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方灵宝无极至道开化真经 - (TXT全文下载)

书籍内容:

上方灵宝无极至道开化真经
  经名:上方灵宝元极至道开化真经。撰人不详。三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太平部。
  上方灵宝无极至道开化真经卷上
  君明章第一
  君之明,本乎治民而已矣。民之治者,施宽政而惠之,
  民,庶人也,治理也,施行也,宽和也,政正也。恩德日惠,言人君化於民而欲安治者,务在人君施行宽政。恩惠临之则四海晏然,礼乐御之则宇宙长守也。故云民之治者,施宽政而惠之。洞曰:民为人身之气血精神也,亦为人身琼楼玉室也。欲理生而不致乎死者,务在元神施行和气而恩育之气血精神。琼楼玉室得其和气,自然化生金液黄芽,而逍遥乎太虚天地之乡也。颂曰:元神布正育身形,神得元和万法灵。天下道光无有滞,自然身入太虚庭。
  困穷则佣之,
  困,厄也。穷,尽也。则,文辞也。补,助也。
  老弱则畜之。
  数末曰老。气亏曰弱。畜,养也。言人君之贵者,在乎助其困穷,养其老弱。常临之以慈爱,每济之於不足,乃为君之用也。洞曰:人身之中,而有五神。若居困厄之间,即将五神助之,而得复命归根,遂再生之理也。五神者:一曰青龙,灵童之神,善能助木之神魂。二曰朱雀,媳女之神,善能助火之神明。三曰黄芽,戊巳之神,善能助土之意神。四曰白虎,庚辛之神,善能助金之魄神。五曰玄武,元精之神,善能助水之志神。若困穷者及老弱者,返此五神,而助养於五行之神者,即得长生之道也。何在山遥水阔而征者哉。故曰困穷则哺之,老弱则畜之。颂曰:一炁还生一藏神,藏亏须在补天庭。若将异类同根养,枉费堂堂六尺身。
  莅乎下也,平等御之。
  莅,临也。民为下也。冲和曰平。周生日等。御,制也。
  使乎臣也,赏罚均之。
  使,用也。辅弼曰臣。益恩曰赏。减禄曰罚。均,齐也。言人君治政临乎下民者,当用平等而治之。用其百寮也,当用赏罚而齐之。若能如此,则国安於外,政治於内。故在平等赏罚齐之也。洞曰:元神治身者,同前章也。若调理诸神百脉、六府三峰、九官五藏,当用平和之气而制之。若一神太盛,可罚而减之。若一神太弱,可赏而益之。若一神安和,可平而中之。是故依天之道,法地之德,而致养生,方得贵矣。故临下也,平和制之。用其神也,加减齐之。颂曰:调气安神在益阳,依观天道得其昌。行斯不怠无亏尔,便是长生不夜乡。
  绥天下也,仁思镇之。
  绥,安也。天下,宇宙也。爱人利物,谓之仁思者。仁思,仁志在思,在念镇伏也。
  固天下也,孝义昭之。
  固,坚也。报亲曰孝。守中曰义。照,明也。言人君安於天下,当用此仁爱之心。在思在念,以伏天下之心。欲坚固守其天下,当用此孝义之德,以明天下之心,则得天下悦服,而得天下固也。故云:自西自东,自南自北,无思不服也。洞曰:人之元神欲安身者,当用此仁爱之心,时时刻刻,年月日用之中,固精惜气,保血润神,爱而利之,勿有少慢,故安其身也。化爱保而镇之,欲固其身也。则内保元和之气,外扶润泽之栋?勿损丝毫、诚为孝也。能如是者,乃为义道矣。颂曰:性命坚持考为始,元神益秀义非耻。昭哉时刻不忘怀,便证金天大乘理。
  以斯之道,致使远近欣乐,
  以,用也。斯,此也。道者,前章所注皆为道也。致使者,能服也。远近欣乐者,国安民丰,欣乐太平也。
  大小悦服。
  大小,尊与幼也。悦服,庆悦来朝也。
  皇天感善而辅之,
  上方助也。
  神明应德而佑之。
  天地喜也。
  故得龙颜百福,
  故得,即得也。龙颜,君主之貌。百者,数之总名。福者,寿富安和,人服神佑,贵而终天算也。
  圣寿万春。
  圣寿者,遐年运也。万春者,数之极也。
  逮乎嗣王,南面贵之,垂衣而弗能遏也。
  逮,及也。乎,文辞也。嗣王,君之子也。南面贵之,贵之至也。垂衣,无为治化也。弗者,不之重称也。言人君能用此之至化,体无为之变通,依天地之大理,即得遐方几所欣乐来朝,大臣小民庆悦而服。又感上方,辅助神圣,禧扶百福。和於天颜寿禄,臻於帝座,及乎太子,终运继承,垂衣南面,无为独尊,他莫能夺,奚弗为良者哉。洞曰:人之元神,能用元道之道。元道之德,观天地之机,依天地之理,法道同行,即得远近欣乐。远者,天庭首也。近者,涌泉足也。万神来朝玉京之神,故云欣乐。大小悦服,五藏之神、六府之精,皆生庆悦而咸化服也。皇天感善而辅之。皇天,元炁也。言人能若是,故天炁自归於身也。神明应德而归之。神明者,道炁之神也。言道熙之神,自来扶与於身也。即得龙颜百福万神之乡,而曰龙颜之首也。神之至和,而生於百福也。圣寿万春者,混合道体,无有终年,归根复命,长生久视之道也。逮乎嗣王者,婴兄之炁而曰嗣王也?南面贵之者,抱阳独尊而登道域也。垂衣而弗能遏也者,我无为而民自化也。颂曰:仍能法道地天机,即得长生翠羽枝。神秀一时通紫户,庆云自是捧予归。
  臣忠章第二
  处下曰臣。进节曰忠。政典曰章。次序曰第。阴阳曰二。言臣节,可以进忠於君矣。洞曰:精血气肉筋骨皮毛,而为身中之臣也。独心中之神而处绛官,面为君之同像也。常使内则无毁,而外无伤,内则益冲和浩然之气,外则保肌肤润泽之光。然如是者,方为臣奉君之道矣。颂曰:诸藏为臣心是君,绛宫独坐抱阳品。他邦贡我丹天璧,自得无为道转新。
  为臣之道也,忠良以事于元首,
  死节奉上曰忠。仁爱下民曰良。于,於也。元首,君也。
  善政以治于下民,调和四序,逊令
  逊者,顺也。春生夏长,秋收冬藏,乃为四时顺天令也。
  上下和平。庶人厥生而安之,
  天下曰庶。百姓曰人。厥者,其也。生者,业也。
  君主厥邦而固之。
  其国坚固。
  所以由是,方能处于天爵,世世而何能殆也。
  由,用也。是,此也。居位曰处。
  于,於也。天爵者,君之富贵世世者
  不绝之称。殆,危也。言为臣之道
  者,忠节奉於君上,良心治於下民,善政临断,公义付曹,司於四时而顺其序。若能如是,上下自然和平也,庶人自然安生也,君主自然固国也,天爵自然久示也。用之如是,奚有危亡之兆也。洞曰:人之心意,为天谷泥丸之臣也。故在丹忠进道,洞达杳真,修正却邪,时刻在德,以奉君主天谷之神。复以善政慈爱,以御下民诸藏之气也。四时者:木之气,为人之魂,曰春。火之气,为人之神,曰夏。金之气,为人之魄,曰秋。水之气,为人之志,曰冬。土之气,为人之意,曰四季。若能制此得和,顺乎其令,自然上下冲虚一身安泰,元神宴熙固而长守也。所以由此,方同受天禄,长生无终,奚有危亡之兆也。颂曰:明渊正性觉事上,智慧神通戮邪障。壶中调制地天春,方证圆明大乘藏。
