鬻子 - (TXT全文下载)

书籍内容:

鬻子
  经名:鬻子。周常熊撰。唐逢行珪注。二卷。底本出处:《正统遗藏》太清部。参校版本:台湾商务印书馆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
  目录#1
  进鬻子表
  序
  卷上
  撰吏五帝三王传政乙第五
  大道文王问第八
  贵道五帝三王周政乙第五
  守道五帝三王周政甲第四
  撰吏五帝三王传政乙第三
  卷下
  曲阜鲁周公政甲第十四
  道符五帝三王传政甲第二
  数始五帝治天下第七
  禹政第六
  汤政天下至纣第七
  上禹政第六
  道符五帝三王传政甲第五
  汤政扬治天下理第七
  慎诛鲁周公第六
  #1目录原缺,据正文标题补。
  进鬻子表
  臣行珪言:臣闻结绳以往,书疏蔑然;文字之初,教义斯起。记言之史设,褒贬之迹聿兴;书事之官置,劝诫之门由启。於是国版稠迭,谟训昭彰,唱赞之道以弘,阐扬之理兹畅。德业弥缛,英华日新,雕琢性情,振其徽烈。逮乎周文作#1圣,鬻子称贤,意合道同,实#2申师傅。鬻子以文王降已,大启心期,明宣布政之方,广立辅成之策,足使万机留想,一代咸休,稽古有宗,发明耳目。寻其着述之旨,探其斥救之辞,莫不原道心以裁章,研神理而启沃,弥纶彝训,经纬区中,不徒赞说微言,务於遗翰而已。斋熊为诸子之首,文王则圣德之宗。熊既文王之师,书乃政教之体,虽篇轴残缺,提举犹备纪纲,譬彼盘盂,发扬有愈。臣家传儒素,积习忠良,睹明主奉师之踪,览贤者尽义之道,循环征究,妙极机神。敢率至愚,为之注解,研覃析理,以叔私情,剪截浮辞,用申狂瞽。伏惟陛下则天垂训,越极宣风,稽太上之至和,兴帝王之炯诫,股肱谅直,献替元疑,大举贤良,宁济区宇,四海革面,八表宅心,务本修文,垂拱无事。臣以草莱卑贱,识度庸浅,荷尧沐舜,击壤枢歌,周施政教之端,属听太平之咏,志存缀辑,以述矢言。简牍难周,辞意斯拙,谨以缮写,奉献阙庭。庶日月昭明,布余晖於漏隙;时雨咸洎,洒余润於纤枯。望希尘露之资,岂议沉舟之楫?天威咫尺,神魄震惊。谨上表以闻,伏听慈旨。谨言。
  永徽四年十一月二十六日,华州郑县尉臣逢行珪#3上。
  #1『作』,《四库》本作『传』。
  #2『实』,原作『皇』,据《四库》本改。
  #3『珪』,原作『圭』。
  鬻子序
  鬻子名熊,楚人,周文王之师也。年九十,见文王,王曰:老矣。鬻子曰:使臣捕兽逐麋,已老矣;使臣坐策国事,尚少也。文王师之。着书二十二篇,名曰《鬻子》。子者,男子之美称。贤不逮圣,不以为经,用题纪标子。因#1据刘氏九流即道流也。遭秦暴乱,书记略尽;《鬻子》虽不预焚烧,编秩由此残缺。依《汉书·艺文志》,惟#2有六篇,今此本乃有十四篇,未详孰是。篇或错乱,文多遗阙,至敷演大道,铨撰明史,阐域中之教化,论刑德之是非,虽卷轴不全而其门可见,然邓林之枝、荆山之玉、君子余文,可得观矣。鬻子博怀道德,善谋政事,故使周文屈节,大圣谘询。情存帝王之道,辞多斥救之要,理致通远,旨趣恢弘,实先达之奥言,为诸子之首唱。织组仁义,经纬家邦,垂劝诚之风,陈弘济之术,王者览之可以理国,吏者遵之可以从政,足使贤者励志,不肖者涤心。《语》曰:《诗》三百,一言以敝之,曰思无邪。言而不朽,可为龟镜。《鬻子》论道,无邪之谓欤。幸以休务之隙,披阅子史;而书籍实繁,不能精备。至於此子,颇复留心,寻其立#3迹之端,探其阐教之旨,岂如寓言迂恢,驰术飞辩者矣,亦乃字重千金,辞高万岁#4。聊为注解,略起指归。驰心於万古之上,寄怀於千载之下,庶垂道见志,悬诸日月。将来君子,幸无忽焉。
