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学通论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0.98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
经学通论/(清)皮锡瑞著;周春健校注.-北京:华夏出版社,2011.4
(中国传统:经典与解释)
ISBN 978-7-5080-6316-4
Ⅰ.①经… Ⅱ.①皮…②周… Ⅲ.①经学-研究 Ⅳ.①Z126
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11)第034180号
经学通论
[清]皮锡瑞 著
周春健 校注
出版发行
:华夏出版社
     (北京市东直门外香河园北里4号 邮编:100028)
经  销
:新华书店
印  刷
:北京建筑工业印刷厂南厂
装  订
:三河市李旗庄少明装订厂
版  次
:2011年4月北京第1版
     2011年4月北京第1次印刷
开  本
:880×1230 1/32开
印  张
:15.75
字  数
:440千字
定  价
:49.00元
本版图书凡印刷、装订错误,可及时向我社发行部调换
如今我國處於數百年難逢的歷史時期, 修復我國己然破損的文明傳統, 乃當下的世紀性學術使命。清代學術的輝煌傳世成就, 顯見於整理國故歷代經典, 此乃學界共識。本叢編願承繼前輩心志,繼續整理十三經清人箋注。我們的企望是,通過箋釋使得故書煥然而為當今向學青年的活水資源。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業務費專項資金資助
supported by the Fundamental Research Funds
for the Central Universities
廣東省哲學社會科學規劃項目
“清人經解叢編”出版說明
如今我國處於數百年難逢的歷史時期,修復我國已然破損的文明傳統,乃當下的世紀性學術使命。清代學術的輝煌傳世成就,顯見於整理中國歷代經典,此乃學界共識。21世紀中國學術能否有成,能否化解西方文明的挑戰,不仅端賴當今學人掌握西方歷代經典的進深,亦當基於對中國歷代經典的重新認識。上世紀八十年代初,中華書局推出“十三經清人注疏”整理規劃,見目二十餘種,刊行十餘種,嘉惠學林,功莫大焉。惜乎這一計劃尚未完成,且未囊括的十三經清人注疏不在少數,令人惋惜。
本《叢編》願承繼前輩心志,繼往開來,繼續整理十三經清人箋注。整理方式為:繁體橫排,施加現代標點,針對難解語詞、人物職官、典章制度、重要事件等下簡明注釋。如今的典籍整理,大多點校為止,如此習慣做法使故書仍然是“故書”,我們的企望是,通過箋釋使得故書煥然而為當今向學青年的活水資源。
古典文明研究工作坊
中國典籍編注部甲組
2009年5月
出版說明
清末民初之際,列強煎逼,國體不堪,我國經學卻出現了新景象——總結經學傳統、歸納經學條貫。這意味著,在華夏政體傳統危難之際,研經者聚集精神,警醒國體危難意識,宛若前清研經者深痛性理之學空疏妄誕導致國家覆亡。湘中大儒皮錫瑞著《經學歷史》和《經學通論》兩種,相互發明,開風氣之先,引領出一批兼宗漢宋、不廢古今、學貫四部的經學通識著作。我國傳統學術過去並無“學術史”名目(西方傳統學術同樣如此),但《經學歷史》絕非如今意義上之學術史;同理,我國傳統學術過去並無“通論”名目(西方傳統學術同樣如此),但《經學通論》絕非如今意義上之經學理論,而是因應國體危難亟求兩千年來歷代大儒之精神。
“五四”以來形勢驟變,新派智識人亟求現代實證化人文社會科學“新偶像”(尼采語)。從此,中國經學到了該終結的歷史時刻之說,延綿半個多世紀不絕於耳——倡言終結經學者非異邦人,而是國人:民主共和興,傳統經學被判為帝制附庸、“封建糟粕”,當然應該廢。廢近兩千年不絕若線之經學具體做法大致有二:要麼變經學為“國故”之學或古典文獻學,要麼變經學為現代西式實證史學——“經學史”科目創始人明言,經學史之目的僅在於讓經學成為歷史陳跡,讓本來活生生的身體變成僵屍。無論採用哪種方式,終結經學都得先對經學有一番爬疏功夫,因此不難理解,終結經學者乃“五四式”新派經學史家——終結中國經學之舉成為現代中國經學的一次內部事變,經學品質蕩然無存。上世紀九十年代,國學界甚至一度追仿美國漢學,變經學史為所謂社會史,如此怪現象正是變經學為經學史一科之結果。
然而,在“現代性漩渦”中,我國經學傳統並未成為僵屍,正如西方經學傳統——古希臘羅馬經學和猶太—基督教經學並未變成僵屍:在西方的現代化進程中,古希臘羅馬經學的復興此起彼伏,不斷質疑現代僭政,基督教經學傳統亦未因實證化人文社會科學之僭政而廢。如今,我國新生學子比“五四”學輩更願意珍惜經學命脈,守護經學傳統品質——值此之際,皮鹿門在經學危難時刻所著《經學歷史》和《經學通論》兩書仍為啟蒙讀本。如今名為“經學史”和“經學概論”的新派論著雖多,無一能取代皮鹿門經學兩書。
在中國思想史論著或新派經學史論著不斷推陳出新的今天,《經學通論》的學術價值和歷史意義當遠在《經學歷史》之上。《經學歷史》一書經著名經學史家周予同先生校注,半個世紀以來流傳不衰,在現代學問的漩渦中為傳承經學統緒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令人遺憾的是,周予同先生未能校注《經學通論》,坊間流傳者乃1954年中華書局據民國時期僅有舊式句讀的刊印本出版之影印本,迄今無校注本出。我們輒不自揆,罄竭所能,以古典文學普及本方式(隨文解釋難詞,生僻字出拼音)而非古籍整理方式校注《經學通論》,為熱切回歸古典學問的年青學子提供沒有受到現代“主義”學問污染的“綠色”讀本。
古工坊
2009年9月
校注說明
1.皮錫瑞《經學通論》五卷,初刻於清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湖南思賢書局),此刻本後被收入《續修四庫全書·經部》(一八○冊);1934年,商務印書館將其列為《國學基本叢書》,出版四冊本,有舊式句讀;1954年10月,中華書局據《叢書》本校正重印,改正了原本的不少錯訛,此後又數次重印,是直至今日最為通行的本子。今以1954年中華書局重印本為工作本,參校思賢書局刻本,添加現代標點,訂正了中華本數十處標點及文字錯誤,並重新分段。
2.對於文中影響理解的疑難字詞、人名書名、典章名物、學術事件等,均下簡明注釋,疑難字詞並加注漢語拼音。原文引文,盡量考證並注明其 ............

书籍插图:
书籍《经学通论》 - 插图1
书籍《经学通论》 - 插图2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版权声明:书云(openelib.org)是世界上最大的在线非盈利图书馆之一,致力于让每个人都能便捷地了解我们的文明。我们尊重著作者的知识产权,如您认为书云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参考版权保护声明,通过邮件openelib@outlook.com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您的合理请求。 数研咨询 流芳阁 研报之家 AI应用导航 研报之家
书云 Open E-Library » 经学通论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