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柏尊者别集 - (TXT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0.15mb。
书籍内容:
续藏经 紫柏尊者别集
明 钱谦益纂阅
紫栢尊者别集序
金坛刻紫栢尊者全集。已行丛林。此外有钱启忠集钞四卷。陆符心要四卷。按指禅师携吴江周氏藏本。乃尊者中年之作。白衣弟子缪仲淳周季华周子介。执侍左右。手自缮写者。余为会萃诸本。取全集所未载者。排为四卷。名为紫栢别集。而序其后曰。禅门五灯。自有宋南渡已后。石门妙喜。至高峰断崖中峰为一盛。由元以迄 明初。元叟寂照笑隐至楚石蒲庵季潭为再盛。二百年来传灯寂蔑。尊者挺生东吴。气宇如王。蹴踏天下。机缘闷现从地涌出。实有关於国运隆替。法运废兴。未可以凡心世智妄为此量也。尊者出世万历中。正国家日中豫泰之候。貂寺毡裘孽牙盘互。师以慈愿戒力。住王舍城而为说法。溥 圣母之慈云。开 贤主之智日。庶几矿税可罢。党禁可除。戎索可清。杀运可挽。群小张罗钩党。推刃妖书。师於是弃幻有之躯。息清流之祸。法幢既倒。国论日非。乾纲下移。帝心解纽。魔外交侵。人天不佑。考妖书本末之记。知劫运摧剥之因。虽业系有因。然实振古所未睹也。古来元臣命世。必曰降神。矧乎法王导师。宁非间出。尊者秉金刚心。具那延力。举手可以拍须弥。嘘气可以吸溟渤。金翅鼓搏。则龙子随其唼食。而况於鱼鳅与。师子哮吼。则香象为之失粪。而况於野干与。人之云亡。法灯熄矣。鱼鳅翔舞而野干号呼矣。同时大德。舍赭还缁。却来人间以梦游了大事。譬如老将全师退守。深沟固垒。使贼人相戒。莫敢犯而廓清摧陷。固非其所有事矣。呜呼。尊者之出世。其关系国运法运如此。悠悠斯世。惟憨山老人为能知而言之。而其为塔铭。茹茶啖蜡。含嚼齿舌间。所谓我闻有命。不敢以告人者也。尊者之化去也。次年为万历乙巳。余梦至高山。有大和尚危坐岩端。谓是达观尊者。恭敬礼足已。指左方地命余坐。密语付嘱。戒以勿忘。涕泪悲泣而窹。距今将六十年矣。私心拟议。愿踵憨老之后。撰第二碑。用以续僧史。征国史。发挥塔铭未尽光明。日月逾迈。氛祲晦蒙。六十年来一往是昔。梦中涕泪悲泣世界。吮毫阁笔多历年所。非敢食言於二老也。每自循省往昔年少书生。不通佛法。不知以何等因缘。梦中得受记莂。今头童笔秃。无所成就。寻行数墨。排次遗文。如拾字老比丘。背破笼简故纸。波波劫劫以为能事。尊者常寂光中。得无自笑失却一双眼乎。别集既成。谨书其后。以自忏抑。或以有待焉。尊者之文。一言半偈。称性流出。如水银撒地。颗颗皆圆。余不敢轻为拣别。然集中散落者不少。如乙未送憨老渡岭作。逐客说。及顾仲恭所见澹居铠公本。论卓吾诚所诸篇。皆法门眼目也。斗间紫气久而不没。殆斯文之祥乎。余虽耄矣。犹愿得而见之。岁在庚子。十一月长至后七日。来复之日。虞山白衣私淑弟子。蒙叟钱谦益。焚香肃拜谨序。
紫栢尊者别集目次
卷第一
序 杂文
卷第二
赞偈诗 偈 诗
卷第三
书问
卷第四
语录 附录 跋
紫栢尊者别集目次(终)
紫栢尊者别集卷一
虞山白衣私淑弟子蒙叟钱谦益纂阅
径山寂照六世孙传临济宗契颖寿梓
杂文
阿赖识四分略解
