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丹字解人生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3.22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于丹字解人生
于丹 著
东方出版社
目录
CONTENTS
第一章 天人合一
第二章 厚德载物
第三章 家和万事兴
第四章 农耕的法则
第五章 认识自己
第六章 找回这颗心
第七章 大道直行
第一章 天人合一
中华民族走了几千年的历史,到了今天,我们能给自己加一横,让自己真正过得阔大一些吗?我们能给自己再加一横,让心接天地吗?天理昭昭,化育人格,多给自己一些对天地的敬畏,也就给了自己更多人格成长的理由。
春节是中国最重大的节日,是传统文化的重要象征。春节对中国百姓的重要意义,不言自明。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以农耕文明为主体的民族,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时光在二十四节气
(1)
中流转。一年的时光走到了寒冷的冬天,是时候歇歇了,盘点下今年的收成,考虑下明年的耕作。当然,家家户户都会祭拜祖先、祭拜天地。在这个持续一个月的大节日里,聪慧的古人们发明了各种各样的仪式、庆典,让春节暖暖的年味儿滋润着每个人的心灵。
时光荏苒,到了现代社会,我们该以什么样的形式来存续文化、继承祖先呢?
我见过很多人痛心疾首,哀叹传统文化的凋败,为中华文明的未来担心。其实大可不必,文明的脉络仍然根植于我们的血脉之中,隐藏于当今生活的细节角落。可能很多人想不到,人人都会说、会写、会用的汉字,其实就是一个存续文化、继承祖先的绝佳载体。汉字是藏在我们这个民族掌心里的纹路,顺着它一点一点探寻回去,也许,我们就能够触摸到很多带着体温的观念。
什么是汉字呢?其实,我们中国人提起汉语,常用一个词叫“母语”。“母语”是一个特别有感情的词,因为母亲在我们的亲情文化中有着至高无上的地位。“每逢佳节倍思亲”,想家的时候,脑子里面第一个跳出来的人,就是自己的妈妈。母亲是什么人?就是不管孩子回不回来,都会一直倚门守望的那个人,就是那个“意恐迟迟归”(唐·孟郊《游子吟》
(2)
)的心,就是一直等着游子归来的那个温暖怀抱。母语也是一样,我们“日用而不自知”,但不管你对它熟悉还是陌生,你对它是在变化着还是遵循着,它一直都会在那里守护着你。那么,静静地把心沉下来,顺着我们的母语汉字找回去,也许会找到好多让你意想不到的观念、智慧,找到许多人人都应自知的做人的态度、原则。
街坊邻里见面拉家常,常说孩子长得像爸爸还是像妈妈,有的时候我们用一个词,就是“惟妙惟肖”。惟妙惟肖的这个“肖”,也是姓肖的肖,常用的组合词有酷肖、肖像等等。那么,这个“肖”字的本义是什么呢?(
)
在古文字中,我最早看到它本义的时候大吃一惊,因为这个象形字
(3)
就是一个带着血水的胎儿,刚刚生出来的,血水淋漓。这个胎儿从孕育的那一刻起,就带着家族的血缘、基因。《说文解字》
(4)
上讲:“不似其先,故曰不肖也。”我们有时候说某个孩子没有继承祖辈的品德,或者做人做事没有继承家族的门风,就叫作“不肖子孙”。
从最早这样一种血缘继承、相貌相似的“肖”,后来又演变出了一些同音字,我们更熟悉,就是孝顺的“孝”。
“孝”这个字是上下结构:上面的字头,我们今天叫作老字头,老、考、耄、耋等都是这个字头;下面就是一个孩子的“子”。大家可以看一看,从甲骨文到金文、小篆,这个字都是一个小孩子背上驮着头发萧疏的老人,或者是用手搀扶着老人。百善孝为先,什么是中国人的孝呢?就是一个孩子愿意用自己的行动扶持自己的长辈,让老人既能安身又能安心。
过年时一家人吃团圆饭,都是晚辈们先给长辈敬酒,祝老人健康长寿。那么,中国人说长寿这件事儿,好多都是从拆字上来的。八十八叫作“米寿”,大米的这个“米”字拆开,就是八十八。九十九叫“白寿”,因为九十九离一百就差一岁了,把“百”字上面的一横拿掉,就是白色的“白”,所以叫作白寿。人生七十古来稀,如果家里的老人家硬硬朗朗地活到了一百岁,这是一家人的福报和荣耀,更说明了晚辈子孙的孝顺和对老人的照顾,乡里乡亲提起来都要竖大拇指的。人活到一百零八岁叫作“茶寿”。茶字的草字头,大家会把它看作二十;中间的“人”字拆成一个“八”;下面的“木”字又是一个八十;所以,二十加八再加八十,正好就是一百零八。
简简单单一个“孝”字、一个“寿”字,这里面就蕴藏着无穷的学问和道理。这也是中国方块字的独特魅力,它值得我们每一个中国人去细心体悟。
我上大学的时候,北师大中文系的王宁教授曾经给我们讲过“贫穷”这个词。今天我们说一个人穷、没钱,其实在过去是“贫”的意思,而“穷”的本义是指一个人穷途末路、无处可逃。为什么呢?至今我还清楚地记得,王老师当时说,“贫”字是上面一个“分”,下面一个“贝”,“贝”是象征钱财的。现在大家说财富,财富的“财”字还是贝字旁。那么,一分钱掰成两半花,这就是分贝为贫(
)。那什么是穷(
)?我还记得王老师在黑板上画了一个洞穴,里面有一个人弓着身子,直不起腰来,可不就穷途末路之人?你看看贫穷这两个字的字形,它的字义就自然而然记住了。所以,中国的字里是有观念的。
一个有品德的人,他的内心里一定有着恒定的标准。
——于丹心语
再来看一个更为熟悉的字,道理的“道”,里面一个“首”,外面一个走之旁。一个人站在路口,要靠头脑的判断来决定走哪条道路。在现代生活中,有飞机、高铁等各种迅捷的交通工具了,各种道路四通八达,但却不一定就能走对路,因为往哪儿走还是由人的脑袋决定的。
有时候,我们批评一个人懒惰,会说这人可真懒,这人惰性太大。其实,谁都不愿意做个懒惰的人,但谁都有犯懒的时候:我今天懒得动啊,我身上没劲啊,我就懒得去啊……真的是手懒脚懒吗?中国的造字,“懒”和“惰”都是竖心旁,所以,懒惰的秘密是在人的心里。
通过这几个字,你能说背后没有中国人的观念吗?所以,我们不妨顺着中国人掌心里面藏着的这些纹路,去触摸一下历史,去感受文明在汉字演变上的体现。我不是专业的文字研究者,对于文字只是热爱,只是使用,对于汉字的认知可能会有很多误区、偏颇,但是,我从学生时代起就在琢磨,中国人在文字中如何走到今天。毕业之后,我成家立业,做了妈妈,做了老师,无论是跟我的孩子还是学生交流时,都常常会从某一个字聊起,会恍然 ............
书籍插图: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书云 Open E-Library » 于丹字解人生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