  父义章第三
  阳尊曰父。中宜曰义。
  父之所以尚者,其子之幼也,抑保而爱之;
  尚,犹贵也。子幼,子年小也。抑,盖也。保而爱之者,仁心厚爱育之。
  及子之长也,归师而教之。
  子长,立人身也。归师而教之,使习先王之典教也。
  导之以礼逊,
  导,引也。谦恭敬顺曰礼。文乐柔和曰逊。
  习之以圣书。
  习,学也。圣书,圣人遗文也。
  其立于身也,使之以进业,
  立于身者,成名君子也。先王道德,谓之大业。
  豫之以诚训,
  先曰豫。见子有过,先以言诫教之。
  使时刻而行仁道,
  先王之法,谓之仁道。
  动止而顺忠信,
  动止,行住也。诚志曰忠。诚言曰信。
  若乎匪从,然后责之。
  匪,不也。先之以诫训,不从然后责之也。
  责之弗从,即可罚之。
  法理曰罚。
  屈强拉刚,而令逊乎道德者,孰弗云斯为义父焉。
  屈强者,曲强硬之心。屈,曲也。拉刚者,折刚暴之意。拉,折也。逊,顺也。曲强折刚令顺,先王之道德也。孰,谁也。弗,不也。云,曰也。斯,此也。言父之贵者,若子居幼也。盖务保而爱之,仁厚育之。及子成人也,令归仁之师也。引之以礼乐,学之以圣言,习黄老之教、周孔之为,而成君子,进于大业。若有过也,豫诫教之时刻,动止常由仁道,每用忠信。若不顺也,以言责之。其不从也,以法理之。曲强折刚,令顺道德矣。若能如此,谁不言之,此为义父之道也。洞曰:夫水者,乃木之父也。木者,火之父也。火者,土之父也。土者,金之父也。金者,水之父也。人身之间所为,金魄为虎,火神为朱雀,水精为玄武,土卫为黄戊,金翁者皆为元炁之父也。此名五老上人,故五老上人可保元无之子,而养之於幼也。及元炁之长生也,当归其师。师为君主之官,神明是也。引之以礼乐者,火性主礼乐生於心,归应离也。学之以圣书者,水性主志文生於肾,归应坎也。离火主礼乐,坎水主文昌,故火中生水,水内生火,动机运转,水火升降,方成婴儿之身。故得上下冲和,水裹虎行,火中龙步,云在阳天,风生陆地。昔者真仙有言曰:五行颠倒卫,龙从火裹出,五行不顺行,虎向水中生是也。是以时刻而行泰之像,动止而顺道之德。若其不顺之炁,即调而顺之。若其已顺之黑,即和而平之。故不顺者罚,已顺者赏,曲强折刚而令顺,遂道成迁而就德。若能如是,即得长生久视,游宴遐年,谁不称之为义父也。颂曰:父育子时观道理,依天执制妙非止。机中把握地天晶,明月清风料无比。
  母慈章第四
  生我曰母,辅我曰慈。
  母之所以畜乎嗣也,抱胎而教之以礼。
  畜,养也。男女曰嗣。怀孕曰抱。教之以礼者,言听动观行止坐外,皆由圣人道德、先王礼乐,胎教如是,生子多聪慧贤俊明文也。
  及其诞也,浆饲而爱之以衣。
  诞,生也。浆,饮也。饲,付於食也。爱之以衣者,以衣被之也。
  罔隳厥形,
  罔,无也。隳,残也。厥,其也。身体曰形。
  罔残厥气。
  罔残者,无伤残也。厥气者,其内荣卫也。
  逮乎嗣之已成也,归之厥仁,而致正以教之。
  逮,及也。嗣之已成者,已成人也。归之厥仁者,归於仁者之师也。致正以教之者,祈师训先王之法也。
  匪失师范,孰弗称之,可谓慈亲之道矣。
  匪,不也。失,弃也。斯范,此法也。孰,谁也。弗,不也。称,称也。言母之养乎嗣者,当抱胎训之以礼也。若生嗣也,贤秀昭文其成形也。饲浆举衣,无伤其身,无残其气。及成人,躬当归师也。教之以道德,无失斯礼,谁不称之为仁母矣。洞曰:元精之晶而为真血之母,真血之魂而为神明之母,神明之神而为肌肉之母,黄戊之英而为魄气之母。此之五母,而为精血神肌气也。此者为神,故日母。胎仙为气,故曰子。胎仙者,元熙之子也。常使母抱其子,而用礼也。夫礼者,勿令神非礼言听动观也。故令神以礼者,乃不失其元炁也。及胎仙之长也,可水溉而以衣。衣为震,魂曰木,木中生火。水为坎,志曰精,精内生水。水火相滋於坎男离女之间,乃秀丹华赤龙之形。人身若能造化如是,即得不损其形,不伤其气。及其如此嗣之,已成内化之丹,自然升於元神天谷之间。元神天谷官,为仁师所聚之乡,真中之神,谓之师也。而降正真之炁,下哺於群嗣也。万神日群嗣,若能不失此法,即得长生之基。神仙之妙,上下冲和。三官混合,飞龙在天,风虎居地,水出火官,火生水府。会四象於黄庭,合五行於紫户,此之际也。谁不称之,可谓仁慈母之妙道者哉。颂曰:五母相资五子芳,到头终不离阴阳。机中把住天元理,便是违来不夜乡。
  昆友章第五
  昆,兄也。友,悌也。
  夫为人之昆也,宜乎以悌让,
  夫,起文之辞,为作也。人者,阴阳秀结而为人也。昆,兄也。宜,当也。悌,义也。让,谦也。
  由乎以仁思。
  由,用也。仁爱之厚曰仁。义让之厚曰思。
  以悌让而感之,
  用义让谦和,而感於弟也。
  以仁思而昭之。
  用仁爱之思,而明於弟矣。昭者,明也。
  其于弟也,自作欢心,
  于,於也。长曰兄。次曰弟。作,起也。惧,喜也。神居之乡,谓之曰必。
  同兴厥志,
  在心曰志。
  以事父母。修斯匪弃,是谓良昆之道也。
  行此不弃,此曰良兄。凡为人之兄者,当用义让谦和之心,弁爱悌顺之德,以感明於厥弟。其弟也,自起欢悦之心,同事亲焉。若能修此而无掷之,可曰兄之善道也已。洞曰:小肠膀胱命门者,肾之兄也。
  胆者,肝之兄也。大肠小肠与胃者,脾之兄也。神明天谷元晶者,心之兄也。冲和荣卫之气者→ 肺之兄也。凡兄者,为阳府之神。且弟者,为阴藏之气也。仍能依观天道地理阴阳、大小定法、远近执神,会合二象,异骨成亲,将为曰用,持而行之,即得上下冲和,而成顺之道也。故曰国安民丰,欣乐太平矣。夫悌让者,气之顺也。仁思者,气之理也。以气顺而感降真铅,以气理而明伏真宰。顺者,则点制灵胎。明者,则抽添水火。顺而契之则生,逆而流之则死。以死返生,以生夺死,法乎动静制而擒之,长生之基近之者哉。若能如是,其於藏之弟也,自起冲和之炁。欢心者,冲和之谓也。同兴厥志。志者,肾宫元炁也。以事父母。父者,精之元基。母者,血之祖产。阳府顺而阴藏理,昆弟和而父母安。修此行之而无少弃者,是谓昆弟之机,修生之道者哉。颂曰:欲理弟兄家,壶天月在霞。阴阳交泰处,精血化为砂。耿耿千秋主,澄澄七世华。配合归一炁,白发自然□。
  弟恭章第六
  次曰弟。敬曰恭。
  夫为人之弟也,宜由厥恭。
  宜,合也。由,用也。
  逊事厥兄,同叶厥力,孝养父母。
  叶,助也。同事於亲。
  父母若终,悌让勿穷。
  终,逝世。悌,义也。让,顺也。勿,无也。穷,尽也。
  以斯弗怠,可谓孝悌矣。
