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思想地图:老子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0.31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目录
自序
引言 一部书的命运
道,可道还是不可道,这是一个问题。形而下地说,正是这个问题把人群一分为二,相信“道可道”是一种人,相信“道可道,非常道”的是另一种人。……儒家和道家都讲无为而治,而这里正是儒、道两种无为方案的区别所在:道家的无为在于“崇本息末”也就是“动于本,成于末”;而儒家的无为则是“动于近,成于远”。
第一章 关于老子的传闻
1993年,郭店楚墓出土了一批战国竹简,其中就有三个不同版本的《老子》,抄写年代也不相同。这是迄今发现的最早的《老子》版本。……从孔子的这段回忆来看,他确实向老子问过礼,老子确实也很懂礼,甚至比孔子更懂。……如果司马迁给出的家谱属实,老子的后代哪里去了呢?
第二章 先秦道家的流派
……就算司马迁说得对,但反智主义的思潮却由来已久。早在春秋年间,社会上就有这样的风气了。……有了这样的境界,《庄子·天下》说关尹和老聃堪称“古之博大真人”。这是一个很高的评价,但《庄子·天下》还给了其他人更高的评价。
第三章 三种《老子》:郭店楚简本、马王堆帛书本和通行本
以前有一种很有代表性的看法,说在第一章里,“首先提出老子《道德经》的‘道’与‘名’两个关键名词,也是连串贯通全书八十一章脉络的线索,而且也是千古以来研究老子学术的争端之所在”。现在我们就会知道,这个问题原来根本就不存在,只是后来才成为问题的。
第四章 黄老之学与君人南面之术
我们现在一提起道家,都是老庄并称,但这也是慢慢变化来的。在汉朝初年,人们一般都说“黄老之学”,汉初的“文景之治”就被认为是黄老之学的一次成功的政治实践,直到曹魏以降,上流社会大搞文化沙龙,又随着政治空气的窒息,关注时政的黄老之学逐渐滑向了谈虚论玄,道家便由外王转向了内圣,这才有了老庄并称,进入了庄子之名最显的魏晋玄学时代。
第五章 《老子》之学的政治实战:无为而无不为
从这里我们就可以发现道家与其他诸子学派的一个本质差异:别人都是有具体招式的,道家却没有;比如儒家和法家,都属于典型的“以不变应万变”,自己那一套治国方略放之四海而皆准,道家却是“以无招胜有招”,只有寥寥的基本方法论而已,因循而不守旧。也就是说,其他学派提出什么政治主张,都是目标导向型的,设定了一个具体的政治目标,比如资本主义蓝图或者社会主义蓝图,而道家则是方法导向型的,并没有什么具体的目标,强调的只是方法。
第六章 作为一种社会主张的“道可道,非常道”
行政级别的复杂程度和老百姓的稳定程度成正比。也就是说,行政级别越多、越复杂,老百姓反而就越安定。这个道理看似匪夷所思,原理却很简单。……这些理论一旦付诸实践,便常常会遇到一个悖论一般的难题:想要“以无事取(治理)天下”,却往往惹出更多的事来。
第七章 普罗米修斯的恶行
经典的一大用处就是:任何立场的人都可以从中“合乎逻辑地”找出依据,论证自己的任何观点。《老子》的思想可以支持现代文明——要得出这个结论甚至只需要推理就够了,根本用不到那个“人间大炮”一样的终极武器:感悟。
第八章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老子升格为太上老君之后,带起了好大的一脉香火。老百姓很少会去关心教理,总是见个泥胎就拜,礼多神不怪。于是,就像佛祖教人“四大皆空”而人们反而向他老求财一样,《老子》明明打着醒目的无神论旗号,可还是被人当成神了。
第九章 《老子》的思维方式
水,之所以能胜强、能胜刚,前提必须是有足够大的量——要么是空间上的巨量(滔天巨浪可以掀翻海船),要么是时间上的巨量(积十年之功滴穿一块石头)。所以,“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只是一个假象,其背后的实质是以数量胜质量。看到这层道理,就会知道这其实不是以柔弱胜刚强,分明是以“更刚强”胜刚强。
第十章 《老子》辩证法的三种解读:客观规律,处事操守,权谋机变
从世卿世禄制到聘任制,尤其意味着各国中央政府的集权程度大大加强了,也就意味着国君们越来越“有为”了,这时候也有其需要卡里斯玛型的领袖。《老子》所谓的无为之治应该就是针对这样一种社会转型而提出来的应对方案
第十一章 理想的人生是退步:回归婴儿
《老子》的朴素思想似乎没有这么多的顾虑,总之“反者道之动”,不但社会应该倒退,个人也应该倒退,退回到婴儿状态才是好的。这恰恰是和儒家相反的态度,儒家讲做人要作加法,强调人的社会属性;《老子》却作减法,强调人的自然属性。婴儿就是典型的自然属性的代表,因为他还丝毫没有受到社会文化的浸染,他既不是好人,也不是坏蛋,既不高尚,也不卑鄙,他会使出吃奶的力气来吃奶,但我们并不会觉得他贪婪。
第十二章 玄牝与大地母亲
推测起来,“道”作为宇宙的终极实体,这个观念应该是《老子》原有的,而“无中生有”的说法要么出于《老子》作者的疏忽,要么就是不同的作者、不断羼杂与修订的文本造成了《老子》思想内容上的不一致性。
后记:对于不可言说者的言说
很多人都对“道可道,非常道”这句话情有独钟,这本身无可厚非,但由此而引发出来的很多问题、甚至悖论,却往往被人忽略,所以我觉得有必要在全文的结尾处对这句话稍作一点辨析。
自序
本书仅供个人学习之用,请勿用于商业用途。如对本书有兴趣,请购买正版书籍。任何对本书籍的修改、加工、传播自负法律后果。
本书由“行行”整理,如果你不知道读什么书或者想获得更多免费电子书请加小编微信或QQ:2338856113 小编也和结交一些喜欢读书的朋友 或者关注小编个人微信公众号名称:幸福的味道 为了方便书友朋友找书和看书,小编自己做了一个电子书下载网站,网站的名称为:周读 网址:www.ireadweek.com
“中国思想地图”这个系列,本意是把中国思想史上的要点、节点论述清除,并逐渐把脉络勾画出来,通俗以陈说之,这本书是本系列的第一本,也不知道有没有开出一个好头。
这本书更多地把《老子》拉到形而下的层面上来做辨析,重点着眼于他在政治学和社会学上的意义。——并不是我特意选取了这个角度,而是我以为《老子》原本的关注焦点就是形而下的,这在书中会有相应的论述,连带着对前人的一些导向形而上的成说也有相应的辩驳。
在这样的视角确 ............
书籍插图: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书云 Open E-Library » 中国思想地图:老子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