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禅要诀 - (TXT全文下载)

书籍内容:

续藏经 修禅要诀
 北天竺 觉爱略说 唐 明恂随录 慧智传译
刻修禅要诀序

  昔者世高法护译出禅经。僧光昙猷等并依教修心。后什公入关。僧睿请出禅法要以来。往往有其人矣。达磨西来。僧稠东起以后。斯风大振。至唐中叶。金智无畏等三藏传秘密禅。别为流派。今斯所传。义兼显密。法辨华梵。实为要诀。先得数本校以藏箧。朱盈居士有信之人也。谋余刻以弘通。余曰。弥天有谓曰。禅思守玄。炼微入寂。在取何道。犹[古*见]于掌。堕癈斯要而希见证。不亦难乎。然则入佛道要门。盖莫过焉。今子举之。谁不随喜乎。於是乎序。
  天明四年甲辰之冬 播磨沙门 智晖 撰

  

  修禅要诀

    北天竺婆罗门禅师佛陀波利(唐云觉爱)。随问略说。
    西京禅林寺沙门明恂问并随口录。
    同寺梵僧慧智法师传译。
  于时大唐仪凤二年丁丑岁也。
  问。此方古今学禅者。多不能免禅诸障难。以之观之。将恐此地禅匠得法不尽。徘徊斯久。无处申疑。今忽仰逢昙华示喻。得承即欲还国。重会无期。幸希慈降具说禅要。庶令学者的有归凭。
  答。禅法渐授。不合顿说。何得具陈。
  问。仰承既欲西还。渐授即当无寄。佛法既有开制。幸赐勿阻机缘。
  答。据此实亦可矜。但可有问随说耳。
  问。有人言。经说禅定牢固者。如来灭后第三五百年也。时今远矣。不合修禅。若据此言。合修禅不。
  答。经亦广云修禅。若据佛本不灭。何论之久近也。西方现今坐得四禅八定者。其数极多。不可胜计。若言不合。其事如何。三慧之中禅是修慧。今时岂可但学闻思不许修也。此言偏据极。非通说。虽引佛经。其间非无邪正。且於圣教偏举一文以蔽多义者。此当魔说耳。深可察之。深可察之。
  问。比见学禅者多有失心。令既已无所复用。因癈万行。虚度一生。下情以此。但欲余修。且不修禅得不。
  答曰。不也。禅是六度之第五。亦是三学中定学。安得不修。亦既有人因食噎死。岂即不食耶。其失心者。只是不善方法耳。若解方便。千万无失。幸勿疑怖。决定须修。北天竺有一僧。每习多闻而不学定。彼时读诵经。忽有天来掩其口而语曰。汝闻思足矣。何不习禅以之验之。纵修余行而不学定者。於佛法中未为全得。
  问。性多散乱者。学定何由可得。
  答。猕猴尚能坐禅。况乃人而不得也。学定难者。只为前生未曾习耳。今复不学。於未来何可得。岂令弥历长久而不得耶。更期何时。经曰。闻思尚如门外。禅行始似入门。修禅下至一念。福尚无量。岂一生殊可不学也。未能全学者。幸可兼修。讲说之人。虽复广议禅法。且如说食而未入口。至於禅行。始如饱餐美食也。昔有国王闻禅之益。虽理国务兼复习禅。况出家之人落发屏缘息心无事而不少学。岂是人哉。
  问。学禅但唯坐耶。
  答。是何言也。有待之身。要须四威仪中易脱而互修。宁得唯坐。唯坐多招魔事。
  问。且四威仪中坐法云何。
  答。结跏端坐。结跏法。以左脚压右右压左俱得。若结跏未便。半跏亦得。半跏法唯是右压左。其两手各仰舒。掌亦右压左。并不得左压右也。乃须闭目合口。舌跓上腭。或可跓齿。其闭目合口等并不宜令急。乃至万事皆贵舒纵。不用拘急。闭目未惯者。时任稍开。坐久少似疲倦。辄改威仪。勿令生苦。他皆准此。
  问。此方相传为右手等多动。坐者要令左压右。今乃与彼硕反。未审何故耶。
  答。西方诸佛。从佛以来相承坐法皆如是也。并是印法。此方擅改。吾所未详。
  问。坐禅时倚物。身或俯仰等。任性坐得不。
  答。必须正身端坐。身若倚曲即生病痛。
  问。谨闻坐矣。行法云何。
  答。行即经行也。宜依平坦之地。自二十步以来。四十五步以上。於中经行。经行时覆左手。以大指屈着掌中。以余四指把大指作拳然。覆右手。把左手腕。即端坐少时。摄心令住。谓住鼻端等也。乃行。行勿太急太缓。行只接心。行至界畔即逐日回身。还向来处。住立少时。如前复行。行时即开目。住即辄闭。如是久行稍倦。即休经行。唯在昼。夜不行也。
  问。多人同处经行得不。
