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名相狄仁杰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0.55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目录
前 言
一 狄氏渊源
二 小小少年
三 科考入仕
四 初涉宦海
五 义感长史
六 考课风波
七 神探之名
八 犯颜直谏
九 勇斗佞臣
十 化盗为民
十一 惠泽宁州
十二 称帝前夕
十三 江南之乱
十四 檄告项王
十五 舍命保民
十六 武周代唐
十七 酷吏政治
十八 四大魔君
十九 初任相位
二十 受诬落狱
二十一 柳暗花明
二十二 九死一生
二十三 酷吏末日
二十四 乞免民租
二十五 契丹之乱
二十六 安抚河北
二十七 请罢西戍
二十八 心系唐室
二十九 武家秽史
三十 武氏双丑
三十一 夹屎元帅
三十二 巧劝定储
三十三 难兄难弟
三十四 突厥风云
三十五 复立太子
三十六 请赦河北
三十七 谏主戒色
三十八 真假佛缘
三十九 谏造佛像
四十 荐举良相
狄仁杰年谱
附:狄仁杰作品
前 言
“元芳,此事你怎么看?”—
—这是侦探系列电视剧《神探狄仁杰》里面的经典台词,也是2012年的网络流行语,为广大人民群众所耳熟能详。
因为这部神剧,狄仁杰成为了家喻户晓的知名人物。
然而,很多人对狄仁杰的了解,也仅仅知道狄仁杰是一个断案高手,而对断案以外的狄仁杰知之甚少。
不错,狄仁杰的确是个断案如神的高手。
他在仪凤元年(公元676年)被擢升为大理丞(最高法院的办公厅主任),掌管国家刑法大权。任职期间,他公正廉明,执法如山,明察秋毫,英明善断,到任仅一年,就判决了以前积压的几千件案子,牵涉到一万七千人。神奇的是,这些案子判决结束后,竟然没有一人喊冤。
所以说,神探之名,狄仁杰当之无愧。
不过,狄仁杰为时人所敬重、为后世贤达人士所推崇的,主要还是其政治上的成就。
中国五千年历史中,汉家雄魂、唐家气魄最令人神往!
然而,这两个朝代,都被人从中间横插了一杠子:王莽“篡位”十四年、武曌称帝十五载。
王莽“篡位”,使得西汉的历史戛然而止。
所幸光武帝刘秀横空出世,以布衣取天下,于东都洛阳建立了东汉政权,这才延续了汉家王朝的国祚。
不过,汉朝也因此被分割成了西汉、东汉两个朝代。
武曌称帝,突然中断了李唐王朝的统治,东都洛阳被改为神都,政治中心也由长安迁至洛阳。
而李唐王朝没有因此终结,狄仁杰在其中所起的作用功不可没。
正是在狄仁杰等人的努力奔走下,李唐王朝顺利复国,并且没有像汉朝一样出现西汉、东汉两个朝代。
奉命监修《旧唐书》的刘昫因此大赞狄仁杰,他说,如果天子有诤臣七人,即使无道也不致丢失天下。促使庐陵王李显复位,进而中兴大唐江山,几乎全是狄仁杰狄公一人之力。
又说,当革命之时,奸邪众多,若非狄仁杰狄公推诚竭力,舍生忘死,岂有李唐的复国!狄仁杰狄公不避流死,骨鲠有彰,终替武氏,克复唐基,功之莫大,人无以师。
撰修《新唐书》的欧阳修也称,武则天乘唐室中衰,劫制天下,窃据神器,狄仁杰蒙耻奋忠,以权大谋,光复唐室,功盖一时。
两大史学家都盛赞狄仁杰对唐室有再造之功。
非但有再造之功,清代思想家王夫之在其所著《读通鉴论》中,更将狄仁杰的再造之功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他说狄仁杰“涉大难,图大功,因时以济,存社稷于已亡而无决裂之伤”,直言武则天虽然已窃国,但有狄仁杰等人在秉承正气,掌控着武承嗣、武三思等狂妄小人的一举一动,终使“武氏无终篡之理,唐无可亡之势”。
王夫之的看法是,狄仁杰以立太子或发起宫廷政变的方式复国,避免了大面积流血,没有让生灵遭受涂炭,效果比刘秀百战沙场、苦战十几年要好得多。
除了有复国大功,狄仁杰本身就是一个“完人”的标本,是后世学习和效仿的榜样。
他刚出道,就被赞为“河曲之明珠,东南之遗宝”,到并州任职,更有“北斗之南,一人而已”之誉。
他刚正不阿,敢于向执政的唐高宗、武则天犯颜上谏,直陈己见;他是文人出身,却有大将之材,统兵御边从容自若,有效地阻挡了突厥、契丹对边疆的侵扰;他断案如神,在唐司法界所作的贡献有目共睹;他正气凛然,从不向邪恶势力屈服;他勤于吏职,爱民如子,每到一地任职,就造福一地,政绩卓著,老百姓在他活着时候就为他建造了生祠,几乎他任职的每一个地方都有老百姓为他修建的祠堂;在处理民族问题上,他一视同仁,处处体现出“民为贵”的思想……
在充满传奇色彩的一生中,他为朝廷竭诚效命,呕心沥血,上承贞观之治,下启开元盛世。
他在武周一朝立下标榜青史之功勋,深为武则天所倚重。
武则天为表彰狄仁杰的卓越功绩,赐给他龟带、紫袍,并亲自在紫袍上写上“敷正木、守清勤、升显位、励相臣”十二个金字。
久视元年(公元700年),狄仁杰病故,朝野凄恸,草木含悲,武则天更泣道:“朝堂空也”。
可以说,狄仁杰的许多功业和作为都足以昭彰后世。
那么,就让我们在前人挖掘、保存下来的关于狄仁杰的有限的宝贵资料里,走近他,贴近他,去了解他的生平,他的身世,他的经历,他的欢喜,他的愤怒,他的忧愁,他的悲伤……领略他的风采,破解他的为官为政之道,从中借鉴和汲取我们所需要的东西。
一 狄氏渊源
根据唐朝林宝所修撰的谱牒姓氏学专著《元和姓纂》、宋朝欧阳修所编《新唐书·宰相世系表》、宋朝邓名世所撰、其子椿哀所补成《古今姓氏辨证》以及南宋郑樵所撰《通志·氏族略》的说法,狄氏出自姬姓,周成王的同母弟孝伯因封于狄城(今甘肃临洮),遂以地名为姓。孝伯的后人曾在西汉出仕,定居于天水(甘肃通渭西),五胡乱华,天下大乱,狄氏家族又迁至太原(山西太原西南)。
狄氏见于史籍者,有鲁国大夫狄弥,有古贤人狄仪,有孔子弟子卫国人狄黑,汉时有博士狄山。
这狄山是个和平主义者,匈奴屡次侵汉,他力主和亲,反对出兵征伐。一来二去,触怒了好大喜功的汉武帝,被谪遣至塞上戍守要险之处,到任月余,便为匈奴所杀。
狄山亡,则自汉武帝后经东汉、三国及两晋,史书均无记载汉族狄姓之人。
史书上再次出现狄姓之人,是《新唐书·宰相世系表》上所载的狄伯支。
按照《新唐书·宰相世系表》所记,狄伯支乃是姚苌后秦乐平侯。
从西汉到十六国,时间跨度有三百多年,狄姓人在这三百多年里的空白,不禁让人遐想万千。出现这种情况 ............
书籍插图: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书云 Open E-Library » 一代名相狄仁杰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