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证中国:爱泼斯坦回忆录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4.12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
见证中国:爱泼斯坦回忆录/爱泼斯坦著;沈苏儒,贾宗谊,钱雨润译.--北京:新星出版社,2015.11
(爱泼斯坦作品集)
ISBN 978-7-5133-1862-4
Ⅰ.①见… Ⅱ.①爱… ②沈… ③贾… ④钱… Ⅲ.①爱泼斯坦(1915~2005)—回忆录 Ⅳ.①K825.42
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15)第183351号
见证中国:爱泼斯坦回忆录
伊斯雷尔·爱泼斯坦 著;沈苏儒 贾宗谊 钱雨润 译
顾 问:黄浣碧
策 划:孙志鹏
责任编辑:孙志鹏
责任印制:李珊珊
封面设计:邰琳琳
版式设计:魏 丹
出版发行:新星出版社
出版人:谢 刚
社 址:北京市西城区车公庄大街丙3号楼 100044
网 址:www.newstarpress.com
电 话:010-88310888
传 真:010-65270449
法律顾问:北京市大成律师事务所
读者服务:010-88310811 service@newstarpress.com
邮购地址:北京市西城区车公庄大街丙3号楼 100044
印 刷:北京盛源印刷有限公司
正文用纸:瑞典进口全木浆轻型环保纸
开 本:710mm×1000mm 1/16
印 张:28.5
字 数:381千字
版 次:2015年11月第一版 2015年11月第一次印刷
书 号:ISBN 978-7-5133-1862-4
定 价:58.00元
版权专有,侵权必究;如有质量问题,请与印刷厂联系调换。
伊斯雷尔·爱泼斯坦
1920年迁居天津,爱泼斯坦与父亲拉扎尔·爱泼斯坦在北戴河度假。
1921年,与母亲索妮娅在一起。
1934年,青年爱泼斯坦任《京津泰晤士报》记者。
1934年,爱泼斯坦与第一任妻子伊迪丝结婚。
1946年,爱泼斯坦与第二任妻子邱茉莉在美国。
1938年,广州遭日机轰炸时爱泼斯坦(中间拍照者)赶到现场采访。
1938年,爱泼斯坦作为战地记者采访著名的台儿庄战役。图为爱泼斯坦(左)与荷兰著名纪录片导演佐里士·伊文思(右)及其助手约翰·福尔诺在一辆被击毁的日军坦克上留影。
1938年,爱泼斯坦拍摄的活跃在广东中山县的抗日自卫队。
1938年,宋庆龄和她领导的保卫中国同盟中央委员会成员在香港合影。左起:爱泼斯坦、邓文钊、廖梦醒、宋庆龄、克拉克、法朗斯、廖承志。
1938年,香港中外新闻文化界人士合影。左起:叶浅予、斯诺、爱泼斯坦、金仲华、张光宇、丁聪、陈先生。
1940年,在重庆继续从事向世界介绍中国抗战的新闻工作。
1942年香港沦陷,爱泼斯坦被关进香港日本拘留所。这是他出逃后的样子。
1944年,爱泼斯坦作为“中外记者采访团”的一员赴延安和敌后根据地采访。
1944年在延安,毛泽东(后排右一)会见爱泼斯坦(前排右二)和其他外国记者。
1944年,毛泽东在接受爱泼斯坦采访之后,将一幅亲笔签名的画像赠送给他。这幅画一直挂在爱泼斯坦家中。
1944年访问延安时,查看八路军缴获的日军指挥刀。
1948年在美国,向中国留学生介绍中国见闻。
1964年,毛泽东(右三)接见参加《毛泽东选集》英文版工作的专家,左三为爱泼斯坦。
1956年,爱泼斯坦撰写《从鸦片战争到解放》一书。
1964年,毛泽东(左三)会见爱泼斯坦(左二)、斯特朗(左四)、柯弗兰(右二)、艾德勒(右一)等外国专家。
20世纪60年代初,采访大寨后与陈永贵(右四)等合影。
采访黄河三门峡水电工程。
1962年,周恩来(前排左一)、宋庆龄(后排左十一)、陈毅(后排左十三)、邓颖超(后排左九)等在《中国建设》创刊十周年时,亲切会见编辑部工作人员。前排左二为爱泼斯坦。
1976年,在外文局地震棚中撰写《西藏的变迁》一书。
1985年西藏自治区成立20周年之际,爱泼斯坦以七十高龄第四次进藏采访。右一为黄浣碧。
1982年,重访台儿庄。
1985年重访山西,在黄河畔与孩子们合影。
1980年,宋庆龄会见爱泼斯坦。宋庆龄与爱泼斯坦是一生的挚友,她生前仅授权爱泼斯坦为其作传。经过十年艰辛,年逾古稀的爱泼斯坦最终完成了《宋庆龄:20世纪的伟大女性》一书。
宋庆龄生前喜爱和平鸽。图为爱泼斯坦在宋庆龄故居撰写宋庆龄传记的闲暇,与故居工作人员一起喂鸽子。
1991年,爱泼斯坦出席全国政协会议。
与出席全国政协六届会议的外国裔委员在一起。左起:李莎、陈必娣、爱泼斯坦、叶华和魏璐诗。
1994年,爱泼斯坦与柯鲁克(中)、沙博理(右)在一起。
2003年,与本书译者沈苏儒(右)、贾宗谊(中)和钱雨润(左)在一起。
与妻子黄浣碧在一起。
目录
第一章 十字路口——西行·东归
第二章 我的家世
第三章 邱茉莉的家世和成长历程
第四章 在哈尔滨的童年生活
第五章 天津:我的青少年时代
第六章 初任记者
第七章 战地记者(一):南京
第八章 战地记者(二):武汉、台儿庄
第九章 战地记者(三):广州
第十章 在香港同宋庆龄共事
第十一章 内陆之旅
第十二章 重庆序幕
第十三章 逃出香港日本拘留营
第十四章 “范达”号的航程
第十五章 再到重庆
第十六章 从重庆赴延安
第十七章 访问延安(一):新中国的胚胎
第十八章 访问延安(二):采访中共领导人
第十九章 访问延安(三):在敌后
第二十章 途经印度
第二十一章 英国:一九四四年
第二十二章 美国五年:在逆境中为新中国的诞生而奋斗
第二十三章 波兰见闻
第二十四章 回归:一个焕然一新的中国
第二十五章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
第二十六章 四访西藏
第二十七章 在“文化大革命”中
第二十八章 狱中岁月
第二十九章 重获自由
第三十章 我失去了邱茉莉
第三十一章 夕阳之歌
译者后记
第一章 十字路口——西行·东归
在西方,罗盘据说是指向北方的。发明罗盘的中国人却称它为“指南针”。指北或是指南并不影响它辨明各种方向的功能,但它确实会使人注意到事物的相对性和观念的多极性,以及中国人自古以来就有的关于对立面的统一和相互关联的深刻认识。这种认识甚至已融入他们的日常 ............
书籍插图: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书云 Open E-Library » 见证中国:爱泼斯坦回忆录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