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消息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0.28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诗经消息
黄德海 著
该书由讯飞有声丨作家出版社出版
音频技术由讯飞有声提供
下面由谷臻小简为您带来10%本书干货
版权信息
诗经消息
黄德海 著
©浙江出版集团数字传媒有限公司 2019
非经书面授权,不得在任何地区以任何方式反编译、翻印、仿制或节录本书文字或图表。
DNA-BN:ECFP-N00017545-20190401
出版:浙江出版集团数字传媒有限公司
浙江 杭州 体育场路347号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浙)字10号
电子邮箱:cb@bookdna.cn
网 址:www.bookdna.cn
BookDNA是浙江出版联合集团旗下电子书出版机构,为作者提供电子书出版服务。
如您发现本书内容错讹,敬请指正,以便新版修订。
©Zhejiang Publishing United Group Digital Media CO.,LTD,2019
No.347 Tiyuchang Road, Hangzhou 310006 P.R.C.
cb@bookdna.cn
www.bookdna.cn
目 录
南有樛木
泛彼柏舟
巧笑倩兮
彼黍离离——关于《王风》
蒹葭苍苍
如集于木
绵绵瓜瓞——读《大雅·绵》
凤凰鸣矣——读《大雅·卷阿》
秉文之德——关于《清庙》,兼及《文王》
《国风》的俭德
《诗经》的“观”
《诗经》的“遯”
诗经的图景
南有樛木
##一
《诗经》隐含的写作者,不管是美是刺,仿佛都领受着天边的第一缕晨光,对着世界说出那言辞中的城邦。新开的疆土,起初由周公、召公管理,于是就有了“二南”。加之周召推广教化,二南之地很快与周朝的原有文化融合,出现了毛诗所谓“文王之道,被于南国”的人文地理景观。南方诸国气候温润,品类蕃盛,周南和召南借以起兴的动植物可就多了一派繁茂景象,与关中平原全然不同。看到《周南》第四篇的《樛木》,忽然心里一动。
##二
《樛木》似乎完全违反了后世的诗歌标准,把乐和福禄这样的祝颂名词,绥、将、成这样的祷祝动词,坦然地置放在一首短诗里面。这首气氛祥和的诗,细想起来了,却也有些蹊跷。《诗经》里矫矫不群的乔木,才显得是木的本来面目,鸟儿也才会“出自幽谷,迁于乔木”。樛木呢,按之毛传,“木下曲曰樛”,似乎有违木的本性,隐约有那么点不够进取的意思。“南有樛木,葛藟累之”之下,从诗中感受到的祥和,或许根基就在这“上下俱盛”上,因为没有生机的祥和是枯寂。
##三
《樛木》的主旨,历来综括不同,或者这也是作为经的“诗三百”的常态。明嘉靖年间,出现一本托名子贡的《诗传》,更是将《樛木》与二南之化联系起来,不料却引起黄道周弟子朱朝瑛的极大怀疑。
各家括絜诗旨,虽各有不同,却不管是后妃下逮众妾,还是君子屈己下人、诸侯归心文王、群臣祝颂其君,都有一个差序结构在里面,俱从樛木的下曲与葛藟的上附而来。
##四
对《樛木》中隐含的差序结构的反驳,只是现代解诗者对传统解经方式不满的一小部分,且远不是最激烈的。
近代以来,诗歌,甚至是任何文章,对人的训导几乎都已被悬为厉禁。可训导自身大概没那么容易被否弃。中国传统经学教育,毫无疑问是在提供某种训导。诗与训导之间的跳跃,只要不是颟顸狂悖,而是体贴地精心搭建出整体思维图景,也可以说得上是一种特别的兴体。
或者,不管解诗者心目中的非凡人物是后妃还是君子,她都必须知道“众妾”心性不齐,民众性情参差,她们所有对共同体的善意,都必须穿过纷纭的世间意见才可能实现,因而不免有着崎岖起伏的模样。
如此看来,无论樛木长得怎样高大,使枝干下垂竟是对它的基本要求。只有这样,樛木才能接引葛藟向上,一点一点显出盛大的样子来,否则,就会有“绵绵葛藟,在河之浒”的彷徨无归之失。
##五
《樛木》之“时”,则有释为“天时”、“及时”、“时会”的不同,结合后两句简文,大意是说,如葛藟依托枝干下垂的树而上行,君子要抓住跻身的时运,实现自己的福禄之求。
人之一生,总会遇到某些决定性的关键时刻,并且会悄无声息地突然来临,对此必须充分留意。机会与时运,并非常常而有,也非强求可致,往往一闪即逝。就仿佛天生樛木,也须葛藟生在树旁,且自身有向上愿望,又要待春夏草木方滋,方有援之而上的可能,稍有错失,时机将“亦莫我顾”。
泛彼柏舟
##一
不只是意义渐失的收藏品,即便像《红楼梦》这样仍熠熠生辉的作品,因为时代的变化,其中不少部分也会失去生机,必须经过一次当下的刷新,陈旧的部分得以更新,潜藏的意义方彰显出来。这或许正是古人讲的损益的一部分意思。即便这损益有时候并不恰切,甚至南辕北辙,却也有着当下的鲜活气息。
“虽然生命必定受时间之衰败的支配,但是衰败的过程同样也是结晶的过程,在大海的深处,曾经存活的生命沉没了、分解了,有些东西‘经受了大海的变化’,以新的结晶形式和模样存活下来,保持了对腐败的免疫力,仿佛它们只是等待着有一天采珠人来到这里,把它们带回到这个活生生的世界——作为‘思想的碎片’,作为某种‘丰富而陌生’的东西,甚至可能是作为永不消失的原现象。”
有一些不是非常熟悉的古诗,经过“潜水采珠人”的采撷,放进文章中看起来不经意的地方,略加解说,便洗去了原先的暧昧模糊,豁朗朗在眼前清晰起来。
##二
清初姚际恒在《诗经通论》中说,当时读《诗经》者习用朱熹《集传》,多以其言为区分比、兴的标准。斩截的二分,差不多才是姚际恒针对的主要问题,他根据自己的心得,把“兴”体立为两类:“一曰‘兴而比也’,一曰‘兴也’。”
近代以来,因为对艺术作品“无利害性”的重视,以及由此发展出来的“为艺术而艺术”,空灵洒脱成了艺术的主潮,与神韵派相似的观点就明目张胆地大行其道,流风所及,也就难免今人觉得古注拙笨了。不过总觉得,看起来不够漂亮的承负之感,是诗的责任之一。
##三
《诗经》中的邶、鄘、卫三国之风,因后来邶、鄘归卫,古注皆系之以卫事。随着“中国”越来越成为一个泱泱大国,后世“再没有一个小国家挣扎着要生存下去,挣扎着保有自己生活方式的世界”,也早就没有了孔子“兴灭国,继绝世”的微妙心思,邶和鄘这样的小国,最 ............
书籍插图: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书云 Open E-Library » 诗经消息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