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玄真经缵义 - (TXT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0.22mb。
书籍内容:
通玄真经缵义
经名:通玄真经缵义。元人杜道坚撰,约出於至大三年。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洞神部玉诀类。参校本:《二十二子》影印光绪三年重刻明武英殿聚珍版本(简称众珍本)。
目 录
文子
序
卷一
道原篇
卷二
精诚篇
卷三
九守篇
卷四
符言篇
卷五
道德篇
卷六
上德篇
卷七
微明篇
卷八
自然篇
卷九
下德篇
卷十
上仁篇
卷十一
上义篇
卷十二
上礼篇
通玄真经缵义释音
文 子
文子,姓辛,名钘,一名计然,葵丘濮上人也。师事老子。楚平王问曰:闻子得道於老聃,可得闻乎?对曰:道德匡邪以为正,振乱以为治。醇德复生,天下安宁,要在一人。故积德成王,积怒成亡。尧舜以是昌,桀纣以是殃。王曰:敬闻命矣。后‘南游吴越,范蠡师之。越欲伐吴,蠡谏曰:臣闻之师曰:兵,凶器。战,逆德。争者,事之末也。阴谋逆德,好用凶器,试身於所末,不可。勾践不听。败於夫椒。后位以上大夫,弗就。隐吴兴余英禺山。相传以为登云而升。按《寰宇记》《吴兴志》俱载:余英东南三十里,有计筹山,越大夫计然尝登此山,筹度地形。因名焉。今山阳白石顶通玄观,乃故隐处也。其紫云关升元观,即古常清观,宋乾道间改赐今额。山之半有曰登云石者在。着《文子》十二篇,唐封通玄真人,书为《通玄真经》。
通玄真经缵义序
《文子》者,《道德经》之传也。老子本《易》而着书,文子法老而立言。所以发明皇帝王伯之道。欲为君者,必羲轩之君;为民者,皆大庭、葛天之民。其垂意於世亦深矣。后人莫究,或相诋訾。今南谷杜高士探易老之赜,合儒老之说,每以着书立言为心。其行于世者,有《道德原旨》若干卷。初居吴兴计筹山,授奇访古,得文子故居之地,创白石通玄观,复得《文子全书》。遂为析篇章,分句读,缵义附说,使学者目击道存。予尝谓乾坤开辟之后,天道自北而南,圣朝肇基,朔方元运。一转六合合为家,洪荒之世复见。今日南谷应运着书以昭皇道,将措斯世於华胥氏之域。山林士不忘致君泽民之心,诚可尚也,吾教有人,喜而序其端云,至大三年六月旦日,玄教嗣师昊全节敬书。
古之士用人家国,必有世外隐者为之师,磨砻淬厉,受其书,尽其道,然后功成而名立。越有上将军范蠡,其师为计然。计然亲见圣人於衰周,怀至宝而不耀,尝究观天道、人事、强弱、兴废、自然之理,着书十有二篇,蠡用之平吴而霸越,又以其绪余全身肥家,三积三散,保其令名。观蠡之始终以信其师之道,观蠡屡对勾践之言,皆其师之言也。其书与诸子为道家。柳子厚芟除冗驳,掇取精微,自为一书,颇发其意,惜不传。南谷先生按图以得计然旧居之山,踞高峰之峻峙,俯具区之渺弥。既为之筑室肖象,复取《文子》作缵义,融会贯通,削崄就夷,发舒皇帝、王伯之蕴,与所着《玄经原旨》并行於代。先生有道者,其清勤俭素不争而善胜,深得柱下宗旨。立言立事,见於荐绅韦布之所论着,固已勒坚石而锓华梓矣。抑太史公之论陶朱,谓其苦身戮力与越深谋,又谓苦身戮力致产数千万,复言之不厌。先生於此,事异而同其功,名高而不享其富,则其所以得於计然之书者,岂在文字章句之末?去之千载,真有若合符契者焉。独恨名卿大夫知先生者多,登门问道不少,乃未能尽用其说,如古人之谋国,岂信道之未笃欤?山林之士不忘斯世,肉食其忘之欤?不然,所以尊吾老子之道者,何所为而然也?余故表记范师友之所从,受于篇端,以俟至大。庚戌仲夏,庐山道士寓南真馆黄石翁序。
古之君天下者,太上无为,其次有为。是故皇以道化,帝以德教,王以功劝,伯以力率。四者之治,若四时焉。天道流行,固非人力之能强,然则时有可行,道无终否。冬变而春存乎岁,伯变而皇存乎君。此文子作而皇道昭矣。文子,晋之公孙,姓辛氏,名钘,字计然,文子其号。家睢之葵丘,属宋地,一称宋钘。师老子学,早闻大道。着书十有二篇,曰《文子》归本老子之言,历陈天人之道,时变之宜,萃万古於一编,诚经世之枢要也。楚平王聘而问道,范蠡从而师之,勾践位以大夫。佐越平吴,功成不有,退隐封禺之地,登云仙去。吴兴计筹之肠,乃其故处。唐玄宗时征士徐灵府隐修衡岳,往文子之书上进,遂封通玄真人,号其书为《通玄真经》。仆生江左,身老吴邦,访文子之遗综,建白石通玄观,因获《文子》故编,暇日分章缵义,参赞玄风,若夫化教劝率、道德功力之辩,则不无望於世之大贤云尔。后学当涂南谷子杜道坚谨序。
通玄真经缵义卷之一
南谷子杜道坚纂
《文子》於章首多称老子曰者,尊师也。此盖当时记习老子之言,故不敢自有其名。书十有二篇,凡一百八十八章。道坚不揆浅陋,随义析之,增八十一章,章别其旨,题曰《缵义》,以便观览云。
道原篇
老子曰:有物混成,先天地生,惟象无形,窈窈冥冥,寂寥澹泊,不闻其声,吾强为之名,字之曰道。夫道者,高不可极,深不可测,苞裹天地,禀受无形,源流泏泏,冲而不盈,浊以静之徐清,施之无穷,无所朝夕,表之不盈一握,约而能张,幽而能明,柔而能刚,舍阴吐阳,而章三光。山以之高,渊以之深,兽以之走,鸟以之飞,鳞以之游,凤以之翔,星历以之行。以亡取存,以卑取尊,以退取先。
道原於天,万物斯长。道且强名,何名非强?是故生天地,育万物,变化有无,不测其妙者,道也;安天下,抚兆民,进退存亡,不失其正者,圣人也。惟知道,则亡可存,卑可尊,退可先矣。
古者三皇得道之统,立於中央,神与化游,以抚四方,是故能天运地滞,轮转而无废,水流而不止,与物终始,风兴云蒸,雷声雨降,并应无穷。已雕已琢,还复於朴。无为为之而合乎生死,无为言之而通乎道#1德,恬愉无矜而得乎和,有万不同而便乎生。和阴阳,节四时,调五行,润乎草木,浸乎金石,禽兽硕大,毫毛润泽,鸟卵不败,兽胎不殰,父无丧子之忧,兄无哭弟之哀,童子不孤,妇人不孀,虹蜺不见,盗贼不行,含德之所致也。
上古之君,法天道为治本,与造化以同游。故道纯德全,民康物阜,靡不各遂生成之性。道不悖,则物无伤焉。
大#2常之道,生物而不有,成化而不宰。万物恃之而生,莫之知德;恃之而死,莫之能怨。 ............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TXT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书云 Open E-Library » 通玄真经缵义 - (TXT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