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心解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4.86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前言
《道德经》是我国古智慧教育文化体系中最重要的经典篇章,应该说它是人类文明、人类智慧文明之根,是将上古时期智慧教育文化之精髓传承下来的宝贵经典。
《道德经》寓意广博,精深博大。从本质上来看,其虽仅有五千言,但却蕴涵了整个人类智慧文明最宝贵、最本质的内容,浓缩了古智慧传承教育文化的全部内容,涵盖了人类从古至今对宇宙自然、人类社会以及人自身的根本认识。所以说《道德经》是最根本、最全面、最系统、最透彻的一部智慧文化之瑰宝。
一 重识老子《道德经》
《道德经》的著者史称老子,历代对其人考证均未有定论,一般认为其生活于春秋后期——约公元前600年左右。据司马迁《史记》记载:“老子者,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也,姓李氏,名耳,字聃,周守藏室之史也。”苦县即今河南鹿邑县一带,老子当时的职务相当于周朝国家图书馆馆长。
无论老子其人为谁,从其留下的五千言著述中我们可以看出,他是一位能够把握阴阳、顺应四时、安和五行的大智者,是一位非常稀有的圣人、非常伟大的修行家。他的智慧哲学思想体系是围绕着自然道德观来展开的。这种素朴的哲学思想体系,不仅对我国两千多年以来的思想文化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更重要的是对我国智慧教育文化的传承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老子所著的《道德经》在流传的两千五百多年间,虽然经历了战国乱世、始皇焚书、汉武“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等文化浩劫,但仍然被不同时代的人们广泛传抄,并流传下来180多种版本,这也正说明了智慧性教育文化所具有的独特魅力。但是由于后人没有见证到合道顺德的大智慧境界,因此自然不能理解文字中所描述的智慧境界,由于没有见证,也就自然会在不理解的过程中对其语言文字进行增改性的加工,或在传抄的过程中羼入批注,以及分篇、划章、断句,等等,使得《道德经》的原貌变得越来越模糊,甚至很多地方已不符合道德之根本真义了。
其实对于像《道德经》这样的智慧经典,只有真正的智慧践证者才有能力对其真义进行还原性的释析,而不是以识为智地对其进行案头研究。后世诸多《道德经》修编者、注释者,正是因为走进了案头研究的误区,所以大多都歪曲了其本质要义。
《道德经》的整体内涵主要讲的是人之存在的本质属性、自然存在的本质属性、社会存在的本质属性,即此三者特性的同一性和统一性;其丝毫也没有离开道与德的整体辩证关系,没有离开道体的绝对存在与德用的衍生演化之规律。在这五千言中,无时无刻不紧扣“道德”之主题。《道德经》一文没有上篇与下篇——“道经”与“德经”的分别,也不能进行断章分目,连《道德经》以及更早的《老子》这个名字都是后人所加;划分章节只不过是勉为其难地来帮助学习者进行导读,学习者要明白这一点是至关重要的。
所以我们在了解和认识《道德经》的时候,必须站在自然道德观、智慧整体辩证观的高度上,以全新的观点来学习它、认识它,使我们的思想意识境界呈现最本然、最根本的清净质朴,与老子讲述“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的境界相映相合,这样才能对“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的古智慧教育文化的根本内涵还其原貌;同时,又给我们当代的人类文明添光增彩。
二 大道真旨
简而言之,《道德经》就是描述宇宙自然、自然存在的自然道德观。这是在中华源远流长的智慧文明中,古智者圣人通过祖祖辈辈接受道法自然、人天相应的智慧教育文化的学习,通过对自身生命活动实践的见证而传承下来的。所谓“玄之又玄,众妙之门”,其玄妙之义是从哪里来的?是通过人们对宇宙自然、人类社会的观察,是通过对自我生命活动的实践而证明出来的。而且这种“玄”是贯穿于宇宙自然的每一个事物之中的,并连续不断地运化发展,万物并作,在宇宙自然的整体存在之中互根、互化、互合、互离地运化着,生生不息。社会中的人们看待事物总有自己的固有观念,然而道就是这样自然存在着的,毫无分别地兼容遍透于整个宇宙自然的万事万物之中。所以古往今来的智者圣人,都是在践证了自然道德观的真义之后,才自觉地呈现出合道顺德的智慧境界,这样其身心神形就会自然地与天地同体,与万物同根。正是因为其明了“天道无亲,常与善人”的至真之理,才践证出清净无为之心行[1]。
合道顺德的思想言行,其展现是利益众生、和谐万物、为而不争。要达成这样的境界,就必须了解宇宙自然的存在及其衍生演化的规律。这个境界就如同万物归根一样,回归有无相生的那个根本。人只有做到虚其心,才有可能于豁然开朗之际了然“宇宙自然原来如此”的境界;才有可能察照万物如何“并作”、明了如何“观其复”的法则;才会在践行智慧真理的过程中,知晓违背宇宙这个常之则、善之理,违背这个复命的运化过程,而仅仅依靠自己主观的意愿去行动,像这样凭主观愿望去作为的人就是僵化者、狭隘者、愚昧者,是“坚强者死之徒”。
《道德经》中讲述了智者圣人在生命活动方面的诸多要求和身心行为活动方面的参考准则,讲述了很多智慧境界和不同层面清净心行的衡量标准,讲述了引导人们去学习和践证自然道德观的根本原则,还讲述了践证智慧真理与自身日常生活的辩证关系。如果能够遵循这个法则而合度量行,那么人就一定会处在道德之智慧境界中。
老子告诉我们,大智者是自然地、平实地、平常地生活在社会现实中的。很多人把大智者理解为高高在上的神,或者独居深山老林的隐士,我们说不能这样狭隘地理解。真正的智慧者是把自己的智慧和平时的生活完全地融会贯通起来的,是在自然无为的心行中呈现出一个平平常常的人;他能分别事物,但不执著于自己的分别,看似与平常人生活没有什么区别,但是他能完全体现出合于道、顺于德、自然无碍的大智大慧之境界。所以老子说圣人“被褐怀玉”,遇事不执著,于平时的生活中不炫耀、不固执于自己的见解。大智慧是在平常生活中呈现出来的,在行住坐卧之间,在点滴细行之间表现出来的那种自然亲善的身心状态和质朴无华的心行境界。这样才是“道法自然”之真义的展现。
三 千载误读
对于《道德经》这样的智慧经典,虽然你可能从知识文化层面学懂它、理解它,但是你很难真正掌握它。为什么?因为每一个学习智慧教育文化的人,必须靠自己的身心实践去证明,这是自然道德观所蕴涵的最根本、最重要的教育性和传 ............

书籍插图:
书籍《道德经心解》 - 插图1
书籍《道德经心解》 - 插图2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版权声明:书云(openelib.org)是世界上最大的在线非盈利图书馆之一,致力于让每个人都能便捷地了解我们的文明。我们尊重著作者的知识产权,如您认为书云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参考版权保护声明,通过邮件openelib@outlook.com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您的合理请求。 数研咨询 流芳阁 研报之家 AI应用导航 研报之家
书云 Open E-Library » 道德经心解 - (EPUB全文下载)