  #1『因』,《四库》本作『同』。
  #2『惟』,《道藏》本原作『虽J,误。今据文义及《四库》本改。
  #3『立』,《四库》本作『力』。
  #4『岁』,《四库》本作『袄』。
  鬻子卷上
  华州郑县尉逢行珪注
  撰吏五帝三王传政乙第五
  撰,具也。吏者,为政之具也。又,撰,博也,言王者布政施令,其在博求於良吏也。贤者举之,不贤者不预,言五帝三王政道可以百代传行者。乙,次於甲,以此明政之次也。
  政曰:
  政者,法教也。此明帝王之政事,以为法教可称也。
  君子不与人谋之则已矣,
  言君子修於内,理於外,端其形,正其影,体真德之要#1,守冲妙之机,言出以成教方,谋事叉为法则。苟於政而不预,岂#2妄为之哉?所以止也。
  若与人谋之,则非道无由也。
  君子不以人谋,则已矣。若与人谋,务存大道而言之,不以违道饰非,不以苟命求正#3。由,用也。
  故君子之谋,能必用道,
  君子终日言#4而不离体要,谋於政事而感#5由於道。故同於道者,道亦得之;非道之言,君子不用也。
  而不能必见受;
  众目视於伪,不留视於真;众心耀於名,不能察於实。夫庸主叉惑於众,岂能受於道教哉?故君子之道,不叉见纳也。
  能必忠,
  尽心论道而必竭忠尽道。言不邪谲也。
  而不能必入;
  尽忠论道,圣君叉纳,庸主所难。故有道之君,上下亲爱,忠谠进用,智卫无隐。以石投水,何龃龉哉。而不明之主,君臣疏忌,小人侍侧,端正弃遗,谄佞是亲,忠信不用,掩目而视,岂不惑欤。铃忠言之不入。
  能必信,
  言君子不苟合,不妄言,正色端辞,澄清真实,必存之於信也。
  而不能必见信。
  信言不美而合於道。庸主惑於众邪,岂信用君子之言乎?言不以见信也。
  君子非人者,不出之於辞,而施之於行。
  言君子但为善,将以攻恶,善不自是,恶不非人,施之於行,不显之於言说也。
  故非非者行是,
  言是非於人,是所同也。非於人者,人亦非之。君子将非於人,终不以非非人;自行是道,以论彼之非。
  恶恶者行善,
  善恶在身,是所共也。君子务善以攻恶,不以恶恶於人,所以彰恶於行善道也。
  而道谕矣。
  谋事铃忠,出言叉信,行善以攻恶,显是而明非,不苟求所以知,而道德自明也。
  大道文王问第八
  夫道者,覆天地,廓四方,斥八极,高而无际,深不可测,绵六合,横四维,不可以言象尽,不可以指示说,应无问之逶,终政教之端,包万物之形,彰三光之外,为而不有,行而不见。有道之王,动而同之,妙用无穷,故谓之大。文王因用无穷,故谓之大师问#6道,可为永则,因以名篇也。
  政曰:昔者文王问於鬻子:
  昔者,言往日也。虽临驭亿兆而不独专,从师问道以求政衍之门#7。
  敢问人有大忘乎?
  尊师道,故曰敢问。文王思存大道以终政事,心述在於经远,所以先问於大忘也。
  对曰:有。
  鬻子前答文王,言有大忘也。
  文王曰:敢问大忘奈何?
