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学专业知识二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0.35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目录
第一部分 常用单味中药
第一章 解表药
第二章 清热药
第三章 泻下药
第四章 祛风湿药
第五章 芳香化湿药
第六章 利水渗湿药
第七章 温理药
第八章 理气药
第九章 消食药
第十章 驱虫药
第十一章 止血药
第十二章 活血祛瘀药
第十三章 化痰止咳平喘药
第十四章 安神药
第十五章 平肝息风药
第十六章 开窍药
第十七章 补虚药
第十八章 收涩药
第十九章 涌吐药
第二十章 杀虫燥湿止痒药
第二十一章 拔毒消肿敛疮药
第二部分 常用中成药
第一章 内科常用中成药
第二章 外科、皮肤科常用中成药
第三章 妇科常用中成药
第四章 儿科常用中成药
第五章 眼科常用中成药
第六章 耳鼻喉、口腔科常用中成药
第一部分 常用单味中药
第一章 解表药
  凡以发散表邪、解除表证为主要功效的药物,称为解表药。
  本类药多具
辛味
,主入肺与膀胱经,性善发散,能使肌表之邪外散或从汗而解。主具发散解表功效,兼能宣肺、利水、透疹、祛风湿等。
  本类药主要适用于外感风寒或风热所致的恶寒、发热、头疼、身痛、无汗(或有汗)、脉浮等表症。部分药物还可用于咳喘、水肿、疹发不畅及风湿痹痛等。
  按其性能功效及临床应用,常将本类药物分为
辛温解表药与辛凉解表药两类

  使用发汗力强的解表药,要注意掌握用量,中病即止,
不可过汗
,以免损伤阳气和津液;体虚多汗及热病后期
津液亏耗者忌服
;对
久患疮痈、淋病及失血患者,虽有外感表证,也要慎重使用

入汤剂不宜久煎
,以免有效成分挥发过多而降低疗效。多选题考点
第一节 辛温解表药
麻黄
  【性味归经】辛、微苦,温。归肺、膀胱经。
  【性能特点】本品辛温发散,微苦略降,重在宣肺,药力较强。入肺与膀胱经,外能开腠理,透毛窍,散风寒,以发汗解表;内能开宣肺气,通畅气机,以平喘。此外,通过宣肺,又能通调水道,下输膀胱,以利水消肿。
  【功效】
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

  【主治病证】
  
(1)风寒表实无汗证。
  
(2)肺气不宣的喘咳证。
  
(3)水肿兼有表证者。
  【配伍】
  麻黄配桂枝:麻黄辛温,功善宣肺发汗解表;桂枝辛甘温,功能发汗解表、助阳通脉。两药相合,发汗解表力强,治风寒表实无汗功著。
  麻黄配苦杏仁:麻黄辛温宣散,功善宣肺平喘、发表散寒;苦杏仁苦温润降,功善平喘止咳,略兼宣肺。两药相合,善宣肺降气而平喘止咳,治喘咳气逆功著,证属风寒束肺者尤宜。
  麻黄配石膏:麻黄辛温,功善宣肺平喘、发汗解表;石膏辛甘性寒,功能清热泻火、除烦解肌。两药相合,清肺平喘兼透表热,治肺热咳喘效佳。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10g;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研末吹鼻,或研末敷。解表宜生用,平喘宜蜜炙用或生用。小儿、年老体弱者宜用麻黄绒。
  【使用注意】本品发汗力较强,故
表虚自汗、阴虚盗汗及肾虚咳喘者忌服