  以,用也。为人之弟者,合用以敬顺,而事於兄长。同助其力,以事於亲。亲之若逝,同处其居,义让无终,而非少怠。若能如是,为孝悌也。洞曰:绛宫赤龙者,青童之弟也,而为神与血也。东方青龙者,玄武之弟也,而为血与魂也。元宫玄武者,白虎之弟也,而为精与志也。金庭白虎者,黄戊之弟也,而为气与魄也。中央黄戊者,丹天之弟也,而为荣与卫也。夫青龙白虎丹童玄武黄央者,乃为木金水火土也,而为阴阳阳阴之祖炁矣。祖炁者,乃为道之一也。人能抱阳守一,而得长生之基,而为天下之式也。故阴阳混合、男女同室、无漏无为者,人之大伦也。夫阴中有阳,其阳善助震阳也。阳中有阴,其阴善利兑阴也。是以阴阳迭和,人身太宁。阴阳互逆,人身太塞。圣师云:清者,浊之源。动者,静之基。人能常清静天地悉皆归清者,阳神也。浊者,阴气也。人能清浊得机阴阳得化者,其天地至真之界,悉来自归於身也。是以百骸理者,在乎食其时。万化安者,在乎动其机。夫动者,气血也。动之则生,静之则死。夫静者,元神也。动之则死,静之则生。故性有巧拙,至可以动静者,此之谓也。此为先王之秘旨,诚为之要也。为人之弟者,当义而顺其兄,助元而和其气,孝奉天谷泥丸之神。神者,亲也。阳天谷而曰父,阴元宫而曰母。阴阳冲融之气,混而凝素,乃结其神,父母是也,斯为五行之宗矣。五行顺则天· 谷安,昆弟逆而父母病。夫病者,当以阴炼阳,返阳助阴。阴阳之间,天地之理,互相滋利,其能长存。故《易》有言:一阴一阳之谓道也。父母若终者,混成终身之固天谷之实也。悌让勿穷者,无顺而无穷也。若能犹是而非少怠,可名孝悌,行莫加焉。夫君子之保身,犹侯王之保邦。身在则道在,邦固则民安。将不由是者,奚弗为愚矣。颂曰:昆弟谐和上下冲,元神得一秀芳中。帘幛贯得灵胎后,占却离阳第一峰。
  子孝章第七
  孝亲曰子,报亲曰孝。
  纪纲之首者,始为事亲之道矣。
  纪纲,道德也。首,.始也。始,初也。事亲之道者,奉父母为道之本也。
  亲之生也,□兮时而衣之,
  □,量也。时,侯也。默衣曰衣。
  俟兮候而养之。
  俟,待也。侯,时也。养,敬默食也。
  丰之於家,靡使忧畏之心而作之。
  丰,盈也。丰之於家者,室富也。靡,无也。使,令也。忧,悲也。畏,惧也。
  和之於里,匪使寒暑之劳而处之。
  和之於里,和,乡党也。匪,无也。匪使寒暑之劳而处之,令亲冬温夏清而闲居也。
  若乎亲之有失也,可几谏而讽之。
  亲之有失者,亲或有失之也。可,当也。几,微也。谏,劝也。讽,讽谏也。
  其不从也,可诤谏而忠之。
  不从者,亲或不从也。可诤谏而忠之者,当诤练而用忠心劝之者也。
  却失遂德,而反逊乎道矣。
  却与却同。失,过也。遂德者,成其善正也。反,复也。逊,顺也。道者,仁人之道也。
  若亲之有疾也,可兢兢而绥之。
  慎而安之,绥者,安也。
  其亲之年痗也,可惶惶而备之。
  亲之年老,也。一喜一惧,备终孝之礼者也。
  及其亲之丧也,当竭孝而葬之。
  亲之亡也,忠心葬之。
  抑其岁之时也,可追思而祀之。
  春秋祭祀,以时思之。
  能事斯范,可归道矣。
  能,善也。事,奉也。斯范,此法也。为人子者,养亲以衣,饮而敬顺之。丰荣於家,无令以悲忧而念惧之。和同邻里,无令亲处寒暑而劳之。亲之有失当谏,亲无不义而陷之,亲之疾也。及老年也,慎而安之,敬而备之。其终年也,诚而葬之。其惟时也,祀而享之。能犹是者,则归长生之道,禅定之宗,方能善矣。洞曰:阴阳者,道之子也。天地者,阴阳之子也。人者,天地阴阳之子也。万物者,人之子也。人能畜播万物,故为万物之父也。凡为子者,常以孝事其父,方入道德者哉。理法前章,推穷真探,以外观内,以像观真。以有为有形,体无为无形。以空色可名,体真空常道,悟达元基。渊明真主者,其惟道人矣。颂曰:以像观真体任真,真全方可秘黄庭。九泉应我无名姓,金阙须当立证明。杳杳冥冥熟解悟,昏昏默默契玄灵。动机斩却静中鬼,何虑飞云不上升。
  又曰:文烦道出口,道味弗文烦。况味中间体,心开意自还。又曰:得悟一言广,非明万卷微。都来斯一字,刚甚苦东西。又曰:道者非为道,言时已在空。行到不言处,方当是本宗。
  女贞章第八
  阴中之阳曰女,乐而不淫曰贞。
  良臣弗事二主,
  良臣,忠相也。弗,不也。弗事二主者,守志於仁君也。
  烈女匪娉再夫。
  烈女,贞妇也。匪娉,不事也。匪娉,再夫者,守其贞也。
  女之尚者,贞烈而已。
  贵其烈也。
  女之道者,洁操而已。
  清洁节操,女之正道。
  女之事其父母及其舅姑也,可进其孝。
  女之事其父母者,在家事其长上也。夫之父母,曰舅姑。可进其孝者,以孝事亲也。
  事其已夫及其长幼也,可进其良。
  善御上下也。
  远嫉妬之心,戒非是之口,
  却佞心,忘伪说。
  守其纪纲。及其自躬也,可盖其贞。
  守其纪纲及其自躬者,心存道德,身守贞烈也。董者,进也。贞者,动止善正也。
  贞孝弗违,
  善正不背也。
  丑善弗怠。
  丑,众也。丑善弗怠者,愈美行也。
  若能犹是,可谓节妇矣。
  良臣不事於二君,以全其忠也。贞妇不婚於再夫,以守其节也。女道之贵者,惟贞烈清洁持节守操,宜行诸心也。事其长上以孝敬,御夫守
  己以善,和其於一切大小亲疏。惟克恭克礼,勿越谦让,却佞妇心,忘伪谈语。守斯众善而弗违之者,诚云良妇矣。洞曰:丁火者,甲木之女也,而曰天庭至宝。己土者,丙火之女也,而曰圭丹灵药。辛金者,戊上土女也,而曰白虎真晶。癸水者,庚金之女也,而曰水乡红铅。乙木者,壬水之女也,而曰龟精凤髓。此之五者,皆不离精血神气男女阴阳。若能混合归元,聚於黄庭,上则冲於天谷泥丸,下则通於绛官元府。育养三元,调和五藏,明浩然灵光之性,达昏冥恍惚之机。百骸自理,万化咸宁。神明气荣,精洪血盛,成婴童之体,理元道之神。即得水中火出,火内水生,龙飞云而雨降长空,虎啸风而阳升陆地。其神得秀,圣胎得圆,至乎无问,出乎有为。完曰其神之神所以神,其真之真所以真。妙觉鉴清秋而印明月,真灵照素华而现江水。仍能志法是章,归宗内照。以假像而求真像、以外神而行内神者;真道人之谓也。若闻义不能徙,觉道弗能悟,惟守一方非知他所者,何异木中析玉石内钻冰。以真任真者异人,以真任伪者愚物。道本忘言,忘言难化於群生。德本非造,非造何迷於法则。渊哉在人,灵而明悟通达,体自然也。一分慧者,即道辅之一。二分明者,即道辅之二。乃至百千万亿无尽无穷而明慧者,亦道辅之百千万亿无尽无穷之妙矣。道本无穷尽,学人量器承。若止仍凭说,徒劳馒苦辛。颂曰:阴裹纯阳辅我嘉,帘帏光射太空霞。斗牛官裹无尘界,步步金莲陆地花。又曰:春色媚如鸦,桃容映杏花。满川风月景,不限帝王家。竹坞金鞍客,芽斋草带沙。志人提挈住,都去辟烟霞。
