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科学与现代性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0.42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目录
序 言
上编 人文科学
“人文学科”、“人文主义”、“人文科学”
“人文”的科学性与现代性
“古今”先于“中西”——中国传统人文观念的现代性阐释
汉语人文科学观念为何滞后百年
人文科学公理地位的建立 ——李泽厚与中国马克思主义现代转型
附:大英百科全书(15版)“人文学科”
附:《人文科学导论》台湾繁体版序言(2008)
附:对人文学术行政化之批评
中编 现代性
“现代性”概念的外延 ——“现代”、“现代化”、“现代性”、“现代主义”、
“现代性”的内涵——现代性与时间
匆忙与耽溺——现代性心态悖论
附:《心体与时间》序
艺术传播的现代性机制及其限定
“现代性”观念的人文性及其运用于艺术研究的若干问题[1]
现代性(modernity)与世俗性(secularity)
下编 教育的人文精神
古典人文教育
大学人文精神的信仰起源
附:与这个时代保持人文距离——答汕头大学记者
附:何谓“学院” ——答陕西师范大学研究生会《立报》记者
素质教育的人文性
通识教育的人文性
经典文本导读在现代大学人文学科教学中的地位
师范教育的人文性与专业—教育学双重性
知识分子的人文性
文化含义的自我牺牲与作为知识分子原型的巫
附:《阐释并守护世界意义的人》原版序
附:《阐释并守护世界意义的人》台湾繁体版序(2008)
附:《阐释并守护世界意义的人》增订版后记
人文精神团契与现代社会
附:孔门实乃教育团契:原始儒学团契传统与法住人文活动[1]
学术与文化自觉
新人文丛书书目
序 言
人文科学与现代性是中国现代转型期所进入的两个深层论域,但无论学理概念或评价意义,汉语学术思想界迄今仍存在着较大分歧。例如,汉语学术界主流至今不愿采用“人文科学”一词,而坚持“人文学科”乃至“人文学”而回避“科学”一词。再如,“现代性”在中西文献中基本与“现代化”混淆使用,这便涉及人文科学与社会科学的区分。因此从学理上切实梳理这些分歧,已是亟迫工作。就评价角度而言,表面上,自从1994年大陆思想界讨论“人文精神”以来,人文思潮的现实积极意义已成共识。但是,由于中国政治体制改革已成当务之急,此一形势下,对现代化反思性的人文科学与现代性理论,却可能被视为阻碍改革的“可疑”(一位著名思想界人士评语)思潮策源地。本书收入的汉语人文科学观念为何迟滞百年进入中国的思想史研究,以及20世纪80年代以来人文科学思维及其表达式对独断论意识形态的实质性嬗变,这两个研究对回答上述疑问可能会有所帮助。此外,僵持于中西文化对立的模式、对中国传统文化人文主义特质非历史性的执着,对于此类思潮,人文科学与现代性的关联性研究,也有去魅意义。因此,本书主题在学院化概念理论背后,有着甚为迫切的现实问题意识。
人文科学与现代性这两个概念关联地构成相互阐释的论域。人文科学的独特职能只有在现代性背景下才能显示;现代性的内涵与外延也只有在人文科学框架中才能与社会科学的现代化概念区别开来。本书选取这一关联域中代表性的教育为主要内容,力求从学理源头为今日正在实践中的中国人文教育提供依据。人文科学与现代性关联性研究对于教育的意义远超出狭义的人文主义教育流派。例如,人文知识分子作为人文科学与现代性结合的社会哲学概念,根本不曾进入现代教育目标,而这一目标对于现代化转型及其现代化目标来说,却正是重要的条件。此外,已濒于商业化的中国大学,无论就其历史或现状而言,都有必要接受大学现代性与人文性含义的启蒙教育。这同样是中国社会实现现代化重要的条件。
上述内容构成本书篇章。文本选取作者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持续方向的研究成果。但本书又并非论文重印,不仅因为本书对原文本有重要修改(例如对于迄今仍然普遍混淆不清的“人文学科”与“人文科学”语义语用第一次重新界定),而且更重要的是,这些不同时期发表(或未发表)的论文与讲演,在人文科学与现代性这一关联域中首次被明确整合进一个深层而重大的背景,从而它们将获得新的阅读视野与角度。此外,作者荣幸获邀以这些成果加入“新人文丛书”。丛书所构成的中国思想群体身影,将使个体工作的意义彼此映射而汇入一个历史。因此,这些重新结集的文本已超出了每一个作者最初的声音。
上编 人文科学
“人文学科”、“人文主义”、“人文科学”
中国现代化进程与全球化知识经济时代的临近,不仅引发了人文精神讨论,而且人文素质教育的重大性也已遍喻社会。“人文学科”与“人文科学”诸词终于在20世纪末进入汉语,但这些名称概念(从“人文精神”、“人文素质”到“人文科学”)学理内涵该怎样理解呢?它们在根本上归属人文科学原理。就其主要方面而言,人文主义(humanism)归属于思想史范畴,同一大类的还有人道主义、人本主义、人文精神等,它们表现为社会思潮和思想主张立场。人文学科(the humanities)是指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并列的现代三大知识类型之一的人文科学中特定的某一门(the)学科。例如,伦理学属于人文科学中的一门人文学科。这可以表述为:伦理学是一门人文学科;伦理学属于人文科学。但是严格说,不能采用“伦理学是人文科学”语式来表述。由于人文学科的教育语义早于其科学研究语义,因而也可以把人文学科主要归属于教育学教学科目分类(19世纪以后人文学科才正式获得科学研究语义),人文素质概念即定位于人文学科教育原理。人文科学(the human sciences)则是从哲学高度对人文主义与人文学科在内的人文活动原理的系统研究理论。
上述三类研究不能彼此取代,例如,人文科学不能取代人文学科的功能。相反,三者总是相互关联的:人文科学总要依托人文学科教育形态,并且不可避免地具有人文主义的价值立场。
就总体而言,人文主义、人文学科与人文科学论域的形成与突出,是现代化进程中具有现代性(modernity)的现象。尽管人文主义与人文学科在东西方都有其古典形态,但是,脱离现代化背景、非历史地将古代人文传统形而上学化,只会模糊与遮蔽人文思想的现代性特质(详见本书中
编)。
人文思想是对现代化的回应。人文主义对现代科技商业主流 ............

书籍插图:
书籍《人文科学与现代性》 - 插图1
书籍《人文科学与现代性》 - 插图2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版权声明:书云(openelib.org)是世界上最大的在线非盈利图书馆之一,致力于让每个人都能便捷地了解我们的文明。我们尊重著作者的知识产权,如您认为书云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参考版权保护声明,通过邮件openelib@outlook.com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您的合理请求。 数研咨询 流芳阁 研报之家 AI应用导航 研报之家
书云 Open E-Library » 人文科学与现代性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