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与德国的环境治理_比较的视角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3.21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当代中国治理研究书系》编者的话
治理作为公共权力的行使方式、公共事务的解决过程已经成为一个世界性的问题,而中国的治理不仅影响到国人的日常生活福祉,也关乎到全球的发展。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发生了历史性变化,中国的治理理念、治理方式、治理手段的变革以及治理绩效的提升在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并且为全球治理的探索和深入作出了贡献。
中国是一个正在经历着快速变革的开放型大国,不同层次、不同领域、不同地方都在进行着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治理改革实践。包括公共权威在内的治理主体逐渐认识到,要解决中国面临的各种问题,必须有效地发挥相关主体的作用,而不能只依靠某个单一的主体。因此,在政府管理失效频发的同时,我们能够欣慰地看到治理创新成功的案例不时出现,真切地听到社会各界越来越强大的治理改革呼声,亲身感受到整个国家治理绩效改善对日常生活的影响。
本书系的目的就是:客观呈现当代中国的治理变革;理性分析当代中国的治理变革;积极推动当代中国的治理变革。实现这些目的的前提是,要对中国目前的治理状况和改革进程保持建设性的批判态度。所谓“建设”,就是要客观理解我们生活中治理实践的逻辑;所谓“批判”,就是要准确分析阻碍我们的治理走向善治的因素。唯有抱着建设的目的,才能使我们从正在做的事情中树立起自信;唯有采用批判的方式,才能让我们对自身存在的问题保持足够的清醒。
组织一个书系的出版也是多方参与的治理过程,书系的社会声誉就是衡量这套书质量的核心标准。作为编者,希望有更多研究当代中国治理、从事治理实践的同仁能够关注这个书系,并将自己的研究成果、实践总结汇集其中,使本书系的出版保持可持续性。这样,我们就可以用丰富多样的作品,尽可能地勾画出生动多彩的治理实践,并且在学术与实践的交流过程中,推动中国治理水平的提升、治理研究的深化。
2011年10月

中文版序言
〔德〕迪特·格鲁诺 〔德〕托马斯·海贝勒 李惠斌著杨惠颖译
一、作为实证研究背景的中国环境问题的发展
在过去的几十年间,中国已出现由粗放型经济发展所导致的严重环境退化。特别是巨大的温室气体排放量,使得中国的环境形势引起国际关注。由于在环保举措上乏善可陈,中国面临着国际社会的大量批评,并且被认为是世界上污染最严重的国家之一。2010年,耶鲁大学发布的“全球环境绩效指数报告”(Environmental Performance Index Report)评估了诸如国民健康、空气和水污染等指标,在这份报告里,中国在163个国家中排在第121位。[1]根据世界银行的数据,世界上污染程度最高的城市大部分都位于中国(Klein,2004:21)。
毋庸置疑的是,现在的中国在所有能想象得到的方面都存在环境问题。中国每年的GDP中有1%用于环境保护,但与此同时,污染和环境退化占GDP总量的比例则介于8%到13%之间(Dupont,2001:52)。[2]这样,每年付出的环境成本与其经济增长量一样高。在社会政治方面,不断恶化的环境形势引发了许多国内问题。根据官方的统计数据,2005年,中国发生了51万起与环境污染有关的冲突。其中70%发生在乡村,因为环境的严重退化在农村地区带来的影响尤甚(Yan,2005:184)。耕地面积迅速减少,土壤质量迅速下降,空气和水污染严重,尤其是中国北部地区的水资源缺乏和干旱,地下水位的快速下降,南方大范围的酸雨带,给当地人的生活乃至全人类的安全[3]都带来了消极的影响。更有甚者,气候变化的影响使得如今已经很高的国内人口流动率进一步加剧。例如,如果海平面像预测的那样不断上升并最终冲击到繁华的东海岸,那么,多达9000万的人将被迫移居。计算结果显示,截至2050年,中国的经济容量会因气候变化而减少20%,并将带来资源冲突(Heberer and Senz,2007b)。
于是,环境方面的挑战成为敏感的国家政治问题,同时也得到中国中央政府的认真考虑,因为环境退化和气候变化引发的日益增多的抗议与冲突将影响政治稳定。通过不断增加环境保护支出[4],以及制定包含一系列现代环境保护法律在内的政策纲领,中央政府对这一问题投入了很多的关注(OECD,2007)。但是,中国在很多方面仍然缺乏行之有效的制度来执行这些政策和法律。因此,在地方上,中央政策往往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早在经济改革开始之前的1972年,中国就已经面临很大的生态问题。这一事实提醒政府对环境问题给予更多关注。从那之后,中国建立了各种环境保护制度,将环境议程放进五年计划甚至宪法之中(Be‐chert,1995:22),颁布与环境保护相关的法律,实施环境测定的国际标准。自2006年开始,环保支出被正式纳入中央一级预算中(国务院新闻办公室,2006)。1998年,中国确立了环境保护的中央部委国家环保总局,并在2008年将之升格为环境保护部。2008年,中国政府还开展了一项6000亿美元的气候与环境保护项目。因此,相比于其他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很早就开始制定环保政策,建立了相对完善的环保制度。
此外,中国政府很赞同“可持续发展”这一概念,支持使用水力、风力以及可再生能源。中国计划到2020年将太阳能、风能和水电的使用占发电总量的比例,从当前的8%提高到15%。而且,中国政府还打算在GDP的计算中加入对环境退化的评估(即绿色GDP)(Lincoln,2004:7/8)。
在国际领域,中国已经签署了大部分有关的环境保护协议(《蒙特利尔议定书》、《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以及《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中国政府拥护联合国的决议,支持建立联合国的环保组织。但是,中国也与美国一样反对二氧化碳排放的限量。中国的政治领导人认识到,应对气候变化是全球共同的责任,但是他们强调其中的“发达国家”应该承担特定的义务。因此,中国认可《京都议定书》,但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中国没有承担任何具有约束力的义务。
从2007到2010年,我们在中国的几个不同地区进行的研究表明,特别是在大城市中,中央政府的环保压力正在不断增强,地方 ............

书籍插图:
书籍《中国与德国的环境治理_比较的视角》 - 插图1
书籍《中国与德国的环境治理_比较的视角》 - 插图2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版权声明:书云(openelib.org)是世界上最大的在线非盈利图书馆之一,致力于让每个人都能便捷地了解我们的文明。我们尊重著作者的知识产权,如您认为书云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参考版权保护声明,通过邮件openelib@outlook.com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您的合理请求。 数研咨询 流芳阁 研报之家 AI应用导航 研报之家
书云 Open E-Library » 中国与德国的环境治理_比较的视角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