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律师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0.27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在这里记录中国
关注信睿微信 了解变化的中国
财新传媒:提供财经新闻及资讯服务的全媒体集团,依托专业的团队和强大的原创新闻优势,以期刊、网站、视频、图书、会议等多层次的业务平台,为中国最具影响力的受众群,提供准确、全面、深入的财经新闻和资讯信息服务。
财新网:原创财经新媒体。财经新闻资讯必读网站,有机整合资讯、观点、多媒体、互动等信息时代形态丰富的资讯产品,以客观、专业的视角,7天24小时输出高品质的原创内容,为中国政界、金融界、产业界、学界等社会精英提供每日必须的高品质财经新闻、资讯、评论,以及基础金融信息服务。
目录
田文昌:走出律师制度的认识误区
刘文元:解决律师执业难需要法律的进步
付洋:从未出过庭的律师
袁裕来:我的那些事儿
唤醒“法律睡美人”的使者
中国律师是什么?
田文昌:走出律师制度的认识误区
王和岩 | 文
被称为“中国刑辩第一人”的田文昌,从1985年从事兼职律师开始,至今已执业超过25个年头。
25年来他辩护过许多著名的案件,曾被誉为正义的化身,但也曾被蔑称“中国四大腐败帮凶律师之一”。
对于这些看法,田文昌并不十分在乎,他认为关键是要对律师制度有一个正确的认识。而事实上,尽管目前中国的律师制度发展很快,但对律师职责的了解和认识,至今还存在很大的误区。
田文昌认为,在过去老一代人的心中,律师就是施洋、是工人领袖、是革命先烈,为穷人说话,舍生忘死。老百姓对律师和法律服务没有客观认识,很多人直到今天在认识上还有误区。
“律师既不是天使也不是魔鬼。对律师要么天使化,要么妖魔化,是对律师定位的曲解。”
上世纪90年代初,田文昌相继代理了受害人控告天津大邱庄禹作敏案、81名乘客向西北航空公司索赔案等一批社会影响较大的案件。一时间,在众人的心目中,他就是正义的化身,是包青天。于是,发生了很多令他印象深刻的尴尬事。
一次,一位40多岁知识分子模样的中年男人到京都律师事务所,找田文昌咨询民事案件。田文昌给他做了详细的分析,对方也很满意,准备签委托协议了,谈到律师费,“一听说我要收律师费,他很惊讶地说:‘你也要收费?’很轻蔑地看了我一眼,说:‘算我看错了人。’起身走了。”
还有一个30多岁的上访妇女,找到了田文昌在中国政法大学的家,见到田文昌,翻来覆去就只有一句话:田教授救救我,人家说公检法都归你管。“这样的例子很多,它很能说明当时社会上对律师制度的认识存在很多误区。”
令田文昌忧虑的是,不独社会上对律师制度有不少偏见,包括律师自身也存在认识不清的问题,这个问题必须重视。
2003年央视“面对面”栏目专访田文昌,主持人王志问他:律师的职责是什么?田文昌说:维护委托人的合法权益。王志又问:如果律师的职责和社会道德冲突,还是如此吗?田文昌答:还是如此。这个回答当时引起了很多人包括同行的非议,指责他扭曲了律师维护正义的形象。但后来修订后的《律师法》,明确将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排在了律师职责的第一。
田文昌认为,这就是进步。它表明这些年来他和一些同行的呼吁还是在发生影响。
田文昌表示,律师制度本身是舶来品,对它的认识肯定需要有个过程。他还说过一句同样引起了很多争议的话:律师既不代表正义也不代表邪恶。
“很多律师不同意,说怎么不代表正义?你不代表我代表。我说,律师是维护当事人权益的,怎么能说代表正义呢?当然律师可以追求正义,但代表正义与追求正义是两回事。律师是用自己特有的方式追求正义,就是通过对法律程序的整体参与去维护和体现正义,这些都是最基本的职责定位问题。”田文昌说。
中国律师制度的四个阶段
出身学者的田文昌,将中国的律师制度发展分为四个阶段。作为舶来品的律师制度在中国历史渊源仅为百年。古代中国只有讼师,没有律师。有些人认为讼师和律师的渊源差不多,在田文昌看来,两者完全不同。最直接的体现是,律师在法庭上有发言权,而讼师从来没有,只是代写文书。
在中国,首先提出现代法治概念是清末著名的法学家沈家本,他第一个引进德国、日本的法律制度,也包括律师制度,但很快清政府就垮台了。这是第一阶段。
辛亥革命后,1911年至1949年。当时民国政府主要引进的是德国、日本的律师制度,有一定的发展。但因为当时的中国内忧外患,律师制度没能得到很好的发展。这一时期也曾经出现过几个有名的大律师,如施洋、史良等,但数量很少,也很难发挥作用。随着1949年政权更迭,第二阶段宣告结束。
第三阶段始于1953年,新政权借鉴前苏联制度,开始建立中国的法律制度。当时北京的张思之律师首先受命组建法律顾问处。随后几年,全国律师数量增至数百个。但是1957年反右,几百个律师全部被打成右派。律师制度整个被摧毁。当时的理由非常简单,给坏人辩护的人也不是好人。受此影响,从1957年到1979年,22年,中国没有律师。
1979年,中国历史上开始第四次重建律师制度,发展至今30余年。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中,出现律师制度的只有100年,而这100年中,律师制度真正得以发展的只有最近这30余年,跟国外的律师制度发展历史相比差距很大。这是对中国律师制度发展起到重要影响的历史性原因。
田文昌其人
1985年,身为中国政法大学教授的田文昌开始做兼职律师。
回忆起最初做律师的日子,田文昌的脑海中有很多印象深刻的有趣故事。他说,那时,社会上老百姓对律师这个概念非常陌生。节假日,他们常常带着政法大学的学生上街搞普法宣传。在西单、东单、北太平庄等地的大街上,打着横幅,摆着桌子,进行义务法律咨询。一开始根本没人理睬,后来开始有人在远处观望、交头接耳,再后来凑上前观看,没人敢问,再后来有人在跟前围着看着,乘人不注意,逮着一个,拽着胳膊和衣服,拉到小胡同去偷偷摸摸地问。
“在当时人们的眼里,如果有人问法律问题肯定不是好事。人们对法律和律师的概念都还处于一种蒙昧的状态。”田文昌说。
做了20多年律师,代理过无数案子,田文昌已经忘却了代理的第一个案件,但他至今清晰地记得“第一个救人命的案子”。
1985年,“严打”正酣。田文昌接了一个盗窃案。犯罪嫌疑人吕东明高中毕业没考上大学,闲着没事就用 ............
书籍插图: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书云 Open E-Library » 中国式律师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