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论》浅释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0.16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版权信息
书名:
《实践论》浅释
作者:
陶德麟
出版社:
江苏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5年11月
ISBN:
9787214166425
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
目录
写在前面的话
实践论
中共中央毛泽东选集出版委员会对《实践论》的题解
第一章 《实践论》的历史背景和重大意义
第一节 历史背景
第二节 重大意义
第二章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是关于认识规律的科学理论
第一节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引起的根本变革
第二节 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
第三节 认识对实践的依赖关系
第三章 认识过程的辩证规律
第一节 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
第二节 从理性认识到实践
第三节 认识无限发展过程的总规律
写在前面的话
这本小册子是对毛泽东的著名哲学论文《实践论》的解释,是以具有高中文化水平的读者为主要对象的通俗读物。
习近平总书记近年来多次强调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性,指出:“马克思主义哲学深刻揭示了客观世界特别是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在当今时代依然有着强大生命力,依然是指导我们共产党人前进的强大思想武器。我们党自成立起就高度重视在思想上建党,其中十分重要的一条就是坚持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和武装全党。学哲学、用哲学,是我们党的一个好传统。”他要求各级干部“原原本本学习和研读经典著作,努力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自己的看家本领”。毛泽东的两篇论文《实践论》和《矛盾论》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中最有代表性、影响最大的著作,理应成为必须研读的范本,其中尤以《实践论》更具有基础的意义。
毛泽东的《实践论》(《矛盾论》也一样)本来就是以中国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写成的,但由于内容的深刻和涉及知识的广泛,对广大读者仍然需要做一些解释工作。这种解释工作过去已有不少学者以各种方式做过,其中最有影响的著作是李达同志的《〈实践论〉解说》。毛泽东在1951年3月27日给李达的信中高度评价了这本《解说》,指出“这个解说极好,对于用通俗的言语宣传唯物论有很大的作用。”“应当出一单行本,以广流传。”“关于辩证唯物论的通俗宣传,过去做得太少,而这是广大工作干部和青年学生的迫切需要,希望你多多写些文章。”毛泽东同志的这些话至今还保持着充分的意义。
李达同志的《〈实践论〉解说》发表已六十多年了。我自己在1960-1963年也曾为湖北省的干部做过哲学辅导报告,报告的内容也包括对《实践论》的解释,当时印发的讲稿到现在也已五十多年了。现在全国人民正在为实现中国梦的宏伟蓝图而奋斗,国家的发展情况和面临的任务与几十年前相比已发生了极大的变化,读者的情况和要求也与那时有很大的不同。为了有助于广大读者把学习《实践论》与当前的实际紧密地联系起来,用《实践论》的观点做好现在的工作,我们理论工作者在新的条件下继续写一些新的解释性的通俗读物还是必要的。出于这种考虑,我也就不揣浅陋,写了这本小册子,命名为《〈实践论〉浅释》。教育部将本书列入了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普及读物项目。
我在撰写本书时又一次深感理论大众化之不易。这种解释性的通俗读物,既要注意学理阐述的精确性,不能违背原文的本意、有损原文的理论深度,尤其不能为了片面追求通俗而陷于庸俗;又要注意行文的晓畅生动,力戒艰深晦涩,使广大干部和青年学生易于看懂,乐于接受。我力求兼顾这两头,写得非常吃力。在体例的安排上,我采取了不同于李达同志的《〈实践论〉解说》的方式,没有逐段解说《实践论》的原文,而是按照《实践论》的逻辑体系分成若干问题展开论述。为了使读者便于与原文对照阅读,我把《实践论》的全文放在本书的开头,并在全文的每一自然段前加上了编号。对某些容易产生误解的理论问题,我在解释时多花了一些笔墨,但为了避免枝蔓和烦琐,也只是适可而止。
关于如何学习《实践论》的问题,我也想借此机会谈一点个人的看法,供读者参考。
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是人类思想史上的一次空前的革命。马克思产生以前的社会历史理论浩如烟海,体系如林,言人人殊。有些理论也包含着局部的真理甚至颇为深刻的真理;但究竟如何看待世界,如何看待社会历史,如何看待人类自身的种种问题,如何展望未来,仍然是一个“斯芬克斯之谜”,没有人能揭穿“谜底”,总的说来仍然是一笔糊涂账。马克思的理论一出,就提供了一把开启“暗箱”的钥匙,使人们如拨云雾而见青天。当然,不同的人们由于种种原因,并非都能理解和接受马克思主义,但这是另一个问题;马克思主义至今仍然占据着人类思维的制高点,却是客观事实。其所以如此,就因为马克思主义批判地吸取了人类思想史上的优秀成果而又突破了它们的局限性,提供了崭新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根本改变了人们的思维方式。这里的关键,就在于马克思主义在肯定世界的物质统一性的前提下对实践的概念作了精确的规定,提出了科学的实践观,对实践在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全部活动中的作用作了前所未有的科学论述。离开了这个科学的实践观,我们就无法正确地理解世界、理解社会历史、理解人类的一切活动。
马克思主义就是建立在科学实践观基础上的严密的理论整体。这个整体当然有它的组成部分。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就是它的基本组成部分。这些组成部分都有相对独立的研究对象,是可以而且应该分别研究和表述的。但是,这些组成部分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绝不是机械地排列或叠加在一起,而是有机地统一在一起的。任何一个组成部分如果离开了整体的统驭,都会变形走样,不再是它自己。比如一个活人的手是身体的部分,只有当它在活人的身体这个整体上的时候它才是手。如果把手从身体上切割下来,它就失去了手的性质和功能,只是名义上的手,至多是一个没有生命的标本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整个马克思主义的基础,它不能脱离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整体。还要看到,马克思主义哲学也有自己的组成部分,如自然观、社会历史观、辩证法、认识论、价值观等等,这些组成部分也构成一个整体,离开了整体也不可能理解部分。使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成一个整体的基石是什么呢?就是科学的实践观。由于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马克思主义全部理论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基础,所以科学的实践观也理所当然地是整个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石。 ............

书籍插图:
书籍《实践论》 - 插图1
书籍《实践论》 - 插图2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版权声明:书云(openelib.org)是世界上最大的在线非盈利图书馆之一,致力于让每个人都能便捷地了解我们的文明。我们尊重著作者的知识产权,如您认为书云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参考版权保护声明,通过邮件openelib@outlook.com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您的合理请求。 数研咨询 流芳阁 研报之家 AI应用导航 研报之家
书云 Open E-Library » 《实践论》浅释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