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隅编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0.23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多年前读刘向《说苑》,《贵德》篇云:“今有满堂饮酒者,有一人独索然向隅而泣,则一堂之人皆不乐矣。”一时颇生感慨。以后回想起来,不知道当初何以如此。先来声明一句,这个向隅而泣的人并不是我。我没有这么委屈,也不打算过分扫大家的兴;偶尔逢场作戏,跟着别人喝上两杯亦无所谓,虽然未必清楚究竟凑在一起乐和什么;实在不情愿呢,自个儿悄悄走开就是了。
小时候我一度动辄就哭,总觉得心中不平;那是“文革”初起,家境困难,家里人抱怨说都让我给哭穷了。也许所以留意向隅而泣,能够在童年记忆中找到这么一点依据。然而久矣夫我已不再多愁善感了。除了偶尔——多半是谈及历史上一些人和事时——有所感动外,说是超脱也罢,说是冷漠也罢,反正现在我就是这个样子。所写文章,多少也有所体现。辩解的话,可以说感性之外别有知性,亦不失为与世界打交道的途径之一;不过我与抒情一派乃为隔教,却是显而易见的了。
究其缘由,年齿渐长,阅历略增,或为其一;另外可能也与大学念的医科,又当过医生有关。医生往往被称颂为救死扶伤,然则此系职业所在;其实对于人间种种病痛,他倒是见怪不怪,不会感情用事。身兼医生、作家二职者如契诃夫、塞利纳,作品尤为冷静清醒,即是医生习性使然。当然还可以提到鲁迅,可他在仙台医专才一年半,基础课尚未学完,大概不曾接触病人;其冷峻深刻之处,或许另有主要原因。我讲这个,并非要引大师以自重,而是惋惜自己的情感生涯过早结束,有所失而无所得也。
中国的章回小说,《老残游记》尤为我所钟爱,曾经一读再读。开头那篇自叙,我却不很喜欢。其中特别标举哭泣,推为人类灵性的表现。有云:“哭泣计有两类,一为有力类,一为无力类。痴儿

女,失果则啼,遗簪亦泣,此为无力类之哭泣;城崩杞妇之哭,竹染湘妃之泪,此有力类之哭泣也。有力类之哭泣又分两种,以哭泣为哭泣者,其力尚弱;不以哭泣为哭泣者,其力甚劲,其行乃弥远也。”这话倒可自成一说,如果把哭泣理解为情感投入的话;然而无论如何,我还是替子政笔下向隅而泣之人,以及自己打抱不平。按照这种分法,该人之哭泣,不是“无力”,就是“其力尚弱”;至于我等,则将摈于人类灵性之外矣。世人别种情况,作者却未道及,譬如滥抒情,青春气,浮躁夸饰,渲染造作,等等。也许铁云眼界自高,觉得不值一提。本诸宁缺勿滥之义,自忖较之若辈犹胜一筹也。
在《说苑》的记载中,如果可以分开一说,我对“向隅”比对“泣”更其关注。我哥哥建文十五岁下乡,以后寄来一帧共同插队的学生合影,大家都面对镜头,惟独他站在末排一侧,目光朝向旁边。这照片给我留下很深印象,其意趣正与“向隅”相仿佛。哥哥至为聪慧,又较孤僻,二十三年前离家出走,杳无音信。我曾写过《我的哥哥》一篇,略述其事。时至今日,我仍不明白他何以下此决心。但是那照片上他的神情,似乎提前透露一点信息,只是我们一向未能理解。他出走是在天亮之前,当时母亲和我都还睡着;假如有人醒了,极力加以挽留,他是否断绝此念,我也不敢肯定。哥哥是对人世加以拒绝的人,就像刘向所写的那位一样;至于为何非要拒绝不可,我想这是尚且恋恋不舍的我们所难以真正理解的。
前已言明,我并不曾向隅而泣,但是总归不能忘怀那人,以及类似的人,觉得深可体谅同情。此番编订新作,偶然想起这事,略述感想,权当一篇序言,并以“向隅编”命名吾集。盖本书以闲适题目居多,目之为“向隅”亦无不可,虽然并不怎么严重耳。复阅刘著,“一堂之人皆不乐矣”,这情景不无尴尬,却也令人感动,至少比满座照样乐个不休,多些人情味儿罢。虽然向隅而泣者或许无须他人慰藉,他人亦不必勉强使其破涕为笑也。
二〇〇二年二月二十五日
目录

