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大战略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0.4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献给大战略家
尼古拉斯·F. 布雷迪(耶鲁大学1952级)
查尔斯·B.约翰逊(耶鲁大学1954级)
亨利·“萨姆”·昌西(耶鲁大学1957级)
推荐序
傅莹
清华大学兼职教授、战略与安全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外交部前副部长
狐狸式思维和刺猬式思维的差异
加迪斯用狐狸和刺猬的隐喻开篇。这个典故最早出现在古希腊诗人阿尔基洛科斯的残篇中:“狐狸多知,而刺猬有一大知。”当代英国哲学家以赛亚·伯林在1953年出版的《刺猬与狐狸》中加以引申,借此描述历史人物思维的差异。狐狸追逐多个目标,其思维是零散的、离心式的。而刺猬目标单一、固执,其思维坚守一个单向、普遍的原则,并以此规范一切言行。伯林据此为分析人的思维提供了一种分类法。
伯林认为,柏拉图、但丁、尼采、黑格尔属于刺猬类型,而亚里士多德、莎士比亚、歌德则属于狐狸类型。问题在于,这种简单的“二分法”能普遍适用吗?狐狸式思维和刺猬式思维能否共存?大文豪托尔斯泰,时而像一只固执的刺猬,试图追寻历史发展的规律,时而像一只多疑的狐狸,鄙夷历史解释和经验。狐狸和刺猬的特点在他身上出现某种交汇,而交汇点就是“常识”。伯林的结论是:常识是某种自发、单纯而未被理论污染的东西,经得住时间检验。
伯林的理论被演绎成历史研究者的罗盘,也启发了加迪斯对战略行为的思考。他认为:狐狸式思维的人善于归纳各种不同信息,而不是仅依据“宏大图式”进行推导;刺猬式思维的人则恰恰相反,他们拒绝批判和反思,往往沉浸在自己先入为主的观念里。而加迪斯认为,“狐狸和刺猬的悲剧在于,彼此都缺乏对方所具有的一些能力”。那么,这两种互相对立的思维方式能否并存?如果把刺猬的方向感和狐狸对环境的敏感性结合起来,也许就能孕育出成功的大战略。
目标与能力的平衡即为战略
加迪斯认为,人的思维往往处于刺猬式和狐狸式两种思维方式的对抗之中。前者重视目标的单一性和纯粹性,而忽视手段的配合;后者重视环境的变化和对自身能力的评估,但往往模糊了目标和焦点。加迪斯在书中展现了这种对抗和矛盾,他引用大量的历史事件,分析其中历史人物的思维和行为,从而体现出战略的内涵。为什么有的战略意图能得到超水平的实现,而有的战略意图一败涂地?加迪斯的结论是:如果把刺猬式思维理解为对战略目标和愿景的规划,把狐狸式思维理解为对自身能力的评估和调控,那么目标与能力的平衡即为战略。
不过,加迪斯也说明,这种平衡不可能一成不变,而应是动态的和不断变化的,因为在战略的执行过程中,外部的影响因素随时都在发生变化,目标与能力需要互相适应和配合,尤其要防止两者脱节。要做到这一点,需要拥有“好的判断力”和“均衡的行为”,简言之,就是运用常识。加迪斯写道,所有战略问题的核心不过是常识而已,但保持常识并不易。
加迪斯认为,战略意图的追求者从不缺乏伟大理想,然而,成败往往取决于现实条件,而不仅仅是伟大理想。战略的失败者给人类战争史留下了许多不可思议的问号。例如,以拿破仑之伟大,何以忽略了俄国拥有辽阔地域和恶劣气候的现实,执意让大军向纵深挺进,最终陷入补给不足和天寒地冻的境地,以一场惨败终结了一生的辉煌之旅。年轻时的伯里克利(古希腊政治家、雅典黄金时期领导人)聪慧过人,从不失算,何以在老年时对危机失去了敏感性和判断力,以至顽固地鼓动雅典与斯巴达对抗,最终导致繁盛的希腊文明在战争中毁灭。这便是著名的伯罗奔尼撒战争,被历史学家修昔底德总结为强国争霸的经典案例。在加迪斯看来,这些失败者都曾是伟大的政治家,但他们不愿受现实条件约束,试图摧毁任何阻碍自己的东西,固执地追求超出能力的目标。
加迪斯也列举了一些实现目标与能力平衡,成功贯彻战略的案例,如罗马帝国第一位元首屋大维、美国第16任总统林肯和年轻时的伯里克利。加迪斯最推崇的是美国第32任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罗斯福对目标和能力的判断始终清晰,包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愿意与苏联谈判,做交易。罗斯福有充分的自信在大国间协调,操控战后安排,试图为分裂、残破和前途不明的世界找到希望。然而,这个进程在他离世后戛然而止,世界滑入冷战深渊。不过,加迪斯忽略了美国与苏联在争夺世界霸权上存在的结构性矛盾和利益冲突的必然性,另外,核武器的诞生也让罗斯福的继任者有了与苏联抗衡的勇气和条件。
在加迪斯看来,保持刺猬式专注固然不易,但像狐狸一样灵活调整自己的策略似乎更难。他的结论是:实施大战略不能让固定的原则或偏见捆住手脚,一个好的战略未见得自始至终都能逻辑自洽,甚至不排除前后矛盾和冲突的可能。战略更多关注的是“规模”,也就是说,可以影响多少人,能带来多大收益,或导致多大成本损耗,由此判断目标与能力是否相匹配。
东西方战略对话
加迪斯在书中谈到中国古代军事思想家孙子和东方世界的战略思维。《孙子兵法》讲审时度势,其中的逻辑无外乎目标与能力的关系。加迪斯认为,如果在后冷战时期确实出现西方与东方的较量,那么它将主要反映罗马文化和中国文化的韧性;因为二者都是思想型和文明型国家,都在各自的时空里多次成功克服危机,顽强生存下来。虽然早年西方的战略家未必知晓孙子在世界另一端的存在,但他们与孙子在逻辑上互相映衬,展现了战略逻辑跨文化的关联性。
加迪斯说,东西方战略都告诉我们,在争取成功的道路上,必须认清存在什么样的限制和约束条件。好的战略要考虑到制约条件,限定行为范围。这正是孙子所强调的“谋定而后动,知止而有得”。在多数情况下,能力与愿望之间总是有差距的,因此需要采用谋略和迂回的方式,知所进退。
现实中,战略的目标有时未必是要争取更大的利益,而是减少损失。因此,即便面对重大诱惑,战略的考虑仍然要把成本计算进去,否则可能会在更宏观的盘点中失分。在实施战略的过程中有许多变数,条件复杂多变,受益还是受损也并非一眼就能看清楚。而当目标远远超出自身能力时,更容易出现矛盾激化的情况,导致不得不选择战争。然而,即便能预知战争的后果,就一定可以避免发动战争吗?战争的发起者很难承认一个事实,那就是战争所得如此之少,而代价如此之大。
加迪斯认为,东西方两大文明之所以能延续数千年,就在于这两大文明内部能不断反思、调 ............

书籍插图:
书籍《论大战略》 - 插图1
书籍《论大战略》 - 插图2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版权声明:书云(openelib.org)是世界上最大的在线非盈利图书馆之一,致力于让每个人都能便捷地了解我们的文明。我们尊重著作者的知识产权,如您认为书云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参考版权保护声明,通过邮件openelib@outlook.com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您的合理请求。 数研咨询 流芳阁 研报之家 AI应用导航 研报之家
书云 Open E-Library » 论大战略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