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南家业 - (TXT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0.25mb。
书籍内容:

续藏经 终南家业
 宋 守一述 行枝编

  终南家业目录

    四明 铁翁宗师 述
    门人 行枝 编
上卷
  教观撮要  三观尘露  答日本芿法师教观诸问

中卷
  重受戒文  戒体正义直言  四诤要论  衣制格言  论分部  论僧体  科释杂心论出三有对文  受缘重开

下卷
  论心用双持犯结制罪  辨二止并八九名义  重释事钞持犯篇通塞文  重答钦师境想问  析然梦庵持犯四难  征显定道二戒  略辨正用相从  略议第七非体  辨略教结犯
  

  终南家业卷第一
  教观撮要

  吾祖弘律。以妙观为本。盖准律中。佛制比丘。观念对治。方能入道。故曰。常尔一心。念除诸盖。违则结犯。但律中。观念皆属权少。祖师克究佛怀。深符开会。直依摄大乘论(皈敬仪引)知尘无所有(空观)。通达真(真谛)。知唯识有。(假观)通达俗(俗谛)。若不达俗。无以通真。若不通真。无以遣俗。以俗无别体等义(上显真俗相即为空谛。空假不二为中观)。立中道妙观。为出家学本。於事钞沙弥篇及业疏受戒篇并云。观事是心等。言事即总十界。依正色心等法。盖是。唯心本具。全心变现。事即俗谛。心即真谛。心事不即不离。即中谛。如此观事。岂思议哉。使自沙弥。便开妙解。达事是理。全性成修。凡所进用。俱成妙行。又於钞疏忏六聚篇。乃云。诸法外尘本无。实唯有识。此理深妙等。上句真谛。下句俗谛。俗不离真。真不离俗。不即不离。即是中谛(在所为三谛。在能为三观)。三谛之法。微妙圆融。故云深妙。会上两文。其义即一。是则一心即三谛。三谛即一心。若以一心为能观。则三谛并属能观。为之一心三观圆融妙观。若以一心为所观。则三谛并属所观。为之一心三谛圆融妙境。境观俱明。能所互照。无能所中。能所历然。无差别中。差别宛尔。复於归敬仪中。能敬无非三业。所敬莫过三宝。於篇篇事事之下。令理事圆融。真俗并运(上明观讫)。立观既妙。在教必圆。此宗云。教无非律乘。若据教限。律是偏少。究佛本怀。诸有所作。常为一事。百千方便。曲功调停。皆佛权谋。随他意语。至终法华。方畅本怀。开决偏小。即一佛乘。涅盘扶谈。终显佛性。自昔传律。全昧归源。唯我南山高怀卓朗。判释教门。空有无滥。别准二经。开扶妙旨。直显戒律。即是圆乘。点显境缘。及受随行。皆即一心。无非唯识。唯心教行。岂不圆妙。今更略引诸文。使学者知其教也(下引戒法处。即指於教也)。如事钞指戒法云。法界尘沙。二谛等法。法界乃戒法之体。尘沙乃戒法之数。若以法界为境。应须了境。即是二谛。三谛之法。非界言界。故云法界。当知戒法。乃於法界理上。假名建立。故有差别。数等空尘。又若河沙。故云二谛法也。所谓诸佛说法。常依二谛者。是也。二谛非即非离。强名中谛。故一一教门。皆三谛圆融。微妙之法。故又续云。测思明慧。(观妙)与妙法相应(教妙)。测思能受心也。妙法所受法也。以微妙心。受微妙法。能所体同。即一实相。故曰相应。钞中又云。所发戒相。乃有无量(乃至)。若随境论。不过情与非情。空有二谛。灭理涅盘。佛说圣教。文字卷轴。形像塔庙。地水火风。虚空识等。法界为量。并是戒体。此文以法界。结上诸境。则一一境。皆微妙法界。依法界而制诸戒。则法界是戒法之体。故云并是戒体也。要使受者。以法界心。缘法界境。受法界法。只一法界。无异法界。能所泯亡。究竟一相。故得。钞文又云。深戒上善。广周法界(文)。戒法若非体是法界。何得云深。何云上善。况钞序首云。戒德难思等。此文虽叹戒功。由体微妙故。功用难思。学者不能如此推究。以致屈抑教门。情切哀痛。又业疏云。智知境缘。本是心作。不妄缘境。但唯一识(文)。境是尘境。缘即戒法。境与戒法。既唯一识。唯识即是三谛圆融妙理。境岂不妙。法岂不圆。亦欲受者。识源达本。圆发上心。圆纳三聚。圆成三行。故疏又云。常思此行。即摄律仪。用为法佛。清净心也。此行即小法。律仪即大乘。法佛即果德。即小是大。即因是果。小大因果。即一净心。无差别也。故疏复云。大小俱心。律仪不异。义极明显。圆文妙义。具在诸文。学不究心。鲜能知要。吾祖教观。几至扫地。余曾释圆教五门。及答日本芿师疑。并三观尘露等处。輙以管见。发挥圣言。但恐文繁。学者难晓。今撮要义。别书一纸。庶易流传。为广究之蹊径耳。即非沽誉要名也。深愿同门。精研博究。一益自己。二化他人。二皆契实。无霟其裔。淳佑壬寅。佛忌前一日。华严阁下出。

