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圣叹传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1.18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
金圣叹传/陈洪著.-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2
ISBN 978-7-02-008787-7
Ⅰ.①金…Ⅱ.①陈…Ⅲ.①金圣叹(1608~1661)-传记Ⅳ.①K825.6
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11)第218012号
责任编辑 周绚隆 李 俊
装帧设计 刘 静
责任校对 罗翠华
责任印制 王景林
出版发行 人民文学出版社
社 址 北京市朝内大街166号
邮政编码 100705
网 址 http://www.rw-cn.com
印 刷 三河市鑫金马印装有限公司
经 销 全国新华书店等
字 数 216千字
开 本 680×1000毫米 1/16
印 张 15.5 插页2
印 数 1-8000
版 次 2012年3月北京第1版
印 次 2012年3月第1次印刷
书 号 978-7-02-008787-7
定 价 25.00元
如有印装质量问题,请与本社图书销售中心调换。电话:01065233595
原版引言
内篇
第一章 盖棺论未定
第二章 雪泥鸿爪几许
第三章 生逢末世
第四章 装神弄鬼的青年时代
第五章 求“才子”之名,创“异端”之说
第六章 “诲盗”之是非
第七章 边缘心态
第八章 五柳那边碧江春
第九章 只惜胸前几本书
外篇
“忠恕”说
“因缘生法”说
“事为文料”说
“性格”说
“犯中求避”说
“鸾胶续弦”说
“缓中生急”说
“衬染”说
“影灯漏月”说
“律诗分解”说
“三境”说
赘语
主要参考书目
增补后记
原版引言
很应该为金圣叹写一部较为详细的传记。理由至少有正、反两个方面:从正面说,金圣叹在文学史及文化史上,都是相当重要而且具有独特价值的人物。他批点、刊刻的《第五才子书》、《第六才子书》,在近三百年中畅销不衰,成为当时中国人的主要文学读本;他在批点中提出的小说理论及文学、美学思想有鲜明的个性,特别是小说理论的成就,古代文学史上无人比肩;他的文学批评观点及方法,随“才子书”的畅销而影响广远,效仿者蜂起,小说、戏剧的评点本遂至汗牛充栋,成为清代文学批评史两大奇观之一(另一奇观为大量的诗话、词话);他一生行事怪异,游离于主流文化之外,而又鲜明地表现出时代的特色;他最终因参与、组织反暴政而惨死在屠刀之下,成为民间的传奇式人物。如是等等,都使得金圣叹在历史长河中,成为无可替代的“这一个”。因此,无论出自景仰之情,还是探索之意,抑或好奇之心,我们都应该循其人生足迹体察一番,认识这个丰富、复杂、独特的灵魂。
从反面说,金圣叹是个极富争议的人物。活着的时候,崇拜者五体投地,憎厌者欲杀之而后快;罹难后,同情者无限惋惜,敌视者斥骂未休;时至今日,研究者中间仍存在很大分歧,几乎每个大关节都有不同意见。这既有他个人性格方面的原因,如放言无忌,标新立异等,也有更为深层的历史文化原因。争议的存在,就是对研究者的召唤,所以很需要我们来把问题梳理一番,细心作传,平心持论,尽可能公正地为金圣叹找到一个适当的历史位置。用他自己的话讲,让他“心死”于九泉之下。
但是,金圣叹的传论很不容易作。其难有三:一为歧说纷纭,已见上述,非折衷所能消弭;二为材料缺乏,此乃由于金氏一生布衣,又遭横祸,故可靠之传记行述甚少,仅见者往往又间杂传说;三为金氏的名山事业为文学批评,文评向有“准的无依”之说,而金氏立论大胆且独出心裁,以至见仁见智难衷一是。当然,列举出这些并非为我们的工作预留退路,而只是表明笔者惕厉、谨慎的态度而已。
金圣叹一生的心血萃于文学批评之中,我们对他的认识绝对离不开他在文学理论、批评领域的成果。因此,本书分为内、外两篇。内篇追踪蹑迹,评述其人生;外篇撮取其理论菁华,评介其成就。虽与惯例稍乖,却也与传主的特点相合,望读者谅之。
1996年 初春于南开园
内篇
第一章 盖棺论未定
一
金圣叹生于明万历三十六年(1608),卒于清顺治十八年(1661)。
这一年,顺治帝福临猝崩,使原已动荡不宁的江南局势更趋险恶。
福临遗诏中以十四事罪己,其一曰:“自亲政以来,纪纲法度,用人行政,不能仰法太祖、太宗谟烈,因循悠忽,苟且目前。且渐习汉俗,于淳朴旧制,日有更张,以致国治未臻,民生未遂,是朕之罪一也。”其五曰:“满洲诸臣或历世竭忠,或累年效力,宜加倚托,尽厥猷为。朕不能信任,有才莫展。且明季失国,多由偏用文臣,朕不以为戒而委任汉官,即部院印信间亦令汉官掌管,以致满臣无心任事,精力懈弛,是朕之罪一也。”这似乎透露出一些消息:在这位青年皇帝临终之前,正承受着来自满洲贵族集团的巨大压力,不得不对自己相对温和的汉族士人政策作出忏悔。同时,这篇遗诏也可以看做是一个信号
[1]
:严冬正向汉族士人(尤其是江南士人)逼进。
果然,此后三个月内,“奏销案”、“明史案”相继发生。
“奏销案”以催交未完钱粮为由,而行强化统治,摧折士气之实。据邵长蘅《青万簏稿尺牍》云,仅苏州、松江、常州、镇江等地,就有一万余人受到“褫革”的处分,被逮捕枷责者达三千余众。一时间,鞭扑纷纷,衣冠扫地,学校为之一空。
“明史案”开清代文字狱先河,历时一年,受牵连者上千人,狱决,处死二百余人(《郎潜纪闻》),妻子皆流徙。
而据章有谟《景船斋杂记》:“奏销一案,以诸生抗粮而起,庠序一空……江苏因朱抚军国治之酷,其祸尤甚云。”此抗粮之“诸生”,就包括金圣叹;“朱抚军国治”,就是制造“哭庙案”,惨杀金圣叹的刽子手。
“哭庙案”是“奏销案”的序幕。究其缘起为吴县县令任维初监守自盗。任为一酷吏,上任之初便宣称“功令森严,钱粮最急”,备下非刑催逼拖欠。“欠数金者,重责三十,欠三星者亦如之……受责者皆鲜血淋漓,难于立起……居无何,杖一人毙堂下,邑民皆股栗。”与此同时,他公然盗卖常平仓米三千余石,强令全县民众为之补偿。这样的倒行逆施,激怒了吴县上下,“即三尺童子皆怀不平”(《哭庙纪略》)。于是,秀才倪用宾、薛尔张等为首,召集一百多名同学到文庙孔子牌位前痛哭,并鸣钟击鼓,以示抗议。金圣叹为此写了一篇题为《十弗见》的文章,讥讽任维初,且参与撰写哭庙时的告文。哭 ............
书籍插图: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书云 Open E-Library » 金圣叹传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