  上方灵宝无极至道开化真经卷上竟
  太上灵宝无极至道开化真经卷中
  周死章第九
  周济也。死逝也。
  道德以配上,皇穹必感之。
  配,合也。用道德善正,以合上帝也。
  道德之本者,始於事亲矣。
  孝者德之本,亦为道之首。
  亲之若丧焉,诚哀而葬焉,
  死葬之以礼。
  祷天而荐焉,建善而度焉,篆灵书而较焉,图丹文而告焉。
  祈丹天十方,而追救也。
  如诚虔恳,天必与焉。
  如诚虔恳者,若敬祷之也。天必与焉者,孝敬之德,天道应之也。
  分祥宥愆而降泽,
  分祥者,降福也。宥愆者,赦罪也。子孙亦昌
  度魂炼魄而升迁,
  度魂炼魄者,炼度魂魄於流火之庭也。升迁者,元始禁书,赤帝保举,列上南宫受化更生也。
  然后逮乎亲疏长幼,
  然后,次右也。逮,及也。亲内外亲属,疏异人也。长幼,或大或小也。
  遐迩孤徒。
  遐迩者,远近也。白杨为倡,清风恃俦,明月友邻,天地为伴,戏匪所依,谓之孤也。骸骨不收,妻清草木,横土白露,昼观云雨,夜披星汉,谓之徒也。
  幽关无祀之鬼,寒众弗祭之魂。
  北酆无祀,幽爽无依。
  若能普起慈心,亦复如是。
  普起慈心者,广发善意也。亦复如是者,同於前也。
  而谓荐軷,生乎阳界,转输妙乡。
  度其魂魄,掩其骸骨。荐者,度也。軷者,拔也。令诸无祀,俱得其功。
  如此之功,天亦感之,
  天应是德。
  即得与之百祥,捐之百殃,
  天延百福,而免百祸。
  庆延九祖,
  亡者超生。
  自躬届寿,而奚终之也已。自躬,己身也。届寿,至於长年也。奚,何也。终,穷也。道德之本始,为事亲以合上帝,逝事其法也。然后及乎一切寒泉久阴之下,沉滞无嗣之魂,露白散形之骨。若能广发仁心,同兴巨善,度而掩之,其功巨矣。孤徒相庆,露骨韬形。天心应之,降于百福,恩逮先亡,死生得利者矣。洞曰:死心与意者,长生之基也。纵欲与性者,短亡之始矣。人能死其五欲,即得长生之道,而得百福临躬,千殃顿灭,成无上道,免九祖累。届於眉寿,辅於其神。神形俱妙,无生无灭者哉。颂曰:死欲亡贼返得生,生心发意死根源。机中把住长生理,便是天中别有天。
  悟生章第十
  悟,觉也。生者长生之道也。
  人之生者,悟正而已矣。
  觉悟正者则生。
  人之死者,迷正而已矣。
  非悟正者则死。
  人之尚者,贿而已矣。
  人贵者,财贿也。
  人之爱者,欲而已矣。
  人贪者,色欲也。
  人之争者,暴而已矣。
  人竞者,气与暴。
  人之迷者,醴而已矣。
  狂迷者,酒醴也。
  斯贼在人,混而已矣。
  四者具在,人心正之为悟,不正之为迷。
  人若悟之,则成其善。
  觉者谓之善。
  人若迷之,则成其伥。
  迷者谓之狂。
  成其善者,届福斯昌。
  善者至於福盛。
  成其伥者,届祸斯张。
  狂者至於祸显。
  悟者为道,迷者为耗,同门异举,在乎心造。
  悟者迷执,具在人心,流派同源,而无异也。
  人世之端,极乎斯矣。
  彼此之由,非越其四夫。四者,财气酒色也。小人喻於此,君子违於彼。是故小人居财也,则不义,而损人益於己。君子处贿也,则为道,而损己益於人。小人居气也,则争讼而违越。君子在气也,则柔弱而方圆。小人在酒也,则快心倒形矣。君子居酒也,则养神育气焉。小人居色也,则残性而伤命。君子在色也,则无漏而无为。彼之曰道,此之曰耗,四者绵绵,昼夜不息。神仙下鬼,胡有深哉,厥在人心邪壬#1矣。洞曰:夫财者,神仙之首,而善贸於黄芽。夫色者,神仙之基,而善利於动静。夫酒者,神仙之浆,而善助於元炁。夫气者,神仙之本,而善制於超升。斯之四者,仁者见之谓之仁,智者见之谓之智。同源派异,本一分殊。故云:君子得之固穷,小人得之倾命也。颂曰:气财酒色尽由心,小辈无端惹祸深。惟有大哉君子用,将来都化紫金身。
  师训章第十一
  垂正曰师。正教曰训。
  人成君子之名者,罔不由乎师欤。
  成君子之名者,遂於令名也。罔,无也。由,出也。罔不由乎师者,无不出师而成大名也。
  师之所以贵者,正之教诸。
  诸,之也。师之所以尚者,正也。
  夫正者,天顺法尊曰正。
  皇天无亲,惟德是辅,德犹正也。诗之三百,皆思无邪,诗为法也。
  敷正教,而其犹和风乎。
  敷,扬也。道德曰正。犹,如也。春曰和风,善滋万物也。
  教之垂正也,其弟瞻而习之。
  师训正教,弟子执行。
  风之化和也,其草偃而顺之。
  草上之风必偃。
  若乎弟之善者,以良心而诲之。
  诲,教也。弟子善者,教之以忠良。
  其弟之不善者,以忠恕而逝之。
  逝,却也。弟之非善者,忠必先教之,见其不从也,恕而自却之。
  若能由是,方可为人之师矣。
  行藏如是,可曰仁师。
  弗能如是,乃为落硌之夫也。
  落,落如草。硌,硌如石。无戆之人,谓之鄙夫。
  悮之於人,而患之基深哉。
  师之垂正,则天道顺之。故天之道,常辅德而与正也。夫正德之道,可以教於人。非正德之道,不可以诲於人。训之以正德,其如春之和风矣。和风至,则万物顺而得其生。正教下,则弟子习而遂其德。然师之正,务在别焉。分轻重高下之器,量其器而授之。若中人以上者,以中人已下教而诲之,则失其人也。若中人已下者,以中人已上之教而诲之,则失其言也。故在弟之善者,以良心而诲之。弟之非善者,以忠恕而逝之能如是者,乃为师之体也。弗能如是,止为落格空徒者哉。不惟悮之於人,而自蹈不义之乡,亦非浅矣。洞曰:道体虚无,真空莫测,若非师训,罔以逮之。但积仁孝忠正,利物爱人,德合皇天,自逢师匠矣。颂曰:正化其犹草顺风,里仁自是彼还忠。凭谁问我白彩事,染色青黄对不同。
  弟学章第十二
  弟者,为人之弟,或为人子。学,觉也,悟也。
  弟子习之首也,择其善德而归之,
  弟子习之首者,学之初也。择其善德而归之者,归於仁师而学正德也。
  其非善德而远之。
  离於非德,而远其害。
  逊善德而为始,
  顺道为首。
  遂善业而为终,
  成德为终。
  动止则造乎道,
  行藏用仁之道。
  视听则在乎德。
  观听以仁之德。
  忠孝信敏,勿暇乎心。
  事主进节,良志曰忠。事亲以礼,顺曰孝。言行同契,笃志曰信。次匪慢,公谨曰敏。勿暇乎心者,无闲其志也。
  文思礼让,勿忘乎志。
