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字经注解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0.23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
三字经注解/殷榕,郭屹撰.—长沙:岳麓书社,2013.7
ISBN 978-7-5538-0148-3
I. ①三... II. ①殷...②郭... III. ①古汉语一启蒙读物②《三字经》—注释 IV. H194.1
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13)第126760号
SANZIJING ZHUJIE
三字经注解
撰 者:殷 榕 郭 屹
责任编辑:彭卫才
责任校对:舒 舍
封面设计:吴颖辉 贺红梅
岳麓书社出版发行
地址:湖南省长沙市爱民路47号
直销电话:0731—88804152 88885616
邮编:410006
岳麓书社网址:www.yueluhistory.com
岳麓书社淘宝网:http://ylbooks.tanbao.com
2013年7月第1版第1次印刷
开本:890x1240 1/32
印张:3.5
字数:100千字
印数:1—5,000
ISBN 978-7-5538-0148-3/H · 50
承印:长沙利君漾印刷厂
如有印装质量问题,请与本社印务部联系
电话:0731—88884129
目录
前言
三字经
附《三字经》原文
前言
《三字经》是中国古代最普及的启蒙读物之一,与《百家姓》《千字文》并称为三大启蒙读物。它文字浅显、琅琅上口,却又义理颇深。它文笔自然流畅,朴实无华,深入浅出,形式上为三字韵语,便于儿童记诵。它的内容侧重在劝学劝教,道德教育,数百年来对中华民族的精神与文化有深刻的影响。
《三字经》的作者早已不可考,相传为南宋王应麟编。这一说法得到清代学者的肯定,清代贺兴思《〈三字经〉注解备要》在序言中提及:“宋儒王伯厚先生《三字经》一出,海内外子弟之发蒙者,咸恭若球刀。”另有宋末区适子说、明代黎贞说,不论作者是谁,可以肯定的是,其作者一定是一位大家,《三字经》的言浅意深、发人深省,非大家不能为也。另外一点可以肯定的是,《三字经》的作者不是单一的,现行的《三字经》是不断经过补充和完善的结果。
历代学者为《三字经》作增补,使《三字经》流传着多种版本,如宋末元初的1068字本,明代的1092字本,明末的1122字本,清初的1140字本及1170字本多个版本。民国学者章太炎对《三字经》也进行了修订增补,为《重订三字经》。历代为《三字经》作注释也很多,如明赵南星《三字经注》、清王相《三字经训诂》、焦轩氏《广三字经》、贺兴思《三字经注解备要》。近现代,尤其是当今“国学热”大潮下,对《三字经》作注解、研究的大家也很多,如钱文忠先生、骆玉明先生,都对《三字经》非常重视,专题讲解,惠及各方。
《三字经》在海外也颇有影响,早在16世纪《三字经》就被译成拉丁文,后来还被译成俄、日、英、法、韩等多种文字,1990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三字经》选入《世界儿童道德教育丛书》。所有这些,足以说明这本蒙学读物在海内外的地位,也足以说明,《三字经》以及以《三字经》为代表的传统蒙学经典对于当今的时代精神和儿童启蒙教育仍有重要意义,必将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今天,民族略备复兴的气象,撰者乐见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在现时代发扬光大。在此,将我们对《三字经》一点心得诉诸笔端,以抛砖引玉。鉴于版本众多,采用的是比较常见的清代1140字《三字经》版本。
三字经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
注解
人生而之初的本性是善的。人的本性都相近,但是习性却差别很大。如果不接受教育,本性就会改变。教育的方法,贵在专心。
孔子说:“性相近也,习相远也。”这句话出自《论语·阳货》。性,指的是人的天性。相近,指既大部分相同,而又小有差异。习,指的是习性,是社会对人性的后天影响。孔子认为,人的本性是相近的,由于后天的行为、环境、教育不同,使人性发生了不同的改变,使人与人之间的习性发生了差异,有了善恶高下的差别。
对“性相近,习相远”的另外一种解释是:本性相近,后天习得使之不同。从句法上分析,“习相远”与“性相近”是对称的结构,习与性相对,都为名词。性指人的先天本性,习指通过后天习得的特性。不论是“习性有差异”,还是“习得使之不同”,都强调了后天环境的重要性。
教育的精髓在于持之以恒。专指专心,有人解释为专门,钻进博与专之争,不妥。
此段是全书主旨:以教化性。也是全书的目的:劝学、劝教。
三字经作者相信,通过教育能使人向善。问题在于,既然本性良善,为何还需要教化?解释为性本善,但是在后天性可走向善也可走向恶,端在环境。
“苟不教,性乃迁”似乎是在说性本善但是朝向恶,如果不教化就会走向恶。虽然跟荀子“性本恶善者伪也”出发点不同,但是殊途同归。
古典教育的精神,不在于具体知识技能的传授,而在于教化人伦,使人向善。人们经常说先做人后做事,也是同样的道理。现代教育似乎不够关注此点,基本上局限于专门分科知识的讲授,培养专门家,这是现代学校教育的不足之处,需要靠家庭教育来补充矫正。
关于人性的问题,先哲多有争论,无有定论,正反映了人性的复杂和丰富。
孟子(约公元前372—前289年),名轲,字子舆,鲁国邹城人(今山东省邹城东南)。战国时期思想家,教育家,儒家代表人物。也曾周游列国,但是主张不见用,晚年与弟子著书立说,著有《孟子》一书。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把孔子仁的观念发展成为“仁政”学说,肯定人性生来是善的。有“亚圣”之称,与孔子合称为“孔孟”。
告子,战国时期人,名不详,一说名不害。与孟轲同时,曾在孟子门下学习,没有著作传世。在人性问题上,他和孟子有过几次辩论,所以他的学说仅有一鳞半爪记录在《孟子·告子》中,他认为性无善无恶,“人性之无分于善不善也,犹水之无分于东西也”。
荀子(约公元前313—前238年),名况,战国末期赵国人,学者尊为荀卿,思想家、教育家,儒家代表人物之一。他游学于齐,著书终老于楚,学识渊博,上承儒家,下启法家。提倡性恶论,“其善者伪也”,常被后学与孟子的性善论做比较。他主张,要有“师法之化,礼义之道”,以礼义矫正,才可以为善,他重视环境和教育对人的影响。 ............
书籍插图: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书云 Open E-Library » 三字经注解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