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经》导读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0.35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目录
前言
上篇 文献研究
第一章 成书概况
第二章主要内容及其影响
第三章 主要注家和注本
下篇 原文研读
第一章脉学
第二章经络
第三章 脏腑
第四章 疾病
第五章 腧穴
第六章 针法
主要参考文献
前言
以脏腑为核心,以经络为维系,以气血精液为物质基础,以阴阳五行为说理工具,构成了中医药学的基本理论体系。在这种理论指导下,运用自然药物或非药物防治疾病和保身健体的手段,以临床表现和人体自身感受为判断疗效的标准,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和进步,成就了中国传统医学之辉煌。
具有一定规模且规范的多层次的现代中医药教育,极大地推动了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和学术的进步。随着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经过高等教育培养的学士、硕士乃至博士级的中医药人才逐年增长;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为中医药研究提供了较多的经费支持,各级别的中医药研究项目也随之逐年增加,并且取得了相应的成果。然而,在中医药事业和学术蓬勃发展的大好形势下,我们不能回避一些存在的问题。浓缩简化了的中医药教材对于蕴藏于大量传统文献中的理论思想和学术观点的表达难免会出现某些遗漏甚至偏颇,以致于一些老一辈专家对中医药学术继承时有忧虑之辞。中医药理论体系形成于几千年的临床实践,我们只有在完好继承的基础之上,才可能汲取现代科学技术之长以之促进中医药的发展和提高。
原本的中医药理论,蕴藏于大量的传统文献中,学习者通过各种教材初步掌握了各方面知识要点之后,再选择研读重要的中医药原着,才可能真正领会中医药学的理论精髓,更好地指导临床实践。清代名医费伯雄说:“学医而不读《灵》、《素》,则不明经络,无以知致病之由;不读《伤寒》、《金匮》,则无以知立方之法,而无从施治;不读金元四大家,则无以通补泻温凉之用,而不知变。”现代名医蒲辅周先生也说:“若读东垣书,而不读河间书则治火不明;读河间书而不读丹溪书,则阴宜不明;读丹溪书而不读子和书,则不明其真阴真阳之理;不读高鼓峰书岂知攻伐太过之阴虚阳虚之弊;不读吴又可书,则不知瘟疫与伤寒之不同;不读喻嘉言书,又安知秋伤于湿之误和小儿惊风之非。”
要成为一代中医药大家,必须具有扎实的中医药理论基础,就需要从中医的原着中汲取理论精髓和各种学术观点。而学习中医原着,更要重视学习研究经典着作。为了方便学习者阅读中医原着,我们编纂了这套《中医古籍导读》,并对原着的学术思想进行了分析介绍。
水平所限,错讹难免,愿与诸读者共同学习,不断提高。
孙世发
编写说明
本书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难经》文献学研究。对于《难经》的成书概况、主要内容及影响、主要注本等方面进行概要地论述。第二部分为《难经》经文研读。以《难经集注》为蓝本,主要参考《难经本义》、《难经经释》等,对八十一难内容进行简要剖析。末附“附录”,包括《难经》诸家序文等。具体编写体例如下:
经文研读部分分为原文、校注、语译、分析、相关文献、选注、小结、临床应用几项。
1.【原文】
(1)在篇章分类方法上,未采用《难经集注》中杨玄操的十三篇分类法,而用元代吴澄的六类分法,分为脉学、经络、脏腑、疾病、腧穴、针法六篇。
(2)根据各难层次内容,重新予以分段、标点。
(3)在文字上,底本中繁体字悉改为简体字,通假字、古字、异体字不改,在校注中出注说明(按:小部分较为常用的字,如藏、府、邪、齐等,径改为脏、腑、耶、脐)。底本中明显误字径改,不出注。
2.【校注】
(1)校勘方面,以1956年人民卫生出版社影印佚存丛书本《难经集注》为底本,以1956年商务印书馆据《古今医统正脉全书》本排印的《难经本义》及其他一些注本为对校本,以《素问》、《灵枢》、《脉经》等作为他校本。
(2)注释方面,主要对重点字词予以注解,对疑难字词加以注音、解释。
3.【语译】
对经文意义较为难懂的部分内容,翻译为现代白话文。
4.【分析】
对经文内容进行简要概括分析,重要部分予以重点分析。
5.【相关文献】
将《内经》、《脉经》等上古医书中与《难经》内容相类的部分标出,使学习者明其源流。
6.【选注】
《难经》注家甚多,本书援引其中注解发挥较好者,供读者参考。
7.【小结】
对各难内容予以简要归纳总结。
8.【临床应用】
对《难经》理论应用于临床的病案、研究等予以摘录,并加按语说明。
附:引用各家书目简称表
《素问》:《黄帝内经素问》
《灵枢》:《黄帝内经灵枢》
《集注》:《难经集注》
《本义》:《难经本义》
《经释》:《难经经释》
《句解》:《难经句解》
《阐注》:《古本难经阐注》
《注疏》:《难经注疏》
《古义》:《难经古义》
《疏证》:《难经疏证》
《正义》:《难经正义》
《俗解》:《勿听子俗解八十一难经》
《会通》:《难经会通》
《笺正》:《难经汇注笺正》
(其他各被引书用全称)
上篇 文献研究
第一章 成书概况
一、作者和成书年代
《难经》最早载录于东汉张仲景《伤寒杂病论·序》:“撰用《素问》、《九卷》、《八十一难》。”后《隋书·经籍志》载为“《黄帝八十一难经》二卷”,皆未署作者姓名。关于《难经》一书的着者与成书年代,历来一直未成定论。综合而言,有以下几种说法。
(一)上古黄帝
《太平御览》引《帝王世纪》:“皇甫谧曰:‘黄帝有熊氏命雷公、岐伯论经脉,傍通问难八十一为《难经》。’”按,《难经》原称《黄帝八十一难经》,“黄帝”冠以名首,当同《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一样,为托名之作。故后世医家多不从此说。
(二)战国时秦越人(扁鹊)关于“扁鹊”的名号来由,历来有诸多的说法,或认为他与秦越人是同一人,扁鹊为其字或号;或认为扁鹊原为古代传说中的医神,人面鸟身(山东两城山汉代画像砖有“扁鹊针灸行医图”),后人遂将“扁鹊”作为名医的别号;或认为扁鹊系上古神医,后为周秦间良医的称谓,故战国时的秦越人亦有“扁鹊”之称,《史记·扁鹊仓公列传》中的扁鹊非指一人。
最早提出“《难经》乃秦越人所作”这一说法的,是唐初杨玄操,《难经集注·序》云:“《黄帝八十一难》者,斯乃渤海秦越人所作也。越人受桑君之秘术,遂洞明医道,至能彻视脏腑,刳肠剔心。以其与轩辕时扁鹊相类,乃号之为 ............
书籍插图: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书云 Open E-Library » 《难经》导读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