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注释(清黄元吉) - (TXT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0.36mb。
书籍内容:

(清)黄元吉 <道德经注释>
  道德经注释
  
  [清]黄元吉 注释
  
  目 录
  
  《道德经精义》例言(摘要)
  
  黄元吉《道德经注释》自序
  
  第一章 众妙之门
  
  第二章 功成弗居
  
  第三章 不见可欲
  
  第四章 和光同尘
  
  第五章 不知守中
  
  第六章 谷神不死
  
  第七章 天长地久
  
  第八章 上善若水
  
  第九章 功成身退
  
  第十章 专气致柔
  
  第十一章 无之为用
  
  第十二章 去彼取此
  
  第十三章 宠辱若惊
  
  第十四章 无象之象
  
  第十五章 微妙玄通
  
  第十六章 虚极静笃
  
  第十七章 功成身遂
  
  第十八章 大道废
  
  第十九章 少私寡欲
  
  第二十章 独异于人
  
  第二十一章 孔德之容
  
  第二十二章 全而归之
  
  第二十三章 希言自然
  
  第二十四章 跂者不立
  
  第二十五章 道法自然
  
  第二十六章 重为轻根
  
  第二十七章 常善救人
  
  第二十八章 常德不离
  
  第二十九章 去奢去泰
  
  第三十章 故善者果
  
  第三十一章 恬淡为上
  
  第三十二章 知止不殆
  
  第三十三章 知人者智
  
  第三十四章 终不为大
  
  第三十五章 往而无害
  
  第三十六章 国之利器
  
  第三十七章 道常无为
  
  第三十八章 上德不德
  
  第三十九章 以贱为本
  
  第四十章 有生于无
  
  第四十一章 大器晚成
  
  第四十二章 损之而益
  
  第四十三章 无为之益
  
  第四十四章 多藏厚亡
  
  第四十五章 大成若缺
  
  第四十六章 天下有道
  
  第四十七章 不为而成
  
  第四十八章 为道日损
  
  第四十九章 圣无常心
  
  第五十章 生生之厚
  
  第五十一章 尊道贵德
  
  第五十二章 天下有始
  
  第五十三章 行于大道
  
  第五十四章 修之于身
  
  第五十五章 含德之厚
  
  第五十六章 为天下贵
  
  第五十七章 以正治国
  
  第五十八章 祸兮福倚
  
  第五十九章 长生久视
  
  第六十章 两不相伤
  
  第六十一章 大者宜下
  
  第六十二章 为天下贵
  
  第六十三章 终不为大
  
  第六十四章 无为无执
  
  第六十五章 善为道者
  
  第六十六章 为百谷王
  
  第六十七章 我有三宝
  
  第六十八章 不争之德
  
  第六十九章 哀者胜矣
  
  第七十章 被褐怀玉
  
  第七十一章 知不知上
  
  第七十二章 民不畏威
  
  第七十三章 不召自来
  
  第七十四章 民不畏死
  
  第七十五章 贤于贵生
  
  第七十六章 柔弱处上
  
  第七十七章 为而不恃
  
  第七十八章 受国之垢
  
  第七十九章 常与人善人
  
  第八十章 小国寡民
  
  第八十一章 为而不争
  
  三教之道,圣道而已。儒曰至诚,道曰金丹,释曰真空,要皆太虚一气,贯乎天地人物之中者也。惟圣人独探其原,造其极,与天地虚圆无二,是以成为圣人。能刚能柔,可圆可方,无形状可拟,无声臭可拘,所由神灵变化其妙无穷,有不可得而窥测者。若皆自然天然,本来特事,处圣不增,处凡不减。即等而下之,鸟兽草木之微,亦莫不与圣人同此一气、同此一理。试观汪洋大海,水至难测者。然而一海所涵水也,一勺所容亦无非水。太虚之气,亦犹海水一般。天地、圣贤、人物,虽纷纭错杂,万有不齐,而其受气成形之初,同此一气。除此以外,另无生气,亦别无生理,所争者,姿禀之各殊耳。孟子曰,尧舜与人同;又曰,人之异于禽兽者几希。诚确论也。无如世风日下,民俗益偷;大道虽属平常,而人多以诡怪离奇目之。所以儒益非儒,释益非释,道益非道矣。若不指出根源,抉破窍妙,恐大道愈晦而不彰,人心愈坏而难治——势必至与鸟兽草木同群,而圣贤直等诸弁髦,大道益危如累卵,虚悬天壤,无人能任斯文之责矣。恭逢盛世,天下平安,适遇名山道友,谈玄说妙。予窃听之,实非空谈者流,徒来口耳之用,因得与于其际。群尊予以师席,故日夜讲论“道德”一经,以为修身立德之证,不觉连篇累牍。第其瑕疵迭见,殊难质诸高明。然亦有与太上微意偶合处,不无小补于世。众友请付剞厥,公诸天下后世。予于此注,实多抱愧,不敢自欺欺人。无奈众友念切,始诺其请。兹刊刻肇始,予故弁数言于篇首,以叙此注之由来如此。
  
  光绪十年孟冬月 谷旦
  
  元吉黄裳自序
  
  第一章 众妙之门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有欲以观其窍。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为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朱子云:“道犹路也,人之所共同也”。其实生天生地生人生物之理,故谓之道。天地未判以前,此道悬于太空;天地既辟以后,此道寄诸天壤。是道也,何道也?先天地而长存,后天地而不敝。生于天地之先,混于虚无之内,无可见、亦无可闻。故太上曰:以言乎道,费而隐,实无可道;所可道者,皆道之发见耳,非真常之道也。以言乎名,虚而无物,实无可名;所可言者,皆道之糟粕耳,非真常之名也。人不知道,曷观之《诗》乎!曰:“上天之载,无声无臭”——道不可有言矣!又曰:“维天之命,于穆不已”——道不可无称矣。须知至无之内,有至有者存;至虚之中,有至实者在。道真不可以方所言也。太上慈悲渡世,广为说法,曰:鸿蒙未兆之先,原是浑浑沦沦,绝无半点形象——虽曰无名,而天地人物咸育个中。此所以为天地之始也。及其静之既 ............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TXT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版权声明:书云(openelib.org)是世界上最大的在线非盈利图书馆之一,致力于让每个人都能便捷地了解我们的文明。我们尊重著作者的知识产权,如您认为书云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参考版权保护声明,通过邮件openelib@outlook.com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您的合理请求。 数研咨询 流芳阁 研报之家 AI应用导航 研报之家
书云 Open E-Library » 道德经注释(清黄元吉) - (TXT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