  鬻子前不即以指答者,故引成文王之问。文王欲然#8终大志之理,故曰其事奈何矣。
  鬻子曰:知其身之恶而不改也,以贼其身,乃丧其躯。
  过则勿惮改,终日不为恶。恶去於身也,岂但墨面髡发是为形余#9哉?故其蚩尤见诛,四凶就戮,夏癸绝祀,商辛覆宗。贼身害躯,破家失国,其行如此,是为大忘也。
  其行如此,是谓之大忘。
  终成所答之事。
  贵道五帝三王周政乙第五
  夫为政以德,必贵於道,为化国之福焉。当文王之时,而通称三王者,据近以及远,明道以同也。周者,合也,备也,言五帝三王贵道,其政能合若一也,而无所不备也。
  昔之帝王,
  昔者,在昔贵道德之帝王。称昔者,以远喻近,为之劝也。
  所以为明者,以其吏也。
  言帝王而有圣明之称者,皆委贤吏,使在显职,故道化兴而万国宁,明圣不独运也。
  昔之君子,其所以为功者,以其民也。
  人惟邦本#10,得众斯昌;建极乘时,必资兆庶;人皆效力#11,以成其功也。
  力生於神,
  王者有国#12,叉先灵佑;皇天上帝,社稷山川,神逵玄符,无不来会。成汤降神,受夏大命;武王梦神,遂大戡殷。夫冥运两仪,鼓动万物,岂有使之然哉。莫不大化於自然玄应而义用造之非我,理自相符,故曰力生於神者也。
  而功最於吏,
  王者度政施令而不自为#13,叉属贤能以任使之,故天下和平,人知所保。此贤史善最之功也。
  福归於君。
  俊德在官,尽心竭力,人敦其道,俗顺其教,上下相亲,而德交归焉。国土平康#14,而为君之福者也。
  昔者五帝之治天下也,
  五帝谓黄帝、颛顼、高辛、唐、虞也。
  其道昭昭,若日月之明然,若以昼代夜然。
  日月运明,明不私照,叉须幽显,始终不息,故昭昭然所不舍也。夫圣人与天地合德、日月齐明,道大不沦,可以崇远也#15。
  故其道首首然。万世为福、万世为教者,唯从黄帝以下、舜禹以上而已矣。
  首者,始也,言五帝之道常为万代之始,后之不能加也。夫黄帝始垂衣裳,造书契,置史官,为舟楫以济不通,服牛乘马,立栋宇重门,击柝以待暴客,为杵臼以利万姓,作弧矢以威天下,造律管,兴封禅。颛顼平九黎之乱,人神不杂,万物有序。高辛氏作鞠转、钟鼓、莞席。帝尧茅茨不剪,土阶三尺,夏日葛衣,冬日鹿裘,荡荡乎人无能名焉,巍巍乎其有成功也。帝舜少而至孝,尧闻聪明而用之。舜乃举禹为司空以平水土,弃为后稷以播百谷,卨为司徒以教百姓,皋陶为士师以理狱讼,垂为共工以典众作,益作朕虞以育草木,伯夷为秩宗以典三礼,夔为乐政以和神人。舜弹五弦之琴,歌《南风》之诗。夏禹栉风沐雨,冠履不顾,敷九土,乘四载,凿龙门,辟伊阙,导百川,建万国。微禹之功,人皆鱼矣。帝王之功,莫此为盛,故百代不易,为福为教也。
  君王欲绿五帝之道而不失,则可以长久。
  言君王但因循五帝之道而常行用,无所为替,则可以长保宗庙社稷,以为人始也。
  守道五帝三王周政甲第四
  执大象而天下往,明道不往,则道不可暂离所也。
  圣人在上,贤士百里而有一人,则犹无有也。
  言圣王在上,化被苍生,德周万物,虽百里而有一贤士,以圣道广宣,贤迹不见,其贤虽多,则若无有也。
  王道衰微,暴乱在上,贤士千里而有一人,则犹比肩也。
  王道衰微,暴虐乱政,人皆思德,虽千里有一贤士,其若比肩。言贤人不可得也。
  撰吏五帝三王传政乙第三
  帝王所以安国家,行政教,其在良吏乎。言必博广以取也。
  故曰#16:民者,贤不肖之杖也,贤不肖皆具焉。
  贤者,德行之名;不肖者,顽嚣之谓。夫贤与不肖见於行,此二者同出於性而异名,皆杖於最灵,各有定分矣。天下之广,黎庶之众,贤与不肖自皆具焉。
  故贤人得焉,不肖人休焉。
  言贤者不自求进而村为时须,王者必任,贤人所以得也;不肖者非自求退而行无所取,不登政事,是以休废也。
  杖能侧焉,
  有过人之智,叉矜其能;恃能矜智,必违常道。轻躁所至危僻,故曰杖能侧焉。
