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国家需要为专业的科学家——钱伟长传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0.4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目录
第一章 坚韧少年
1、落魄秀才的长孙
2、素书堂里的学前教育
3、屋漏偏逢连夜雨
4、两难的升学路
5、父亲去世
6、在四叔身边念高中
7、文科高才生是理科盲
第二章 清华学子
1、1.49米的清华“拼命”新生
2、弃文学理
3、物理系的试读生
4、与华罗庚比勤奋
5、顺利考取研究生
6、参加抗日救亡活动
7、于千万人中遇见她
第三章 加拿大留学生
1、在西南联大的日子
2、海外留学一波三折
3、辛吉的得意门生
4、钱伟长方程
5、在加州理工学院
6、哥廷根学派
第四章 再进清华园
1、千里返乡
2、贫困的大学教授
3、美国喷气推进研究所的邀请
4、流炮声中的弹道课
第五章 黄金时期
1、歌唱解放
2、“钱伟长法”
3、速成俄文
4、中国“三钱”
第六章 右派生涯
1、祸起
2、受优待的右派教授
3、搬运工儿子
4、地下科学家
第七章 忠贞如故
1、特钢的炉前工
2、参加外事活动
3、出访四国
4、发明高能电池
第八章 春回大地
1、三个任务
2、举办公开讲座
3、终身校长
4、王宽诚教育基金
5、再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
6、钱码
7、“万能科学家”
第九章 教育思想
1、“拆除四堵墙”
2、大学生怎么学习
3、研究生教育不同于大学生
4、身体好才能学得好
5、理工科生也要注意文化修养
6、爱国主义教育刻不容缓
第十章 一个纯粹的爱国者
1、上海大学就是我的孩子
2、提携后辈是一种责任
3、大师在彼岸
第一章 坚韧少年
1、落魄秀才的长孙
1912年10月9日,江苏省无锡县鸿声乡七房桥村的钱家大宅笼罩着紧张与不安。“生了,生了,是个男孩……”接生婆的一声高呼划破了难耐的焦虑,随之而来的是一片喜气。钱家已经历了太多的不幸,实在太需要这样一件令人高兴的事情了。
七房桥村的钱家曾是当地的一个大家族,明代中叶便是当地首富。清朝同治年间,钱家更是五世同堂,并一门走出两位举人。当时朝廷为贺此事,曾御赐“五世同堂”、“贡士及第”两块横匾。但好景不长,之后一年内,最年长者与最幼者相继辞世。此时,太平天国运动兴起。于是钱家衰落。到了清末,钱家家产大多败尽,后人钱季臣也只是一个县学秀才,以教私塾养家。其父去世后,钱季臣接替了族长的重担。39岁时,钱季臣积劳成疾而亡,当时长子钱挚、次子钱穆、三子钱艺、四子钱文皆不足15岁。此时,昔日豪富的钱家已陷入困窘之境。幸得荡口义庄的资助,钱挚得以完成常州中学的师范科学业。之后,钱挚在荡口鸿模小学任教,钱家的生活这才逐渐稳定起来。
这个新出生的婴儿便是钱挚之子、钱季臣之孙。钱挚为其取名伟长。钱穆说:“建安七子中徐干,字伟长,颇有文才。”钱挚听从弟弟的建议,为子取徐干字,以求见贤思齐之意。而这个婴儿日后的一番作为,也果然名符其实。
钱伟长是钱挚的第二个孩子,他本来还有一个姐姐,不幸未满周岁便夭折了。作为长子长孙,钱伟长的出生给这个饱受打击的家庭带来了新的希望和企盼。
就像所有的长子长孙一样,幼年的钱伟长生活快乐而简单。对于爷爷,他完全没有印象。但爷爷的影响却又无时无刻不在对他的成长起着另一番的作用。通过叔父、奶奶等人,钱伟长完整地感受到了爷爷的人生、爷爷的抱负。
