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注全译伤寒论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0.41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目录
总序
译注说明
《伤寒论》研究述评
刻仲景全书序
伤寒论序
伤寒卒病论集
卷第一
辨脉法第一
平脉法第二
卷第二
伤寒例第三
辨痉湿暍脉证第四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上第五
卷第三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第六
卷第四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下第七
卷第五
辨阳明病脉证并治第八
辨少阳病脉证并治第九
卷第六
辨太阴病脉证并治第十
辨少阴病脉证并治第十一
辨厥阴病脉证并治第十二
卷第七
辨霍乱病脉证并治第十三
辨阴阳易差后劳复病脉证并治第十四
辨不可发汗病脉证并治第十五
辨可发汗病脉证并治第十六
卷第八
辨发汗后病脉证并治第十七
辨不可吐第十八
辨可吐第十九
卷第九
辨不可下病脉证并治第二十
辨可下病脉证并治第二十一
卷第十
辨发汗吐下后病脉证并治第二十二
参考文献
方剂索引
《伤寒论》是中医理论体系形成的标志性经典著作之一,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辨证论治专著。它将理法方药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创立了六经辨证论治体系,为中医临床各科提供了辨证论治的规范,被后世医家奉为经典,至今依然有效地指导着中医学的理论研究和临床实践。
全书共分十卷二十二篇。系统地论述了人体感受风寒之邪而引起的一系列病理变化及如何进行辨证施治的方法。保留了辨脉法、平脉法、伤寒例、辨痉湿暍脉证并治、及诸可诸不可等篇,从而使读者能以赵开美摹刻的宋本《伤寒论》为底本了解《伤寒论》全貌。
全注全译中医经典名著丛书编委会
主 任:
周永学 王瑞辉
主 审:
张登本
总主编:
张登本 孙理军
执行主编:
张登本 孙理军 贾成文 董正华 李长秦 张景明
编委
(以姓氏笔画为序)
马 宪
马建栋
王三朝
王 珏
王 震
王礼凤
艾 霞
田丙坤
田 苗
孙理军
孙守才
孙玉霞
刘军民
乔文彪
朱钰叶
朱 彧
伍精云
李亚军
李 哲
李长秦
李翠娟
李 敏
杨忠瑶
辛 宝
汪 丹
辛馥伶
何靖霜
陈震霖
陈淑愉(马来西亚)
张登本
张景明
张高峰
张晓萍
张 斌
张 勇
宋春光
杨胜权
杨 轶
杨薪博
杨 斌
欧雪梅
范 丽
郑旭锐
赵水安
赵雪莲
赵钰蓉
赵 娜
胡玉彪
胡耀昌
郝 蕊
贾成文
贾 奇
徐晓明
徐 倩
钱来军
高强强
黄以蓉
梅安存
曹 宁
董正华
韩志毅
傅培生
|全|注|全|译|
伤寒论
主 编◎张景明 陈震霖
副主编◎胡耀昌 徐晓明 刘军民
编 委◎王三朝 王 珏 王 震 马建栋 李 哲
张晓萍 欧雪梅 郝 蕊 钱来军
贵州教育出版社
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
全注全译伤寒论/(东汉)张仲景著;张景明,陈震霖主编.-贵阳:贵州教育出版社.2010.4(2012.10重印)
(全注全译中医经典系列)
ISBN 978-7-5456-0076-6
Ⅰ.①全… Ⅱ.①张…②张…③陈… Ⅲ.①伤寒论-注释②伤寒论-译文 Ⅳ.①R222.22
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10)第056901号
全注全译伤寒论
(东汉)张仲景 著 张景明 陈震霖 主编
出版发行 贵州教育出版社
社 址 贵阳市黄山冲路18号A栋(邮编 550004)
印 刷 河北省三河市汇鑫印务有限公司
开 本 787mm×1092mm 1/16
印张字数 18.5印张 240千字
版次印次 2010年4月第1版 2012年10月第2次印刷
书 号 ISBN 978-7-5456-0076-6/R·15
定 价 29.80元
如发现印、装质量问题,影响阅读,请与印刷厂联系调换。
厂址:河北省三河市京哈路李旗庄村东 电话:0316-3222120 邮编:101600
全注全译中医经典名著丛书
总 序
中医经典名著全注全译系列丛书主要选择了能体现中医学理论构架的理、法、方、药和临床应用范例的七本典籍。这七本主要典籍是《黄帝内经》(以下简称《内经》)、《黄帝八十一难经》(简称《难经》)、《伤寒论》《金匮要略》《神农本草经》《针灸甲乙经》和《温病条辨》。通过对这七本医学经典名著的全注全译,使这些奠定中医学基础的名著以通俗易懂的面目展现在热爱中医中药的广大民众面前而被认同。凡被民众认同的学科知识才能具有生存的土壤和无限的生命力,也才会有发展的空间和市场。如果把发生于古代的经典医著永远尘封在神秘面纱之下,永远是“阳春白雪”,只让少数人读懂,那么这样的经典也只能束之高阁,为了使其从真正意义上发扬光大,永远传扬,这便是我们勤勉译注这些经典名著的缘由和动因。
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和科学普及是任何一门学科的存在和发展所必需的任务,三者缺一不可。学科的科学研究是学科发展的灵魂,是提升学科品质的必要方法;是丰富学科的科学内涵,强化学科生命力的核心;是学科的存在与发展的基本工作和根本任务;也是解决学科学术层面的理论问题以及技术层面应用问题的必须的手段。学科的科学研究需要有相应的人才来实现,所以学科的人才培养是学科发展链接中十分重要的一个链环,是解决学科存在、学科发展进程中技术力量的贮备。无论是学科的学术理论或技术应用,都需要有相应的高素质、高水准的人才予以实施。可见,人才的培养对于学科的存在与发展是至关重要的。以上两个方面的重要性是人所共知的,唯独学科的科学普及工作不被人们所重视。学科的科学普及之所以不被人们重视,究其原因恐怕是学科的科学研究既可以争取到政府或研究主管部门的科研经费,研究成果一经发表或者通过鉴定可以得到奖励,晋升职称也就有了资本,一言以蔽之曰“有名有利,名利双收”。学科的人才培养虽然不如科学研究那样有功利的诱惑而显清贫,但为人之师,受人尊敬,是古今文化人自得其乐的事,在大学校园里当一名清贫教授也常常让人神往。唯有学科的科学普及常常被人误解。学科的科学普及之所以不被重视,一是从事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的专家、教授认为,他们是从事高深的学科研究和传道、授业、解惑的大事,而学科的科学普及是由那些学科知识肤浅的“科普工作者要干的事”,因此他们常常对此不屑一顾。这些专家、教授之所以对学科的科学普及工作有如此看法,这是缘于他们对科学普及工作的性质及其重要性认识不足所致。任何一门学科都需要科 ............
书籍插图: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书云 Open E-Library » 全注全译伤寒论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