  忠信饰焉。
  怀尽忠之节,必修於道。修身贵真,履行务实,由於正路。礼、义、仁、信以文饰其身也,故曰忠信饰焉。
  民者,积愚也。
  冥然无知,愚之谓也。
  虽愚,明主撰吏焉,必使民兴焉。
  言明主推心於人,以取良史而不独任也。
  士民与之,明上举之;
  得於众心,善於政事,上所以举用之也。
  士民若之#17,明上去之。
  若如人者#18,贤愚之间、政既不与,所以斥去之也。
  故王者取吏不忘,必使民唱然后和。
  人主总群谋以观众,知明以探风声,察於下言以求得失,取贤人以宣政化。推己取贤,唯圣者能之。
  民者,吏之程也。
  程,法式也。知之在下,是故取吏之法式,察之於众庶人者,若之也。
  察吏於民,然后随。
  人与之,主举之;人若之,主去之。此随之也。
  政曰:民者,至卑也,
  极卑下也。
  而使之取吏焉,必取所爱。
  圣主不违人以独用也。
  故十人爱之,则十人之吏也;百人爱
  之,则百人之吏也;千人爱之,则千人之吏也;万人爱之,则万人之吏也。
  自此已上,皆言人之情好之德行,各有所爱乐之,多少殊别也。
  故万人之吏,撰卿相矣。
  人爱之多,则必堪为政事。赫赫师尹,民具尔瞻。主之所拔,不可失贤也。
  卿相者,诸侯之丞也。
  卿相者,人主之杖,故为诸侯之丞也。
  故封侯之土,秩出焉。
  贤者得之,列土封疆。得自家臣,故曰秩出焉。
  卿相者,侯之本也。
  政之兴亡,在於卿相。得贤者和辑,失贤者离散,故为侯之职,在卿相也。
  鬻子卷上竟
  #1『要』,《四库》本作『安』。
  #2『妄』,《四库》本作『安』。
  #3『正』,《四库》本作『王』。
  #4『言』,《四库》本作『言之』
  #5『感』,《四库》百子本作『咸』,是。
  #6『问』,《四库》本作『闻』。
  #7《道藏》本原脱『求』字;今据文义及《四库》本补。又,《道藏》本『门』一字下原有『曰』字,疑原文『文王问於鬻子』后当有『曰』字,错衍至注文中;今据《四库》本删。
  #8『然』,《四库》本作『熊』。
  #9『余』,《四库》本作『食』。
  #10『人』,《四库》本作『民』。
  #11此句《四库》本作『人效其力』。
  #12『王』,《四库》本作『生』。
  #13『度』,《四库》本作『发』。
  #14『土』,《四库》本作『士』。
  #15『崇』,《四库》本作『端』。
  #16『故』,《四库》本作『政』。
  #17『若』,《四库》本作『苦』。
  #18此句《四库》本作『如苦人者』。
  鬻子卷下
  华州郑县尉逄行珪注
  曲阜鲁周公政甲第十四
  曲阜之地方七百里,少昊之墟,是鲁周公所封之邑,以周公裨益政礼,故称之以为篇耳。
  政曰:昔者鲁周公曰:吾闻之於政也,
  称周公之言,以明政者也。
  知善不行者谓之狂,
  善者,体道怀德也。人主行善於上,
  百姓变善於下,尧之日比屋可封。
  知善道之为善而不行用者,是狂悖
  之人也。
  知恶不改者谓之惑。
  恶者,贼以丧躯。人主为恶於上,则
  百姓为恶而不悛者,是昏惑#1。
  夫狂与惑者,圣王之戒也。
  知善而不行,知恶而不改,铃至狂惑
  者。此圣王之明戒也。
  道符五帝三王传政甲第二
  夫开国崇基,必先於道。道既符合,无往不贞#2。影响相同,自然合应。甲者,先於乙也。
  不肖者,不自。谓不肖也,
  肖者,类也。言不类不似也。自知贤不肖,是为明也。不似之人,岂自称哉?言不知也。
  而不肖见於行。
  丹朱傲虐,无拾昼夜;额额肆恶,曾
  无休息。此则见於外不以隐微者
  也。
  虽自谓贤人,犹谓之不肖也。
  不肖者岂自谓不肖哉?以贤者视
  之,不肖之逵见矣。虽以彼贤,以自
  贤,人岂以为贤乎?
