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生襟抱本无垠:近代风云人物杨度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0.34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目录
版权信息
一 那一夜的生死契约
时务学堂里的不速之客
湘军后代,帝王学的传人
二 胸中演绎天下那盘棋
相如空有上林赋,不遇良时空自嗟
江亭初题,叹斜阳衰草
问我东山高卧时,苍生扰乱应思起
商量旧学,迎接新知
游学东瀛,舌战嘉纳治五郎
三 遭遇“名捕之祸”
海归,海归
十二天的榜眼梦
二次东渡
四 东京最有势力的人
唱响《湖南少年歌》
呼应国内废约自修运动
孙杨盟约
出任留日学生会总干事长
五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他是日本间谍”
史上级别最高的枪手
杨梁组党:一次难产的合作
我的主义叫“金铁”
六 清末宪政首席设计师
一颗冉冉升起的宪政明星
遭质疑的宪政国师
采菱来了
主张借款修路惹众怒
再促开国会,力争《新刑律》
七 袁世凯的智囊
杨度与袁世凯
共济国事,表决国体
秘密参与南北和谈
牺牲党见,赞成共和
八 闲看世变浑无事
袁世凯上台了,总理不是我
我不入党,除非你们取消政党政治的主张
帮忙不帮闲
临了,政治会议议长变成了政治会议议员
我的位置在哪里
九 搭建人脉,另谋出路
劝师出山
结交袁克定
反思民国乱象,力倡君宪救国论
十 风云无法齐际会
走民意路线的帝制运动
“书痴自谓不痴”
异哉所谓国体问题
蔡锷与杨度
君宪有罪,罪在度身
十一 别了,我的君宪
无人求保的帝制祸首
愧对师恩
坚决对张勋复辟说“不”
十二 一自庐山看月后,洞彻身心俱了
帝师王佐都抛却,换得清闲钓五湖
政商两界,皆成畏途
夜登庐山,看月悟道
十三 尚拟一挥筹运笔,书生襟抱本无垠
践履诺言,为孙中山解围
纵横捭阖于军阀之间
一元钱运动教育总长
十四 最后的谜团
营救李大钊
杜公馆里的客卿
谁是杨度入党介绍人
夏衍眼里的佛学党员
真相尚未大白
版权信息
书生襟抱本无垠——近代风云人物杨度
作 者:张晶萍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梁启超称他为“典型的湖南人”,
袁世凯惊他为“旷代逸才”。
孙中山誉他为能履行诺言的“可人”,
而周恩来,临终前念念不忘要向世人证明,“他是我们的人”。
他是近代中国宪政的首席专家,
又是袁世凯洪宪帝制的党魁。
他是青帮大亨杜月笙公馆里的神秘客人,
又是中国共产党的秘密党员。
一生而数变,一身而兼数任。
这就是百年中国传奇政治活动家——杨度。
——题记
一 那一夜的生死契约
时务学堂里的不速之客
1898年的春天,湖南长沙出现了很多新事物。时务学堂第二期招生正在进行;《湘学报》旬报之外,又有一种日报《湘报》出版发行了;一个叫“南学会”的新型组织成立了。人思自奋,家议维新,一派生机盎然,与早几年的情形判若天壤。
说到近代湖南,英国传教士马歇尔·布朗荷这样形容说:“湖南之对于中国,正如拉萨之对于西藏一样,多年以来,它是大陆腹地中一座紧闭的城堡,因而也是一个无与匹敌的,特别引人注意的省份。中国的保守主义,以及对于所有外国事务的反应,都在这儿集中起来了。因此,这里不仅产生了中国最好的官吏和军队,也出现了对基督教的最激烈的攻击。不管别的省份采取什么态度,湖南仍然毫不留情。所以,在中国其他各省传教士和商人开放很久以后,湖南人继续吹嘘没有一个外国人胆敢进入他们的省境。”时人记述,直到1897年,洋人尚未进入长沙。于是恼羞成怒的外国传教士遂将长沙(乃至湖南全省)诬为“铁门之城”,意即一个“拒绝文化洗礼”的地方。湖南为什么这么牛?就是因为它是湘军的家乡,湘军的胜利带来了湘人以维护纲常名教为己任的使命感与相信名教无往而不胜的自大感。
众所周知,当年洪秀全太平天国起义,一路攻城略地,所向披靡,所宣传的那一套天父天兄众生平等说,更是对传统儒教形成了摧枯拉朽的破坏,“举凡中国数千年礼义人伦、诗书典则,一旦扫地荡尽”。这在饱读诗书的儒家士大夫看来,真是名教奇变!是可忍,孰可不忍!于是,在籍侍郎曾国藩振臂一呼,号召凡我读书识字之人,都要起来“殄此凶逆”,要慰孔孟人伦之隐痛,要为上下神祇雪被辱之憾。在维护纲常名教的激情指引下,曾国藩等儒生投笔从戎,组织起湘军,对抗太平天国。历经十余年的征战,湘军终于击败了太平天国,挽救了清王朝的封建统治,成就了湖南作为“忠义之邦”的形象。
然而,湘军的成功给湖南带来了两种相反的影响。一方面,湘军走向全国,湘军将领成为晚清政坛上一支重要力量,湘人名声大振,湖南一改以往“碌碌无所轻重于天下,亦几不知有所谓对于天下之责任”的局面。一批湘军将领成为清政府雄踞一方的封疆大吏,甚至跨出国门,目睹西方资本主义政教制度的优越,成为倡导洋务、介绍西学的先驱。曾国藩、左宗棠等人就是中国洋务运动的最早倡导者和实践者;郭嵩焘、曾纪泽是政治现代化的积极倡导者。另一方面,高度的成就感和荣誉感助长了湘人的自负感与使命感,强化了湘人自觉卫道的社会观念。在曾国藩等人看来,湘军的胜利就是理学对西教的胜利。曾氏兄弟在攻下天京后,大肆刊刻《船山遗书》,利用王夫之的重礼思想来强化保守的传统观念。湘军将领还通过大修地方志,为阵亡将士建立专祠等形式,来宣扬其忠义思想。这样,恪守封建忠义、维护传统圣道的湘军成为湖南士人心目中的道德典范,争先效法的众趋人格。耻言洋务,排外仇教,成为晚清湖南的一股风气。这时的湖南,可谓是全国最为保守的省份。
这个迷梦一直做到1894年,岁在甲午。其时中日战争爆发,防守辽东的清军不堪一击,接连溃败。危难之中,湖南巡抚(省长)吴大澂主动请缨,率湘军三万余人,自长沙奔赴前线。不料,不知是湘军失去了当年的锐气,还是今日倭寇非当年长毛可比,湘军竟然也无法扭转局面,亦是接连败退。次年,清政府被迫割地赔款,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
堂堂帝国,竟败给蕞尔小国!这份刺激是何等强烈!湘中经师皮锡瑞感慨:“安知蕞尔微三岛,竟敢横行大九州。”湘籍才俊谭嗣同更是发出了悲鸣:“世间无物抵春愁,合身苍冥一哭休。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举国上下,莫不感创巨痛深,而以天下为己任的湖南人更是引以为耻,认为“甲午失败,实在是我们湖南人害国家的,赔日本二万万两银子,也是我们湖南人害国家的”。虚骄之气顿失,负罪之感顿生,求变自强之风蔚然兴起。于是, ............
书籍插图: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书云 Open E-Library » 书生襟抱本无垠:近代风云人物杨度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