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2.91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目录

封面
内容提要
版权页
总序
第一章导论
第一节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
第二节研究人类行为的模式
第三节生态系统模式
第四节行为动力学模式
第五节“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的应用
本章小结
本章参考文献
第二章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的理论基础
第一节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
第二节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
第三节行为主义理论
第四节人本主义理论
第五节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第六节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
本章小结
本章参考文献
第三章胎儿期
第一节生物系统及其对胎儿期的影响
第二节心理系统及其对胎儿期的影响
第三节社会系统及其对胎儿期的影响
第四节胎儿期相关问题
本章小结
本章参考文献
第四章婴儿期
第一节生物系统及其对婴儿期的影响
第二节心理系统及其对婴儿期的影响
第三节社会系统及其对婴儿期的影响
第四节婴儿期相关问题
本章小结
本章参考文献
第五章幼儿期
第一节生物系统及其对幼儿期的影响
第二节心理系统及其对幼儿期的影响
第三节社会系统及其对幼儿期的影响
第四节幼儿期相关问题
本章小结
本章参考文献
第六章儿童期
第一节生物系统及其对儿童期的影响
第二节心理系统及其对儿童期的影响
第三节社会系统及其对儿童期的影响
第四节儿童期相关问题
本章小结
本章参考文献
第七章青春期与青年期
第一节生物系统及其对青春期与青年期的影响
第二节心理系统及其对青春期与青年期的影响
第三节社会系统及其对青春期与青年期的影响
第四节青春期与青年期相关问题
本章小结
本章参考文献
第八章成年早期
第一节生物系统及其对成年早期的影响
第二节心理系统及其对成年早期的影响
第三节社会系统及其对成年早期的影响
第四节成年早期相关问题
本章小结
本章参考文献
第九章成年中期
第一节生物系统及其对成年中期的影响
第二节心理系统及其对成年中期的影响
第三节社会系统及其对成年中期的影响
第四节成年中期相关问题
本章小结
本章参考文献
第十章老年期
第一节生物系统及其对老年期的影响
第二节心理系统及其对老年期的影响
第三节社会系统及其对老年期的影响
第四节老年期相关问题
本章参考文献
第2版后记
第1版后记
内容提要
“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是社会工作专业的基础课程,其目的是为各种专业技能的学习提供必要的基础知识。本书以“环境中的人”为核心思想,以人生全程发展为主线,从生物、心理、社会三个方面对人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了全面、深入的探讨。
全书分为十章。第一章讨论了人作为系统与环境的总体关系。第二章介绍了与人类行为相关的基本理论。第三章至第十章以时间为序,将人生发展依次分为胎儿期、婴儿期、幼儿期、儿童期、青年期、成年早期、成年中期和老年期,并结合不同阶段的特点深入分析了生物、心理和社会因素对人生发展的影响。
本书有助于读者在人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把握人类行为的规律,为社会工作者理解案主行为、制定介入策略、满足案主需要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版权页
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
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第2版)/库少雄主编—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3.7
ISBN 978-7-5609-9249-5
Ⅰ.①人…Ⅱ.①库…Ⅲ.①社会人类学-教材Ⅳ.①C912.4
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13)第170000号
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第2版)
库少雄主编
策划编辑:钱坤
责任编辑:苏克超
封面设计:潘群
责任校对:张会军
责任监印:张正林
出版发行: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中国·武汉)
武昌喻家山邮编:430074 电话:(027)81321915
录排:华中科技大学惠友文印中心
印刷:武汉鑫昶文化有限公司
开本:710mm×1000mm 1/16
印张:23
字数:476千字
版次:2005年9月第1版 2016年1月第2版第3次印刷
定价:38. 00元
本书若有印装质量问题,请向出版社营销中心调换
全国免费服务热线:400-6679-118竭诚为您服务
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总序
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幵办社会工作专业起,经过20年的发展,我国已有近200所高校设置了社会工作专业,毕业和在读的社会工作专业学生至少在万名以上。从高等教育的专业设置而言,社会工作是一个朝阳专业;从社会发展而言,社会工作是一个朝阳部门。但就目前我国的实际状况而言,社会工作有待社会化。
所谓社会化,一般是指社会或社会生活某方面的集中化、统一化、标准化,是社会生活的一种趋势,例如家务劳动社会化、生活服务社会化、养老社会化,等等。社会学、心理学学科意义的社会化,是指人类自身的一种过程。在社会层面是社会过程,即社会成员经社会相互作用达到相当程度的一致性,建立和维护社会•则、社会生活乃至社会共同体的过程;在个人层面是成长和发展过程,即个体经社会中的相互作用达到与社会相当程度的一致性,由“自然人”转变为“社会人”的过程。
学科意义上的社会工作社会化,一方面是社会成员、社会部门对社会工作的社会功能和社会机制、社会价值和社会地位、社会职业和社会行业达到相当程度广泛认可的过程。这个过程依赖政府的主导,社会工作专业工作者的推动,以及社会公众了解、认知的提高和共识的建立。另一方面是社会工作专业工作者(包括学生)内化社会工作的理念、理论、方法,并达到相当程度共识的过程,即专业工作者专业社会化的过程。这个过程依赖高等学校制度化的专门培养训练、社会实践,以及专讪工作者广泛的交流。
不言而喻,社会工作的教材对于社会工作社会化具有重要作用,它既是培养训练社会工作专亚学生内化理念、理论、方法的工具,也是僧进公众对社会工作了解、认知,引导公众建立共识的工具。当然,任何教师都深知编写高水平专业教材的困难,这套教材中的某些肤浅、遗漏及各沖不尽如人意之处在所难免,但包括这套教材的所有社会工作教材,对推动社会工作在中国社会化过程中的作用都是显见的。
这套教材的编写者们都深知:教材虽累积了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教学经验之结晶,并借鉴了诸多学者们的科学研究和已有教材的精华,但由于我国内地与当代国际社会工作教育水平尚有较大的 ............

书籍插图:
书籍《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 - 插图1
书籍《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 - 插图2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版权声明:书云(openelib.org)是世界上最大的在线非盈利图书馆之一,致力于让每个人都能便捷地了解我们的文明。我们尊重著作者的知识产权,如您认为书云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参考版权保护声明,通过邮件openelib@outlook.com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您的合理请求。 数研咨询 流芳阁 研报之家 AI应用导航 研报之家
书云 Open E-Library » 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