  文思有五,一曰《周书》文《易》,二曰《尚书》《诗》《礼》,三曰《道德》《阴符》《素问》《难经》,四曰《般若金经》,五曰孔文书典。此之五典,勿暇於思。思者从意而生,意居脾胃。思意之性,邪而责欲。有此五典而常教之,熏成仁性乃归道乡。或云:无心为道,乃曰非言也。心非圣训而为猿意,非文教而为马。猿马之性,比於无学。学而觉悟,始名道心。至此之际,方绝学也,安有便无心而为道者矣。是故学而为首文思圣言者,玄之又玄也。中道而行,谓之曰礼。逊义和同,谓之曰让。勿忘乎志者,无废四者於思间也。
  若能犹是,可谓学欤。
  弟子学之始也,当择仁师而归之,以学先王之正典。其非仁师也,即可远而离之。顺其仁师,则善德渐新,故为始也。.成其善德,则大业以完,故为终矣。言听动观,非道德而勿为。住行坐外,非善正而不作。文思礼让,非此勿行。忠孝信敏,非斯弗用。时刻在心,行藏存志。若能如此,可谓学也。洞曰:浮生如梦,一切皆空。幸得人身,当学道德。胡不然者,沉沦万古者哉。颂曰:乌宿择林足以巢,为人安不学化教。须知昔者先王训,温故知新日益镜。
  仁义章第十三
  利生度死曰仁。先人后己曰义。
  钦哉,圣人之尚者,仁义而已矣。
  叹圣人尚仁义。
  夫仁者,和同不逆,爱人利物之端矣,而行诸於外矣。
  和同不逆,逊也。爱人利物,慈也。诸之也行诸於外者,身外之行也。
  夫义者,善德不离,中宜庸故之体矣,而行诸於内矣。
  中者,中道无太过不及也。宜者,量其所器而行进退也。庸,常也。
  此二者分之则异,混之则同。
  大道有统,殊途而同归也。
  肇竟之间行之,曷殆者哉。
  肇,始也。竟,终也。曷,犹何也。殆,危也。肃哉,圣人之贵者,仁义也。弁人之心,则以利於生而度於死。利生者,所谓喊刑罚,方便惠恕於人,责於己。成人之道,遂人之德,令人安生,使人远恶化人归天。明地察国主尊,亲教人理性命,根蒂复本还元,此之所谓利生之道也已。所谓度死者,扶危厄,救灾息。拔一切,济物命。荐幽鬼,掩无祭。度亲疏,追仇爱。先於人,后於己。资有余,助不足。显人道,晦己光,此之所谓度死之道也已。是故圣人尚此仁义,仁义之尚和让中宜。仁者,如人之首也。义者,如人之足也。和让中宜者,如人之四肢也。全之则成其身,阙之则成其病。夫病之生也,近者惟死道也。故在全形,方成道矣。夫和者,爱人而利於一切。夫让者,同尘而顺於一切。夫中者,常道而礼於一切。夫宜者,处事而合於一切。此之四者,而与仁义,同源异派,终始无殊。务在行藏,履而用之,体而为之,何有危殆者哉。故圣人云:慎终如始,则无败事矣。洞曰:爱神者谓之仁,益气者谓之义。仁义之道,能抱死而奚足隳哉,故明王之道巨矣。颂曰:利生度死合高明,后己先人每用平。异日功成天帝召,何须云辖到东京。
  柔和章第十四
  柔者,柔之胜刚。和者,千和万合,自然成真。
  良哉,圣人之常者,柔和之贵矣。柔则不暴,
  暴者,争也。
  和则不侮。
  侮者,轻也。
  存其柔则长,
  柔和者,生之徒。
  却其暴侮则久。
  为人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
  人之行其柔和者,犹东南地之善下也。
  犹,如也。东南,江海之地。
  地之善下者,招天下之水而归之。
  大者,宜为下,天下而归之。
  人之柔和者,感天下之心而悦之。
  君子尊贤,而容众嘉善。而矜不能者,人返如之矣。
  水之归也,则江海弥盛。
  益也。
  人之悦也,则万化弥安。斯二者,体之各异,用之则同。
  人水有异,其道无别。
  能犹是者,蹈圣人之乡,入圣人之室。
  蹈,履也。能如是者,则升乎堂,而入乎室也。
  兹治之善,不亦善乎。
  兹,此也。治之善者,善道也。不亦善乎,善良也。圣人常道之首者,始尚柔和之用也。以柔和者亡暴侮之过,暴侮既亡则敬逊而生矣。敬者,敬人而人返敬於己。逊者,逊人而人返逊於己。是故先王却其暴侮,存其柔和,用乎是者,如束南渊湖浪淘江海之德也。其德也善下,故天下之水而归之,即得益盛而无穷矣。法之於人,亦犹是也。斯道至贵,千秋万古,久视长存,而亡其灭,善之又善,玄之又玄矣。洞曰:壶天之气,柔和则长生羽化,刚强则病厄沉沦。彼之谓正,此之谓邪。出乎尔者,返乎尔也。颂曰:仁者敬於人,斯人返敬伸。义者悌於彼,彼人亦义遵。来往递相德,行藏互爱均。大哉先圣化,天下悉来宾。
  设教章第十五
  设,立也。教,正化也。
  人之设教者,述正而垂正。
  人之设教者,君子立化於人也。迷者,此经皆祖迷周书老氏孔子之文教,而非自作之经也。
  教之垂正者,昭天下之风而正之。
  昭,明也。正教一垂,天下自宾。
  教之垂非正者,化天下之风亦非正之。
  教之不正,天下自乱。
  风化若正,则天地顺之。风化非正,则阴阳逆之。顺之则泰,逆之则否。否泰之始,本乎教也。
  正之与邪,天报如是。
  昔者,圣人垂正之教者,则天道辅之,神明与之。
  辅,助也。临正者,则天道助,神明佑,使乎长存也。
  非由之正教者,则上帝奂之,厚土诛之。奰,平义切。
  由,用也。上帝者,天皇上帝也。奰者,怒而迫之也。厚土诛之者,地君戮也。
  夫教之垂正与其非正者,应之犹是。凡为人之垂正者,乌能弗慎而已矣。
  为人之垂教者,君子之治天下也,乌何也。弗慎者,不谨敬也。昔者,明王化于天下,惟正而治政,以服于万民。即得天人顺之,阴阳泰之,元道助之,神明佑之。政之不然者,则将反是矣。正之非正者,报对犹是矣。凡为天下而致生灵者,胡能不慎而已哉。洞曰:天元正一之神者,人之主公也。正之则长生久视之,道非正则三涂五苦之厄,沦没超升天人界哉。颂曰:为政天人悉尚仁,若非仁化岂能臣。须知广行慈悲者,久视长生转转新。
  度人章第十六
  接物利生曰度。
  度人之道者,圣人之要矣。夫惟要者,善德也已。夫先人后己,曰善。
  先於人,后於己。
  夫天辅道与,曰德。
  天道无亲,常与善人。皇天无亲,惟德是辅。
  能犹是者,诚曰真人。
  诚,实也。真人者,道德真人也。
  非犹是者,乃曰小人。
  不然者,小人也。
  夫真人者,可以度人。夫小人者,非可度人。
  君子利於人,小人损於人。
  惟度人者,思而慎哉。
  接物利生,度人招要,乃圣人之道
  矣。惟要者,善德也。夫善德之尚
  者,先於人而后於己。诚能犹是哉,即得天人洞悦,神明佑之,高穹佑也,可谓德矣。既有是德,寔曰真人。既为真人,方可接物。非此之者,乃曰小人。失德小辈,止可害物,故不可度於人也。若令度於人,则陷不义之乡,千秋万古之冤,无时而脱者哉。是故度於生而利於物者,其惟真人之谓也。洞曰:精通秘奥,熟悟希夷。知神达命,无所不归者,可度仙胎,仁教忠良之辈也。非如是者,宜为虑之。颂曰:处处堂堂安妥兮,明明杳杳在时时。玉池苗首清香着,步步金莲朵朵随。
