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中医药行业“十三五”规划教材:中医诊断学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5.87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图书在版编目 (CIP)数据
中医诊断学/李灿东主编.—4版.—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6.7
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 “十三五”规划教材
ISBN 978-7-5132-3400-9
Ⅰ.①中… Ⅱ.①李… Ⅲ.①中医诊断学-中医药院校-教材 Ⅳ.①R241
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 (2016)第106248号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
北京市朝阳区北三环东路28号易亨大厦16层
邮政编码 100013
传真 01064405750
三河市宏达印刷有限公司印刷
各地新华书店经销
开本850×1168 1/16 印张14.5 彩插0.125 字数351千字
2016年7月第4版 2016年7月第1次印刷
书 号 ISBN 978-7-5132-3400-9
定价 39.00元
网址 www.cptcm.com
如有印装质量问题请与本社出版部调换
版权专有 侵权必究
社长热线 01064405720
购书热线 01064065415 01064065413
微信服务号 zgzyycbs
书店网址 csln.net/qksd/
官方微博 http:∥e.weibo.com/cptcm
淘宝天猫网址 http:∥zgzyycbs.tmall.com
编写说明
中医诊断学是在中医学理论指导下,研究诊法、诊病、辨证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一门学科,是基础理论与临床各科之间的桥梁。
中医诊断学作为中医学专业的一门主干课程,经过60多年的教学实践,其教材也经历了多版的修订与完善,已形成较为稳定的课程体系。其主要内容包括绪论、诊法、辨证、中医诊断思维与应用和医案与病历书写等。目的是使学习者熟悉中医诊断的基本概念、中医诊断的原理和原则;掌握望、闻、问、切四诊,以及八纲、病性、病位辨证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中医诊断的基本思维与方法,熟悉医案与病历书写的内容、格式和要求。
本版 《中医诊断学》教材是在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 “十二五”规划教材的基础上,充分借鉴历版教材成功经验编写而成。在编写过程中,根据 “十三五”规划教材提出的 “坚持正本清源,突出中医特色”编写思路,进一步确立了“夯实中医理论基础,强化中医临床思维,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指导原则,重新修订教学大纲,着重在“传承、规范、准确”等方面体现本教材的特色。继续强调整体观念对四诊的指导,进一步理顺辨证与辨病、不同辨证方法、不同证之间的逻辑关系。修订的内容主要有:对 “中医诊断思维与应用”的内容进行重新梳理和补充,增加 “经络辨证”等内容,纠正某些字、词的错漏。
本教材数字化工作是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的支持下,由中国中医药出版社资助展开的。该项目 (编号:GJYJS16005)由李灿东负责,李峰、董昌武负责统稿工作,《中医诊断学》编委会全体成员共同参与完成。
本教材的编写,得到了全国中医药院校中医诊断学界同行的高度重视和积极参与,历经福州、合肥两次编委会,无数次网络的传递、修改,以及主编、副主编几轮交叉审稿。因此,本教材凝聚了全体编委及参编单位老师们的集体智慧,大家尽心尽力,若仍有疏误之处,敬请广大师生提出宝贵意见,以便再版时修订提高。
《中医诊断学》编委会
2016年5月
目 录
编写说明
绪 论
一、中医诊断学的发展简史
二、中医诊断学的主要内容
(一)诊法
(二)诊病
(三)辨证
(四)病历
三、中医诊断的基本原理
(一)司外揣内
(二)见微知著
(三)以常衡变
(四)因发知受
四、中医诊断的基本原则
(一)整体审察
(二)四诊合参
(三)病证结合
(四)动静统一
五、学习中医诊断学的方法
(一)注意中医诊断基础理论的学习
(二)注重中医临床思维的培养
(三)强化临床实践与技能训练
上篇 诊 法
第一章 望 诊
第一节 全身望诊
一、望神
(一)神的概念
(二)望神的原理及意义
(三)望神的主要内容
(四)望神的注意事项
二、望色
(一)望色的原理及意义
(二)常色
(三)病色
(四)望色十法
(五)望色的注意事项
三、望形
(一)望形的原理及意义
(二)望形的内容
四、望态
(一)望态的原理及意义
(二)望态的内容
第二节 局部望诊
一、望头面
(一)望头
(二)望发
(三)望面
二、望五官
(一)望目
(二)望耳
(三)望鼻
(四)望口与唇
(五)望齿与龈
(六)望咽喉
三、望颈项
四、望躯体
(一)望胸胁
(二)望腹部
(三)望腰背部
五、望四肢
(一)外形
(二)动态
六、望二阴
(一)望前阴
(二)望后阴
七、望皮肤
(一)色泽异常
(二)形态异常
(三)皮肤病症
第三节 舌 诊
一、舌的形体结构
二、舌诊原理
(一)脏腑经络联系于舌
(二)舌面的脏腑分候
(三)气血津液充养于舌
三、舌诊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一)舌诊的方法
(二)舌诊的注意事项
四、舌诊的内容和正常舌象
(一)舌诊的内容
(二)正常舌象
(三)舌象的生理性变异
五、望舌质
(一)望舌神
(二)望舌色
(三)望舌形
(四)望舌态
六、望舌苔
(一)望苔质
(二)望苔色
七、望舌下络脉
八、舌象分析要点及舌诊的临床意义
(一)舌象分析要点
(二)舌诊的临床意义
附 危重舌象的诊法
第四节 望小儿食指络脉
一、望小儿食指络脉的原理及意义
二、望小儿食指络脉的方法
三、小儿食指正常络脉
四、小儿食指病理络脉
第五节 望排出物
一、望痰
二、望涕
三、望涎唾
四、望呕吐物
第二章 闻 诊
第一节 听声音
一、正常声音
二、病变声音
(一)发声
(二)语言
(三)呼吸
(四)咳嗽
(五)呕吐
(六)呃逆
(七)嗳气
(八)太息
(九)喷嚏
(十)肠鸣
第二节 嗅气味
一、病体之气
(一)口气
(二)汗气
(三)痰涕之气
(四)呕吐物之气
(五)排泄物之气
二、病室之气
第三章 问 诊
第一节 问诊的意义及方法
一、问诊的意义
(一)获取的病情资料比较全面
(二)有利于疾病的及时诊断
(三)有助于医患之间的交流
二、问诊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一 ............
书籍插图: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书云 Open E-Library » 全国中医药行业“十三五”规划教材:中医诊断学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