  答。稍须相离。令近不得。
  问。行审其如是。往哲宁悉不言。幸乞指事委陈。庶今自我作古。
  答。乌苌国有佛经行处。及弥勒菩萨经行处。并雕石以为界畔。今犹宛然。见者皆遥礼。无敢践其所。菩萨行处。人或入中。然欲度其修短。或延或促。竟无有能定其步数。诸国屡亦有斯迹耳。经行之事。盖是寻常。今古显然。无宜致惑。吁哉小事。此地犹迷。
  问。绕塔行道与经行何别。
  答。经行者直往直来。岂同旋绕耶。又塔是多人往来处。不可於中经行。
  问。此方有逆日行道称为右旋者。未知是不。
  答。西方旋塔并逐日转。曾无逆行。(此条相乘而起。非此正宗)。
  问。谨闻行矣。住法云何。
  答。住即端身摄心正立也。两手一如行时。如是久立稍觉劳倦。或双足如离地之状。觉如是等。即宜且休。住余坐等。
  问。谨闻住矣。卧法云何。
  答右胁着地。枕右手掌。舒左手置左[月*坒]上。舒两足重累。系相而卧。有病患者即任所安而卧。
  问。诸威仪中所有轨则。并是印法耶。
  答。如上习禅。行住坐卧。屈申进止。手足左右等。一一皆是印法。
  问。如上威仪修禅之法。依何乘耶。
  答。依摩诃衍。
  问。用四威仪修禅之法。小乘外道岂可无乎。
  答。此之禅法。小乘始无。外道宁有耶。邪宗本期受苦。翘足倒悬。正法为遣劳疲。威仪易脱。小乘进或可分有。外道全无。
  问。外道及与三乘皆有禅定。息心遣境。未审何殊。
  答。外道执我以习禅。小乘计法而修定。大乘止观。人法双除。此其别也。
  问。将欲学禅。以何方便为先。
  答。先起大慈悲心。永舍报怨之念。方得习禅。贪瞋设起。速还除忏。如杖击水。暂开还合也。恶念相续。不可学禅。
  问。创初学禅。即观无相得不。
  答。须以方便渐次而入。吾未见顿现无相者。
  问。渐次云何。
  答。如是间学者。令心先住长安一城之中。但勿令出外。如是渐住一寺一房。乃至鼻端。心若不住。还摄令住。
  问。鼻端云何。
  答。想於鼻端如一滴垂露。住心观此。
  问。此想成已。复何所观。
  答。次想脐中如沙里细泉。此想若成。或见光明及腹中诸事。次观顶上状如瓮口。直下贯身彻於下地中也。既此想已。次观顶上想已观顶上去顶四指。令心住此。从是以后。身渐自在。次乃得入无相等观。从浅至深。状若登梯之渐也。
  问。亦有从想鼻端超越。即得无相观不。
  答。譬似有人於沙土中本求铜铁。因或得金。此亦然也。从缘鼻端或入顶想。或入火光定。或得无相等。如是超次。中间不定。
  问。经云。若心有住则为非住。或云心依境界是动非禅。若缘鼻端等。岂非有住耶。
  答。鼻等想成。辄便舍之。更观余相。才得寻舍。何成住耶。
  问。缘鼻端等。积想乃成。久积想心。其必难舍。宁辄舍鼻。次得缘脐。
  答。本作要期。得而不。住及想成已。自有厌心。厌心既生。舍之甚易。
  问。如圣教说。初入道者先教五停心等。今何不尔。
  答。五停心及鼻端等。各是一途。吾所禀承。但依此也。
  问。有圣教云。若不先学多闻。不许修定。其少闻者得修禅不。
  答。如吾和上阇棃相承一途。直尔学禅。无问多闻少闻也。先多闻者最为第一。或多闻者倒益浮散。固有顺定多闻及不顺者也。
  问。闻思修慧次第相生。多闻闻慧既无。禅定修慧宁起。
  答。设使有人一字不识。但解禅法。亦是多闻。非要广寻文句等也。周利般陀诵箕忘帚成大罗汉。此岂多闻耶。且成斯证。未必一切皆然。
  问。其有持戒及破戒者。并得学禅不。
  答。无问持戒破戒。并得学禅。先净持戒。尤是第一。
  问。圣教云。尸罗清净三昧现前。破戒之人何得修定。
  答。声闻持戒乃是菩萨破戒。小乘犯重即便永弃。何得修禅。尸罗不净定不现前者。据此说也。若大乘中。但能息心即真忏悔。真忏悔故障灭戒生。故得禅定。示有先入方等忏悔。得灭罪相。更修戒品。方始习禅者也。
  问。以何法修。令心速定。
  答。速求定者反是懈怠。慎勿求速。但能离念。息诸攀缘。非求非不求。得定若不得。但勿计念者。是大精进也。乌苌国有一僧。久坐不能得定。遂癈业。忽有天化为人来其前。磨一铁锤。僧问何用。答曰欲以作针。僧曰何由可成。天曰不休即成。僧遂体悟。还复习禅。因得道果。后复住灭定。住灭定故。迄今犹在。但以离念为勤。得定何虑不速乎。