  上方灵宝无极至道开化真经卷中竟
  #1任:疑作『正』
  上方灵宝无极至道开化真经卷下
  人伦章第十七
  天地之秀而成人也。道德已成谓之伦也。
  主用宾曰明。
  主人使宾客顺道,而为明。夫明者,素之道。夫素者,乃为见素抱朴,无私无欲。无劳其形,无摇其精。虚心而体天之道,实腹而法地之德。能犹是者,可谓明矣。真常耿耿妙无涯,人静江天草带葭。孤馆竹篱茅舍地,清风和月照梨花。
  宾动主曰昏。
  宾客动主人,逆道而为昏。
  混像固曰真。
  混合有像,物坚固而为真。
  同器残曰刑。
  同器伤残内外,谓之贼杀严刑。
  出入全曰神。
  出入不失其道,而全神内之神。
  动静中曰清。
  动静中道而立,谓之清静之根。
  大像凉曰宁。
  大像实而火盛,以凉减而方宁。
  太虚炎曰盈。
  太虚有像已失,炎火益而可盈。
  居和冲曰平。
  已居神气之内,用冲和而平之。神居有间。之根,用昭清而悟之。
  顺时啬曰澄。
  啬者,养也。顺四时之候,而饲有益之物。常飧有气之食,阳浆助壳,阴水却之。以浊复浊,以秽补秽,养成其神,就以离火真阳之精,接而炼之。法时于丑寅之间,法日於一侯之内。二卦为年,两弦为月。上闭七窍,偃脊缩脐,鼻收清气。□入元宫,侯气已定,方出浊气。依此行之,渐成真道。故曰食其时,百骸理,动其机,万化安也。颂曰:欲理洞天芳,同根养蒂昌。初月宜修竹,梅花御雪香。浊体清还秀,流源静自彰。渺渺离阳格,能交坎炁罡。食时温匪弃,运候火无伤。养就冲霄体,澄澄大道乡。又曰:玉溪仙洞野人家,晓色晴岚远带沙。隐约水边流入户,元来都是片桃花。又曰:安神保命在无劳,寡欲亡私体自膏。每用食时温养外,洞天离火炼成□。
  善变化曰灵。
  居有为而无为,善变化而灵明。
  法天道曰成。
  执观天道,而行内外之机,即遂生成目下长春不夜。故经云:天之道,其犹张弓乎。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孰能损有余而奉不足於天下者,惟真道人乎。人能法此天之道,而成神仙之躬也。
  仍犹是者曰人伦。
  仍,能也。犹,如也。成于妙道也。
  罔犹是者胡弗沉。
  罔,无也。由,用也。罔由是者,无用此也。胡,何也。沉,溺也。
  吁欣兮隳在,游尔乎所闻。
  吁,苦趣也。欣,仙道也。兮,文辞也。隳,死基也。在,生首也。道尔乎者,苦乐死生道尔乎。此所闻者,耳之所闻章中之义。洞曰:神为主也,人心正觉之性也。气为宾也,人肾冲和之炁也。心曰主公,意为宾客。常令神使其气,心使其意,即得顺而泰矣。胡不然者,则将反是矣。故曰:心使气曰强,主甩宾曰明也。能如是哉,则合有像而得其固,同有为而却其刑。自得出入全其神,动静中其清。若阳太炎也,以水而冻之。若其太虚也,以火而温之。若居冲和也,以真而平之。若处四时也,以保而育之。能犹是之也,变通而善化,法天之道也,妙道而已成也。慧性一开,廓达清虚之境。元明昭现,寥通天地之根。识破有为同有像,而如梦电。觉知无色混无像,而若真空。是故变通不测其神,否泰不量其器,出死生之岸,离苦乐之乡,游浩劫以长存,步黄华之妙境者也。颂曰:出世须凭向上文,人伦章内显其真。还能达此行诸足,便是玄元元上人。
  响应章第十八
  响应者,因果也。
  响应之道者,自乎天人矣。
  人作而天应之,故得天人相通也。
  人之所发者,声之所应矣,其犹谷之作音也。
  空谷之言,响声应之。人之善恶,祸福随之。
  人之所造者,感之所报矣,其犹影之逐体也。
  形物曲直,其影随之。善恶昭报,因果定矣。
  夫天道者,与善而辅德矣。天之罗者,恢治而罔极矣。
  天道无私,惟在亲善助德,扶忠佑良,滋孝益弁而已矣。
  鉴兮自然,
  照於天下,其如秋月印於江水也。
  司兮善恶。
  主於天下,其如宝鉴对於形物也。
  皇皇者矣,昭昭者哉。
  皇,大也。昭,明也。高而无位,大而无穷,明浩茫茫,故再称也。
  顺之者降乎百福,
  作善者,皇天降福。作不善者,厚土临殃。
  逆之者降乎百殃。
  罔上虚民,皇天弗保。残贼仁义,天锡尔殃。
  示乎感应,昊然巨彰。
  示,明也。示乎感应者,昭报因果也。昊,天也。巨,大也。昊然巨彰者,天然大明,注於今古也。
  抑哉人也,宜乎慎详。
  盖尔之民,思而畏之。洞曰:畏天命者,君之芳言。观天道者,神仙之法则。顺而行之则昌,逆而用之则死。是以圣人积德合天,将神契道,以至长生久视之道。不由是者,定愚之甚也。颂曰:报应其如秋汉月,光晖水鉴清江色。无私无曲地天明,人世人思大神哲。
  进退章第十九
  行藏合正。动止观天。
  道德善正者,可明而进之。非道德善正者,可断而退之。
  天道之行者,可以行。天道之行者,可以止。
  能明而进者,乃曰真人矣。真人之用者,所谓知足乐天,俭止宽慈之谓也。
  知足则富贵莫能及,乐天则爱累弗能逮。俭止则不足匪能迩,宽慈则灾害罔能近。此之四端,犹身之四肢也。之用矣。能断而退者,全之者,为真人之躬,故真人之用矣。
  能断而退者,亦曰真人矣。真人之常者,所以逊时顺大,平善昭神之谓也。
  逊时则远其害,顺天则近其福,平善则入其道,昭神则出其世。此之所谓,全之为真人,罔之为小人矣。
  若能明断进退,遐迩由斯,方可达真,几於圣也。
  人能进退,明断远近,用此方可入真,近圣人之乡,入圣人之室也。
  洞曰:全身者,曲而不直。成誉者,直而不曲。修身者,名货有费。名货者,修身有违。彼者弗能此,此者弗能彼。若能彼之为此,此之为彼者,惟真人之谓也。故圣人云:良贾深藏若虚,盛德容貌若愚。直而不肆,光而不耀者,玄之又玄,先师之妙训矣。颂曰:道德先王礼乐昭,用时即得地天寥。非斯难脱浮生梦,柳岸空教月气潇。
  宗元章第二十
  被三教圣人。宗元流无异。
  人之学而达贵者,吾知习圣人之要矣。夫圣人之要者,凡有其三焉。
  要分其三,归之则一。
  一者在乎儒,其要则为忠孝仁义,礼智信文,德正明典,兹为要矣。
  上中二巷,皆言此矣。兹,此也。
  二者在乎道,其要则为希夷纯朴,清静无为,昭神制气,慈足柔和,普惠无穷,混一同尘,复命归元,兹为要矣。
  希夷纯朴者,元本希夷体,无形神是神。行藏周遍处,无处不光明。纯兮素朴,三世明觉。体道如如,妙中真握。清静无为,昭神制气者,应物以情求有像,像中得意返忘情。昭哉神显江天月,气若洪时人自灵。气制神自招,无为清静调。身得纯阳舍,何愁丹地苗。真广气洪抱素,三官自得坚固。元神此日优游,明月清风为倡。精血养灵苗,居浊神气调。主公燕静处,升女自妖烧。