  愚者,不自谓愚,而愚见於言。
  昧道不德之人,岂自称其愚蒙哉?
  而愚迹见於辞说也。
  虽自谓智人,犹谓之愚。
  愚者岂自以为愚哉?以智视之,愚
  迹见矣。虽以彼智,以自智,人岂以
  为智?
  数始五帝治天下第七
  言帝者,年数之始,以记其佐帝及升位之年数也。天下者,岂可妄#3理哉□亦由积德累业以有之也。言五帝之道相缘为政,故同称之也。
  昔者帝颛顼,
  黄帝正妃曰嫘祖,生昌意。昌意生颛顼,为高阳氏,在位七十八年。
  年十五而佐黄帝,
  轩辕氏,少典次子,父曰帝鸿氏,母
  曰附实,见大电光绕北斗枢星照野,
  感而孕,二十五月生#4,以土德王,故
  曰黄帝,在位百年。颛顼自幼年以
  翼佐黄帝也。
  二十而治天下。
  升为天子也。
  其治天下也,上绿黄帝之道而行之,
  因修黄帝之道而行其政令,不改革
  也。
  学黄帝之道而常之。
  化迹不及#5,所以效也。效其通道而
  常用之。
  昔者帝誉,
  黄帝正妃生玄嚣,玄嚣之子生·帝誉,德日新,故曰高辛,在位七十年矣。
  年十五而佐帝颛顼,三十而治天下。
  佐颛顼以理天下,三十而升为帝也。
  其治天下也,上绿黄帝之道而明之,
  言德稍下,不能尽行黄帝之道,但明之而已矣。
  学帝颛顼之道而行之。
  政教所为,效颛顼而行#6。其言不能常习之也。
  禹政第六
  伯禹,夏后氏。言禹功锡玄珪,德谐元始,任贤立政#7,以致太平,可为法则。故以名篇矣。
  禹之治天下也,
  黄帝玄孙,祖颛顼,姓姒,名文命,字高密,在位九年,受禅成功,曰禹。受舜禅以临天下。
  得皋陶,得杜子业,得既子,得施子黯,得季子宁、得然子堪,得轻子玉。
  此以上七大夫之姓名也。
  得七大夫以佐其身,以治天下,以天下治。
  言帝王独治天下,虽则圣德,皆俟贤佐以辅之,故得天下人安也。
  汤政天下至纣第七
  言成汤放无道之桀,以统万机而理天下,得贤大夫赞佐而致太平,至纣昏惑以失国,故终始书之以名篇。
  汤之治天下也,
  汤姓子,名履,字天乙。除虐去残曰汤。征葛伯,放杰,顺取天下以理也。
  得庆誧、伊尹、湟里且、东门虚、南门蠕、西门疵、北门侧。
  伊尹,有莘氏媵臣以为相。东门等,并姓名也。
  得七大夫佐以治天下,而天下治。
  七大夫皆有贤行,斥救弼谐,故得天下咸又也。
  二十七世,
  自汤至纣,父子兄弟相承二十七代也。
  积岁五百七十六岁至纣。
  夏曰岁,此除即位之年也。
  上禹政第六
  以五声听政,克勤于邦,可以为上也。
  禹之治天下也,以五声听,
  九重幽深,下言难进,所欲百姓反斥救之事,故悬置五声,招之以听政也。
  门悬钟、鼓、铎、磬,
  悬之於龚□也。
  而置鼗,
  置於地也。
  以得四海之士。
  四海之士有进於言者,爻造五声以挥击传闻也。
  为铭於龚□,
  悬乐器之具,刻铭於其上也。
  曰:教寡人以道者击鼓,
  鼓以动物,故动合於道也。
  教寡人以义者击钟,
  钟,金声也。以合於义,故教义者击钟也。
  教寡人以事者振铎,
  铎,金铃木舌也。所以事务有可行为所欲言者,以振铎也。
  语寡人以忧者击磬,
  忧者,声悲。磬声消燥而近於悲,故忧而击磬也。
  语寡人以狱讼者挥鼗。此之谓五声。
  讼狱之事务於疾速,故挥鼗以陈之。此以上并刻铭於簨□之文也。
  是以禹尝据一馈而七十起,日中而不暇饱食,
  急於政事,无暇安於一食,所以示接士急之也。
  曰:吾犹恐四海之士留於道路。
  常行之处,非所宜忧也#8。
  是以四海之士皆至。
  事必得道,必合上下,应会无不至也。
  是以禹当朝廷间也,可以罗爵。
  不暇饱食,听政不痕,朝廷闲静,然后无事也。
  道符五帝三王传政甲第五
  夫君子将入其职,旭旭然如日初出。入#9,昭昭然,人保其福。既去,暗暗然,人失其教。此得政典符合之谓也。
  夫国者,卿相世贤者有之。
  有国则有卿相。贤德者,卿相之具;人与之,主用之#10。不贤者岂能用之哉?