  三观尘露

  吾祖南山澄照大师。迹示四依。位阶上地。妙明一实。洞彻两乘。预译场而辞翰推尊。敷讲席而天龙拱侍。慨律藏实佛法命脉。轸戒德乃定慧依因。历三生而偏志弘扬。抗六师而广文流演。虽举宗而持犯为正。在进修而理观兼明。或令福智双行。或示化制同禀。通依两典。总列三阶。义趣该罗。文辞简略。管窥曷既。肤受何穷。唯灵芝记主大智律师。妙赜真源。深研理味。律遵南阜。而教领南屏。位隐西湖。而道闻西竺。广明圆行。妙演观文。辨析浅深。辉映今古(守一)。霟继学徒。谩寻文相。愚情有拥。略义伸明。仍决异传。少资己解。自愧斗筲量窄萤焰见卑。虽竭精诚。焉能尽理。犹尘露之於山海。故题曰三观尘露者矣。大分四科。
  初引本文  二略叙释  三示立意  四决异传

  第一引本文

  事钞(忏篇)云。一者。诸法性空无我。此理照心。名为小乘。二者。诸法本相是空。唯情妄见。此理照用。属小菩萨。三者。诸法外尘本无。实唯有识。此理深妙。唯意缘知。是大菩萨。佛果证行。故摄论云。唯识通四位等。又(事钞沙弥篇业疏受戒篇)同云。一者。小乘人。行观事生灭。知无我人善恶等性。二者。小菩萨行。观事生灭。知无我人善恶等相(业疏云观事是空等)。三者。大菩萨行。观事是心。意言分别。故摄论云。从愿乐位。至究竟位。名观中缘意言分别为境。又业疏(忏篇)云。小乘极处。人法二观。对我观析。唯见是尘。对阴求之。但唯名色。求人求法。了不可得。是为空也。大乘极处。空识为本。初浅滞教。谓境是空。了境本无。性唯识也(净心诫观归敬仪。广明理观。故不尽录)。

  第二叙释

  分二。初叙略意。详上诸文。莫不以三位极理。示於观体。至於心境行相。在文皆略。备载摄论。及道 ............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TXT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版权声明:书云(openelib.org)是世界上最大的在线非盈利图书馆之一,致力于让每个人都能便捷地了解我们的文明。我们尊重著作者的知识产权,如您认为书云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参考版权保护声明,通过邮件openelib@outlook.com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您的合理请求。 数研咨询 流芳阁 研报之家 AI应用导航 研报之家
书云 Open E-Library » 终南家业 - (TXT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