  出殿乘官马,金鞍玉佩摇。潇湘明月下,-鞭指白云桥。慈足柔和,普惠无穷者,内外慈柔和,宽中用道么。无穷皆得润,明月照清波。慈爱生灵皆足,柔和临处滋畜。无穷
  普惠齐恩,柳岸江头风速。钱塘月照东郊,农花深处郁郁。天河数点寒星,烛破幽关束北。混一同尘,复命归元者,混一握三十百二,同尘妙理最非治。归元父母复其命,方到真光无昧地。格格浮生梦,尘沙悉是空。悟得本来面,方为第一功。名货尘情浮幻多,还如晨露比江河。争如猛省逝乎大,妙意行时人自和。像内求真心使气,气兴心朗道无滞。壶中把握地天春,柳岸清风妙.无际。一阳才发,寒蟾抱朴。绿水潺潺,清风飒飒。古岸潇湘,横舟鼓角。公子亭亭,妙中音乐。
  三者在乎释,其要则为慈悲忍辱,究竟平等,彼此因果,普利众生,入无相法,演大觉经,渊明真宰,兹为要矣。
  慈悲者,慈救众生出爱河,皆令得度浪涛波。齐心逮此幽关鬼,克债亲疏悉解么。解脱苦趣,而乐静乡。忍辱者,万苦临时我自如,真如不动任君诬。亡心情已到绝斯四,人我众生寿者欤。究竟者,识破浮生一切法皆为虚幻梦中朴。法犹尚假况斯像,一切有为皆丧觉。穷究有为一切像,像中悟得幻泡障。既知总是梦中虚,即便回头入元上。照破浮生梦,元神自得明。无心方此定,风月始为邻。啸朗青山足,潇湘绿水澄。江头无限景,都在帝王城。平等者,生死亲疏充故债,一心如意悉令解。周生济死妙当时,若不违时道应在。彼此者,悟道超升彼岸清,迷情染像我应沉。飘摇三界绵绵此,可惜青春无限人。因果者,种此善因获善果,若施恶种恶还增。大哉因果鉴如影,步步相随报应明。普利众生,入无相法,演大觉经者,诸相皆为梦,无身却是身。明中元一炁,相辅得长春。
  渊明真宰者,正觉昭然体是真,真中动止勿教沉。非斯难玩江头月,绿水青山勿悮君。
  是故三大圣人之要者,同源而异举之相,一而分别之化。无极之身,演无极之教。普利平等,仁爱一切。
  应化无边尽,尘沙不可量。皆谈真正教,利死与超生。
  凡能肇竟里要而悟,行诸弗怠,方得贵矣。
  肇,始也。竟,终也。里,敬也。诸,之也。三大圣人,演万法於人天,其造无殊,本同归而一矣洞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二生万物。夫物芸芸,各归其根者,惟一分众,众归一也。惟有一乘法,无二亦无三者,还同之谓也。乃至圣人,一以贯之。皆大道有统,殊途而同归矣。是故君子不器,而为一隅矣。我先师云:三大圣人者,皆分身应化,逐器随机,方圆慈造而为度物。奈何后世愚辈,执性多弊,强另分别。恃我之心,非於彼者,即得递相嫉坏,互起爱僧。此之所为,俱陷地狱。后世英才,宜当虑之。故圣人云:执者失之也。老氏曰: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矣。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矣。人能穷斯至理,昼夜无忌,行而用之,善非逮也。颂曰:归依道释与宣尼,昼则无忌夜亦随。用我圣人三教理,何愁不到凤凰池。
  修真章第二十一
  履道之乡,谓之修真。颂曰:混迹同尘足则休,壶中把住帝王州。清江水照寥天月,绿草琦倚古岸头。
  修真之道者,圣人之贵矣。夫贵者,元炁也。夫元者为晶神,物之宗也。夫炁者为阴阳,像之祖也。
  圣人之道,所以尚者,元炁也。元炁之基,所以贵者,精血也。
  夫元炁备者,法配水火,制定铅汞,合彼震魂,长生者矣。
  元炁备者,男精女血,元而坚固也。法配水火者,道合离坎也。制定铅汞者,点化乾之铅,制炼坤之汞也。合彼震魂者,混合震宫之魂,以青龙真精契之也。长生者,不夜之乡也。
  夫元炁损者,法配清阳,补益水火,提挈兑魄,复命者矣。
  法配清阳者,道符震兑也。补益水火者,宜添离之髓,当抽坎之气也。提挈兑魄者,提挈兑官之魄,把握震官之魂。此惟言乾坤离坎震兑之像,而不言艮巽者,何也?是故圣人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矣。其内二像,亦随彼而益矣。故未及言之,且多言不若守中也。复命者,阳得阴而谓之归根,阴得阳而谓之复命也。
  所谓定其所备,和其所损,
  足者点成,砂裹汞亏时,补益汞中砂。
  以炁益炁,以神滋神,
  阴之气血善,能益於阳之精神也。阳之精神善,能滋於阴之气血矣。
  逐其患湿,
  人身之中而有者,三官也。其上中者,而名泥九绛宫也。其下者,而曰元宫矣。此之三所乃神气精血所居之乡,非患湿阴邪所在之处,故其患湿也,宜为却之矣。
  成乎妙躯。
  若能如是,即成道身。
  修身之要,贵乎是枢。
  修行之首,斯为要矣。
  人能奉之,神仙者欤。
  人能行之而登阳天,出入金门,身得神仙矣。洞曰:动其气而静其神,益其血而点其精者,则得渐成,实其腹而强其骨,坚其脑而住世,虽非白日升天,犹能长生不老者矣。颂曰:男是真阳更觅阳,阳中点制得其昌。人能递互复其命,便是神仙不夜乡。
  炼性章第二十二
  董成真觉种,方号道人身。
  炼性之大者,治贼而可矣。夫贼者,凡有其五焉。
  五行之像,谓之五贼。
  一曰志也,其性为恐,谓之寒贼。若能治之,名无漏性。
  志者,水之晶,而为人之肾气之主,而为志也。其性为恐,谓之寒贼者。肾气之志,主恐惧惊怖之像。此像生也,大损元觉之神矣。若能治之,名无漏性者,慧光照鉴此之恐志,内明真宰,故得不怖,成乎无漏,廓然清素,月白风清,古岸汀洲之境也。
  离斯无色界,沙尘总是空。妥妥如如体,清风明月中。
  二曰魂也,其性为怒,谓之慎贼。若能治之,名清凉性。
  魂者,木之秀,而为人之肝血肝胆之主,而为魂也。其性为怒,谓之嗔贼者。肝胆之魂,主嗔怒忿争之像,此像生也,大损元觉之神矣。若能治之,名清冻性者。慧光照鉴此之真魂,觉悟真空,其如梦电,即得返照回光,元明洞鉴,朗月秋天,清风古岸,遂清凉之果,成静土之乡也。
  三曰神也,其性为喜,谓之乐贼。若能治之,名希夷性。
  神者,火之真,而为人之心神,心神之主而日神明也。其性为喜,谓之乐贼者。心神之神,主喜乐游逸之像,此像生也,大损元觉之神矣。若能洽之,名希夷性者,常有欲也,以观其终,常贼兴也,以察其幻。即得悟机达本,反视回光,成希夷之性,视不足见,听不足闻,此之际也。即得悟生无介目之累,保神有清静之方。江头绿草嫩猗猗,而苇施芦花。古岸横舟月潇潇,而清风满袖。
  元明此日方当现,清静门中我正闲。尘世拂开真宰现,元神跳出死生关。
  四曰意也,其性为思,谓之贪贼。若能治之,名无为性。