  有国无国,智者治之。
  夫有国者,岂自宁、岂自乱也?所以安者,智谋之力也。
  智者,非一日之志。
  积功累业,行道不倦,以成其志。
  治者,非一日之谋。
  谋者,心思也。树德以为尚宽重道,修政作教以至诚平之咨。谋非一日之所能致也。
  治志治谋#11,在於帝王,然后民知所保,
  夫君上有道,化行於下,远近慕义,四境无虞,百姓淳和,盗贼屏息,故人知所安也。
  而知所避。
  富贵贫贱不相犯,仁义礼智由其门#12,无违政教,下民为福,是知所避也。
  发教施令为天下福者,谓之道。
  先之以博爱,陈之以德义,先之以敬让,道之以礼乐,不夺人时,不干人利,故得祸乱不作。为福之道,此之谓欤?
  上下相亲,谓之和。
  至德以教之,要道以治之,上下同心,是谓和矣。
  民不求而得所欲,谓之信。
  日出而作,日没而息,不劳於事,不苦烦苛,甘其食,安其居,、乐其业,此岂外求之哉?上有行道之君,是所政者可谓之大信矣。
  除去天下之害,谓之仁。
  兼爱万物,慈恻外施,至若成汤征葛伯、放桀於南巢#13,夏禹之别导山川、置立州国,故得天下免於慕乱,百姓宅其所居。仁远乎哉,斯至七也。
  仁与信,和与道,帝王之器。
  此四者,帝王有天下之器,所以乐推也#14。苟有违之,而天下离叛,非其所有也。
  凡万物皆有器,
  所用利之,是以为器;而违其用,岂得其器哉。
  故欲有为不行其器者,虽欲有为,不成。
  惟名与器不可假人。其所营为,必以其器用。得其器也,故和之#15;不行其器,於利远矣,岂有成哉。
  诸侯之欲王者亦然,不用帝王之器者不成。
  言天下之大,神器之重,非其王者,难以处之,王气而来,可以宰割#16。必行仁与信、和与道,然后可招怀万姓,奄有四维。西伯以敬让兴邦,南阳以七道得政,非其人也,岂妄成之哉。
  汤政汤治天下理第七
  天地设而万物生,阴阳化而四时定。分别统理#17,为政之方;极於始终,可成法则也。
  天地辟而万物生,
  乾,其静也专一,其动也正直;坤,其静也翕敛,其动也开辟。是以广大而生万物也。
  万物生而人为政焉。
  政也者,所以正於天地也。言天地生万物不能相使,不能相制,须人以为政以正之。无其政也,则万物不理也。
  无不能生而无杀也,
  言天地能生而不能无杀。
  唯天地之所以杀,人不能生。
  天之能生,唯天杀之可也。夫唯天杀之,人岂生之哉?是不能生之也。
  人化而为善,
  万物之中,人其为贵,化而为善,理亦天常也。
  兽化而为恶。
  禀气以生,不有知饰#18,非人之类,岂不恶哉。
  人而不善者,谓之兽。
  人化而为善,是曰天常。今为不善者,与彼飞虚跖实亦何以异矣#19。
  有天然后有地,
  天在於上,地在於下,先天后地,理亦自然。
  有地然后有别,
  三才克定,万物区别。
  有别然后有义,
  夫妇之义着,君臣之义彰也。
  有义然后有教,
  百官立,政教行;父子存,家设教。所以效达於上也。
  有教然后有道,
  教迹逵既彰,约之以道;苟乖其道,物无以安。
  有道然后有理,
  事名各立而理自存。
  有理然后有数。
  名理既彰,以统之#20。夫数以一终十,乃至千万勺九九之数,天之运度,亦数之义也。
  日有冥有旦,有昼有夜,然后以为数。
  天有三百六十度,一日一度,三百六十日一周天;一日之中,昼夜百刻,以定之为数也。
  月一盈一亏,月合月离以数纪。
