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乌托邦人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1.08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本期主题:两个乌托邦人
正午故事
创建于2014年9月。界面新闻子品牌,致力于打造原创的非虚构写作平台。我们希望能避开热点和新闻头条,寻找那些不为人知且富含意义的线索,被主流媒体忽视的角落。
《正午》团队
谢丁:
《正午》负责人。记者十年,减肥十年,都未成功。
郭玉洁:
《正午》编辑。关注社会变革,喜欢人的故事,现实主义的信徒。
叶三:
《正午》编辑。喜欢猫、食物和好艺术的虚无主义者。
朱墨:
《正午》视觉编辑。靠谱的文艺王。
陈晓舒:
记者八年,曾就职于《中国新闻周刊》、《财经》杂志。爱好是“宅”和“出门玩”,分裂的天秤座。
王琛:
1988年生于山东。2012年在广州开始做记者,写稿越来越慢。曾居上海、深圳、广州,现居北京常营。初入《正午》时,误以为自己是一名作家。
李纯:
毕业于盛产美女和非直男的五角场文秘技术学院,学了6年新闻,有种被坑惨的后知后觉。曾供职于《南都周刊》,现在是《正午》记者。相信人们听故事的渴望和人类一样古老。
黄昕宇:
《正午》记者。特别害怕认识停滞,因此寄望于写作,希望它能带自己走得更远。
两个乌托邦人
几步之遥
清华未央歌——突如其来的名声,女孩们如何面对?
黑带太白
搜灵记
两个乌托邦人
文 李鱼

赛斯·罗伯茨(Seth Roberts)是我认识的第一个有维基百科页面的人类,他的页面最后一次更新定格在今年4月26号,加州晴空万里。直到他死后,我才开始正正经经认识他。他的教授头衔、他的博客、他New York Times榜上有名的畅销书,还有种种骨骼精奇、不管不顾的事迹。
我纳闷一个研究人类幸福的心理学家为何过上了社会传统价值观中离幸福最远的生活——他终生未婚,不养狗,每两天吃一顿正餐。其中这最后一点更让我难以接受。毕竟五道口号称宇宙中心,每每华灯初上时分,再孤独的人也被熏得留恋人间烟火。
可见赛斯的确是个奇葩。这份真相并不需要借助读心术就能领悟——他中年已过,辞掉UC Berkeley终身教职搬到北京,一口气买下五台空气净化器。后来日子正常前行,他偶然发现中华美食的博大精深,此情一往而深。但随之而来的将近五年里,赛斯的中文始终也没能突破“这个粥多少钱”的水平。以此中文,恐怕也没有太多惊心动魄的剧情可以在帝都展开。
而我在他追悼会上的使命,就是复述赛斯·罗伯茨人生中这最后一截。

追悼会在伯克利市班克罗夫酒店进行,大宴会厅窗明几净,装点着新鲜百合。来宾中包括赛斯的母亲、妹妹,以及各路友人。既有西装领带的,也有仔裤球鞋的,总共坐满六张圆桌。没有人特意穿黑色。服务生在旁供应冰镇巴黎水或香槟,壁炉旁的长桌上体贴地摆了火腿、奶酪与新鲜草莓。
我迟到了,走进大宴会厅,怀着考试前夜的提心吊胆站上讲台,用英文问好。听众们纷纷鼓掌,我看见整扇落地窗边,加州阳光洒满百合的花瓣。
赛斯是在奥运会那年辞掉终身教职搬到北京的。他没有家眷,行李大约也不太多。同年秋天,他正式加入一所中国知名大学的心理系。这所大学在上世纪二十年代原本成立过心理系,后经院系调整,并入兄弟学校。又因“文化大革命”对“唯心主义”的抨击,一时无法复建。在这期间,国际心理学界已形成科学的研究体系,四名心理学家荣膺诺贝尔经济学、生理或医学奖。
赛斯·罗伯茨以知名国际学者的身份受到邀请,参与重建心理学系。他的照片挂在电梯门斜对面的墙上,在其他老师之中格外显眼——白人、蓝色眼珠、有点皱的格子衬衫,眼神明亮。走廊里不过六个房间,最大的作为教室,旁边便是赛斯的办公室。后来大家发现他几乎从来不去办公室,于是征得同意后改作了实验室组会的场地。
赛斯执教大一新生的《现代心理学前沿问题选讲》课程,第一份作业要求所有人自制一张名片写上中英文名、拼音和兴趣爱好。关于最后一项,大部分学生填上了自己儿时被父母送去的周末培训班名称,有“小提琴”、“国画”、“跆拳道”等。
赛思蹩脚地试图根据拼音点名,迎来一阵友好的哄笑。他说话轻而慢,停顿的时间似乎都用来喘气与思考,偶尔写些板书,一节课就过去。每堂课的末尾,他像洗牌一样从名片堆里抽出两三个人同他共进晚餐,被抽中的总是既兴奋、又紧张。
我是赛斯的第三届学生,听说他从第四届往后已经不满足于请学生在各大食堂的顶层零点,转而奔赴五道口开拓广阔新天地。
哪怕在他的请客地点仍流转于学校食堂时,这顿晚饭也总是值得期待的。与我们预料的相反,赛斯才是一直发问的哪个,例如“想吃什么菜”、“为什么要读心理学”、“上大学感觉如何”。我们还等着他发表人生真谛,而他只是想知道我们喜欢葱油饼还是米饭。
第一个人说米饭,后面的也就跟着米饭了。我们转向更难的问题。为什么学心理?我不清楚其他领域的教授是否也会乐此不疲地打听动机,但心理系一直如此。或许他们相信学心理的志向会比学经济管理或电气工程与自动化来得更加离奇,因此有额外解释的必要与乐趣。
赛斯后来才知道,班上一半以上的学生是接受了调剂——在中国的高考制度下,要想确保被这所知名大学录取,五个志愿里总得有一个保底的,而心理学便肩负了这个重任。剩下的人中,有些想当心理医生(治别人或自己的病),有些奔着学读心术,有些则是兜兜转转实在看其他专业都没什么意思。他们把心理学填在首位,毫无意外地入选。
而赛斯呢,大家自然而然地问起。他自波特兰里德学院心理系本科,成为布朗大学博士,直至全美专业排名第一的加州伯克利大学终身教授,然后一待就是三十年。
他的回答很简单:因为从小就想当科学家,而心理学是科学中最有意思的一门。
同桌人吃着香辣烤鱼、干煸豆角和白米饭,似懂非懂地点头同意。
在他的课上,学生们被要求观察校园现象,然后设计自己的实验。经全班匿名投票后,其中一项关于群体从众倾向的研究在第六教学楼的电梯内展开。上课前的早高峰,近十名学生挤到电梯里,一齐背朝电梯门,费力憋住笑。走廊中留守的观察员负责记录陌生人走进电梯后是否转身。
实验的结果令人失望,他们没能重复出索罗门·阿希于1956年发表的经典结果。当年,这位社会心理学家邀请123位男性来到实验室进行“视觉辨别”任务:从三条线段中选出最短的一条。答案是非常明 ............

书籍插图:
书籍《两个乌托邦人》 - 插图1
书籍《两个乌托邦人》 - 插图2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版权声明:书云(openelib.org)是世界上最大的在线非盈利图书馆之一,致力于让每个人都能便捷地了解我们的文明。我们尊重著作者的知识产权,如您认为书云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参考版权保护声明,通过邮件openelib@outlook.com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您的合理请求。 数研咨询 流芳阁 研报之家
书云 Open E-Library » 两个乌托邦人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