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读〈孙子〉:兵以诈立》 - (TXT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0.09mb。
书籍内容:

我读《孙子》:兵以诈立
作者:李零

  第一部分

  自序(1)

  一
  西谚云,战争是死亡的筵席(War is death feast)。
  还有什么动物,比人更残忍,饥餐渴饮,自相残杀,
  至今想不出办法,可以制止它。
  以暴易暴,怨怨相报何时了?
  可是,我们还要活下去――别被我们的同类吃掉。
  兵法是生存哲学,我这么想。
  葛兆光说,李零有兵法,时常拿我打镲。
  他请我到清华演讲,特意向学生这么讲。
  司马迁说,孙膑、吴起不会保护自己,
  就像商鞅和韩非,作法自毙,下场很惨。
  中国,玩兵法于生活者太多,我是虽讲而不会用。
  《孙子》是一部兵书。
  但《孙子》不仅是一部兵书,还是一部讲中国智慧的书。
  智慧是个中性词汇,可以做各种解释,
  学以致用不是学以致庸。
  如果我们把它当作一部生意经,或传授阴谋诡计的书,那就错了。
  有人说,华人最滑。
  其实,聪明过头,就是傻。
  谭嗣同说,“众生绝顶聪明处,只在虚无飘渺间”(七律《题江标修书图》)。
  最近,“尊孔读经”又成热门话题。
  这对中国的形象是帮倒忙。
  我的看法,中国的经典,不是没人读(五四以来,一直有人读),而是经典的概念发生变化,读法和以前不一样,用不着哭天抹泪,说不读经典,就天塌地陷、亡国灭种,更不必瞎扯,人家的文明走进死胡同,非得求咱们拉一把,看在孔子的面上。
  五四以来,孔子走下圣坛,重归诸子,提高了诸子的地位,五经也各得其所。
  这是好事。
  如《诗经》,现在多放在文学专业,和集部的书搁在一块儿讲;《尚书》、《左传》,也放在历史专业,和史部的书搁在一块儿讲;《易经》、《论语》和《孟子》,则放在哲学专业,和《老子》、《庄子》搁在一块儿讲。三礼,王文锦先生讲课,是在我们的考古系。
  经典,当一般古书读,本来就五味杂陈,是个大杂烩。近代,大卸八块,解构重组,这很正常。不是不读,而是换个方法读。
  另外,打利玛窦来中国,400多年了,咱们的书,不光中国人读,外国人也读,比如国外的书店,汉籍之中,译本最多,要数《老子》、《周易》和《孙子》。《论语》是咱们的看家宝,翻译最早,但广大外国老百姓,读者寥寥,反而排在这三本书的后面。
  道理何在,值得思考。
  近代,有个毫无道理的说法,一直有人讲:
  西洋科技好,中国道德高。
  中国的道德,哪点比人高?
  现在的道德,更是糟之又糟。
  贪官豪夺,奸商巧取,
  老百姓也无心学好(光靠勤劳,只能当“杨白劳”),
  良心都揣在了裤裆里。
  当年,西方初遇中国,他们对我们的看法,和我们的感受不一样。比如黑格尔讲中国哲学,第一是《论语》,第二是《周易》,第三是《老子》。三段论,排在前头的,最低级;排在后面的,反而高级。他最看不上《论语》,说这本书,一点哲学味道都没有,读过原书,只有一个印象,就是为他老人家的名誉着想,要是他的书从来没人翻译,就好了北京大学哲学系外国哲学史教研室译《哲学史讲演录》,北京:三联书店,1956年,第一卷,119―120页……
  西化后的中国,我们有了“哲学”概念,当然是西方的哲学概念。
  1930―1934年,冯友兰写《中国哲学史》,一上来,先讲取材标准,什么是哲学冯友兰《中国哲学史》,北京:中华书局,1961年,上册,25―27页……日人高濑武次《支那哲学史》为兵书作提要,特别推重《孙子》,冯先生以为大谬。他说,兵家著述是哲学以外的东西,本书不能收,书中没有《孙子》。1962年,他写《中国哲学史新编》,才把《孙子》收进来冯友兰《中国哲学史新编》,北京:人民出版社,1962年,197―201页……
  兵法里面有哲学吗?
  北魏,魏太祖不懂中国书,他问李先:“天下何书最善,可以益人神智?”李先说:“唯有经书。三皇五帝治化之典,可以补王者神智。”(《魏书・李先传》)。这是尊孔读经风气下的传统说法。
  然而,1984年,李泽厚先生写了篇文章,叫《孙老韩合说》李泽厚《孙老韩合说》,收入所著《中国古代思想史论》,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年,77―105页……他说,从孙子到老子到韩非子,“由兵家到道家到法家再到道法家,是一根很有意思的思想线索”,中国思想,从《孙子》的军事辩证法发展为《老子》的哲学思想,从《老子》的哲学思想发展为《韩非子》的帝王术,最后到《韩非子》,才“益人神智”,一字一句,“多么犀利、冷静和‘清醒’,然而又都是不可辩驳的事实”。汉以来的儒家,外面是儒术,里面是这类东西,《易传》代表的儒家世界观是继老,汉儒的统治术是承韩。
  在他看来,中国智慧是孙子的遗产。近来,何炳棣先生再申此说何炳棣《中国思想史上一项基本性的翻案:〈老子〉辩证思维源于〈孙子兵法〉的论证》,收入所著《有关〈孙子〉、〈老子〉的三篇考证》,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2002年,1―35页。,也强调了《孙子》的重要性。
  李先生说,《老子》受《孙子》影响,《易传》受《老子》影响,只是假说,未必被普遍接受,也很难被证明,但在以往的研究中,这是最高屋建瓴、洞察隐微,启发我们做深入思考的卓见,难怪屡被引用。
  今天,读经典,有两本书不能没有,一本是《孙子》,上面说了,最有智慧,百代谈兵之祖;一本是《老子》,教我们放下“人”的架子,别跟人逞能,要谈宇宙人生,老子天下第一。
  这两本书很短,都在五六千字左右,连读带讲,一学期,正好。还有一本,也很短,是儒经中的《周易》,但《易经》本身,离开《易传》,也就没意思,加上《易传》,字数也不少。数术无经典,《易传》很重要,研究中国的自然哲学,它是必读书。《论语》,我也很重视,没有理由不重视,但不是学哲学,也不是学道德(我有《论语》讲义,另外讨论)。这书的篇幅大了点。上面三本书,《孙子》、《老子》和《周易》,全都加起来,才顶得上一部《论语》。其他子书,多是皇皇巨著,不选没法讲。
  《孙子》不是经典,什么是经典?
  二
  说起讲授《孙子》,我想向读者做点介绍,介绍一下我自己的讲课 ............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TXT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版权声明:书云(openelib.org)是世界上最大的在线非盈利图书馆之一,致力于让每个人都能便捷地了解我们的文明。我们尊重著作者的知识产权,如您认为书云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参考版权保护声明,通过邮件openelib@outlook.com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您的合理请求。 数研咨询 流芳阁 研报之家 AI应用导航 研报之家
书云 Open E-Library » 《我读〈孙子〉:兵以诈立》 - (TXT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