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权行为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6.28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侵权行为
第三版
王泽鉴 著
王泽鉴
1938年出生于台北,毕业于台湾大学法律系,获德国慕尼黑大学法学博士。曾担任德国柏林自由大学访问教授,并在英国剑桥大学、伦敦大学政经学院、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从事研究工作。现为台湾大学名誉教授。专攻民法,主要著作有《民法学说与判例研究》(1—8册)、《民法思维:请求权基础理论体系》《民法概要》《民法总则》《债法原理》《不当得利》《侵权行为》《民法物权》《人格权法:法释义学、比较法、案例研究》等。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图字:01-2009-3932
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
侵权行为/王泽鉴著.—3版.—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4
(民法研究系列)
ISBN 978-7-301-26598-7
Ⅰ.①侵… Ⅱ.①王… Ⅲ.①侵权行为—民法—研究 Ⅳ.①D913.04
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15)第293087号
简体中文版由元照出版有限公司(Taiwan)授权出版发行
侵权行为法,王泽鉴著
2015年6月版
书 名
侵权行为(第三版)
Qinquanxingwei
著作责任者
王泽鉴 著
责任编
辑
王丽环
标准书
号
ISBN 978-7-301-26598-7
出版发
行
北京大学出版社
地 址
北京市海淀区成府路205号 100871
网 址
http://www.pup.cn http://www.yandayuanzhao.com
电子信
箱
yandayuanzhao@163.com
新浪微
博
@北京大学出版社 @北大出版社燕大元照法律图书
电 话
邮购部62752015 发行部62750672 编辑部62117788
印 刷 者
三河市北燕印装有限公司
经 销 者
新华书店
650毫米×980毫米 16开本 45.5印张 722千字
2009年12月第1版 2014年5月最新版
2016年4月第3版 2017年4月第3次印刷
定 价
88.00元
未经许可,不得以任何方式复制或抄袭本书之部分或全部内容。
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举报电话:010-62752024 电子信箱:fd@pup.pku.edu.cn
图书如有印装质量问题,请与出版部联系,电话:010-62756370
总序
拙著民法研究系列丛书包括《民法学说与判例研究》(八册),以及《民法思维:请求权基础理论体系》《民法概要》《民法总则》《债法原理》《不当得利》《侵权行为》《民法物权》《人格权法》,自2004年起曾在大陆发行简体字版,兹再配合法律发展增补资料,刊行新版,谨对读者的鼓励和支持,表示诚挚的谢意。
《民法学说与判例研究》的写作期间长达二十年,旨在论述1945年以来台湾民法实务及理论的演变,并在一定程度上参与、促进台湾民法的发展。《民法思维:请求权基础理论体系》乃在建构请求权基础体系,作为学习、研究民法,处理案例的思考及论证方法。其他各书系运用法释义学、案例研究及比较法阐述民法各编(尤其是总则、债权及物权)的基本原理、体系构造及解释适用的问题。现行台湾“民法”系于1929年制定于大陆,自1945年起适用于台湾,长达六十四年,乃传统民法的延续与发展,超过半个世纪的运作及多次的立法修正,累积了相当丰富的实务案例、学说见解及规范模式,对大陆民法的制定、解释适用,应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希望拙著的出版能有助于增进两岸法学交流,共为民法学的繁荣与进步而努力。
作者多年来致力于民法的教学研究,得到两岸许多法学界同仁的指教和勉励,元照出版公司与北京大学出版社协助、出版发行新版,认真负责,谨再致衷心的敬意。最要感谢的是,蒙神的恩典,得在喜乐平安中从事卑微的工作,愿民法所体现的自由、平等、人格尊严的价值理念得获更大的实践与发展。
王泽鉴
二〇一二年十月
谨以本书献给
恩师
Karl Larenz
(1903—1993)
感谢他教我法学思考的方法
及持续不断学习的精神
增订新版序
侵权行为法的变迁
一、规范体系的建构
拙著《侵权行为法》初版发行于1988年,曾经数度修正,2009年在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侵权行为》(最新版),本次再全面增订。侵权行为法的任务在于调和个人行为自由与被害人权益的保护,合理分配风险社会所发生的各种损害。为因应社会经济发展,侵权行为法与其他社会损害补偿制度(如汽车强制责任保险、全民健康保险)共同协力、相互配套,建构了益臻完善、兼顾个人责任与社会保障的规范体系,促进了台湾社会的安定与进步。
侵权行为法的变迁在于建构外部体系及形成内在原则。侵权行为法外部体系的建构包括民法的侵权行为与特别法。现行“民法”制定于1929年,直至1999年,始就侵权行为部分(第184条至198条)加以修正,重点在于增设三个现代特殊侵权行为(动力车辆、商品缺陷、危险工作及活动,第191条之1至第191条之3),采推定过失原则。特别侵权行为法指设有侵权行为或适用民法侵权行为规定的法律(包括私法与公法),主要有“著作权法”(1928年)、“商标法”(1930年)、“专利法”(1944年)、“核子损害赔偿法”(1971年)、“国家赔偿法”(1980年)、“医疗法”(1986年)、“公平交易法”(1991年)、“消费者保护法”(1994年)、“个人资料保护法”(1995年)、“性别工作平等法”(2002年)、“性骚扰防治法”(2005年)等。其特别性在于有采无过失责任、扩大受保护的权益,或缩短消减时效期间等,请参照相关法律条文,了解其立法理由。侵权行为法的内在原则指如何形成侵权行为的类型及成立要件,尤其是归责原则、受保护的权益、因果关系、违法性等,此为侵权行为法的核心问题。
本书系以“民法”的侵权行为为重点,并论及若干密切相关的特别法。须强调的是侵权行为法的研究,应关注整个损害补偿制度的建立及开展,重视特别侵权行为法与民法侵权行为的立法原则、体系关连及适用关系,并强化对特别侵权行为法的 ............
书籍插图: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书云 Open E-Library » 侵权行为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