卷一
谈骂人
谈翻译
谈改窜
谈道听途说
谈伯乐相马
谈邻女窥墙
谈尾生抱柱
谈齐后破环
谈歧路亡羊
谈楚弓楚得
谈竹林七贤
鲁迅移居砖塔胡同以后
鲁迅与“白银时代”
鲁迅与废名
被看的女人
中国人的日常生活
我的书评观
卷二
二周“对”谈
我读鲁迅
“苦雨斋译丛”总序
读《莫须有先生传》
由当事人说话谈起
闲坐说先秦
对待文化的一种态度和另一种态度
词典五谈
关于图文书
再谈图文书
卷三
无题
后来的事
不上班的故事
我的书评生涯
周作人与我
闲话一二
错字及其他
打字与手稿
关于枕边书
加山又造的画
奥赛及其他
买画册记
买书旧事
却说买碟之类
玩意儿
北京的风花雪月
后记
后记之后记

卷一

谈骂人
骂人文章,历来皆有;时下所谓“酷评”,亦属此类。在我看来,这不一定是坏事。我是经历过“大批判”年代的人;这里所说骂人文章,好像也是一种批判,但究竟有所不同。不同之处在于不复是集体针对个人,而是个人针对个人,于被骂者并无多大危险,或许还有好处也未可知。说来不过是批评,只是态度有点异样,言辞有点怪相就是了。如果普通批评算是善意批评的话,骂人文章大概就是恶意批评。然而我们的批评环境,迄今还称不上十分健全,普通批评能否被视为善意,尚且是个问题。对大多数被批评者来说,真正善意的,恐怕是不批评罢。在他们以及相当一部分读者眼中,普通批评或许正是骂人,所以普通批评是否真的存在,更是一个问题。
然而骂人文章与普通批评——即便它只是一种理想状态——到底还有区别。后者尽管未必被承认是善意,前者之为非善意却是确定无疑的了;所谓恶意,也就是这个意思。查《现代汉语词典》,“恶意”即“不良的居心,坏的用意”。不过涉及文章,并不值得大惊小怪。盖此种“居心”与“用意”,实与他人和社会无关,而单单是对被批评者的“不良”与“坏”,——至于是否真能产生这样效果,如前所述,其实尚未确定。从“健全的批评环境”考虑,这殊不合乎与人为善之道,因而未臻此境,但是毕竟真在批评,至少较之不批评,离“健全”可能还要靠近一点儿。不批评就是善意的么,倒也未必。清人赵南星所著《笑赞》有一则云:“一儒生以太行山作代形山,一儒生曰:‘乃泰杭耳。’其人曰:‘我亲到山下,见其碑也。’相争不决,曰:‘我二人赌一东道,某学究识字多,试往问之。’及见学究问之,学究曰:‘是代形也。’输东道者怨之,学究曰:‘你虽输一东道,却教他念一生别字。’”这是 ............

书籍插图:
书籍《向隅编》 - 插图1
书籍《向隅编》 - 插图2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版权声明:书云(openelib.org)是世界上最大的在线非盈利图书馆之一,致力于让每个人都能便捷地了解我们的文明。我们尊重著作者的知识产权,如您认为书云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参考版权保护声明,通过邮件openelib@outlook.com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您的合理请求。 数研咨询 流芳阁 研报之家 AI应用导航 研报之家
书云 Open E-Library » 向隅编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