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国家的起飞:中国商用飞机的生死突围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1.51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一个国家的起飞
——中国商用飞机的生死突围
刘济美 著
中信出版社
目录
序
第一章 不忘初心
运-10飞机打开了中国商用飞机产业发展的“三条金光大道”
“干支之争”归根结底都是为了生存之争
这些没有成功的合作项目却注定了要触动一些事情
我们从没有放弃过追求与努力
第二章 关键时刻
支线客机购买热掀起了国内支线航空市场的争夺战
承担风险是飞机制造行业的一条重要法则
销售第一架飞机需要一种信任
我们需要快速起飞
我们需要风险共担的合作伙伴
ARJ21项目是当时全球唯一启动的新飞机项目
我们成了在JDP阶段花费时间最长的飞机
它看上去根本不像一架即将下线的飞机
欢迎你,中国民机ARJ21-700飞机
第三章 意想不到的挫折
这是个经典试验,但我们却失败了
飞机一沉,所有人都蒙了
我的耳边全是质疑的声音
所有人都问我什么时候重新生产一架试验机
我们拿着美元按小时给美国专家付费咨询
我心中最动听的声音是加载到100%时的欢呼声
第四章 云海之巅的征程
研制进入“深水区”
让它飞起来
颤振!我们是一切试飞科目的基石
失速!我们通过8220次失速在安全性与经济性之间寻找平衡点
第五章 解开商用飞机安全性的密码——10-9
10-9是航空业赖以发展的基石
最具争议的试验
如何才是一个好局方
地面上墓碑的数量决定着适航标准的建立
第六章 验证一架商用飞机的安全性到底有多难
几乎所有的试验都是填补空白的
用579天解决1.2度的误差
虽然工程意味着妥协,但更意味着必须为未来进行决策
在中国最寒冷的地方进退两难
第七章 什么才是驾驶舱里的最高职责
42秒的时间里飞机的高度损失了3230英尺
全世界没有几个人能“玩”得了这把“刮胡刀”
我们是保证飞行安全的“第一道堤坝”
为中国商用飞机驾驶舱注入中国智慧
驾驶舱里最“挑剔”的乘客
第八章 一个国家的试飞
在乌鲁木齐寻找飞翔的“空中湖泊”
我们被调侃是在“守株待兔”
艰难十日
在国内仅有的一条跑道上捕捉幽灵般出没的大侧风
四年后终于获得一套22节的侧风数据
这不是一款飞机的试飞,而是一个国家的试飞
第九章 开启国产客机的商业航空时代
我差点被他们用板车“拖出去”
商业成功从赢得客户开始
中国商用飞机自信起航
后记 永不放弃
后记 这是中国商用飞机发展的“黄金时代”
它是中国跻身世界商用飞机制造强国的再一次发力。
它是中国民用飞机产业的“开路先锋”。
它是中国第一次全面按照国际适航标准研制的商用客机。
它是中国第一架同时追求技术与商业成功的先进喷气式支线客机。
它就是“阿娇”——ARJ21-700型支线客机。
它解开10-9
,这是商用飞机的安全性密码,10-9
不仅是我国在商用航空领域始终与商业成功隔岸观火的原因,也体现了我国成为航空强国的现实距离。
在本书中,它更像是一部真实而复杂的纪录片,为中国民用飞机进入商业航空时代寻找历史坐标。
序
2015年是中国航空工业的丰收之年,继C919国产大型客机11月2日总装下线后,11月29日中国首次按照国际民航要求自行研制、具有完全自主产权的新一代喷气式支线客机——ARJ21-700正式交付商用。这宣告我国拥有了第一款可以进入航线运营的喷气客机,具备了喷气式民用运输类飞机的研制能力和适航审定能力。
从2003年9月25日ARJ21-700飞机型号合格审定会议算起,到2015年11月29日正式交付航空公司,12年零两个月,一路行来,委实不易。52项极端气象条件试验试飞,54项美国联邦航空局MOA项目
[1]
审查,398条适航审定适用条款,3418份符合性验证报告,8220次失速试飞,30748公里环球试飞……,从立项、设计,到试制、试飞,再到生产、交付,几乎每一步都是中国民用航空工业的第一次。
ARJ21-700飞机研制成功的背后,是无数航空人的光荣与梦想。从设计师到试飞员,从制造者到审查员,每一个人都是一部鲜活的历史。面对国家重托和历史使命,面对前所未有的挑战,他们矢志不渝、坚韧不拔,无论高温酷暑,还是极度严寒,始终秉承和发扬“两弹一星精神”和“载人航天精神”,勇往直前、创新突破。国家将记住每一位忠诚奉献的人,记住他们的付出和牺牲。
ARJ21-700飞机的研制,不仅攻克了鸟撞试验、全机高能电磁场试验、闪电防护间接效应试验等一大批重大试验课题,掌握了失速、最小离地速度、自然结冰等一大批关键试飞技术,掌握了一大批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而且积累了重大创新工程项目的管理经验,探索形成了一条“自主研制、国际合作、国际标准”的民机技术路线。
正如作者书中所言,ARJ21项目是一部波澜壮阔的创业史,无论是针对争夺航空市场的博弈,还是国家寻找新的产业支撑的决策;无论是技术上的突破,还是工业化的思维,这个项目都将深深地影响每一个人,都将在制造强国建设历程中写下重重的一笔。
新华社记者刘济美多年来一直跟踪采访我国航空装备的研制。她的著作《一个国家的起飞——中国商用飞机的生死突围》,生动详实地展现了ARJ21-700飞机研制过程中的点点滴滴,希望这本书能够为社会各界读者深入了解这段历史打开一扇窗。
是为序。
2016年3月10日
[1]
注:MOA,即Memorandum of Agreement,是FAA“影子审查”签署的谅解备忘录,MOA项目即为FAA“影子审查”时关注的项目。
第一章
不忘初心
从“我能造什么”到“客户需要什么”,这种观念的转变意义非凡。近40年来,中国航空工业在遗憾与寂寥中度过了世界民航市场高速发展的“黄金时代”,而ARJ21-700飞机注定要改变这一切,中国的航空公司第一次真诚地向中国自己的飞机投来了青睐的目光
法国年鉴学派学者费尔南·布罗代尔(Fernand Braudel)这样认识历史:历史是阳光永远照射不到底部的沉默之海,在历史上造成喧哗的人们高踞在沉默的大海之上,而真正的,沉默于海底的无边无际的历史背后,才是进步的本质,真正传统的本质。
1998年,在中国商用飞机历史上最大的国际合作项目AE-100项目 ............
书籍插图: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书云 Open E-Library » 一个国家的起飞:中国商用飞机的生死突围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