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通史·第三卷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9.08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
云南通史·第三卷(全六卷)/何耀华总主编,林超民、段玉明主编.—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6
ISBN 978-7-5004-9685-4
Ⅰ.①云… Ⅱ.①何…②林…③段… Ⅲ.①云南省—地方史 Ⅳ.①K297.4
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11)第060859号
责任编辑 黄燕生
特约编辑 段珩
责任校对 王兰馨
封面设计 杨婧飞
技术编辑 戴宽
数字编辑 于晓伦
出版发行
社址 北京鼓楼西大街甲158号
邮编 100720
电话 010-84029450(邮购)
网址 http://www.csspw.cn
经销 新华书店
印刷 北京君升印刷有限公司
装订 北京盛天行健印刷有限公司
版次 2011年6月第1版
印次 2011年6月第1次印刷
开本 710×1000 1/16
印张 32.75
字数 573千字
纸书定价 498.00元(全6册)
凡购买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图书,如有质量问题请与本社发行部联系调换
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
内容简介
《云南通史》(六卷本)是对云南各民族肇自远古,迄于1949年的各个不同历史时期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发展进行系统论述的史学著作。土著民族与土著民族、土著民族与汉族的融合,即“夷变夷”、“汉变夷”、“夷变汉”,并通过融合共荣而与中华各民族内聚成统一而不可分割的国家,是贯穿本书的一条主线。本书采珠撷英,去芜存菁,着力创新,从各个方面揭示了云南历史发展的规律和亮点,对研究中国通史、专史、中国与东南亚、南亚交流史等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作者简介
何耀华 云南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博士研究生指导教师、云南省文史研究馆馆员、中国西南民族研究学会会长。1986年获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称号。1991年起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曾任云南省社会科学院院长、党组书记。出版个人著作《中国西南历史民族学论集》、《武定凤氏本末笺证》,担任总主编、主编出版的学术著作有《中国各民族原始宗教资料集成》43卷、《西南民族研究彝族专集》等27种。在《中国社会科学》、《文史》、《中国藏学》、《世界经济》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171篇。完成省部级决策咨询研究项目50余项。
图版1 大理崇圣寺三塔(南诏 大理)
图版2 大姚白塔(南诏)
图版3 弥渡南诏建极铁柱
图版4 石雕侍女俑(南诏)
图版5 骑牛陶俑(南诏)
图版6 红砂石释迦牟尼佛像(南诏)
图版7 黄砂石佛陀头像(南诏)
图版8 如来佛金像(千寻塔出土 南诏)
图版9 铜鎏金佛像
图版10 大势至菩萨银立像(南诏)
图版11 王仁求碑(初唐)
图版12 大唐天宝战士冢
图版13 南诏德化碑及碑铭
图版14 南诏德化碑 碑亭
图版15 南诏中兴二年图传之一
图版16 南诏中兴二年图传之二
图版17 南诏中兴二年图传之三
图版18 南诏中兴二年图传之四
图版19 南诏中兴二年图传之五
图版20 南诏中兴二年图传之六
图版21 剑川石宝山石窟 阿央白(女阴)
图版22 剑川石宝山石窟 石钟
图版23 剑川石宝山石窟 华严三圣
图版24 剑川石宝山石窟 普贤与象奴
图版25 剑川石宝山石窟 细奴逻
图版26 剑川石宝山石窟 阁罗凤议政
图版27 剑川石宝山石窟 异牟寻坐朝
图版28 剑川石宝山石窟《维摩诘经变》中的问疾品
图版29 剑川石宝山石窟 释迦牟尼像
图版30 剑川石宝山石窟 观音幻化梵僧像
图版31 竹林七贤铜镜
图版32 凤鸟纹绿釉砖
图版33 银质鎏金镶珠金翅鸟(千寻塔出土)
图版34 铜金刚橛
图版35 刻佛金饰片
图版36 刻佛银饰片
图版37 安宁法华寺石窟 卧佛
图版38 安宁法华寺石窟 观音像
图版39 大理挖色石窟
图版40 昆明地藏寺大理国经幢
图版41 大理国经幢 西方广目天王
图版42 大理国经幢 基座
图版43 金银三尊像
图版44 金质阿嵯耶观音(千寻塔出土)
图版45 水晶佛像
图版46 铜质虚空藏菩萨坐像
图版47 大理国描工张胜温画梵像之一
图版48 大理国描工张胜温画梵像之二
图版49 大理段氏与三十七部盟誓碑
地图一 唐朝剑南道南部(采自谭其骧《中国历史地图集》)
(采自谭其骧主编:《中国历史地图集》)
地图二 六诏的方位
(采自谭其骧主编:《中国历史地图集》)
地图三 唐代初期的西部边疆
(采自谭其骧主编:《中国历史地图集》)
地图四 南诏“十赕”(采自谭其骧主编《中国历史地图集》)
(采自谭其骧主编:《中国历史地图集》)
地图五 南诏政区图(采自谭其骧主编《中国历史地图集》)
(采自谭其骧主编:《中国历史地图集》)
地图六 大长和(采自谭其骧《中国历史地图集》)
(采自谭其骧主编:《中国历史地图集》)
地图七 大理前期政区图(采自谭其骧主编《中国历史地图集》)
(采自谭其骧主编:《中国历史地图集》)
地图八 大理后期政区图(采自谭其骧主编《中国历史地图集》)
(采自谭其骧主编:《中国历史地图集》)
前言
公元6世纪到13世纪中叶,亦即中国唐王朝、五代、宋王朝时期,是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日益巩固,民族间的交流日益频繁,民族融合日益深入的时期。这一时期,华夏文化空前繁荣,并对周边族类产生极大影响,“华夷同风”成为历史发展的主流。
这一时期,云南先后出现了南诏、大长和、大天兴、大义宁、大理国政权。大长和、大天兴、大义宁三个政权为期短暂。南诏伴唐代共兴衰,大理与宋朝相始终,先后在中国历史上起过巨大作用。
南诏历史研究最先在学术界引起争议的是南诏王室的族属问题。1876年,戴·哈威·圣丹尼斯(D.Hervey de Saint-Denys)在法国出版了《中国的哀牢族》一书,提出哀牢的后裔泰族人建立南诏的观点。1885年,英国学者拉古伯里(Terrien de Lacouperie)在为A.R.柯奎的著作《在掸族间》所写的一篇题为《掸族发源地》的导言中提到:泰族原居于四川、陕西山谷间,与来自中国北方之民族渗混,复与蒙吉蔑语族杂居,遂成泰族。“泰族在公元629年建立了大 ............
书籍插图: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书云 Open E-Library » 云南通史·第三卷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