钱季臣虽然是清末秀才,但思想并不守旧。他积极地吸收各种新信息,经常阅读上海出版的报纸,很快地接受了孙中山平均地权的思想,并将这种思想结合本地的实际,建立起了“钱氏怀海义庄”。族人把原先由个人管理的田地交由义庄管理,义庄则聘两三位账房先生主管收租、交税和福利工作,族长和一位公推的副主任负责监督。义庄规定,凡是七房桥的孤寡老人及失去父亲的未成年孩子,每人每月都可以从义庄领取一斗米、一贯钱作为生活之资。钱氏怀海义庄很好地解决了佃户和地主之间的矛盾,使七房桥的经济又恢复了生气,县知事也大加赞同并大力支持。钱季臣兴办义庄的办法很快地在附近流传开来,不到三年,无锡、苏州、昆山、常熟、太仓,甚至崇明都纷纷成立了义庄。钱季臣的这种愿为大众挑重担的精神,潜移默化地影响了钱家几代人。
在20世纪50—60年代,还发生了两件与钱氏怀海义庄相关的事情。
一件事发生在1950年土地改革时。曾经富甲一方的七房桥只评出两个地主、三个富农,其余都是贫下中农和村镇贫困户,而且评出的两个地主还都是早就迁入上海的工商户。这是因为大量的土地由义庄统一管理,不属于各家各户了。
而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发生的另一件事则有些耐人寻味了。当时造反的红卫兵批斗“资产阶级反动学术权威”钱伟长时说,他能够在旧社会读完了中学又读大学,还出国留洋,家庭不是地主就是官绅,说不定还是土豪!于是清华大学各派各组都三番五次地派专案组跑到七房桥调查他的身世,把镇上仅有的几家小客店住得满满的。结果发现,钱伟长家里一没田、二没房,父亲只是一个贫穷的乡村教师。这样“根正苗红”的教授,在清华还真是少见。
修缮后的义庄
钱季臣的妻子是一位秀才的妹妹,虽身为女性,却颇具士人之风。钱季臣去世后,族人让她向义庄申请领取生活物资,她毅然回绝:“丈夫筹建义庄是为族人谋利益而非一己私利,我和家人尚可自活,何须申领?”同时,她还常为族中贫困之人做申请的工作。这样的女性自然受人敬重。幼年的钱伟长当然不能理解祖母所做的这些事情,但受人敬重的祖母已经以自己的行为在孙子幼小的心灵埋下了一颗种子。这颗小种子,日后在钱伟长的心中长成了大道义的参天大树。
上有高堂,下有幼弟稚子,作为一个月薪不到十块钱的小学教员,钱挚的艰辛可以想见。但他依然乐观而努力,因为父亲肩上的那副担子已经传到自己肩上了。是的,有重量的生命更贴近大地,更真切实在。
幼年的钱伟长自然不知道父亲肩上的担子有多重,但父亲的儒雅沉静之气却深深地吸引着钱伟长。直到多年之后,钱伟长才明白,父亲的那份沉静之气正是源于男儿当肩挑天下的豪气。这份豪气使得钱伟长在每次面临着“大我”与“小我”的选择时,总是毫不迟疑地追求“大我”。
2、素书堂里的学前教育
钱家住的是七间五进的老宅,第三进是书斋素书堂。这里,爷爷钱季臣曾设馆教私塾,父叔们也都在此描红开笔。叔父们都是博学笃厚之人,对中国文 ............

书籍插图:
书籍《以国家需要为专业的科学家——钱伟长传》 - 插图1
书籍《以国家需要为专业的科学家——钱伟长传》 - 插图2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版权声明:书云(openelib.org)是世界上最大的在线非盈利图书馆之一,致力于让每个人都能便捷地了解我们的文明。我们尊重著作者的知识产权,如您认为书云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参考版权保护声明,通过邮件openelib@outlook.com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您的合理请求。 数研咨询 流芳阁 研报之家 AI应用导航 研报之家
书云 Open E-Library » 以国家需要为专业的科学家——钱伟长传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