  【药理】本品有促进发汗、解热、镇痛、抗炎、抗菌、抗病毒、抗过敏、镇咳、祛痰、平喘、利尿、强心、升高血压及兴奋中枢等作用。了解
  
桂枝
  【功效】
发汗解肌,温通经脉,助阳化气

  【主治病证】
  
(1)风寒表虚有汗,风寒表实无汗。
  
(2)风寒湿痹,经寒血滞之月经不调、痛经、经闭,癥瘕。
  
(3)胸痹作痛,阳虚心悸。
  
(4)虚寒腹痛。
  
(5)阳虚水肿,痰饮证。
  
紫苏
  【功效】
发表散寒,行气宽中,安胎,解鱼蟹毒

  【主治病证】
  (1)风寒感冒,咳嗽胸闷。
  (2)脾胃气滞证。
  (3)
气滞胎动证

  (4)
食鱼蟹中毒引起的腹痛吐泻

  
生姜
  【功效】
发汗解表,温中止呕,温肺止咳

  【主治病证】
  (1)风寒表证。
  (2)胃寒呕吐。
  (3)风寒客肺的咳嗽。
  (4)解鱼蟹、半夏及天南星毒。
  
荆芥
  【功效】
散风解表,透疹止痒,止血

  【主治病证】
  
(1)风寒表证,风热表证。
  
(2)麻疹透发不畅,风疹瘙痒。
  
(3)疮疡初起有表证者。
  
(4)(荆芥炭)衄血,吐血,便血,崩漏等证。
  
防风
  【功效】
祛风解表,胜湿,止痛,解痉

  【主治病证】
  (1)
风寒表证,风热表证,表证夹湿

  (2)风寒湿痹,风湿疹痒。
  (3)
破伤风,小儿惊风

  
羌活
  【功效】 解表散寒,祛风胜湿,止痛。
  【主治病证】
  (1)风寒表证,表证夹湿,风寒头痛。
  (2)
风寒湿痹

  
细辛
  【功效】
祛风散寒,通窍,止痛,温肺化饮

  【主治病证】
  
(1)风寒表证(尤宜鼻塞、头痛、肢体疼痛较甚者),阳虚外感。
  
(2)鼻渊头痛。
  
(3)头风头痛,牙痛,风寒湿痹痛。
  
(4)寒饮咳喘。
  
白芷
  【功效】
发散风寒,通窍止痛,燥湿止带,消肿排脓

  【主治病证】
  (1)外感风寒或表证夹湿兼见头痛鼻塞者。
  (2)
阳明头痛,眉棱骨痛,鼻渊头痛,牙痛。
  (3)风寒湿痹,寒湿带下。
  (4)疮疡肿毒。
  
香薷
  【功效】
发汗解表,和中化湿,利水消肿

  【主治病证】
  (1)夏季乘凉饮冷、
阳气被阴邪所遏之阴暑证

  (2)水肿,小便不利。
  藁本
  【功效】 发表散寒,祛风胜湿,止痛。
  【主治病证】
  (1)风寒表证,表证夹湿,
颠顶头痛

  (2)风寒湿痹。
  苍耳子
  【功效】
散风寒,通鼻窍,除湿止痛,止痒

  【主治病证】
  (1)鼻渊头痛,风寒头痛,表证夹湿。
  (2)风湿痹痛,风湿疹痒,疥癣。
  辛夷
  【功效】 散风寒,
通鼻窍

  【主治病证】 鼻渊头痛,风寒头痛鼻塞。
  西河柳
  【功效】 发表透疹,祛风除湿。
  【主治病证】
  (1)麻疹透发不畅,风疹瘙痒。
  (2)风寒湿痹。  
第二节 辛凉解表药  
  2015年执业药师考试QQ群:110621064
 
薄 ............

书籍插图:
书籍《中药学专业知识二》 - 插图1
书籍《中药学专业知识二》 - 插图2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版权声明:书云(openelib.org)是世界上最大的在线非盈利图书馆之一,致力于让每个人都能便捷地了解我们的文明。我们尊重著作者的知识产权,如您认为书云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参考版权保护声明,通过邮件openelib@outlook.com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您的合理请求。 数研咨询 流芳阁 研报之家 AI应用导航 研报之家
书云 Open E-Library » 中药学专业知识二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