  一岁之中有十二月,一月有亏有盈。日月或合於次,或离於次,终於一岁。日穷於次,月穷於纪,星回于天,数将几终此。则日月星辰运行至十二月,皆周匝於故处。纪,犹会者也。
  四者皆陈,以为数治。
  春夏秋冬各统於一岁之日月也。此以上为政之道,当法则也。
  政者,卫也。始终之谓卫。
  政者,正也。所以正理天下,以为之·天周卫,始化之,终安之,无得之也。
  慎诛鲁周公第六
  刑法有伦,宜於时政;好生之德,理适典章。故明圣之资,辅成周室,诫劝之道,可得称言。国之大经,在於赏罚,二者或替,将何训焉?
  可为政先,故纪之为篇目矣。
  昔者,
  此昔者,往日之辞也。
  鲁周公使康叔往守於殷,
  康叔,周公母弟也,卫三监之地。殷人数叛,故使贤母弟王也。
  戒之日:与杀不辜,宁失有罪。
  人命所悬,理须详正;夫刑或滥,其何则焉?故不可轻杀不辜,宁可失於有罪。此亦宽仁之道也。
  无有无罪而见诛,
  罚而不明,虽刑不禁。言罚必施於有罪也#21。
  无有有功而不赏。
  赏而不明,虽赏不劝。言赏必加於有功也。
  戒之,封,
  重称戒者,所以示於殷勤。封,康叔名也。
  诛赏之慎焉。
  诛赏者#22,国之柄也。怒而加诛,未必当罪;喜而行赏,不必当功。且赏僭惧及於淫#23,诛滥则惧及於善。赏得其功则贤人以劝,罚得其辜则奸人以息。此不可不审慎之。
  鬻子卷下竟
  #1《四库》本后有『之人也亡』三字。
  #2『贞』,《四库》本作『真』。
  #3『妄』,《四库》本作『忘』。
  #4此句,《四库》本作亡『十四月生』。
  #5『化』,『四库》本作『比』。
  #6《道藏》本『效」原衍作『效效』。今据《四库》本改。
  #7『任』,《四库》本作『仁』。
  #8『忧』,《四库》本作『留』。
  #9『入』,《四库》本作『光』。
  #10『主』,《四库》本作『王』。
  #11《道藏》本『志』前原脱『治』字。今据《四库》本补。
  #12『智』,《道藏》本原作『则』,误。今据文义及《四库》本改。
  #13『於』,《道藏》本原作『保』,误。今据文义及《四库》本改。
  #14『推』,《四库》本作『用』。
  #15此句,《四库》本作『得其用也,故达之』。
  #16此句,《四库》本作『难以处王之器而未可以宰割』。
  #17『别』,《四库》本作『则』。
  #18『饰』,《四库》本作『识』。
  #19『验』,《四库》本作『渡』。
  #20此句,《四库》本作『数统之矣』。
  #21『必』,《道藏》本原作『不』,误。今据文义及《四库》本改。
  #22此句,《道藏》本原作『赏之重』,不通。今据《四库》本、百子本校改。
  #23此句,《四库》本作『赏僭则惧及於淫』。
  

以上为书籍的全部内容,祝您阅读愉快。

版权声明:书云(openelib.org)是世界上最大的在线非盈利图书馆之一,致力于让每个人都能便捷地了解我们的文明。我们尊重著作者的知识产权,如您认为书云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参考版权保护声明,通过邮件openelib@outlook.com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您的合理请求。 数研咨询 流芳阁 研报之家 AI应用导航 研报之家
书云 Open E-Library » 鬻子 - (TXT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