002年,我为中信出版社刚刚成立的《比较》编辑室推荐了当时在国际经济学界产生了广泛影响的几本著作,其中包括《枪炮、病菌与钢铁》《从资本家手中拯救资本主义》《再造市场》(中译本后来的书名为《市场演进的故事》)。其时,通过20世纪90年代的改革,中国经济的改革开放取得阶段性成果,突出标志是初步建立了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和加入世贸组织。当时我推荐这些著作的一个目的是,通过比较分析世界上不同国家的经济体制转型和经济发展经验,启发我们在新的阶段,多角度、更全面地思考中国的体制转型和经济发展的机制。由此便开启了“比较译丛”的翻译和出版。从那时起至今的十多年间,“比较译丛”引介了数十种译著,内容涵盖经济学前沿理论、转轨经济、比较制度分析、经济史、经济增长和发展等诸多方面。
时至2015年,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跻身中等收入国家的行列,并开始向高收入国家转型。中国经济的增速虽有所放缓,但依然保持在中高速的水平上。与此同时,曾经引领世界经济发展的欧美等发达经济体,却陷入了由次贷危机引爆的全球金融危机,至今仍未走出衰退的阴影。这种对比自然地引发出有关制度比较和发展模式比较的讨论。在这种形势下,我认为更有必要以开放的心态,更多、更深入地学习各国的发展经验和教训,从中汲取智慧,这对思考中国的深层次问题极具价值。正如美国著名政治学家和社会学家李普塞特(Seymour Martin Lipset)说过的一句名言:“只懂得一个国家的人,他实际上什么国家都不懂(Those who only know one country know no country)。”这是因为只有越过自己的国家,才能知道什么是真正的共同规律,什么是真正的特殊情况。如果没有比较分析的视野,既不利于深刻地认识中国,也不利于明智地认识世界。
相比于人们眼中的既得利益,人的思想观念更应受到重视。就像技术创新可以放宽资源约束一样,思想观念的创新可以放宽政策选择面临的政治约束。无论是我们国家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改革,还是过去和当下世界其他国家的一些重大变革,都表明“重要的改变并不是权力和利益结构的变化,而是当权者将新的思想观念付诸实施。改革不是发生在既得利益者受挫的时候,而是发生在他们运用不同策略追求利益的时候,或者他们的利益被重新界定的时候”[1]。可以说,利益和思想观念是改革的一体两面。囿于利益而不敢在思想观念上有所突破,改革就不可能破冰前行。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当今中国仍然是一个需要思想创新、观念突破的时代。而比较分析可以激发好奇心、开拓新视野、启发独立思考、加深对世界的理解,因此是催生思想观念创新的重要机制。衷心希望“比较译丛 ............
书籍插图: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书云 Open E-Library » 全球贸易和国家利益冲突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