  问。定中有何相耶。
  答。定相极多。且举三五。或头似丈夫之状。或觉身上多诸垢秽腻。此等是有障之相。即宜改易威仪。或且休止。或觉身上如虫蚁行。或复如云及白迭等从背上起并。勿怪亦勿手髑。或如滴油从头面下。或见所坐处明。此等并是定前相也。或久坐立。身有劳倦。傍闻弹指声或触门等声者。即直出定。或寝息等。此是诸天善神。善知人劳倦。来相警耳。或觉身有轻举而亦乐者。是神足前相。或轻举而苦者。是风大增也。或身上有处热者。是火光定相。或见一室明者。是初禅之前相。或闻奇妙香气世间无比者。此是定成之相。如是等类不可具述。但觉如是违顺等相。皆勿取着以生忧喜。但缘本境安静其心。
  问。坐禅者既不用违强身心。若觉如上虫蚁行等。抑情不触。岂不违强耶。
  答。未得定时不用违强。渐既在定。违强无失。
  问。将从定出。时节等云何。
  答。初学定者。先作要期。或若干时。或鸣钟。或一时一更等。当须出定。如是期已。然后入禅。必须然也。其有入定或经劫数或一二七日等者。并随其心有此修短耳。欲出定时。先从心动。心动已。即气脉渐通。然后徐徐动身而起。故经云。世尊从禅安详而起。
  问。若有魔事。云何遣除。
  答。但解四威仪中易脱而修。即无魔事。慎勿勉强以自生苦。道从乐生。不同外道受诸苦法。解此消息。魔事自除。犹不除者。即宜舍置或读诵经论。乃至入诸市肆游目放心。魔事必遣。但有禅病。宜依经教以禅法治。非但针药等所能疗耳。
  问。坐禅有预防魔事法不。
  答。凡欲学禅。先起悲愿。我今修定。必取菩提。广利群物。唯愿三宝诸天神等。宜卫其身。使无灾障。每斯誓已。然后习禅。然於禅堂内四壁边上。多画圣僧形像。并作结跏坐禅定状。其圣僧像稍宜大作。仍以花香供养。近下复画诸凡僧像。稍宜小作。大小如人。亦作禅状。然后於中学禅。可得预防魔事。
  问。佛堂中坐禅得不。
  答。坐禅宜於静室树下冢间及露坐等。不须在於佛堂中也。
  问。多人同处坐禅得不。
  答曰。得然。各面他背坐。不得相向。若有多人。夜中燃一灯烛。人少不须用。
  问。坐禅须被受持袈裟不。
  答。裸得无在。
  问。学禅者。一切时常摄念耶。
  答。除大小便。余时常须摄心。
  问。定心名止。止中即有观不。
  答。但只勿学。临时自当知。
  问。坐禅人兼得持经讲说等不。
  答。力所堪者皆得兼修。然诸业中禅业最胜。是以西方上房上供先给禅师。经律等师与其中下。
  问。有禅业者。命终之际能排恶趣不。
  答。如极边险。不持弓矢逢贼必危。身亦如是。既处无常。不预修禅。临终必乱心舍命。多生恶趣。定心自在。临终无颠倒。无颠倒故随心受生善所。即此生中尚期果证。何况临终不排恶趣乎。亦有一生学禅而不能得。临欲舍命而始得者。其人死之后。颜色不变。身体柔软。是其相也。禅师屡云。闻思学者适犹习於良方。至於修慧始如服於妙药。虽有多闻施戒等行。犹不安禅者。尚未得名修道人也。又云禅定者。乃陶冶粗鄙。澡练神明。味道之辈特宜存习。但恂暂逢玄匠。略问如前。迫以短时。不遑周详备。更详金牒。参而用焉。

  修禅要诀一卷

  承保三年六月二十二日於光明书写毕

以上为书籍的全部内容,祝您阅读愉快。

版权声明:书云(openelib.org)是世界上最大的在线非盈利图书馆之一,致力于让每个人都能便捷地了解我们的文明。我们尊重著作者的知识产权,如您认为书云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参考版权保护声明,通过邮件openelib@outlook.com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您的合理请求。 数研咨询 流芳阁 研报之家 AI应用导航 研报之家
书云 Open E-Library » 修禅要诀 - (TXT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