  意者,土之肌,而为人之脾胃,脾胃之主而为意也。其性为思,谓之食贼者。脾胃之意,主想望思念之像,此像生也,大损元觉之神矣。若能治之,名无为性者。人能治之,乃曰无为。千秋万古之真,皓月清风为侣也。
  五曰魄也,其性为忧,谓之痴贼。若能治之,名大明性。
  魄者,金之气,而为人之肺气,肺气之生而为魄也。其性为忧,谓之痴贼者心肺气之魄,主忧愁烦恼之像,此像生也,大损元觉之神矣。若能治之,名大明性者。人能绝此,即得绿水青山之境,长春不夜之乡,大明无翳而已矣。
  此之五贼,咸在乎心。
  此之五贼,而为五行之像也,万化之宗矣。万化所主者,藉君於心也。是故圣人言五贼,咸在乎心也。
  人若顺之,则转轮三界。
  人顺其贼也,而行恐怒喜思忧之性也,即沉沦没转游三界矣。夫三界者,欲界色界无色界也。三界之内而有者,四境也。夫四境者,财为欲境,色为爱境,酒为迷境,气为瞋境。此之三界而同四境者,惟天人之爱河,乃群生之苦海。五贼而喜者,其惟境界也。是故圣人云:人若顺之,则转轮三界矣。咄哉,五贼沉人无觅,三界绵绵,四境默默,爱河荡荡,舟楫难释,无色阳天,空留清碧。
  人若治之,则神蹈仙京。
  蹈,履也。人治其贼也而亡恐怒喜思忧之性也,即履长春神仙之乡矣。远离三界,不居四境,出此爱河,身升玉京,朝礼上帝,稽首天尊,欢喜踊跃,皇道开明。
  是故言听动观一切时中,皆当明照。制炼修行,如是弗息,即得福生无际,游宴长春也。
  洞曰:人能动止心兴意举体措,身为一切时中,常观妙化,渊明真宰,识破浮生。悟落花之境,省如梦之期。制修斯道,擒欲亡贼者,即得翱翔紫阙,游宴长春也。颂曰:迷者况沦悟者仙,何须苦苦殢经篇。到头只是昭清觉,打破尘笼自有天。
  明素章第二十三
  廓然洞彻谓之明。混混沌沌谓之素。
  人皆行此空色,不能悟彼明素。
  人皆行此空色者,人处三时梦,时时总是空。三时者,过去时,现在时,未来时也。不能悟彼明素者,贪恋空中有,孰知步步空。自从无始劫,至此尚盲聋。
  吾能破此空色,亦能行彼明素。
  吾者,假中之真,有内之元,元内之有,恍惚之间,长生之者,是为吾也,吾犹我也。能破者,五鬼亡时见我身,我身无处不光明。何须直待能乎破,不待能时贼自沉。亦能行彼明素者,善离诸像而入无为也。
  夫空色者,所谓恐怒喜思忧之属也。
  五行所主,而性自然。
  夫明素者,所谓昭清觉静慧之属也。
  明达无为,谓之昭。灵光无染,谓之清。居像不昧,谓之觉。断绝邪障,谓之静。出入同道,谓之慧。此名五印土也。
  如人能破此之空色,慧灵悟解,洞彻光明,离有为法,入无相身。
  一切有像,终归真空。故要离之无形之神,洞而不灭,要当入也。
  同道无终,独斯者哉。
  洞曰:熏成之性同道身,而不灭者,其惟斯身也。斯身之名,圣人呼之,非为一号。道君称为不神之神,释迦称为如来之相,圣人言为君主之官,宣父论为仁人君子。至於主公真我,佛祖金刚者,皆同归而异途矣。大抵只为人之元来之性,心神是也。然此心神,要当亡其五贼,除其五性。贼性者,乃为恐怒喜思忧也。即得生其五体,升其五印。体印者,乃是昭清觉静慧也。能犹是者,乃曰道身。非犹是者,止为众生矣。夫道身而全斯治者,乃曰鬼中神仙也。夫道身而全,斯治及乎结汞凝铅,混同道体,建德合天,积功累行者,乃曰天中神仙也。道身未全,能点精易气,积德利人者,乃曰陆地神仙也。夫道身未全,精神未备,惟忠孝仁义,正德柔和者,乃曰水府神仙也。夫道身未备,善德未修,惟保精益气,炼血爱神者,乃曰人间神仙也。夫道身之称者,乃人心之谓也。人心所亡恐怒喜思忧之性,而成昭清觉静慧之神者,惟道身之谓也。恐人恨解,故再注之。夫五仙之位,而列五品。天仙者居其一也,地仙者居其二也,水仙者居其三也,人仙者居其四也,鬼仙者居其五也。五仙之位,互有高卑,人心之造,其惟异也。还不然者,而为五苦。五苦之由,则将反是矣。颂曰:灵性无形道,阳光像内真。二端相合处,万古不能沉。
  常道章第二十四
  妙觉灵光微,寒潭照秋月,天汉大哉。炁相符洞,无灭阳精阴髓,呼吸而已。德配三才,自然之理。青松影下,绿禬阴中。风月潇湘,真如妙用。三三六六,坎离洞谷。妙应阴阳,通光无欲。颂曰:帝王官阙瑞烟嘉,处处江山罩彩霞。紫凤飞鸾成羽盖,黄金白玉秀珍花。翩翩台畔龙楼室,沥沥筠中玩女家。尚矣君哉攸德处,无为为裹就丹砂。又曰:真人居处是仙乡,步步还同妙境方。尘意拂时山水秀,道心开处竹松良。清风友者应明月;静谷邻兮岂世伥。惟有白云千万顷,朝夕与我着翱翔。又曰:仙公得道始名真,不在浊兮不在清。亦匪太过还不逮,又非中道立乎身。的端妙处云何说,今日言中子细论。其道无可无不可,死生荣辱在活心。
  常道之道,非化非造。
  常道之道者,绵绵画夜,时刻相借。非此绝生,得者无榭。非化非造者,动静滋物。空同恍惚,合理自然,神昭素烛。
  常真之真,非名非形。
  常真之真者,日用清真,秀出天庭。冲和在手,妙力滋新。非名非形者,可名与形。势终已倾,非此体号,却入真灵。
  其乎动也,应物以善德。
  元真洞照,湛湛清妙。来者应之,其如鉴耀。
  其乎静也,寂湛以渊清。
  真如灵处三千界,契理合天妙非怠。壶中皓月与清风,满目潇湘遍舟载。竹径潇淞风载蔽,南山一带笼烟谷。停胜一顾坠金鞍,满目睛岚似珠玉。
  此之际也,弗修弗证。
  善恶俱亡因果消,岂分彼此与昏朝。清辉面目昭千古,雪裹梅花竹在梢。
  适乎不器,入乎妙灵,诚不神之神,乃道冲之道。
  一任纵横天地间,何须独步此江山。周道大道应无色,妙理还时不复还。清觉一声笛满袖!幽琅三弄瑟应寒。元真洞彻先天外,点破尘沙欲界关。
  同万物竟而不灭,阴阳生而不穷。洞然无间,玄玄者也。
  上方灵宝无极至道开化真经卷下竟
  

以上为书籍的全部内容,祝您阅读愉快。

版权声明:书云(openelib.org)是世界上最大的在线非盈利图书馆之一,致力于让每个人都能便捷地了解我们的文明。我们尊重著作者的知识产权,如您认为书云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参考版权保护声明,通过邮件openelib@outlook.com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您的合理请求。 数研咨询 流芳阁 研报之家 AI应用导航 研报之家
书云 Open E-Library » 上方灵宝无极至道开化真经 - (TXT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