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廉政文化里的齐家之道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0.2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治家篇:勤俭持家,忠厚传世
第二章 忠孝篇:以忠为首,忠孝两全
第三章 和谐篇:家庭和睦,扶老携幼
第四章 律亲篇:管好亲属,严守后院
第五章 教子篇:诗书传家,以德化人
第六章 友邻篇:邻里相好,无价之宝
第七章 公私篇:公而忘私,公私分明
文轩人气书店
[点击链接]
——————2014年畅销TOP——————
自卑与超越
[点击链接]
版权信息
书  名:中华廉政文化里的齐家之道
作  者:金波
出 版 社:陕西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4-10-1
ISBN:978-7-2241-1262-7
前言
《礼记·大学》里说,“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换句话说,就是一个胸怀天下的人,会从国家着手,治好自己的国家;要治好国家,就会从自己的家庭着手,管好家庭;要管好家庭,就会从自身做起,修身立德。这个观点一直被公认至今。
管好家庭,就要大力弘扬家庭美德。家庭美德,是指在家庭生活中调整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处理家务问题时,所遵循的道德规范,主要包括尊老爱幼、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等。在一个家庭里,每一个成员都要履行自己的道德责任和义务,扶老携幼、相互关爱,共同组成一个和睦美满的幸福家庭。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和谐决定了社会和谐。家风连着党风,私德连着公德,良好的家庭美德,是党员干部廉洁从政的基础。习近平总书记曾经在全国组织部长会议上,郑重地把“家庭美德标准”纳入干部道德考察范围,强调党员干部要努力做到“立身不忘做人之本”,体现了党中央对家庭美德建设的高度重视。
管好家庭,最重要的是严格约束亲属的一言一行。中国自古就是一个“官本位”社会,家族中要是有人当官掌权,就会“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并把这种“一荣俱荣”的家族模式,演变为权力的行使模式,出现了“一人当官,全家受益”的现象。特殊的国情,决定了我们的党员干部一旦拥有职权,必然面临着人情和法纪的双重考验。只有做到法纪大于人情,才会闯过这道关;否则就会栽跟头。纵观我国已经查处的贪腐案件,很多党员干部就是因为受到亲属的连累而锒铛入狱的。有些亲属不愧为“贪内助”,直接收受贿赂;有的子女欲壑难填,逼迫“老爷子”捞取不义之财;有的家人则打着党员干部的旗号,四处招摇撞骗、胡作非为。出现这样的情况,说明党员干部在管束自己的亲属时,出现了严重的失误。
无数实事也表明,每一个清官廉吏的身后,都有一群通情达理的亲属,而每一个贪官污吏的身后,至少都有一个同流合污的亲属。党员干部的家人一旦狐假虎威、以权谋私,问题虽然出在那些人身上,但根子仍然在党员干部身上。家人的喜好和选择,折射出党员干部的生活情趣取向;家人的生活作风,是党员干部生活作风的延伸。
本书以习近平总书记有关家庭美德建设和严格管好亲属的系列讲话为基础,结合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齐家之道,撷取国学经典的名言警语,加以归类和译介,然后进一步引发和阐述,通过古代名典说事,通过故事说理,目的是给党员干部推介传统文化知识,方便党员干部汲取精华、古为今用,更好地发扬家庭美德,管好家人和身边的人,做到讲官德、有修养、有魅力、能服人,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党的宗旨,并在日常工作中做到公私分明、以公去私。
本书在写作过程中,王飞鸿、姚讲、金仓、赵日光等同志提供了一些参考意见,赵博、桑希臣、卢德娥等同志也提供了宝贵的支持,在此一并致谢。
第一章 治家篇:勤俭持家,忠厚传世
古人说:“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忠厚与宽厚虽有一字之差,其本质并没有多大区别。由于党员干部身份特殊,家风的好坏会对社会风气产生直接的影响。家风淳正,需要一名“廉内助”,也需要子女们个个“争气”。有了“廉内助”,才能把清正廉洁的家风带到社会中去;有了好儿女,才能使我们在履行职责时不受干扰和影响。相反,如果党员干部家风不正,必然给社会带来不好的榜样,败坏社会风气。
圣人将成其国,必正其家。一人之家正,然后天下之家正。
这句话出自宋朝范仲淹的《范文正集》卷五《易义》。意思是,圣人治国必先齐家,只有正家才能正天下。
家庭是一个以婚姻和血缘为纽带的社会基本单位,它是每一个人的情感与精神的最终归宿,具备特殊的功能和意义。对于一个人来说,工作场所和家庭是人生两个最重要的领域,家庭和谐了,对工作开展至关重要。党员干部要治理国家,就要以齐家为基础,把家庭的安定作为国家安定的前提,把家庭的凝聚力作为社会凝聚力的核心,把家庭的清廉当做从政清廉的基础。
明朝有个王翱,是著名的廉吏,他一生先后事奉过明成祖、明仁宗、明宣宗、明英宗、明代宗,可谓五朝元老。但他既讲究为官之德,也讲究从严治家。他的女婿在京城外做官,拿现在的话说,是地方官员。王夫人疼爱女儿,想把女婿调到“中央”来。但她知道丈夫的脾气,不是容易说服得了的,便办了一桌酒席,专门招待王翱,想乘丈夫喝得高兴时,再提这件事。不料,王翱听后十分生气,根本不买夫人的账。王翱的孙子参加科考,想一举成名,就想利用爷爷的身份施加影响,但王翱听到这个消息,坚决反对。身为父亲、祖父,王翱的做法虽然少了一些亲情,但多了一份公正严明,有了这份清廉公正,他治理国家也会得心应手。
在清朝,官场上有一句谚语,叫做“莫用三爷,废职亡家”。有道是,“子为少爷,婿为姑爷,妻兄弟为舅爷”。三爷就是指这三种人,就算这“三爷”有大才,身居要位的官员也不会委以重任。为什么呢?因为这些人“内有嘘云掩月之方,外有投鼠忌器之虑。威之所行,权辄附焉;权之所附,威更炽焉”。一旦权力落入他们手里,就不免狐假虎威、违法乱纪,“通贿赂,变是非”、“弊难枚举”。如果对亲属任意放纵,最终就不免落得个“废职亡家”的结局。
建国之初,毛泽东当选为国家主席,他的亲属中有许多人认为,今后的天下该姓“毛”了,因而抱有一些幻想。于是,毛泽东相继接到亲属的来信,有的要求安排工作,有的要求介绍求学读书,甚至还有要求得到一官半职的。对此,毛泽东回信一再强调:“我是国家主席,不是毛家主席。我只能解决大多数人的困难,要为大多数人谋利益。如果只能解决一个人 ............

书籍插图:
书籍《中华廉政文化里的齐家之道》 - 插图1
书籍《中华廉政文化里的齐家之道》 - 插图2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版权声明:书云(openelib.org)是世界上最大的在线非盈利图书馆之一,致力于让每个人都能便捷地了解我们的文明。我们尊重著作者的知识产权,如您认为书云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参考版权保护声明,通过邮件openelib@outlook.com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您的合理请求。 数研咨询 流芳阁 研报之家
书云 Open E-Library » 中华廉政文化里的齐家之道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