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学思想史·第四卷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1.22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版权信息
书名:中国经学思想史·第三卷
作者:姜广辉 主编
设计:姚成号
ISBN:978-7-5004-8459-2
出版: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字数:987千字
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三卷 分撰人
(按姓氏笔画排列)
王 风 王启发 朱汉民 任文利
李存山 吴 锐 张广保 张文修
张海晏 杨亚利 林乐昌 林忠军
郑任钊 姜广辉 浦卫忠 萧永明
蒋国保
第三卷分撰情况
姜广辉 第四十七章、第四十八章、第五十七章、第五十八章、第六十章、第六十三章(第三节)、第六十四章(第五节)、第七十四章、第七十五章、第七十八章、第七十九章
李存山 第四十九章
杨亚利 第五十章
王 风 第五十一章、第六十七章
浦卫忠 第五十二章、第六十四章(第一至第四节)
张广保 第五十三章、第五十四章
王启发 第五十五章、第七十章
萧永明 第五十六章 第六十一章
朱汉民 第五十九章
林乐昌 第六十二章
林忠军 第六十三章(第一、二节)、第六十五章
张文修 第六十六章、第六十八章、第七十二章、第七十三章
张海晏 第六十九章
吴 锐 第七十一章
郑任钊 第七十六章
任文利 第七十七章
蒋国保 第八十章
目录
宋明经学
第四十七章 锐意革新的宋明经学——宋明经学思想概说
宋初经学
第四十八章 从钦定经学到自由讲学——唐宋时期经学思想文化的更新
第四十九章 范仲淹与庆历学风
第五十章 庆历之际的易学
第五十一章 刘牧的河图洛书之学
第五十二章 孙复与《春秋尊王发微》
第五十三章 刘敞的经学新解与庆历新经学
第五十四章 王安石“通经致用”的经学理念
第五十五章 在经典与政治之间——王安石变法对《周礼》的具体实践
第五十六章 苏氏蜀学“情”本论的经学思想
理学化经学
第五十七章 宋明理学与经学的关系
第五十八章 走向理学的经典诠释——理学化经学“问题意识”举要
第五十九章 周敦颐《太极图说》、《通书》的经学思想
第六十章 “道学”思潮与经学革新——二程新经学的典范性意义
第六十一章 二程的四书学思想
第六十二章 张载哲学化的经学思想体系
第六十三章 邵雍的先天数学
第六十四章 胡安国《春秋传》的议论开合精神
第六十五章 朱震集大成的象数易学
第六十六章 《诚斋易传》的历史与意义的世界——杨万里的易学思想
第六十七章 太极本体论与占学方法论的统一——朱熹的易学思想
第六十八章 理学化经学的典范——朱熹的《四书章句集注》
第六十九章 经典崇拜与道德自觉——朱熹的诗学思想
第七十章 以“理”诠礼化礼成俗——朱熹的礼学思想
第七十一章 蔡沉推求古圣心法的尚书学
第七十二章 陆九渊“六经注我”的生命实践诠释学
第七十三章 杨简《杨氏易传》:心学解经的代表作
第七十四章 修身之道与治国之道——作为“帝王之学”的《大学衍义》与《大学衍义补》
第七十五章 吴澄对《礼记》的改编
第七十六章 赵汸的春秋学
第七十七章 王阳明的经学诠释思想
第七十八章 明代经学之翘楚——杨慎
第七十九章 梅《尚书考异》考辨方法的检讨——兼谈考辨《古文尚书》的逻辑基点
第八十章 卓然独立的解经者——方以智
宋明经学
第四十七章 锐意革新的宋明经学——宋明经学思想概说
儒家经学作为中国文化的本原和根干,贯穿中国历史两千余年,成为中华民族传统价值观的集中体现,而价值观说到底是一种人文信仰。人文信仰的价值在于,它通过某种文化遗产的载体,为某一社会共同体的人们构建一个心灵沟通的平台,促进人们精神的提升与人格的自我完善。尤其在物欲横流的社会中,为了抵御外物的诱惑,防止自我迷失,人们往往会走向人文信仰,到那里去与先哲的心灵对话,到那里寻找自己精神的乐土。然而儒家经学在唐末、五代时期曾一度衰落,陷入低谷,以致人们产生了对儒学的信仰危机,纷纷到佛学中寻求精神的慰藉。宋代儒者发愤重建儒学的人文信仰,因而有持续的经学革新运动。
皮锡瑞在其所著《经学历史》一书中提出了他的著名的经学观:“凡学皆贵求新,惟经学必专守旧。经作于大圣,传自古贤。先儒口授其文,后学心知其意,制度有一定而不可私造,义理衷一是而非能臆说。世世递嬗,师师相承,谨守训辞,毋得改易。如是,则经旨不杂而圣教易明矣。”
[1]

从此观点出发,皮氏以宋代为“经学变古时代”,元明为“经学积衰时代”,清代为“经学复盛时代”。从经学信仰的角度看,皮氏的观点似乎无可厚非。但两千年中儒家经学一直是社会的指导思想,若人人抱持此种经学观,“世世递嬗,师师相承,谨守训辞,毋得改易”,社会又如何进步?若经学是一门专尚守旧、不求进步的僵化学问,并且独立于社会发展之外,那两千年中第一流人才的聪明学识岂非虚掷在此无用之学上?“凡学皆贵求新”,此天下之通义也。“经学必专守旧”,此学究一己之信念也。纵使此信念有十分的道理,也是小道理,而小道理应当服从大道理。既然凡学皆贵求新,则经学也不应例外。更何况即使从“经学复盛时代”的大学者的眼光看,皮氏的经学观也并非笃论。如钱大昕就曾说:“当宋盛时,谈经者墨守注疏,有记诵而无心得,有志之士若欧阳氏、二苏氏、王氏、二程氏,各出新意解经,蕲以矫学究专己守残之陋。”
[2]

由是而言,我们看待宋人之经学,不应从贬义的“变古”眼光去挑剔他们改变了什么,而应从其适应时代需要的视角来体会他们锐意革新、与时俱进的精神。
自北宋庆历迄明末,儒者解经之书棼起猬兴,不可数计,乍看令人眼花缭乱;许多经书典故纷错,义理深邃,读之往往不知所云。鉴于宋明时期经书的这些特点,我们想通过这篇概说,对宋明经学思想梳理出一个大致的头绪,希望它能起到一种导读性的作用。
一 宋学形成的历史原因及其学术走向
清代乾嘉时期的学者从治学方法上将汉代以后的经学分为两类:一种是“汉学”,一种是“宋学”。汉学偏重考证之学,宋学偏重义理之学。从汉学到宋学的学风转变,以北宋庆历年间划一界限。北宋庆历以前的八十年间,经学的主要成就是邢昺所主持修纂的《论语注疏》、《尔雅注疏》、《孝经注疏》等经书,这可以说是唐代孔颖达《五经正义》、贾公彦《仪礼注疏》、《周礼注疏》、杨士勋《春秋谷梁传注疏》 ............

书籍插图:
书籍《中国经学思想史·第四卷》 - 插图1
书籍《中国经学思想史·第四卷》 - 插图2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版权声明:书云(openelib.org)是世界上最大的在线非盈利图书馆之一,致力于让每个人都能便捷地了解我们的文明。我们尊重著作者的知识产权,如您认为书云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参考版权保护声明,通过邮件openelib@outlook.com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您的合理请求。 数研咨询 流芳阁 研报之家
书云 Open E-Library » 中国经学思想史·第四卷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