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话全不说,真话不全说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0.6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目录
第一次口述
第二次口述
第三次口述
第四次口述
第五次口述
第六次口述
第七次口述
第八次口述
第九次口述
第十次口述
第十一次口述
第十二次口述
第十三次口述
第十四次口述
第十五次口述
第十六次口述
第十七次口述
第十八次口述
第十九次口述
第二十次口述
第二十一次口述
第二十二次口述
第二十三次口述
第二十四次口述
第二十五次口述
第二十六次口述
第二十七次口述
第二十八次口述
第二十九次口述
第三十次口述
第三十一次口述
第三十二次口述
第三十三次口述
第三十四次口述
第三十五次口述
第三十六次口述
第三十七次口述
第三十八次口述
第三十九次口述
第四十次口述
第四十一次口述
第四十二次口述
第四十三次口述
第四十四次口述
第四十五次口述
第四十六次口述
第四十七次口述
第四十八次口述
第四十九次口述
第五十次口述
第五十一次口述
第五十二次口述
第五十三次口述
第五十四次口述
第五十五次口述
第五十六次口述
第五十七次口述
第五十八次口述
第五十九次口述
第六十次口述
第六十一次口述
第六十二次口述
第六十三次口述
第六十四次口述
第六十五次口述
第六十六次口述
第六十七次口述
第六十八次口述
第六十九次口述
第七十次口述
第七十一次口述
第七十二次口述
第七十三次口述
第七十四次口述
注释:
第一次口述
2008年10月13日上午7∶00~8∶30
季羡林:今天我为什么千里迢迢把你从山东叫来,要你做我的口述历史,是因为你以前写过我的传记,对我比较熟悉。我们的国家在发生很大的变化。要跟上时代,不然的话,稍微一疏忽,就会被社会所抛弃。学术界我还有大量工作要做,但要做哪些工作,我自己也不清楚,什么时候清楚,也不知道。但有一天非弄清楚不可。我觉得,知识分子是大事不糊涂,小事不一定不糊涂。做口述历史,我的原则是假话全不说,真话不全说。这个原则,我多次强调过。有些事情现在还不能说,什么时候说,不敢说。
叫你来,是口述我的历史。口述历史,现在,在学术界也是很时髦的,而我则是因为眼睛视力减弱,看不见,无法写东西。本来想写两篇文章,一篇谈“侠”,一篇谈“士”,但也都是因为眼睛的原因,而无法下笔。我也想写一本《中外恩师谱》,也无法如愿。
过去我写过的自传,好多事情没有写,有些事情,绝大多数对我有兴趣的人还不知道。现在有必要更多地透露出一些,但我现在也不一定全说。
口述历史有什么意义?现在学术界比较流行,有的口述历史已经出版。对我自己来说,也很有意义。我已经年近百岁,应该对自己的一生做一个小结。
为什么想到你呢?因为我们相交甚久,互相了解比较多。你做这个工作最恰当。
至于如何进行,如果口不停地说,一天可能就够了。但是那样太累。现在决定一天说两个小时,大概八九次就够了。别的工作也可以做。
就是这么一个目的。
我对你讲的,不是对每个人都能够讲的。但也没有什么秘密,每个人都可以来听。别人来听,也可以。
你听我口述,你是对我了解最多的人。别人不知道的事情,你知道。所以请
你来做这个工作。
口述比较凌乱,我口述出来,由你来整理。
从我的上一代,上上一代说起。
我出生的那一年,是猪年,辛亥年,西历的1911年,旧历闰六月初八日。我出生于山东省清平县(今划归临清市)康庄镇大官庄村。后来因为在去德国的护照上,按照西方的习惯,日在前,月在后,写作8,6,1911,可能不知道谁看到后,误认为是1911年8月6日。于是我也糊里糊涂地,在1986年,在江西庐山,公开以8月6日为生日了。
我出身于贫农,但是实际上,这里边大有文章。
我的故乡,那个地方在清朝末年,是非常贫困的。山东省当时是贫困省,而清平县属于鲁西北,是穷中之穷。那里的人在山东熬不下去了,就闯关东。
我的父辈,根据季氏的习惯实行大排行,有11个弟兄。老大、老二是举人的儿子。当时举人在我们那里,方圆几十里没有,所以官庄就成为远近闻名的出了个大官的村庄。举人到其他地方的一个县里当教谕了,大概相当于现在的县教育局局长。
季姓,在全国是人口比较少的一个姓,我们这一支据说是从山西洪洞县大槐树下移民到清平县的。
举人的两个儿子,生活比较优裕。二儿子善于经营,很富裕。我小时候,他家雇着长工,养着两头大牛。官庄分为前街、后街。我们家在前街。他家在前街是第二大富户。第一大富户姓张,住张家楼。宅院四周有铁丝网围着。
父辈的行三、四、五、六,我从来没有见过面。统统下关东了,后来客死在那里。
我的父亲行七,叔父行九。还有一个行十一,是最小的叔父。行十一,不知道为什么我叫他一叔。出生以后,家里养不起,送到离官庄5里地的王里长屯,就是我外祖母的那个村子。当地简化成王长屯,改姓刁,而名字我始终不知道。我和一叔一生有来往,叔侄关系非常好,非常融洽。有时候我夜里睡不着,思考自己一生的憾事,觉得对一叔没有尽孝心,是憾事之一。
所谓王里长屯(当地叫五里长屯),是以官庄为中心来确定的,而为什么这样,原因并不清楚。可能就是因为官庄出了个举人,而周围村庄都没有。
我小时候,我们那里有老缺[ 1 ]。到我们村的老缺有五六个人,五六杆枪。我
见过他们在村子里绑票,用绳子拴着一大串人,让主人家拿钱去赎。有钱人家往往会追上老缺,把500大洋交上,就从绳子上解救下一个。我们家当时很穷,绑票绑不到我们家。但为什么我们家那么穷,成为贫农,有个故事:
举人家虽然富裕,但是他们家从来没有帮助我们家。按道理讲,他们应该帮我们,也有能力帮我们,但是他们没有帮。父亲和叔父小时候没有东西吃,就到村头的枣树林子里,捡掉在地上的烂枣对付。兄弟两个商量,在官庄早晚得饿死。于是,下决心进济南闯荡。但是父亲文化不高,认得几个字,到济南怎么生活?
父亲和叔父到济南以后的生活,前半段两个老人不愿意对外人讲,从来也不对我说。可能相当艰难,没有什么闪光点。我大概知道的是他们拉过洋车。
兄弟俩在济南不好混,如果待下去,可能两个人都要死掉。他们商量,叔父去东北闯荡,父亲留在济南,继续拉洋车。
九叔闯荡到关东以后,发生了一个奇迹。那里正在发行湖北水灾的赈灾奖 ............

书籍插图:
书籍《假话全不说,真话不全说》 - 插图1
书籍《假话全不说,真话不全说》 - 插图2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版权声明:书云(openelib.org)是世界上最大的在线非盈利图书馆之一,致力于让每个人都能便捷地了解我们的文明。我们尊重著作者的知识产权,如您认为书云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参考版权保护声明,通过邮件openelib@outlook.com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您的合理请求。 数研咨询 流芳阁 研报之家 AI应用导航 研报之家
书云 Open E-Library » 假话全不说,真话不全说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