夫[打-丁+(容-口+又)]剔阴阳之奥。囊括造化之精。洞鸿蒙之源。破混沌之窍。超儒老而独高。冠百氏而弘深。舍唯识之宗而他求。未之有也。夫唯遮境有。识简心空。遮境则识外无法。简空则非同枯灭。是以夷断常之坑。塞生灭之路。圆彰中道。刊定因明。魔外望绝。凡圣共遵也。然识有八种。又有心王心所之殊。苟非智慧空灵。思量妙密。岂易窥其庭哉。阿赖耶识等。大略穷其所由生。直以真如照极。反昧。生灭与不生灭和合。谓之证自证分。如醒人忽尔昏作。人语虽闻。而不能了了。谓之醒耶。又不能了了。谓之昏耶。人语又闻。此之谓昏醒相半。迷悟之关也。此等时节。有人唤之。即昏随醒矣。不唤则醒随昏矣。醒既随昏。而外不能了境。内不作梦。惟昏然而已。谓之自证分。此等时节。位无能所。冥然独存也。少顷顿梦。种种悲欢苦乐。能观而言。谓之见分。即所观之所即相分。或问曰。见相二分。前后生耶。抗然生耶。予则应之曰。见相二分。谓之前后生者。现量之中。不许有无分别。才生分别。现量灭矣。谓之抗生。则能所弗同也。此四分乃八识之本。故有志於此宗者。不可不留神焉。四分通彻。则八识之纲。思过半矣。
前五识略解
夫八识四分。乃相宗之纲骨也。阿赖耶识。末那识。分别识。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谓之八识。证自证分。自证分。见分。相分。谓之四分。究本言之。八识四分。初无分体。特以真如随缘。乃成种种耳。夫真如随缘之旨。最难明了。往往讲师禅衲。率皆于此。不能出其随缘所以然也。良以真如清净。初无熏染。如何瞥起随缘耶。于此参之不已。忽然悟通。所谓八识四分。不烦少检。唯识之书。便能了了矣。故曰。性宗通而相宗不通。则性宗所见。犹未圆满。通相宗而不通性宗。则相宗所见。亦未精彻。性相俱通。而未悟达磨之禅。则如叶公画龙。头角望之非不宛然也。故其济亢旱。兴雷雨。断不能焉。是以有志于出世。而荷担法道。若性若相若禅宗。敢不竭诚而留神哉。惟相宗名义数多。若非心智妙密。委曲精披。实未易明也。今则取大略。稍论而疏之。但粗晓蒙孺耳。大抵阿赖耶识。通前眼耳鼻舌身五识。当并而发挥之。似觉明易也。盖阿赖耶识。及前五识。皆属现量。又皆上品果中转也。若第七识。第六识。则三品皆具。三品者。见道为下品。修道为中品。究竟为上品。故六七因中转也。若以三境。三量。三性。五十一种心所法。言之。则前五识。量惟属现。境惟属性。善恶无记三性皆通焉。心所法。则惟三十四耳。颂曰。性境现量通三性。眼耳身三二地居。徧行则境善十一。中二大八贪嗔痴。五识同依净色根。九缘七八好相邻。合三离二观尘世。愚者难分识与根。变相观空唯后得。果中犹自不诠真。圆明初发成无漏。三类分身息苦轮。此颂。前八句惟明有漏。后四句明无漏耳。又八句之中。初二句。言五识。三境惟属性境。三境者。谓性境。带质境。独影境。三量则属现境。惟三性俱通。三量者。谓现量。比量。非量。三性则善性。恶性。无记性是也。又此五识。以界地言之。惟欲界五趣杂居地。识识皆全。至于初禅离生喜乐地。五识不全。以上二禅。既无寻伺故。鼻舌二识不生也 ............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TXT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书云 Open E-Library » 紫柏尊者别集 - (TXT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