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妇、舞者与牧师:七国女性纪实故事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5.51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这不是一次印证刻板印象的拍摄,而是来自亲身接触的重新认识。
前言 一个失去性别的人
自2015年开始,在各种机缘巧合下,我邀请了7位身在海外的青年朋友,以纪实摄影的方式,记录了几位当地女性的故事。
我们在讨论拍摄主题时,首先以刻板印象为框架——在既定社会中,女性有其典型形象和生活模式——这使得讨论很快陷入了僵局。这次拍摄计划并不想重复“经典人设”以加深刻板印象,也无意寻找拥有非凡经历的“开挂人生”,打造一本女性励志指南。在数月的讨论中,我们谈得最多的还是在旅行、旅居时认识的女性朋友,她们更为具体、更为亲切——因此,我们决定以朋友的身份记录她们的故事。
在拍摄过程中,我们再次审视了自己的观点,与其说这本书在讨论女性,不如说在讨论个人选择。性别、阶层和社会环境常常能为个人选择提供合理的解释,但“女性”这个身份是准确并稳定的吗?
在古巴和瑞典的故事中,我们试图讨论“女性”的范畴。“女性”代表了一个共同身份,但这并不是一个绝对的意指。如同丹尼斯·瑞里(Denise Riley)在《我就是那个名字吗?》(Am I That Name ?
)中所表达的,一个人是女性,但这并不是全部——在不同历史、社会、政治语境中,性别的构建并不是一以贯之的。
在大部分社会中,女性被参照出来,依靠的是“男性/女性”的二元框架,在家庭和社会生活中,女性也常常受限于这个框架。而对于跨性别者、同性恋者,人们将以新的性别定义来讨论身份的构建。
在古巴的故事中,54岁的路易斯是一位跨性别者,他在我们的镜头前换上了演出服,出现在老城的邻居面前。路易斯并不想强调“女性化”的外在装扮——他从小内心就觉得自己是一个女孩,并在22岁时下定决心离开家乡,到向往的首都哈瓦那做一名舞蹈演员。
在瑞典,我们认识了安娜和尼娜,并一同参加了乌普萨拉大教堂的礼拜。她们是教会牧师、神学教授,还是一对已经注册结婚的同性恋者,两人同时戴着结婚戒指和神学教授的戒指。在家庭生活中,双方更像是基于平等关系的“联盟”。
当女性身份不再受“男性/女性”的二元框架所局限,我们开始思考:性别是家庭秩序中的重要元素,那些在同性恋家庭中并不适用的法则,是否也在挑战着异性恋家庭秩序的天然性?
自20世纪女权运动兴起以来,女性争取到投票权、同工同酬和自我实现的机会。在公共领域中,性别平权的观念逐渐得到认可,但女性的家庭角色定位难以动摇。异性恋家庭中,女性似乎有天然照顾丈夫和子女的行为,这可以通过原始的性别无意识来解释,但从根本上,这体现了社会和文化的无意识——“母性”成了女性的延伸属性,更像是一种“利于社会”的制度安排。《现代女性:失落的性别》(Modern Woman: The Lost Sex
)一书认为,现代女性在社会领域与男性匹敌竞争,偏离了妻子和母亲的基本角色,因失去“女性气质”而精神紊乱,同时也影响了丈夫的“男子气概”和子女教育
[1]

,使得一些人呼吁女性重新树立贤妻良母的形象。多萝西·帕克(Dorothy Parker)则评论道:“那些将女人当成女人对待的书,我不敢苟同。无论我们是谁,我们都应该被看作人。”
在日本、埃及和印度的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到女性在既定角色上的困惑。日本社会中普遍出现的家庭主妇,有其社会经济背景。20世纪90年代,有纪遵循了“寿退社”文化,结婚后即刻离职,成了一名家庭主妇。十几年后,有纪称自己为“兼职主妇”——她通过几份兼职,重新追寻自己的职业身份。随着后工业化时代不稳定劳务关系的出现,越来越多的日本女性选择在婚后继续工作。
在埃及开罗,马尔瓦是一位英文记者,她正在为改善家庭收入而努力——在获得英语翻译证书后,她准备参加口译证书考试,以便得到更多工作机会。马尔瓦在描述妻子和母亲的角色时,引用了一句玩笑话:“如果你想改变世界,就趁结婚前去做,因为结婚后,你连改变电视频道的权利都没有。”
在印度,我们遇到了幸运的佩尔,她的父母亲非常开明,不但没有重男轻女,还坚定地支持她的学业和梦想。2011年6月,佩尔举办了人生中第一场画展,并打算在婚后继续创作。“我不想跟传统印度女性一样,让自己的人生从被父亲供养变成被丈夫供养。”
相较上述国家,中国女性的就业率更高,但在数据背后,可能是一种“假平等陷阱”:女性向前一步,又潜意识地揽上了“双重责任”,以平衡职业与家庭为己任。当我们再度讨论性别平权时,需要男性、女性共同参与,放下身份及其既定角色——做一个失去性别的人。
在法国和美国的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到“女性”的消解。对法国人而言,性别平权已是“上个世纪的话题”。这些年轻女性潜意识里不愿再被“女性美”这类话题所消费。按照盖尔拉的说法,“无论男人还是女人,都不应该从别人的眼睛里看自己,而是要用自己的眼睛看”。
黛娜来自以色列,其摄影作品聚焦于童年体验与文化冲突,她的身份困惑更多来自信仰而非性别,“我的家庭教育告诉我,不应该过分强调女性和男性的区别”。当黛娜来到纽约,这个似乎能消解并重构一切身份标签的城市时,她可以更自然地剥除性别身份,审视自己的人生选择。
这就是7位青年朋友在不同国家拍摄记录的女性故事,感谢所有为此书出版付出努力的人。另外,他人的故事并不能重构你的人生,但你的个人选择可以。
王家敏 2019年5月
[1]
详见菲迪南德·伦德伯格(Ferdinand Lundberg)和玫琳妮娅·F.法纳姆(Marynia F.Farnham)著《现代女性:失落的性别》,1947年,223—241页。——作者注
日本 “兼职主妇”有纪
武玉江
自由撰稿人,曾任职于大象公会,2002—2013年留学日本,立教大学政治学博士中退,现定居瑞典。
2015年10月下旬的东京,初秋已过,天气晴好,空气中没有了残暑的湿热。台风季已基本过去,眼下秋高气爽,温度适宜,正是感受关东地区魅力的好时节。
这是我时隔两年后再次来到东京,在此之前,我曾在日本居住生活过11年半。从国内本科毕业后我先去了山梨县,之后去了东京,可以说一直混迹于关东地区。
后来由于家庭的关系,我离开日本去了北京。一 ............

书籍插图:
书籍《主妇、舞者与牧师:七国女性纪实故事》 - 插图1
书籍《主妇、舞者与牧师:七国女性纪实故事》 - 插图2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版权声明:书云(openelib.org)是世界上最大的在线非盈利图书馆之一,致力于让每个人都能便捷地了解我们的文明。我们尊重著作者的知识产权,如您认为书云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参考版权保护声明,通过邮件openelib@outlook.com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您的合理请求。 数研咨询 流芳阁 研报之家 AI应用导航 研报之家
书云 Open E-Library » 主妇、舞者与牧师:七国女性纪实故事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