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错集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0.35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版权信息
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
求错集/孙歌著.—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8.1 (孙歌作品集) ISBN 978-7-5495-9896-0
Ⅰ.①求… Ⅱ.①孙… Ⅲ.①文化研究-日本- 文集 Ⅳ.①G131.3-53
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17)第148362号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 广西桂林市中华路22号 邮政编码:541001 )
出版人:张艺兵
全国新华书店经销
开本:787 mm × 1 092 mm 1/32
印张:11.875 字数:190千字
2018年1月第1版 2018年1月第1次印刷
定价:68.00元
目录
版权信息
再版序
前面的话
作为方法的日本[1]
在异质空间中思索“空间”[5]
亚洲意味着什么[6]——读《在亚洲思考》
在历史中寻找什么[8]——再读《在亚洲思考》
普遍性的载体是什么[10]——三读《在亚洲思考》
再生于现在的历史[12]
论坛的形成[14]
翻译的思想[16]
反复读库恩[17]
读《洗澡[18]》
语词,不只是语词[21]
期待与期待的落空[23]
文学批评的立足点[24]
第三种文学[30]?——从日本的向田邦子说起
东方女性的文化立场[31]——论向田邦子
“后现代”:苦果,还是甜枣[52]——日本的大众文学
日本式洁癖的文化意义[53]
谈谈微观研究[54]
两秒钟与七年[55]
喝酒与做学问
与日本青年对话[59]
浓雾与火山岩的启示
京都奈良行[60]
需要女权还是男权——日本家庭管窥之一
山村留学[61]——日本家庭管窥之二
山口百惠现象
言语共同体(外五篇)
“他人”与“其他人”
片假名的功用
“表日本”与“里日本”
谎言的功效
在真与假之间[62]
邻居老妈妈的自然感情[63]
作为象征符号的上海[64]
旅行者[65]
迷途不知返[66]
再版序
这本小书,对我有特别的意义。它是我从文学研究开始转向思想史研究时的记录,也是我在学术起步时期的真实写照。时隔多年,我依稀记得这些习作结集成册时的心情,只是在忙碌之中,这心情也早已被尘封。承蒙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的厚意,《求错集》再次出版,搅动我早已忘却的记忆,也带给我一个自我反思的机会。
这本小书,辑录了我主要从事比较文学研究时期写作的一部分文学和思想评论,也包含了我在日本访学时期的零散心得。和所有年轻学人一样,那时我也寻找着自己的路。只是,不知道是幸运还是不幸,我在学术起点上就缺少“体制化”的条件,也缺少学科化的意愿,所以,正如初版的序中所说的那样,我成为“流浪者”。
流浪到了今天,它变成了我的工作方式,归属已经不再成为问题,无所归属反倒成为习惯。虽然在现实体制中这种无所归属带来了很多不便,但精神上的流浪其实也帮我避开了很多麻烦。毕竟人的一生短暂,这个世界和人类历史又实在广大多样,即使穷尽一生,有限的精力也无法应对如此丰富的对象,那么,何必计较自己的归属问题呢?
虽然我早已不再写作文学评论了,却在精神上依然把文学视为自己的精神家园。在写作这本书中较早篇章的80年代末,我已经开始阅读竹内好,而在这本书结集的90年代末,我也已经完成了竹内好研究的大部分内容。对我而言,这是一个精神上的蜕变时期。时人似乎喜欢把文学与思想、政治分开,我也曾一度觉得“文学研究”与“思想论述”井水不犯河水;然而竹内好纠正了我的这个潜意识。他的《鲁迅》告诉我,文学不等于思想,也不等于政治,但它不仅是思想的源泉,而且是现实政治的一种精神形式。这是因为,文学是强韧的“生活者”的精神家园,比起任何仅仅依靠逻辑推进的抽象思维形式,文学更能有效地直面人类生存的基本问题。
通过竹内好,我方才了解到,如果缺少了思想的深度,那么文学研究处理的可能只是“作品”,并非“文学”。与此相对,是否“离开”文学研究其实也不构成问题,竹内好所追求的那个文学精神,正是人类精神生产中不可或缺的基点之一,只是,由于现代学科建制画地为牢的过度训练,使得人们或多或少地失掉了辨认这个基点的能力而已。
从事思想史研究之后,我开始了解到竹内好定义的那个“文学”的重要。它并非具体的学科训练,而是一种具有穿透力的发现与创造的能力;它绝非直观意义上的“想象力”或者“感受力”,而是一种在对象之间不可视的动态关系网络中提炼原理的能力。对于思想史研究来说,这种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我相信,并非所有思想史学者都需要依靠“文学”来培养此种能力,有很多渠道殊途同归地指向这同一个目标;只是在我这里,早年的文学浸染似乎成为唯一的营养源。时至今日,为了培养自己尚不成熟的“文学”能力,我仍然坚持在写作枯燥的学术论文的同时写作随笔或评论,不是为了调剂,而是为了打磨自己对现实状况的穿透力。
今天回头再看这本小书,自然不免因其幼稚而感到汗颜;然而我仍然同意了出版社热情的提议,让这本小书以其原样再度付梓。或许,为了走向成熟,不断回到自己的原点进行反思,也是一种必要的程序。
孙歌
2017年8月于北京
前面的话
断断续续、曲曲折折地,我在自己的旅途上走着。
在地理位置上,我只走到了邻国日本,然后再走回来——在现今的中国人那里,相对于去欧美来说,去日本只是一种不算出国的出国;事实上,当我日益深入日本文化的时候,我也的确感到了在庞大的世界格局之中,寻找日本资源的工作是如何地受到这种“近距离”的阻隔。
在精神世界里,我走得也极其有限。回过头来翻捡这些年零零星星的手稿,我才发现我只是在这样一个很小的范围内思考和阅读,而且从来不曾有过改天换地的抱负,不曾有过大悲大喜的经验,也不曾试图对这个世界有所贡献。
翻看这些自己写就的文字的时候,我意识到,这些年里,我只是像一个笨拙而执拗的旅人一样,不停顿地寻找着什么。
也许就因为如此吧,当朋友建议我将这本小册子命名为“旅行者”的时候,我不假思索地同意了。尽管最后我接受了另一位朋友的建议,为了避免对于鲁迅《过客》的效颦而为本书确定了另一个名字,但是,这本书仍被我视为这些年里自己作为一个旅行者所留下的足迹。
几年以前,在一 ............
书籍插图: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书云 Open E-Library » 求错集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