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香自苦寒来——陈俊愉传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3.97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陈俊愉传
梅花香自苦寒来
刘先银 著
江苏人民出版社
目录
引子
第一章 真爱:开启事业的源泉
1.安徽人在天津
2.南京的童年时光
3.抗日战争爆发,回到安庆
4.一本书,一个人,一辈子的事业
5.与世界园林之母的情感
6.和国家图书馆老馆长任继愈的情谊
7.拳拳赤子心,铸我中华魂
8.百年春秋,最为欣慰的三件事
9.祖国,真爱的源泉
第二章 勤奋:情系梅花创奇迹
1.一个梦想,一份夙愿
2.十年风霜枝劲花犹俏
3.梅花欢喜漫天雪
4.梅花抗寒品种之选育
5.为有源头活水来,姊妹花二梅飘香
6.探梅与识梅
7.梅品种国际登录权
8.双国花的构想
9.情系梅花,奋斗终生
第三章 自信:创建观赏园艺与园林学科教育
1.我国观赏园艺与园林教育学科的创建人
2.桃李溢香,满园芬芳泽世长
3.潜心育人,重视兴趣和情感
4.春风好雨,温润而泽
5.德高为范,师爱无私
第四章 致用:创意观赏园艺与园林新面貌
1.从城市园林化走向“大地园林化”
2.园林行业发展与创新
3.创立中国花卉品种分类新体系
4.选育地被菊及刺玫月季新品种
5.探明菊花起源
6.建立金花茶基因库进行繁殖
7.提倡多用国产花材
花絮:亲情 健康 幸福的向往
后记:古来万事贵天生
参考文献
引子
人生是一本大书,童年是浸满淡淡清香的扉页;
花儿是美丽的使者,新叶谦逊而真诚地展着绿荫。
梅花,中国传统名花,是陈俊愉一生痴迷的挚爱。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耄耋之年的梅菊斋主人这样评说自己,“我就是梅,梅就是我。”
老人喜欢把自己比作梅花。
……
中国人对梅花的喜爱和尊重,不仅缘于其非同一般的气质与寓意,更因为梅花形象在中国文化中普遍易见,甚至还赋予其哲学意义。在所有美丽的、芬芳的、能引发象征性共鸣的中国植物中,梅花占据了这种特殊的地位。
早在孩提时代,陈俊愉就很喜欢南京自家院子里的花卉,在金陵大学学园艺是他的兴趣所在。1940年,他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取得金陵大学学士学位,并获裴多菲金钥匙奖,毕业后留校读硕士研究生。1942年,他看到我国著名园艺专家、时任重庆中央大学教授曾勉先生的《梅花,中国的国花》,当中优美的文字和生动的内容深深吸引着他,于是他壮着胆写信向曾先生求教,曾先生见陈俊愉如此好学,回了信并附赠他索要的文献。这让陈俊愉对梅花产生了更为浓厚的兴趣,梅花那种朴实无华、清淡雅致的形象和寓示的品格在他心里悄悄地生根发芽。
当年走马锦城西,
曾为梅花醉似泥。
二十里中香不断,
青羊宫到浣花溪。
1943年,陈俊愉正是沿着当年陆游走过的梅花飘香之路,吟咏着放翁的诗句,和老师汪菊渊一起调查成都的梅花品种……
1946年,29岁的陈俊愉成为复旦大学的副教授。这一年,他获得政府选派出国学习的机会。
1947年7月,陈俊愉远赴丹麦哥本哈根农业大学园艺系研究部攻读科学硕士学位。在丹麦留学的日子里,他不卑不亢,“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信念,引领着他不懈努力。是啊,心怀对国家和民族的大爱,就会获得源源不断的动力和充足的发展空间。
他时常听到祖国母亲的召唤,坚信祖国才是自己施展才华的大舞台。
临近毕业,他的心早已飞回了祖国。他谢绝了几家单位的高薪聘请,论文答辩结束后一周,连毕业典礼都未参加,就带着妻子和年幼的女儿,克服重重困难,绕道香港回到祖国的怀抱。直到28年后才收到校方寄来的那份优异荣誉级科学硕士证书。
陈俊愉,新中国最早一批的“海归”。
留学欧洲的3年里,他曾多次航运梅花到丹麦进行移植试验,均未能如愿。南梅北移,元代就开始有人尝试,但千年以来从来没有成功。
这一切,成为他研究的动力,事业的追求……
是的!人应该要有点精神的,精神就是力量的源泉,有了它,世界就有了许多美丽的追求。
他,1957年开始致力于把梅花从江南引到北方、引到关外的科研项目,此年,他调往北京林学院任教,开始在北京进行“南梅北植”的研究和实践,立志要改变“自古梅花不过黄河”的旧律。
他与北京植物园合作,吸取前人的经验教训,和同事们把从湖南‘沅江骨’植物品种名称用单引号表示,如‘沅江骨’、‘北京玉蝶’等。和南京梅花山梅树上采集来的种子在北京大面积播种,并对生长出来的梅苗进行自然选择,终于使这一批梅苗在1962年至1963年落地开花结果。他又从几千株梅苗中选育出‘北京玉蝶’、‘北京小梅’两个能抗-19℃低温的梅花新品种,迈出了南梅北植的第一步。之后他开始指导研究生锲而不舍地通过种间杂交,培育更抗寒的梅花新品种。通过梅与杏、山桃的杂交,新品种获得杂交优势,进一步提高了抗寒能力。有些品种可抗-30℃至-35℃的低温,从而迈出了南梅北移的第二步。之后研究者们开始进行栽培区域试验,将北京抗寒梅苗分批种植到山西、陕西、甘肃、内蒙古、辽宁、吉林等地,有些品种不仅突破北方冬季低温干旱等越冬成活的瓶颈,还在春季开了花。这样,梅花从江南跨越1300公里至北京,再跨越700公里向“三北地区”挺进。
这些成果的完成历时49载,向北延伸2000公里。梅花从原产地长江流域逐步向北拓展,在北纬50°地区“安家”,实现了元代以来人们致力于“引梅过黄河”的夙愿。
他在梅花品种分类上创立了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二元分类法”,进而形成了花卉品种分类的中国学派。他和他领导的中国梅花蜡梅协会,1998年被国际园艺学会授权为梅花及果梅的国际植物(品种)登录,开创了中国植物品种国际登录之先河
(1)
。
作为一名花卉专家,对每一种花他都是发自内心的喜欢,而其中,梅花是他的最爱。陈俊愉自1943年开始梅花的培育和移栽,历经70个春秋,在中国梅花研究的道路上深深踏下了自己的足迹,成为近百年来中国梅花事业发展的一个缩影。
在他家中,几乎处处可以见到梅的踪迹:画框里花枝绽放的新梅,花瓶中枝桠疏朗的老梅,书房也名曰“梅菊斋”……
先生与梅花的缘分源远流长,梅花,已成为他生命中的一部分。与陈俊愉交谈,你会感受到,一种传统文化的韵味,流自他的心田……
在中国五千年的历史发展长河中,咏花的诗词歌赋以梅为对象的最多,或咏其风韵独胜、神形俱清,或赞其标 ............
书籍插图: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书云 Open E-Library » 梅花香自苦寒来——陈俊愉传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